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艺谋电影中的西部影像——以故事片《红高粱》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世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张艺谋执导的许多电影中都存在着大量中国西部影像。特别是他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和《英雄》,已被公认为是中国西部电影的代表作。《红高粱》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其外景基地也主要是宁夏银川的镇北堡... 张艺谋执导的许多电影中都存在着大量中国西部影像。特别是他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和《英雄》,已被公认为是中国西部电影的代表作。《红高粱》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其外景基地也主要是宁夏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因此可以说该片开始拍摄时就具备了一部中国西部电影所具备的影像基础。仔细研读该片,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大量中国西部的自然、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西部电影 张艺谋电影 《秋菊打官司》 镇北堡西部影城 人物形象 《英雄》 高粱酒 顾长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孤化”到“融化”:民族地区旅游孤岛效应演化过程和机制
2
作者 陶慧 王哲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11,共16页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人地关系的演化促进各民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流动与交融。现有研究多侧重探讨旅游地某一阶段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负面效应,但从历时性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人地关系的演化促进各民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流动与交融。现有研究多侧重探讨旅游地某一阶段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负面效应,但从历时性视角探究人地关系变迁,以及从特定时间截面上剖析案例地如何从冲突转向融合的相关研究仍显不足。文章以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共生视角下旅游孤岛效应演化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案例地经历了初化-兴化-孤化-融化4个发展阶段;2)初化和兴化阶段,周边村落对影城的寄生行为显现并强化,孤化阶段旅游地呈现出优势资源向影城集聚的偏利共生关系,融化阶段影城与周边村落要素双向流动,呈现出对话式的互惠共生关系;3)镇北堡镇的发展并未止步于孤化阶段负外部性所导致的地方终结,而是通过空间重构促进多主体参与渠道生成、主体行动助推多主体交互、要素循环实现景村双向协同的演进机制,扭转了旅游孤岛效应极化的趋势,重塑共生空间,使其转化为具有主体价值共谋的景村镇共同体。该研究突破了以往多着眼于乡村旅游发展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的研究视域,为旅游地人地关系发展路径优化提供完整的观察视角,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共同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孤岛效应 共生空间 景村镇共同体 镇北堡西部影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地区文化 挖掘发展动力——国内影视基地发展的一种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柴志明 唐佳琳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9期81-82,92,共3页
回溯镇北堡从被发现,到塑形定位,进而充实,又转而升级为宁夏文化、西北文化的开掘者和承载者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影视文化符号和地区文化符号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镇北堡西部影城从单薄沧桑走到具有较强文化吸纳力和文化辐射力的今天... 回溯镇北堡从被发现,到塑形定位,进而充实,又转而升级为宁夏文化、西北文化的开掘者和承载者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影视文化符号和地区文化符号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镇北堡西部影城从单薄沧桑走到具有较强文化吸纳力和文化辐射力的今天,实现了从"出卖荒凉"到"出卖文化"的转变。而从经营业态的角度来概括是从单纯的影视基地转向了主题公园,即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拍摄基地转身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现场体验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文化 文化资源 影视基地 镇北堡西部影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