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铝灰中金属铝、氮化铝碱溶规律及碱浸渣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
1
作者 王日昕 曾邦兴 +4 位作者 曾思琪 邓雅坤 韦江 王国庆 张勇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二次铝灰中含有大量Al、Al_(2)O_(3),以及一定量的MgAl_(2)O_(4)和AlN,直接堆存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而铝灰中Al、AlN及部分杂质在碱性浸出条件下可以溶出,剩余残渣成分与镁铝尖晶石材料(MA)成分较为接近。本研究以二次铝灰为主... 二次铝灰中含有大量Al、Al_(2)O_(3),以及一定量的MgAl_(2)O_(4)和AlN,直接堆存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而铝灰中Al、AlN及部分杂质在碱性浸出条件下可以溶出,剩余残渣成分与镁铝尖晶石材料(MA)成分较为接近。本研究以二次铝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浸预处理联合火法烧结的方法,并以MgO为调配剂,制备MA材料,研究过程考察了碱浸工艺参数对Al及AlN浸出率的影响,分析了二次铝灰碱浸机理,并考察了烧结工艺参数对所制备镁铝尖晶石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碱浸试验表明,增大NaOH浓度、提高浸出温度、增大液固比、加快搅拌速率均有利于提高Al及AlN浸出率;在温度80℃、NaOH浓度1.6 mol·L^(-1)、搅拌速率300 r·min^(-1)、液固比12∶1的优化碱浸条件下,Al浸出率达到80.35%,AlN浸出率达到53.21%;二次铝灰中Al及AlN浸出反应本质上是水解反应,碱性体系促进其水解反应进行;以碱浸残渣为原料,按照MA材料配比MgO,在烧结温度1300~1400℃、烧结时间3 h的条件下可制备晶型完整、结晶度高的尖晶石材料;1400℃条件下制备的MA材料显气孔率为31.56%,抗压强度为50.22 MPa,高于国家行业标准《镁砖和镁铝砖》(GB/T2275—2007)(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 碱性浸出 烧结 Mgo调配剂 尖晶石(mgal_(2)o_(4) 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铜熔炼炉用Al_(2)O_(3)-MgAl_(2)O_(4)耐火材料的侵蚀行为
2
作者 刘伟 魏迎辉 +2 位作者 李玉文 张健宇 柴胜利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70-2679,共10页
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对紫铜熔炼炉至关重要。针对炉渣-熔体交界处漏炉报警事件,首先模拟了炉渣、熔体和耐火材料之间存在的化学反应,接着选取耐火材料的侵蚀区域由热面向冷面分析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紫铜熔炼炉用耐火材料(主... 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对紫铜熔炼炉至关重要。针对炉渣-熔体交界处漏炉报警事件,首先模拟了炉渣、熔体和耐火材料之间存在的化学反应,接着选取耐火材料的侵蚀区域由热面向冷面分析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紫铜熔炼炉用耐火材料(主要物相为Al_(2)O_(3)和MgAl_(2)O_(4))与炉渣(含C、Cu_(2)O、Cu、SiO_(2)、FePO_(4)、Ca_(3)(PO_(4))_(2)等)之间存在复杂化学反应,热面至冷面方向形成四个侵蚀区域,即挂渣区(Cu/FePO_(4)液相黏结固态组分)、反应区(耐火材料与Cu/FePO_(4)液相及MgSiO_(4)、AlPO_(4)、CuAl_(2)O_(4)等反应产物共存)、渗铜区(Cu液渗透耐火材料)及未反应区(原始耐火材料)。基于侵蚀机理,提出通过控制外引杂质元素(Fe、Ca、Si等)含量、优化打炉、起炉工艺减少内衬缺陷、增加TiO_(2)含量及避免内衬机械破坏的改善策略。本研究为延长紫铜熔炼炉内衬的使用寿命提出了工业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漏炉 mgal_(2)o_(4) Al_(2)o_(3) 磷酸钙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刘中飞 吴锋 +4 位作者 梁效诚 孙家朐 裴宇航 罗旭东 袁其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克服RH精炼炉用耐火材料苛刻的使用环境,以特级菱镁矿、脱硅锆和镁铝尖晶石为原料预合成镁锆尖晶石,然后与不同粒级的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煅烧制备出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研究了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加... 为了克服RH精炼炉用耐火材料苛刻的使用环境,以特级菱镁矿、脱硅锆和镁铝尖晶石为原料预合成镁锆尖晶石,然后与不同粒级的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煅烧制备出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研究了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对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逐渐增大,显气孔率、线收缩率和常温抗折强度逐渐减小,抗渗透性逐渐提高,而抗侵蚀性略微降低。2)当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w)为20%时,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具有较低的线膨胀系数,并表现出最优的断裂韧性和抗热震性。综合来看,预合成镁锆尖晶石的最佳加入量(w)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炉 Mgo-Zro_(2)-mgal_(2)o_(4) 预合成尖晶石 抗热震性 线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对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致密化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思敏 杨金萍 +3 位作者 韩丹 刘梦玮 章健 王士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19-2725,共7页
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兼具了良好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在军、民两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实际和潜在应用前景。由于其致密化速率低,在烧结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入烧结助剂。稀土倍半氧化物熔点高,高温不易挥发,近些年被证实可以促进镁铝尖晶石陶瓷的致... 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兼具了良好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在军、民两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实际和潜在应用前景。由于其致密化速率低,在烧结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入烧结助剂。稀土倍半氧化物熔点高,高温不易挥发,近些年被证实可以促进镁铝尖晶石陶瓷的致密化,但其促烧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高纯商业化镁铝尖晶石粉体为原料,La_(2)O_(3)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预烧结合热等静压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通过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其致密化过程及其力学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La_(2)O_(3)对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致密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a_(2)O_(3)通过与尖晶石反应或固溶产生晶格畸变,增加缺陷浓度,从而起到促进致密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烧温度和热等静压温度。对于190 MPa、1500℃热等静压烧结3 h的样品,La_(2)O_(3)掺杂可以显著提高紫外区域的透过率;同时,La偏析到晶粒表面,抑制了尖晶石晶粒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力学强度。掺杂0.05%(质量分数)La_(2)O_(3)样品较未掺的样品,400 nm处透过率从63%提高到81%,弯曲强度从263.7 MPa提高至319.0 MPa,断裂韧性从1.69 MPa·m^(1/2)提高至1.8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La_(2)o_(3) 尖晶石 烧结助剂 致密化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合成MgAl_(2)O_(4)多孔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昕悦 许晴 +4 位作者 朱欣欣 周瑞琪 段红娟 张海军 李少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1100和1300℃)和保温时间(3、10 h)以及铝源(铝溶胶和α-Al_(2)O_(3)微粉)对MgAl_(2)O_(4)多孔纤维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α-Al_(2)O_(3)微粉相比,以铝溶胶为铝源时,纤维中MgAl_(2)O_(4)生成量更高;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与MgO逐渐反应完全,MgAl_(2)O_(4)的生成量不断增加,MgAl_(2)O_(4)多孔纤维上有小而均匀的纳米孔;3)最佳制备工艺是以铝溶胶为铝源,在1300℃保温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晶须 溶胶 mgal_(2)o_(4) 多孔纤维 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源对纳米η-Al_(2)O_(3)制备镁铝尖晶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培毓 张玲 +1 位作者 张晓序 李人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6-1051,共6页
分别以轻烧氧化镁粉、碳酸镁、分析纯氢氧化镁为MgO源,纳米η-Al_(2)O_(3)为原料(其摩尔比为1∶1),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研究不同MgO源对纳米η-Al_(2)O_(3)制备镁铝尖晶石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物相组成、晶胞参数以及微观... 分别以轻烧氧化镁粉、碳酸镁、分析纯氢氧化镁为MgO源,纳米η-Al_(2)O_(3)为原料(其摩尔比为1∶1),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研究不同MgO源对纳米η-Al_(2)O_(3)制备镁铝尖晶石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物相组成、晶胞参数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三种MgO源与纳米η-Al_(2)O_(3)制得镁铝尖晶石试样的致密性逐渐升高。在1600℃下,以氢氧化镁为MgO源与纳米η-Al_(2)O_(3)制得尖晶石试样的体积密度最大为3.296 g/cm^(3),显气孔率最低为1.9%,晶粒发育最好,晶粒尺寸约为3~5μm。1300℃时,三种MgO源与纳米η-Al_(2)O_(3)全部生成镁铝尖晶石,与以α-Al_(2)O_(3)为Al_(2)O_(3)源制备镁铝尖晶石的传统固相法相比,镁铝尖晶石的合成温度降低了100℃,可以降低镁铝尖晶石的成本,对镁铝尖晶石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η-Al_(2)o_(3) 尖晶石 烧结温度 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选择性HDS催化剂Co-Mo/镁铝尖晶石-Al2O3的研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孔会清 张孔远 +2 位作者 张景成 柴永明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9-505,共7页
采用镁铝尖晶石(MgAl2O4)对γ-Al2O3进行了改性,并以其为载体,以Co-Mo为活性组元,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gAl2O4含量不同的Co-Mo/MgAl2O4-Al2O3催化剂。以FCC汽油为原料,在高压微反装置上对Co-Mo/MgAl2O4-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 采用镁铝尖晶石(MgAl2O4)对γ-Al2O3进行了改性,并以其为载体,以Co-Mo为活性组元,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gAl2O4含量不同的Co-Mo/MgAl2O4-Al2O3催化剂。以FCC汽油为原料,在高压微反装置上对Co-Mo/MgAl2O4-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进行了评价,计算了催化剂的HDS选择性因子。采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NH3-TPD、Py-IR及TPR手段对镁铝尖晶石改性后载体和相应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Mo/MgAl2O4-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HDS活性和较大的HDS选择性因子。镁铝尖晶石的加入减弱了载体的酸性,减弱了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活性,降低了反应温度,从而使催化剂的HDS选择性因子提高。在MgAl2O4-Al2O3载体中镁铝尖晶石质量分数为50%时,其所制备的Co-Mo/MgAl2O4-Al2O3的HDS选择性因子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mgal2o4) 载体改性 FCC汽油 加氢脱硫(HDS) 选择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CO_(3)分子的解离产物合成MgAl_(2)O_(4)分子
8
作者 崔金玉 任海林 +4 位作者 赵帅 程佥千 蒋倩云 王丽 王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本研究碳酸镁MgCO_(3)分子的解离过程及其解离产物与三氧化二铝Al_(2) O_(3)合成MgAl_(2)O_(4)的微观过程.利用Gaussian 09软件采用CCSD(T)6-311++G(d,p)和M06-2x/6-311++G(d,p)方法分别计算反应物碳酸镁MgCO_(3)分子单点能和频率,并计... 本研究碳酸镁MgCO_(3)分子的解离过程及其解离产物与三氧化二铝Al_(2) O_(3)合成MgAl_(2)O_(4)的微观过程.利用Gaussian 09软件采用CCSD(T)6-311++G(d,p)和M06-2x/6-311++G(d,p)方法分别计算反应物碳酸镁MgCO_(3)分子单点能和频率,并计算反应物受热分解的过程,寻找解离的过渡态.并通过高温烧结法,在实验室用MgCO_(3)和Al_(2) O_(3)粉末为原料,1450℃合成铝酸镁MgAl_(2)O_(4),通过X-ray diffraction即XRD测试表征实验产物与理论计算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MgCo_(3) 三氧化二Al_(2)o_(3) mgal_(2)o_(4) 解离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_(2)O_(4)包覆对钨铝复合氧化物水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冬冬 陈长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6,共6页
钨铝复合氧化物WO_(x)/Al_(2)O_(3)(WAl)在含有水或者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的条件下不稳定,其中γAl_(2)O_(3)容易发生水合而导致相变,造成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减小而使催化剂失活。采用浸渍焙烧法在WAI表面制备不同含量的镁铝尖晶石(MgA... 钨铝复合氧化物WO_(x)/Al_(2)O_(3)(WAl)在含有水或者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的条件下不稳定,其中γAl_(2)O_(3)容易发生水合而导致相变,造成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减小而使催化剂失活。采用浸渍焙烧法在WAI表面制备不同含量的镁铝尖晶石(MgAl_(2)O_(4)),并利用水热釜对MgAl_(2)O_(4)包覆前后WAl的水热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粉末X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对水热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在水热初期比表面积增加,孔容、孔径减小,并且WAl样品发生了相变。随着水热时间达到500 h后,WAl中的γAl_(2)O_(3)已完全转变为片状结构的勃姆石(AlOOH),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急剧下降。而包覆MgAl_(2)O_(4)后,WAl的水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当MgAl_(2)O_(4)的质量分数≥12%时,并未观察到明显的WAl相,表明此时WAl的水热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mgal_(2)o_(4) 相变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MgAl_2O_4粉体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惠忠 葛山 +3 位作者 张鑫 马清 汪厚植 张文杰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以硝酸镁和硝酸铝为主要原料,NH3·H2O为沉淀剂,用均相混合物共沉淀法制得镁铝混合均匀的溶胶,再用真空冷冻干燥(VFD)方法在-50℃,13.3Pa的真空度下制得MgAl2O4的前驱体粉体。用TG-DSC、XRD、TEM及Autosorb-1-M等仪器研究了热处理... 以硝酸镁和硝酸铝为主要原料,NH3·H2O为沉淀剂,用均相混合物共沉淀法制得镁铝混合均匀的溶胶,再用真空冷冻干燥(VFD)方法在-50℃,13.3Pa的真空度下制得MgAl2O4的前驱体粉体。用TG-DSC、XRD、TEM及Autosorb-1-M等仪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反应体系的pH值对镁铝均匀混合纳米粉体材料的物相转变、显微形貌、表面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溶液的pH值在9.0附近,采用共沉淀-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可制得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MgO-Al2O3二元混合纳米粉体,且其起始尖晶石化温度在600℃,经过1000℃2h处理后,已全部转变成粒径为50nm左右的纳米尖晶石,比传统制备镁铝尖晶石的温度低500~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2o4 真空冷冻干燥法 共沉淀 制备 纳米粉体材料 热处理温度 Al2o3 纳米尖晶石 尖晶石 混合均匀 物相转变 均匀混合 反应体系 仪器研究 显微形貌 表面性能 干燥方法 二元混合 比表面积 pH值 600 硝酸 硝酸 沉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固相反应法制备镁铝尖晶石微粉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仝建峰 周洋 +1 位作者 杜林虎 陈大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以Mg(OH) 2 ·4MgCO3·6H2 O和Al2 O3为原料 ,采用凝胶固相反应法制得了MgAl2 O4 微粉。用XRD ,SEM等手段分析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粉末纯度高 ,分散性好 ,颗粒细小均匀。用该微粉制得了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尖晶石晶体。同时研究... 以Mg(OH) 2 ·4MgCO3·6H2 O和Al2 O3为原料 ,采用凝胶固相反应法制得了MgAl2 O4 微粉。用XRD ,SEM等手段分析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粉末纯度高 ,分散性好 ,颗粒细小均匀。用该微粉制得了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尖晶石晶体。同时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的相变情况及保温工艺参数与相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固相反应 尖晶石 微粉 mgal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镁铝尖晶石保温材料物相与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欣 李沅铮 周剑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2-1906,1928,共6页
以α-Al_2O_3微粉、电熔镁砂和ρ-Al_2O_3为原料,采用泡沫胶凝法制备了体积密度0.9~1.1 g/cm3镁铝尖晶石保温材料,考察了ρ-Al_2O_3、电熔镁砂加入量、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镁铝尖晶石保温材料物相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ρ-Al... 以α-Al_2O_3微粉、电熔镁砂和ρ-Al_2O_3为原料,采用泡沫胶凝法制备了体积密度0.9~1.1 g/cm3镁铝尖晶石保温材料,考察了ρ-Al_2O_3、电熔镁砂加入量、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镁铝尖晶石保温材料物相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ρ-Al_2O_3加入量增加试样常温耐压强度与烧成线变化率增大,物相组成均为"刚玉+镁铝尖晶石";增加Mg O加入量试样先收缩后膨胀,加入量为20wt%时常温耐压强度达最大值,物相组成由"刚玉+镁铝尖晶石"变为"镁铝尖晶石"再变为"镁铝尖晶石+方镁石";提高烧成温度能明显促进试样烧结,延长保温时间可提高试样常温耐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耐火材料 保温材料 泡沫胶凝法 ρ-Al_2o_3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水热稳定性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雅滨 田明 +4 位作者 赵丽洁 张华博 胡冉惠 任亮亮 高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4-1151,共8页
为了制备高水热稳定性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并以之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Ni和Mo,然后使用体积分数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作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采用XR... 为了制备高水热稳定性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并以之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Ni和Mo,然后使用体积分数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作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采用XRD、N_(2)吸附-脱附和SEM对载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pH值和(Mg+Al)/CA摩尔比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CA摩尔比1.0,pH值1,焙烧温度800℃时催化剂MoNi/MgAl_(2)O_(4)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与催化剂MoNi/γ-Al_(2)O_(3)相比催化剂MoNi/MgAl_(2)O_(4)具有更加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溶胶-凝胶法 MoNi/mgal_(2)o_(4) 加氢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_(2)O_(4)负载ZnO催化甲醇与碳酸乙烯酯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庆杰 刘帅 +2 位作者 牟桂林 张新堂 刘珊珊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136,共9页
碳酸二甲酯(DMC)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且无毒无害在绿色化工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以MgAl_(2)O_(4)尖晶石负载ZnO(Zn-MgAl_(2)O_(4))为催化剂,探究以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为原料经酯交换反应合成DMC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ZnO负载量以... 碳酸二甲酯(DMC)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且无毒无害在绿色化工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以MgAl_(2)O_(4)尖晶石负载ZnO(Zn-MgAl_(2)O_(4))为催化剂,探究以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为原料经酯交换反应合成DMC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ZnO负载量以及反应条件对甲醇与EC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nO的含量为15%时,催化活性最高;当反应温度为170℃,催化剂用量为4%,进料比为n(EC)∶n(甲醇)=1∶10,反应时间为4 h时,DMC收率可达95.2%。利用SEM、XRD、BET、CO_(2)-TPD、NH_(3)-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发现催化剂的酸性位点、碱性位点以及比表面积对催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mgal_(2)o_(4)尖晶石 溶胶-凝胶法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价模型的MgAl_(2)O_(4)透明陶瓷热机械性能预测
15
作者 冯明星 王斌 +2 位作者 徐鹏宇 涂兵田 王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7-1073,I0007,共8页
尖晶石型陶瓷具有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在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键价模型与高温机械性能理论表征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从变温晶体结构出发预测尖晶石型陶瓷高温热机械性能的方法,阐明了晶体结构与高温热机械性能之间... 尖晶石型陶瓷具有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在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键价模型与高温机械性能理论表征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从变温晶体结构出发预测尖晶石型陶瓷高温热机械性能的方法,阐明了晶体结构与高温热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该方法预测了MgAl_(2)O_(4)透明陶瓷的高温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其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研究表明,MgAl_(2)O_(4)中阳离子反位率、化学键硬度和体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在800℃上下存在显著差异,然而由于配位多面体的耦合作用,阳离子反位的温度效应不会显著影响MgAl_(2)O_(4)透明陶瓷的高温热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陶瓷 mgal_(2)o_(4) 透明陶瓷 键价模型 热机械性能 理论表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尺寸稳定性的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士平 张力 +2 位作者 李帅鹏 刘春阳 吴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2,共11页
以镁铝尖晶石(MgAl_(2)O_(4))为原料,制备了新型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陶瓷型芯的表面及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陶瓷型芯中的主晶相为镁铝尖晶石,次晶... 以镁铝尖晶石(MgAl_(2)O_(4))为原料,制备了新型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陶瓷型芯的表面及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陶瓷型芯中的主晶相为镁铝尖晶石,次晶相为方镁石,镁铝尖晶石为陶瓷型芯骨架,骨架大颗粒之间填充有细方镁石颗粒。性能测试表明,添加镁铝尖晶石可抑制氧化镁的液相烧结,降低收缩率,同时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型芯的显气孔率和高温尺寸稳定性。含有60%镁铝尖晶石的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显气孔率为38.24%、收缩率为1.99%、室温抗弯强度为25.9 MPa、热膨胀率仅为1.61%。溶出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能在温和条件下溶出,不对铸件造成化学腐蚀及机械损伤:在溶出液为20%有机弱酸乙酸溶液中,90℃溶出6 h后,型芯能够完全塌陷成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 尖晶石 收缩性 高温尺寸稳定性 溶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球形镁铝尖晶石的研究
17
作者 肖剑翔 敖敏 +2 位作者 黄慧超 徐大余 吴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以球形Al_(2)O_(3)为铝源、MgO为镁源、Na_(2)SO_(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球形镁铝尖晶石。利用XRD、FE-SEM和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铝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合成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尖晶石的形貌保持了所用铝源的形... 以球形Al_(2)O_(3)为铝源、MgO为镁源、Na_(2)SO_(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球形镁铝尖晶石。利用XRD、FE-SEM和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铝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合成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尖晶石的形貌保持了所用铝源的形貌。以1~3μm的球形Al2O3为铝源,经1200℃热处理保温3 h制得的镁铝尖晶石同样为球形,粒径约1.5~5.8μm。表明镁铝尖晶石在熔盐中的生长符合“Al_(2)O_(3)模板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mgal_(2)o_(4) 熔盐法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ON-MgAl2O4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俊伟 李红霞 +1 位作者 徐恩霞 王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以替代含铬耐火材料,以电熔镁铝尖晶石(粒度1~3、≤1和≤0.074 mm)、活性α-Al_2O_3粉(2~5μm)、Al粉(≤0.074 mm)、Mg O粉(≤0.044 mm)为原料,采用原位生成MgAlON的方法制备了MgAlON-Mg...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以替代含铬耐火材料,以电熔镁铝尖晶石(粒度1~3、≤1和≤0.074 mm)、活性α-Al_2O_3粉(2~5μm)、Al粉(≤0.074 mm)、Mg O粉(≤0.044 mm)为原料,采用原位生成MgAlON的方法制备了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通过调整配料中α-Al_2O_3粉+Al粉+Mg O混合粉(三者的质量比固定为76∶12∶12)的加入量(在整个固态配料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25%和30%)来调整MgAlON的设计生成量,研究了MgAlON设计生成量对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致密度、常温强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MgAlON相生成量增多;但当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达到30%(w)时,复合材料中有副产物Al4O4C生成。2)随着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从15%(w)增加到25%(w),复合材料中MgAlON晶粒发育程度逐渐变好,与MgAl_2O_4颗粒的结合也逐渐紧密;但当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达到30%(w)时,复合材料基质中有明显微气孔出现,致密性和均匀性变差。3)随着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烧后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变化不大,常温耐压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变化明显,烧成线变化率由微收缩变为微膨胀。4)综合考虑,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为25%(w)的试样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铬化 尖晶石 阿隆 原位生成 mgaloN-mgal2o4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热稳定性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亮亮 耿国龙 +1 位作者 王东军 侯凯湖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优异水热稳定性的镁铝尖晶石,以XRD、BET、NH_3-TP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MgAl_2O_4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制备了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并以含体积分数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为原料,采用连续固定床反应...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优异水热稳定性的镁铝尖晶石,以XRD、BET、NH_3-TP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MgAl_2O_4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制备了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并以含体积分数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为原料,采用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评价了其加氢脱氧活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以γ-Al_2O_3为载体的MoNi/γ-Al_2O_3催化剂相比,以MgAl_2O_4为载体的MoNi/MgAl_2O_4催化剂具有较优异的加氢脱氧活性和水热稳定性,因为在水热环境下,载体γ-Al_2O_3与Mo_xN_iy作用生成活性较低的MoO_2和AlNi_3,而MgAl_2O_4水热前后的性质稳定。对于大分子植物油加氢脱氧反应,载体的酸量和比表面积对MoNi/MgAl2O_4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影响较小,孔径应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MoNi/mgal2o4催化剂 加氢脱氧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