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抵抗性和感受性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裘智勇 李木旺 +1 位作者 沈兴家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9,共6页
为了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抵抗性和感受性品种间在分子机制上的差异,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两个不同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2-DE电泳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间... 为了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抵抗性和感受性品种间在分子机制上的差异,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两个不同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2-DE电泳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间的中肠组织蛋白斑点数及位置、形态等差异很小,进一步比较获得了9个差异蛋白斑点,其中感受性蚕品种JS有6个,抵抗性蚕品种NIL有3个。经MALDI-TOF MS鉴定结果显示,感受性品种JS有4个差异蛋白斑点可能分别为氢离子转运ATP合酶β亚基1、氢离子转运ATP合酶β亚基2、组织蛋白酶D或3-羟酰辅酶A脱氢酶;抵抗性品种NIL中有2个差异蛋白点可能是组织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病毒(镇江株) 中肠组织蛋白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组差异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旭东 侯建革 +2 位作者 付绪亮 徐莉 沈中元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4-1054,共11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几乎可以感染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所有动物。对分别属于微粒子虫属(Nosema)和内网孢虫属(Endoreticulatus)的2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二者对家蚕侵染力差...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几乎可以感染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所有动物。对分别属于微粒子虫属(Nosema)和内网孢虫属(Endoreticulatus)的2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二者对家蚕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提取的2种微孢子虫的总蛋白质进行分离,经Image Master 2D软件分析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14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67个蛋白点在家蚕微孢子虫中高量表达,75个蛋白点在内网孢虫属微孢子虫镇江株中高量表达。对这些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PRO质谱鉴定,并用MASCOT软件在NCBI公共数据库中寻找匹配蛋白,去掉重复数据后最终分别在家蚕微孢子虫和内网孢虫属微孢子虫镇江株中鉴定了43个、68个有功能注释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侵染、能量代谢、孢壁组成和遗传信息加工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鉴定到的极管蛋白3(PTP3)仅在家蚕微孢子虫高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内网孢虫属微孢子虫镇江株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质谱鉴定 极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陆良县蚕区病蚕BmDNV VD1 ORF2 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红 唐芬芬 +2 位作者 邵榆岚 朱峰 白兴荣 《中国蚕业》 2015年第4期38-43,共6页
根据家蚕浓核病的典型病症,推测云南省陆良县蚕区病蚕感染该病毒;为进一步确认家蚕感染浓核病病毒,参照家蚕浓核病病毒-镇江株(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3,Bm DNV-3)基因组VD1链非结构蛋白基因1ORF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蚕... 根据家蚕浓核病的典型病症,推测云南省陆良县蚕区病蚕感染该病毒;为进一步确认家蚕感染浓核病病毒,参照家蚕浓核病病毒-镇江株(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3,Bm DNV-3)基因组VD1链非结构蛋白基因1ORF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来检测该蚕区的病蚕是否感染Bm DNV,PCR检测结果得知,在陆良县收集的14户蚕农病蚕样品中有7组样品感染了Bm DNV;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病毒与已报道病毒株系间的进化关系,纯化该病毒并提取基因组,回收VD1 ORF2上下游引物扩增得到的PCR产物并克隆该基因片段(Gen Bank登录号:KR909094);收集NCBI已登录非结构蛋白1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从进化树可以得知,Bm DNV-3与家蚕浓核病病毒-陆良株(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Luliang,Bm DNV-Luliang)聚为1支,说明分离得到的Bm DNV为Bm DNV-3的1个分离株系,为下一步研究病毒与宿主间基因组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良县 家蚕浓核病 PCR VD1 ORF2 系统发生树 镇江株 陆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NPV-ZJ iap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对哺乳动物细胞NF-κB的调节作用研究(英文)
4
作者 吴金美 Robert WLim +2 位作者 吴祥甫 Grace Y Sun 吕鸿声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利用PCR法克隆得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镇江株 (BmNPV ZJ)的iap 1基因。序列同源分析表明 :BmNPV ZJ的iap 1全长为 85 8bp ,与BmNPV T3株的碱基同源性为 96 % ,与BmNPV T3株相比少了一段编码 7个氨基酸的区域 ,该缺失区域的两侧有着独特... 利用PCR法克隆得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镇江株 (BmNPV ZJ)的iap 1基因。序列同源分析表明 :BmNPV ZJ的iap 1全长为 85 8bp ,与BmNPV T3株的碱基同源性为 96 % ,与BmNPV T3株相比少了一段编码 7个氨基酸的区域 ,该缺失区域的两侧有着独特的结构 :缺失区的 5′侧为连续编码 7个天冬氨酸的序列 ;缺失区的 3′侧为连续编码3个天冬氨酸的序列。NCBI的DART(DomainArchitectureRetrievalTool)功能域搜索表明 ;BmNPV ZJ的iap1含有 2个杆状病毒BIR功能域 ,但不含RING区域。BmNPV的iap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迄今尚未见报道。利用以NF κB为探针的凝胶阻滞分析表明 ,BmNPV ZJ的iap1转染鼠的pc12细胞 ,可逆转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pc12细胞引起的核因子 κB(NF κB)的激活。BmNPV ZJ的iap1对NF κB的作用途径及作用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NPV—ZJiap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哺乳动物细胞 NF-ΚB 调节作用 PCR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镇江株 碱基同源性 凝胶阻滞分析 pcl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VD1ORF3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王正琴 张永红 +1 位作者 刘硕 白兴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138-143,共6页
家蚕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为了解云南省鹤庆县蚕区BmBDV的发生情况及病毒的遗传分化情况,在云南省鹤庆县收集到15份疑似浓核病感染的病蚕样本,提取样本基... 家蚕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为了解云南省鹤庆县蚕区BmBDV的发生情况及病毒的遗传分化情况,在云南省鹤庆县收集到15份疑似浓核病感染的病蚕样本,提取样本基因组DNA,根据家蚕二分浓核病毒-镇江株(BmBDV-3)基因组中VD1链的非结构蛋白基因VD1 ORF3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该地区的病蚕是否感染BmBDV,同时比较VD1 ORF3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距离,以该基因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PCR扩增结果显示,该地区有5份病蚕样本扩增到特异性目的片段而确定感染BmBDV。系统进化分析得知,家蚕二分浓核病毒-鹤庆株(BmBDV-Heqing)与已报道的家蚕二分浓核病毒-镇江株(BmBDV-3)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分离得到的家蚕二分浓核病毒为BmBDV-3的一个分离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 PCR扩增 系统发育树 同源性 遗传距离 镇江株 鹤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