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皮山镁质矽卡岩矿床(含糖玉)成因及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喜锋 刘琰 +3 位作者 李自静 买托乎提.阿不都瓦衣提 田广印 郭东旭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73,共15页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约1 300 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外,近年来在皮山县发现的一种软玉呈红棕色(糖玉),较为少见。该糖玉矿体产于镁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的镁质矽卡岩中,显示矿床为...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约1 300 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外,近年来在皮山县发现的一种软玉呈红棕色(糖玉),较为少见。该糖玉矿体产于镁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的镁质矽卡岩中,显示矿床为接触交代变质成因。通过镜下观察,发现该地区的糖玉主要由纤维状透闪石和极少量的杂质矿物组成。糖色杂质呈浸染状、叶片状、细脉状或沿裂隙分布,并形成于玉石成矿期或构造活动间歇。糖玉颜色与镁质大理岩中大量的红褐色氧化物有关。通过电子探针和X光粉晶衍射测试均表明糖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并含少量伊利石、镁橄榄石、透辉石、磁铁矿等杂质矿物。软玉(细粒透闪石集合体)主要通过透闪石交代大理岩和透辉石形成。样品全岩的化学成分与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类似,全岩稀土配分模式显示Eu负异常(δEu=0.09~0.28)、LREE亏损、HREE平坦、整体稀土含量(1.94×10^(-6)~26.52×10^(-6))、Cr_2O_3(0.00~0.03×10^(-6))和Ni(0.00~0.01×10^(-6))含量低。成矿流体中氢同位素δD为-81.0‰^-84.0‰,均值为-82.25‰;δ^(18)O在330℃时为3.16‰~5.48‰。这些氢和氧同位素的数值显示形成软玉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和大理岩脱出的CO2组成。这些糖玉的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组成与已报道的典型的镁质矽卡岩矿床中软玉的组成类似。从透闪石集合体中选出的岩浆锆石年龄约456±7 Ma,这个年龄可以认为是形成该糖玉矿床年龄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矽卡岩矿床 糖玉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成矿流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镁质矽卡岩”或“超镁铁质岩”的厘定与成因探讨
2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5 位作者 王立强 姚晓峰 王红星 宋俊龙 杨毅 胡正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嘎拉勒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碰撞期成矿事件的代表性矿床,其金资源量达到大型以上规模。鉴于在矿床勘查中对矿床成因的不同认识导致找矿勘查理论及找矿方向的差异,作者从矿床成因立足之本的"镁质矽卡岩"与"... 嘎拉勒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碰撞期成矿事件的代表性矿床,其金资源量达到大型以上规模。鉴于在矿床勘查中对矿床成因的不同认识导致找矿勘查理论及找矿方向的差异,作者从矿床成因立足之本的"镁质矽卡岩"与"超镁铁岩"的厘定出发,重点研究了这类岩石的岩石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元素方面,"超镁铁岩"与白云岩及花岗闪长岩之间具有明显的接触双交代特征;痕量元素具有负Ba、K、Ti异常,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f、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明显陡倾的配分形式。痕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上与蛇绿岩套有关的镁铁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严重不符,而与白云岩及花岗闪长岩之间具有密切的亲缘性及继承性。综合研究表明,前人所谓"超镁铁岩"应为接触交代成因镁质矽卡岩,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矽卡岩 超镁铁质岩 矿床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若羌—且末戈壁料软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喜锋 贾玉衡 刘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5,共10页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长约1300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山料和籽料外,在新疆若羌-且末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戈壁料软玉。以往对戈壁料软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肉眼鉴定以及与人工仿制品的区别,对其来源、年龄以...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长约1300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山料和籽料外,在新疆若羌-且末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戈壁料软玉。以往对戈壁料软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肉眼鉴定以及与人工仿制品的区别,对其来源、年龄以及成因类型等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采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氢氧稳定同位素质谱以及SHRIMP U-Pb测年等技术对若羌戈壁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年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其成因类型。测试结果表明,若羌戈壁料主要由纤维状透闪石和阳起石(>95%)组成,并含少量(<5%)磷灰石、透辉石、绿帘石、铬铁矿等矿物。戈壁料颜色主要有深绿色、绿色、黄绿色、白色,除白色以外的颜色与其中的FeO含量(0.48%~2.92%)有关。样品全岩的化学成分与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类似,全岩稀土配分模式显示Eu负异常(δEu=0.09~0.66),LREE富集,HREE平坦,稀土总量(6.93~115.93μg/g)、Cr(68.8~119μg/g)、Ni(16.4~38.8μg/g)较低。戈壁料成矿流体中氢同位素δD为-24.94‰^-56.83‰,平均值为-40.14‰,显示其主要由岩浆水、大气降水组成。从戈壁料样品中分离出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有四组(40~60Ma、480Ma、785Ma和1450~2460Ma),这些年龄可以约束戈壁料的形成时代。戈壁料软玉的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组成与已报道的典型的镁质矽卡岩矿床中的软玉组成类似,其中400Ma左右的成矿年龄与报道的大部分和田区域的成矿年龄一致,多组成矿年龄也显示了软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料 镁质矽卡岩矿床 成矿流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奥米夏和田玉矿床成因及锆石LA-ICP-MS定年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勇 魏华 +4 位作者 陆太进 陈华 韩冬 冯晓燕 买托乎提.阿不都瓦衣提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新疆奥米夏和田玉矿床分布在西昆仑造山带中段,产于花岗岩与镁质大理岩之间,该玉矿规模大,开采历史悠久,然而其矿床成因和成矿年代缺乏研究。本文采用岩相学、全岩分析手段对该玉矿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利用玉石中的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 新疆奥米夏和田玉矿床分布在西昆仑造山带中段,产于花岗岩与镁质大理岩之间,该玉矿规模大,开采历史悠久,然而其矿床成因和成矿年代缺乏研究。本文采用岩相学、全岩分析手段对该玉矿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利用玉石中的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限定了玉矿的成矿时代。岩相学观察结果表明玉石多期次形成的现象较为明显;全岩稀土配分模式表明玉石稀土元素总量丰度低(∑REE平均值7. 228μg/g),Eu负异常(δEu=0. 58~0. 73),LREE下降,HREE平坦;和田玉中锆石^(206)Pb/^(238)U年龄显示该玉矿的成矿上限年龄介于411. 1±5. 3 Ma~489. 6±10. 5 Ma之间。综合分析认为,该玉矿为接触交代成因的镁质矽卡岩型和田玉矿床,玉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透闪石化、细粒化、重结晶等复杂的成矿过程,其形成时代与西昆仑地区其他玉矿一致,整体上可能形成于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早期。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新疆西昆仑地区和田玉的形成机理,也可为西昆仑地区的地质研究提供新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矽卡岩 和田玉 接触交代 锆石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