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的物相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星星 谭群燕 +2 位作者 薛鹏 唐明奇 龙伟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69,共4页
采用温度梯度法对镀锡银钎料进行热扩散处理,形成了扩散过渡区。为了揭示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的形成机制和主要物相的形成过程,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扩散过渡区的显微组织、Sn元素... 采用温度梯度法对镀锡银钎料进行热扩散处理,形成了扩散过渡区。为了揭示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的形成机制和主要物相的形成过程,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扩散过渡区的显微组织、Sn元素的面扫描分布、物相组成及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Sn元素在镀锡银钎料中分布均匀、无偏析,在扩散过渡区主要以棒状Ag_3Sn相和块状Cu_3Sn相存在。随着热扩散温度升高,Ag_3Sn相和Cu_3Sn相的相对衍射强度逐渐增大。Ag_3Sn相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Ag_3Sn颗粒相弥散分布、Ag_3Sn颗粒相互相接触合并、生成大块棒状化合物相。Cu_3Sn相主要是锡晶须生长冲破镀层的氧化膜,在张应力和压应力协同作用下形成。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的形成机制为"钎接、互扩散、亚稳态、合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银钎料 扩散过渡区 温度梯度 物相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模型镀锡银钎料钎焊性能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星星 上官林建 +2 位作者 何鹏 龙伟民 武胜金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I0002,共6页
以BAg50CuZn钎料和BAg34CuZnSn钎料为基材,采用镀覆扩散组合工艺制备了两类镀锡银钎料,利用综合热分析仪、润湿试验炉、万能拉力试验机测定镀锡银钎料的熔化温度区间、润湿面积及钎焊接头抗拉强度,建立了钎料润湿熵和接头强度熵的数学模... 以BAg50CuZn钎料和BAg34CuZnSn钎料为基材,采用镀覆扩散组合工艺制备了两类镀锡银钎料,利用综合热分析仪、润湿试验炉、万能拉力试验机测定镀锡银钎料的熔化温度区间、润湿面积及钎焊接头抗拉强度,建立了钎料润湿熵和接头强度熵的数学模型,并与熔炼合金化制备的相同Sn含量的传统钎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相同Sn含量的传统钎料相比,镀锡银钎料的润湿熵值更小、强度熵值略高.同等Sn含量条件下,镀锡银钎料和传统钎料润湿熵值的变化趋势,与对应钎料在316LN不锈钢表面的润湿面积随Sn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强度熵值的变化趋势与对应钎料钎焊316LN不锈钢接头的抗拉强度随Sn含量的变化趋势几乎吻合;润湿熵和强度熵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定量预测镀锡银钎料的钎焊工艺性和接头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银钎料 润湿熵 强度熵 润湿面积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生长建模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星星 韩林山 +1 位作者 乔培新 李权才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2-1367,共6页
采用温度梯度法对镀锡银钎料进行热扩散处理,形成了扩散过渡区。借助金相显微镜(O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扩散过渡区的厚度、表界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热扩散处理加快了Sn原子的扩散速度,使得Sn原子在银钎料中的浓度升高,扩散过渡... 采用温度梯度法对镀锡银钎料进行热扩散处理,形成了扩散过渡区。借助金相显微镜(O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扩散过渡区的厚度、表界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热扩散处理加快了Sn原子的扩散速度,使得Sn原子在银钎料中的浓度升高,扩散过渡区的厚度增加。以Sn原子在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的浓度变化为研究对象,由Fick定律建立了扩散过渡区总厚度的数学模型,借助Arrehenius方程对其参数进行数值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和扩散过渡区厚度的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200℃、220℃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Sn原子生长的本构方程。试验结果证实所建本构方程在一定程度上可定量表征镀锡银钎料扩散过渡区Sn原子的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银钎料 扩散过渡区 本构方程 热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