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识别及大陆地壳生长 被引量:18
1
作者 冯艳芳 邓晋福 +8 位作者 王世进 肖庆辉 陆松年 刘翠 崔显岳 公凡影 甄世民 贾德龙 齐钒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9-1129,共11页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494~2435Ma)。探讨与之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和演化趋势:(1)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2)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同时兼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和钙碱性演化趋势;(3)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基于SiO2-MgO和SiO2-FeO*/MgO关系,提出T1T2G1绝大部分具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性质,指示它们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并结合岩石组合的类型,论证了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分别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和大陆碰撞环境。进而认为,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过渡性的半成熟陆壳和成熟的陆壳。这样,鲁西地区从新太古代早中期,经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花岗岩类,记录了鲁西地区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花岗岩类岩石组合类型 安山岩石系列(ma) 构造环境与陆壳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浪力克铜矿镁安山质岩石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周平 白赟 +5 位作者 赵辛敏 孔会磊 谭文娟 姜寒冰 李长安 张海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浪力克铜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的冷龙岭复式背斜内,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火山通道内的闪长玢岩及其邻近的安山岩中,本文对矿区内赋矿的安山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对安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探讨矿区火山岩... 浪力克铜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的冷龙岭复式背斜内,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火山通道内的闪长玢岩及其邻近的安山岩中,本文对矿区内赋矿的安山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对安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探讨矿区火山岩的岩石成因与形成环境,并对成矿时代进行约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安山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的化学特征十分相似,均具有高镁的特点,以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强烈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及出现明显的Nb、Ta、P、Ti谷为特征,Cr和Ni含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REE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略微富集轻稀土,基本无Eu异常,为一套高镁安山质岩石组合,其特点可以和世界某些高镁安山岩相对比,属于岛弧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的产物,很可能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楔反应形成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浪力克铜矿区安山岩的成岩年龄为479.2±3.4Ma,时代为早奥陶世,代表了浪力克铜矿的成矿下限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岩石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浪力克 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