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镇海林蛙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雷 冉辉 +1 位作者 沈正雄 梁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442-14442,共1页
对贵州省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镇海林蛙新标本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进行描述和界定,该镇海林蛙分布点的发现对该物种的动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镇海林蛙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尾损伤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游泳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国骅 林植华 +2 位作者 樊晓丽 魏洁 胡英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40-1845,共6页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尾巴通过产生强大的游泳速度在反捕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为实验动物来评估断尾的运动代价。以74尾具有完整尾蝌蚪作为实验组,通过截去不同尾长片段,人为分成轻微尾损伤组(<30%)...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尾巴通过产生强大的游泳速度在反捕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为实验动物来评估断尾的运动代价。以74尾具有完整尾蝌蚪作为实验组,通过截去不同尾长片段,人为分成轻微尾损伤组(<30%)和严重尾损伤组(>30%)并测定两组蝌蚪在断尾前后的游泳速度。以16尾完整尾蝌蚪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断尾前后同时进行游泳速度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断尾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但仅在尾损伤程度达到尾长的30%以上时才产生不利的影响。这表明轻微尾损伤并不对镇海林蛙蝌蚪的游泳速度产生严重影响。在断尾前后实验组蝌蚪的游泳速度均与尾长呈正相关。在相同尾长状态下,尾损伤蝌蚪的相对游泳速度明显快于完整尾蝌蚪。因此,尾损伤的镇海林蛙蝌蚪有可能通过改变尾和身体的摆动频次等方式在断尾后对游泳速度进行了一定的补偿。尾损伤在野外频繁发生于蝌蚪的尾远端,据此推测镇海林蛙蝌蚪在自然条件下的尾损伤并不会产生严重运动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类 镇海林蛙 蝌蚪 尾损伤 游泳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镇海林蛙 被引量:4
3
作者 宛晶 汪正祥 +2 位作者 杨其仁 蔡德军 万光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2012年10月,对湖北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考察期间,采集到两栖动物蛙类标本2只,经鉴定,为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Fei et Matsui,文献检索确定为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关键词 镇海林蛙 两栖动物 新纪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镇海林蛙核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艳东 李锡泉 吴小丽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48-49,51,共3页
对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镇海林蛙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区镇海林蛙的染色体数为2n=26,配型为2n=18m+6sm+2st,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其在染色体着丝点上面有差异。
关键词 镇海林蛙 染色体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隔离孵化对镇海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社交行为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存通 王远飞 +4 位作者 王海燕 韦力 樊晓丽 丁国骅 林植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3-1679,共7页
两栖类胚胎呈卵群一起孵化在反捕食、维持胚胎间的温度平衡和促进胚胎的同步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验条件下探究孵化条件(单独隔离孵化和卵群一起孵化)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的生长发育、社交行为及其运动表现能力... 两栖类胚胎呈卵群一起孵化在反捕食、维持胚胎间的温度平衡和促进胚胎的同步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验条件下探究孵化条件(单独隔离孵化和卵群一起孵化)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的生长发育、社交行为及其运动表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出2天后,单独隔离孵化组蝌蚪的体长和发育历期均显著大于卵群一起孵化组。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特定体长的单独隔离孵化组蝌蚪的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卵群一起孵化组的个体。在蝌蚪的活动行为中,单独隔离孵化组蝌蚪在水体上层和中层出现的频次显著小于卵群一起孵化组,而在水体底层的出现频次显著大于卵群一起孵化组。单独隔离孵化组蝌蚪个体的分布面积率、最近邻个体的距离、个体间的距离均显著大于卵群一起孵化组,但个体间的接触频次显著小于卵群一起孵化组。在运动表现方面,单独隔离孵化组胚胎的摆尾搏动频次显著小于卵群一起孵化组。单独隔离孵化组蝌蚪的运动时长和运动频次均显著小于卵群一起孵化组。本研究结果将为无尾两栖类幼期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孵化条件 生长发育 活动行为 运动表现 胚胎 镇海林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对镇海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燕 周存通 +2 位作者 王远飞 樊晓丽 林植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2-1198,共7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试验至镇海林蛙蝌蚪全部完全变态结束。结果表明:1)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镇海林蛙蝌蚪的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324);2)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平均值为94.6%,组间差异不显著(P=0.549),与抗菌肽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434);3)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及体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4)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的跳跃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578);5)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大腿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抗菌肽的添加降低了镇海林蛙的发育速度,延长了变态时间,同时增加了变态个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幼蛙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镇海林蛙 蝌蚪 变态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β-胡萝卜素水平对镇海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7
作者 王海燕 樊晓丽 林植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β-胡萝卜素对于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幼蛙形态和运动表现及肝脏酶活的影响。将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5~26)288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各组分别添加0、50、500和1200 mg/kgβ-胡萝卜素,直至...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β-胡萝卜素对于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幼蛙形态和运动表现及肝脏酶活的影响。将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5~26)288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各组分别添加0、50、500和1200 mg/kgβ-胡萝卜素,直至镇海林蛙蝌蚪变态发育完全。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组间蝌蚪发育中期的体重、体长和尾长组间差异不显著,而蝌蚪中期发育的历期在组间差异显著,对照组中期发育的历期显著快于β-胡萝卜素处理组。(2)不同处理组间蝌蚪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变态时间显著短于β-胡萝卜素处理组,β-胡萝卜素处理组则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态时间缩短。(3)不同处理组间幼蛙体长、头长、前臂及手长和后肢长差异显著,但幼蛙体重差异不显著。(4)不同处理组间幼蛙平均跳跃距离差异显著,50和500 mg/kgβ-胡萝卜素处理组幼蛙平均跳跃距离显著大于另外两组。(5)幼蛙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50 mg/kgβ-胡萝卜素组的酶活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组,但是幼蛙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0 mg/kgβ-胡萝卜素试验组,可以显著减缓镇海林蛙蝌蚪的早期发育,延长变态时间,形成较大的幼蛙个体,积累能量较多,运动性能显著增强,个体的适合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Β-胡萝卜素 生长发育 运动性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的长肢林蛙种组物种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2 位作者 王伟 王培伟 崔希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前人报道天津和山东有日本林蛙的分布,但也有学者表示怀疑。本文报道采集于山东徂徕山的该类物种。从成体量度和蝌蚪唇齿式来看,与现报道的镇海林蛙和峨眉林蛙有一定差异。该物种体型大小与峨眉林蛙相近似,唇齿式为I:2-2/III.
关键词 林蛙 日本林蚌 镇海林蛙 峨眉林蛙 长肢林蛙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