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天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岩石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 被引量:67
1
作者 孙赫 秦克章 +4 位作者 徐兴旺 李金祥 丁奎首 许英霞 三金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东天山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状分布,从北向南可划分为7个区带,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从岩相学来看,本区含矿岩体可分为多期次侵入的复式杂岩体和单期次侵入的超镁铁质单式杂岩体,显示出深源岩... 东天山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状分布,从北向南可划分为7个区带,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从岩相学来看,本区含矿岩体可分为多期次侵入的复式杂岩体和单期次侵入的超镁铁质单式杂岩体,显示出深源岩浆充分分异的特征。含矿岩体具有高镁、低碱、低钙、低铝、低钛特征,具有较高的Mg#、m/f和m/s比值,兼具岩浆硫化物熔离作用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根据TiO2-10P2O5-10MnO图判别出本区岩浆具有拉斑玄武岩到钙碱玄武岩过渡的性质,岩浆源具有钙碱性玄武岩浆特征,富含含水矿物,预示了早期俯冲洋壳对幔源岩浆的交代作用。岩体矿化分为3种成矿作用和5期成矿步骤,且岩浆成矿作用与热液作用几乎同时进行,岩浆分异作用提供热液来源,而热液作用促进硫化物的饱和与熔离,造成岩石的热液蚀变结构并对岩浆期成矿进行改造。晚期岩体隆升后,矿体出露地表遭受氧化淋滤作用,形成特有的地表氧化带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石化学 岩相学 岩浆铜镍矿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中-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62
2
作者 周金城 王孝磊 +1 位作者 邱检生 高剑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桂北中、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主要属钙碱质岩系,镁铁质岩的Nb/La_(pm)=0.13~0.51,Th/La_(pm)=0.85~3.3,Ti/Ti=0.29~0.61,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出现明显的Nb、Ti负异常,中元古代镁铁质岩ε_(Nd)(t)值低(=-1.99~-5.13),新元... 桂北中、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主要属钙碱质岩系,镁铁质岩的Nb/La_(pm)=0.13~0.51,Th/La_(pm)=0.85~3.3,Ti/Ti=0.29~0.61,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出现明显的Nb、Ti负异常,中元古代镁铁质岩ε_(Nd)(t)值低(=-1.99~-5.13),新元古代镁铁质岩ε_(Nd)(t)值相对较高(=-0.74~2.4),它们都具有岛弧火山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会聚板块边缘岩浆作用的产物,不具有地幔柱来源的岩浆的特性,不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岩石地球化学 元古代 江南造山 广西 地幔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0
3
作者 王冠 孙丰月 +4 位作者 李碧乐 李世金 赵俊伟 奥琮 杨启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1-401,共21页
文章报道了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成矿岩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夏日哈木Ⅰ号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中段,北侧靠... 文章报道了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成矿岩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夏日哈木Ⅰ号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中段,北侧靠近昆北断裂。岩体走向NEE,剖面呈平缓的"岩盆状",地表出露面积约0.7km2。该杂岩体主要由辉长苏长岩、斜方辉石岩、橄榄辉石岩、斜长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组成,橄榄岩相和辉石岩相是主要的Cu、Ni赋矿岩相。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主量元素具有低硅(w(SiO2)=36.68%-52.58%)、低钛(w(TiO2)=0.13%-0.47%)、高镁(w(MgO)=10.91%-35.81%)、贫碱(w(K2O+Na2O)=0.26%-1.95%)的特征,属亚碱性系列岩石,m/f为3.88-6.29,属铁质超基性岩类(m/f=2-6.5)。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La/Yb)N=1.44-2.98,Eu异常不明显,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说明岩体的同源性。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体中存在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捕虏体以及La/Yb、Ce/Yb、Th/Yb、Nb/La、La/Sm比值显示岩体经历了有限的地壳混染。辉长苏长岩锆石的LA-MC-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形成年龄为(423±1)Ma,MSWD=0.14,属晚志留世。锆石的176 Hf/177 Hf比值为0.282 628-0.282 833,相应的εHf(t)均为正值(4.0-10.9),Lu-Hf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610-875Ma,平均值为788Ma,大于锆石U-Pb年龄。研究认为,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可能有早期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和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文章认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与俯冲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关。岩浆演化过程中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中硫的加入可能是促使岩浆体系达到硫饱和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日哈木Cu-Ni矿床 镁铁质-超镁铁质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545Ma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学和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兴旺 秦克章 +7 位作者 三金柱 王瑜 惠卫东 康峰 毛骞 李金祥 孙赫 马玉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65-2676,共12页
在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元古代深变质地层中发现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了它的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及其发现的地质意义。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为后侵位的镁铁质杂岩体和花岗... 在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元古代深变质地层中发现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了它的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及其发现的地质意义。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为后侵位的镁铁质杂岩体和花岗岩所穿切与破坏,其正堆晶结构发育,并可划分出两个结晶与演化旋回。四顶黑山层状钱铁质-超镁铁质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和配分结构与该地区镁铁质杂岩、及图拉尔根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明显不同,具低∑REE、正δEu 异常、高 Sr 低Rh、高 Nb/U 值、及 Nb、Zr 和 Hf 亏损等地球化学特征,该特征与裂谷成因的攀枝花层状辉长岩和曹家村层状岩体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四顶黑山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能也形成于裂谷构造环境。选择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下部韵律层顶部辉石角闪石岩、镁铁质杂岩体闪长岩和角闪花岗岩中的角闪石开展^(39)Ar/^(40)Ar 定年,结果显示3种岩体分别形成于545±5Ma、263.8±2.6Ma 和200.8±0.91Ma。四顶黑山545Ma 裂谷成因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发育,意味着早寒武世是天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 Cu-Ni 矿的成矿期之一,天山地区在元古宙变质岩为基底的古大陆在早寒武世出现了雏形裂谷构造,545Ma可能是古天山洋形成的初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 545Ma 四顶黑山 东天山 大地构造学与成矿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基本特征及岩浆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夏昭德 姜常义 +2 位作者 夏明哲 凌锦兰 卢荣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5-94,共10页
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可以产于多种构造环境,岩体具有典型的层状构造和韵律结构。层状岩体形成时主要的岩浆作用有重力分异作用、双扩散对流作用、压实作用、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等,其中重力分异作用很好地解释了层状岩体垂向上... 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可以产于多种构造环境,岩体具有典型的层状构造和韵律结构。层状岩体形成时主要的岩浆作用有重力分异作用、双扩散对流作用、压实作用、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等,其中重力分异作用很好地解释了层状岩体垂向上岩石类型的变化和矿物组分的变化,双扩散对流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在韵律层理形成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压实作用对岩浆演化晚期阶段补堆晶结构的形成作用明显,同化混染作用可改变岩浆的成分,导致岩浆分异产物的组成和成分的变化。堆晶结构的不同主要依赖于粒间液体的活动性和晶粥的渗透率,补堆晶结构形成需要高渗透率,而粒间液体不活动时将有利于正堆晶结构的形成。岩石组合、岩石结构、矿物组分及其变化规律很好地记录岩浆分异过程、岩浆补给等信息,可以用来讨论层状岩体的岩石成因:温度压力条件、原生岩浆及其演化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层状岩体 岩浆作用 堆晶结构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梵净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29
6
作者 薛怀民 马芳 宋永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15-3030,共16页
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南缘,这里新元古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广泛发育,岩性包括枕状熔岩、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以及浅成侵入的辉长岩,成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其中枕状熔岩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 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南缘,这里新元古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广泛发育,岩性包括枕状熔岩、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以及浅成侵入的辉长岩,成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其中枕状熔岩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低的εNd(t)值为特征,明显不同于洋脊玄武岩,推测其成因可能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小洋盆环境。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主要由辉绿岩和碳酸辉橄岩组成,其中超镁铁质岩床群中出现大量的原生碳酸盐矿物,指示它们形成于拉张(甚至裂谷)的构造环境。辉长岩可能是区内最晚形成的岩浆岩,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21±4Ma。由枕状熔岩经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到辉长岩,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亏损程度减弱、轻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降低、εNd(t)值由负值变为正值,指示随时间的由早到晚,来自亏损地幔的物质不断增加。推测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顺序大致为:枕状熔岩(~840Ma)→白云母花岗岩(~838Ma)→碳酸超镁铁质岩床群→镁铁质岩床群→辉长岩(~821Ma),构造环境由俯冲-碰撞到拉张-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墙群 碳酸铁质 锆石定年 新元古代 梵净山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克布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年代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14
7
作者 党智财 李俊建 +5 位作者 付超 唐文龙 刘跃 赵泽霖 吴兴源 孙宏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8-297,共20页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大地构造分区属于狼山-白云鄂博陆缘裂谷。区域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断续出露长约300km,宽约30km。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铜镍矿床(点)较为发育,克布为该带内一个中-小型铜镍...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大地构造分区属于狼山-白云鄂博陆缘裂谷。区域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断续出露长约300km,宽约30km。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铜镍矿床(点)较为发育,克布为该带内一个中-小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克布镁铁质-超镁铁岩体出露面积约45km2,主要由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组成,辉长岩相为岩体的主要岩相,橄榄岩相为主要的赋矿岩石,两个相带相伴产出,呈渐变过渡关系。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获得克布斜长方辉橄榄岩年龄为258.1±1.8Ma(MSWD=2.3),属于晚二叠世。岩石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样品属铁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演化趋势,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以及具有轻稀土富集[(La/Yb)N=2.47~11.29]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以橄榄石-熔体平衡原理估算克布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母岩浆的MgO含量为10.1%,FeO为12.1%,应为高镁的拉斑玄武质岩浆。综合分析认为,克布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应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岩浆源区由被消减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和软流圈物质组成。橄榄石和辉石等富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和富硅地壳物质的混染可能对硫化物熔离富集成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布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铜镍成矿作用 乌拉特中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小南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及含矿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云飞 焦建刚 +5 位作者 郭天牧 闫馨云 刘健 高超 王静 李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12-4330,共19页
内蒙古四子王旗小南山铜镍矿床及外围分布几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其成因联系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晰,制约了该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工作。本文对小南山、土脑包和白音敖包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小南山地... 内蒙古四子王旗小南山铜镍矿床及外围分布几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其成因联系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晰,制约了该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工作。本文对小南山、土脑包和白音敖包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小南山地区存在两类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小南山、土脑包含铜镍硫化物岩体由辉长岩、辉石岩组成,矿物组合以斜长石、单斜辉石为主,含少量斜方辉石和橄榄石,发育次闪石化、滑石化和绿泥石化;而白音敖包辉长岩不含铜镍硫化物,矿物组合以斜长石、单斜辉石为主,发育绿泥石化和钠黝帘石化,白音敖包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77.2±7.3Ma,与小南山岩体(272.7±2.9Ma)同期。此外,小南山和土脑包辉长岩Mg#值为0.56~0.67,m/f值为1.25~1.98,MgO与Ni、Co负相关,Ni与Cu/Zr值正相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白音敖包辉长岩Mg#值为0.50~0.51,m/f值为0.97~1.02,MgO与Ni、Co相关性不明显,Cu/Zr值集中在1附近,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小南山和土脑包岩体是源自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原生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过程受到10%~20%陆壳混染,外来硫的加入和分离结晶作用导致硫化物熔离成矿;白音敖包辉长岩由派生岩浆结晶形成,其岩浆源区受到交代作用不明显,岩浆上升过程仅受到5%左右的地壳物质混染,钻探验证没有发现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含矿性评价 铜镍硫化物矿床 镁铁质-超镁铁质 小南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中单斜辉石的智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杜雪亮 李玉琼 +4 位作者 金维浚 杜君 张旗 王金荣 马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5-1227,共13页
区分不同构造环境中岩浆作用是认识地幔中岩浆形成过程的基本手段。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利用全岩去区分判别,而利用造岩矿物去判别构造环境、演绎岩浆演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全球新生代大洋中脊、洋岛以及岛弧... 区分不同构造环境中岩浆作用是认识地幔中岩浆形成过程的基本手段。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利用全岩去区分判别,而利用造岩矿物去判别构造环境、演绎岩浆演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全球新生代大洋中脊、洋岛以及岛弧构造背景中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岩中单斜辉石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对象,试图区分这3种不同构造环境的单斜辉石。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中K-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计算和比较,认为RF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区分方法,它的结果不仅可用来判别构造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取特征元素。同时我们发现,在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岩单斜辉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Rb、La、Ba、Cr、Sr、Yb、V、Ti、Nd、Eu、Gd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而主量元素贡献率较低。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前人的对单斜辉石的构造环境判别图的研究成果,提出几个判别效果较好的判别图解。但是整个研究由于缺少进一步可视化的成果,限制了机器学习方法的推广,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 单斜辉石 K-邻近 随机森林 特征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浪木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斌武 于淼 +2 位作者 杨牧 张琛明 陈海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28,共18页
浪木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临近昆中断裂,主要由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且局部发育星点状和浸染状硫化物矿化。辉石岩和橄榄辉石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1.2±1.2)Ma和(421.10±0.... 浪木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临近昆中断裂,主要由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且局部发育星点状和浸染状硫化物矿化。辉石岩和橄榄辉石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1.2±1.2)Ma和(421.10±0.96)Ma,表明岩体侵位于晚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浪木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具有较高的Mg#(Mg#>80),富集LILE(Rb、Th、U等),亏损HFSE(Nb、Ta、Ti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La/Yb)N=6.28~50.91,(La/Sm)N=1.45~4.15,(Gd/Yb)N=1.43~9.71),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226~0.824)。锆石Lu-Hf(εHf(t)=-2.9~-10)和全岩Sr-Nd(εNd(t)=-10.3~-8.9)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主要来自富集地幔,与俯冲洋壳脱水交代上覆地幔楔活动有关。综合研究表明,浪木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原特提斯洋洋壳俯冲晚期的产物,随着俯冲的深入,板片最终断离形成板片窗,导致软流圈上涌促使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浆上升过程中与地壳发生混染最终形成浪木日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浪木日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铜镍成矿潜力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党智财 付超 +2 位作者 李俊建 田杰鹏 何江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铜镍(铂)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近年来,在位于该成矿带的内蒙古中部先后发现多处铜镍矿床(点),空间上构成一条重要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矿带。为了探讨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额布图、温更、克布、黄花滩及...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铜镍(铂)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近年来,在位于该成矿带的内蒙古中部先后发现多处铜镍矿床(点),空间上构成一条重要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矿带。为了探讨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额布图、温更、克布、黄花滩及小南山等赋矿岩体的成矿潜力,笔者通过搜集和研究国内外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数据,建立有利成矿信息评价指标,并指导评价本区岩体的成矿潜力。研究认为,额布图、温更和克布岩体从矿物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岩浆分异演化等方面分析,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指示较好的成矿潜力;而黄花滩、小南山岩体从目前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成矿潜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潜力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安江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岩浆来源和形成环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基俭 贾宝华 +1 位作者 刘耀荣 曹解华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安江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包括呈岩流、岩筒状的喷出岩和呈岩床、岩脉、岩墙状的侵入岩共10个岩体。岩体喷出及侵入的最新地层为新元古代高涧群砖墙湾组,西北侧古丈盘草处见被早震旦世长安组砂岩沉积覆盖。全岩钐-钕等时线同位素年龄... 安江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包括呈岩流、岩筒状的喷出岩和呈岩床、岩脉、岩墙状的侵入岩共10个岩体。岩体喷出及侵入的最新地层为新元古代高涧群砖墙湾组,西北侧古丈盘草处见被早震旦世长安组砂岩沉积覆盖。全岩钐-钕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值,喷出岩(868±30)Ma,侵入岩(855±6)Ma,形成时代属新元古代中期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江地区 镁铁质-超镁铁质 新元古代 板内裂古带 岩浆 形成时代 形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双龙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懿馨 沙鑫 +1 位作者 马蓁 王金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3-397,共15页
北祁连西段双龙一带出露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主要由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及玄武岩组成,这些岩石单元与构造卷入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深海沉积的硅质岩一起构成蛇绿混杂岩带。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64±2 Ma(... 北祁连西段双龙一带出露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主要由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及玄武岩组成,这些岩石单元与构造卷入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深海沉积的硅质岩一起构成蛇绿混杂岩带。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64±2 Ma(MSWD=1.3)。Zr/TiO_2-Nb/Y图解显示辉绿岩为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为碱性系列,两者均具有低的MgO和相容元素Cr、Ni含量,指示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发生过橄榄石、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辉绿岩呈平坦型,(La/Yb)_N=1.35~1.45,无Eu异常(δEu=1.0~1.1),以及Lu/Yb(~0.15)、Zr/Y(~2.5)、Y/Tb(~39)比值等均类似于N-MORB;但它们又相对富集Ba、Sr,亏损Nb、Ta、Pb,以及Nb/U(~21)、Zr/Nb(~16)、Th/Ta(~5.7)比值则显示了岛弧玄武岩或弧后盆地玄武岩的特征,推测辉绿岩应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辉绿岩,表现为相对富集LREE,~8.48,轻微负Eu异常(δEu=0.91),以及Zr/Y(~8)、Y/Tb(~30)、Ta/Yb(~0.6)、Th/Yb(~2.5)比值等类似于OIB,指示玄武岩应源于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岩石又表现出富集Rb、Ba、Th、U、Pb、Sr、Zr、Hf,亏损Nb、Ta、Ti、P,以及Th/Ta(~4.8)、Zr/Nb(~14)、Nb/Yb(~10)、Nb/U(~11)比值又具有岛弧或弧后盆地玄武岩的亲缘性,显示了玄武岩应源于地幔深部流体交代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或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表明早古生代北祁连古大洋在俯冲闭合过程中具有洋岛或海底高原的增生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利用全球大数据建立的构造判别图解综合研究认为,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玉石沟-双龙-小龙孔-卡瓦-东沟等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同构成一条重要的SSZ型蛇绿岩带,为北祁连古大洋向南俯冲形成的弧后盆地的残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SSZ型蛇绿岩 弧后盆地 早古生代 北祁连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地块中古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的发现——剖面介绍及岩石学、岩相学、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建国 余盛强 +3 位作者 赵旭东 吴鸣 顾明光 胡艳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7-629,共13页
通过1:250 000衢州区域地质调查,在武夷地块浙西南地区发现古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该套岩石在金华、龙游-带呈面状分布,金华张村出露最为完整,主要由辉石角闪石岩、角闪石岩、斜长阳起石岩、斜长辉石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对辉... 通过1:250 000衢州区域地质调查,在武夷地块浙西南地区发现古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该套岩石在金华、龙游-带呈面状分布,金华张村出露最为完整,主要由辉石角闪石岩、角闪石岩、斜长阳起石岩、斜长辉石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对辉石角闪石岩与阳起石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分别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 834±14 Ma(MSWD=0.23,N=16)、1 839±17 Ma(MSWD=0.22,N=11),暗示这套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一发现表明,约1 830 Ma武夷地块处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同时该时期武夷地块已经具备足够的刚性,以致产生大规模的脆性破裂以及可能由地幔对流作用引发的基性岩浆活动,推测在约1.83 Ga武夷地块已经具有克拉通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武夷地块 浙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路北与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对比
15
作者 王成 田江涛 +1 位作者 李大海 唐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55-256,共2页
路北与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分别受北东向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北东东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控制;二者岩石组成差异较大,路北杂岩主要由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组成,黄山杂岩主要由斜长角闪橄榄岩—角闪二辉橄榄... 路北与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分别受北东向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北东东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控制;二者岩石组成差异较大,路北杂岩主要由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组成,黄山杂岩主要由斜长角闪橄榄岩—角闪二辉橄榄岩—角闪二辉方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岩浆源区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新疆交界地区四顶黑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国强 李向民 +2 位作者 徐学义 余吉远 武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甘肃新疆交界地区四顶黑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中辉长岩的年龄为320.9Ma±3.0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紧密伴生的碰撞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 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甘肃新疆交界地区四顶黑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中辉长岩的年龄为320.9Ma±3.0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紧密伴生的碰撞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369.2Ma±2.7Ma,属晚泥盆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对比,认为四顶黑山地区的碰撞作用应该在早石炭世之前结束,早石炭世已进入陆内裂谷岩浆作用阶段,为进一步探讨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四顶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矿物学特征——对Fe-Ti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杰 覃小锋 +4 位作者 王宗起 张英利 杨文 朱安汉 宋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8-522,共15页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富含Fe、Ti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Fe-Ti氧化物的形成、富集...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富含Fe、Ti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Fe-Ti氧化物的形成、富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果表明,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与非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不同岩浆源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类的Fe-Ti矿化作用与初始岩浆的源岩之间具有密切关系。Fe-Ti氧化物主要以钛铁矿和榍石的形式存在,局部见少量金红石。化学成分上,钛铁矿具富锰贫镁特征,本区Fe-Ti氧化物的形成和富集过程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和热液蚀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 钛铁矿 榍石 矿物学特征 Fe-Ti成矿作用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克信 朱云海 +4 位作者 林启祥 寇晓虎 樊光明 陈奋宁 罗根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1-667,共7页
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峡南段的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北西—南东向分布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命名为隆务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该岩带的岩石组合包括纯橄岩、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等。从超镁铁岩—下部堆晶岩—... 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峡南段的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北西—南东向分布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命名为隆务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该岩带的岩石组合包括纯橄岩、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等。从超镁铁岩—下部堆晶岩—辉绿岩—上部堆晶岩,其稀土元素总量逐渐增加,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总体一致,从超镁铁岩的Eu正异常到上部辉长岩的Eu负异常,显示了各岩石间的同源性。根据对其两侧沉积岩中化石的研究,推测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该岩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接舍部,对于揭示秦岭和祁连接合部的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务峡镁铁质-超镁铁质 二叠纪 西秦岭 南祁连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源区特征探讨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招崇 闫升好 +4 位作者 陈柏林 何立新 何永胜 周刚 柴凤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喀拉通克和锡泊渡两个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研究表明,两个杂岩体的同位素特征相似,均具有低的(^87Sr/^86Sr),和高的εNd(t)值(6.3~9.1),表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但是其δ^18O值(‰)大多大于... 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喀拉通克和锡泊渡两个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研究表明,两个杂岩体的同位素特征相似,均具有低的(^87Sr/^86Sr),和高的εNd(t)值(6.3~9.1),表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但是其δ^18O值(‰)大多大于6(5.4~10.2),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Sr和O同位素表明,这种地壳物质的混入主要是源区的混入。根据Nd同位素模式年龄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可能是混入有早期俯冲的洋壳(可能是早古生代)的亏损地幔熔融的结果。然而,与锡泊渡杂岩体不同的是,喀拉通克杂岩体局部还经历了上部地壳的混染作用。此外,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南北两侧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源区特征的相似性可能暗示了该断裂可能不是阿尔泰造山带和准噶尔造山带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 SR ND O同位素 源区 阿尔泰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苏尚国 邓晋福 +3 位作者 汤中立 罗照华 余晓艳 李芳凝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4-459,共6页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Cu、Ni、Co、PGE(铂族)、V、Ti、Cr、Fe等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能否成矿主要由岩浆源区的性质、构造背景以及是否存在古老且一直活动的深大断裂等因素决定。介绍了一些世界上典型矿床...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Cu、Ni、Co、PGE(铂族)、V、Ti、Cr、Fe等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能否成矿主要由岩浆源区的性质、构造背景以及是否存在古老且一直活动的深大断裂等因素决定。介绍了一些世界上典型矿床的新的成矿模型及寻找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PGE矿床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 成矿作用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