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浸镀55%Al-Zn-1.6%Si合金钢板镀层表面形貌及组织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田亚强 张源 +2 位作者 魏英立 宋进英 陈连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28,142,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等实验手段,研究了Ti元素对热浸镀55%Al-Zn-1.6%Si板的镀层表面形貌、元素分布、成分组成、横截面相组成体积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添加Ti元素的1#镀铝锌产品表面锌花尺寸偏大且不均,Al、Zn、Si等元素在表面... 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等实验手段,研究了Ti元素对热浸镀55%Al-Zn-1.6%Si板的镀层表面形貌、元素分布、成分组成、横截面相组成体积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添加Ti元素的1#镀铝锌产品表面锌花尺寸偏大且不均,Al、Zn、Si等元素在表面分布规律不明显,镀层总厚度在15-17μm之间,其中外镀层15μm,内镀层1.8μm,镀层截面由约65%的富铝相+35%的富锌相组成;添加Ti元素的2#镀铝锌产品镀层表面光泽比1#亮丽,立体感效果显著,锌花尺寸也更加细碎均匀,Al、Zn、Si等元素呈现较明显的规律分布,镀层总厚度在24.3-26.7μm之间,其中外镀层24.8μm,内镀层1.6μm,镀层截面组织由约76.2%的富铝相+22.7%的富锌相及少量的富硅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元素 镀层表面形貌 锌花尺寸 元素分布 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电沉积Ni及Ni-ZrO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硬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兰龙 谭俊 +2 位作者 吴迪 黄曾辉 曾其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1-116,共6页
采用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及Ni-ZrO2复合镀层,并对各种镀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形貌观察、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晶粒尺寸测定以及镀层显微硬度测定。比较了不同电流密度、温度和纳米颗粒浓度对镀层表... 采用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及Ni-ZrO2复合镀层,并对各种镀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形貌观察、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晶粒尺寸测定以及镀层显微硬度测定。比较了不同电流密度、温度和纳米颗粒浓度对镀层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由0.55A/cm2提高到1.00A/cm2后,镀层表面越粗糙,晶粒尺寸由15nm增大到23nm,显微硬度由571HV降低到364HV;温度由20℃升高到50℃后,表面呈现先变粗糙后变平整趋势,且镀层中Ni含量上升,Fe含量下降,镀层硬度由551HV降低到364HV;ZrO2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由0g/L提高到25g/L时,表面仍呈现先变平整后变粗糙趋势,镀层晶粒尺寸由22nm降低到13nm,硬度由384HV提高到521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电沉积 Ni-ZrO2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美娟 王日初 +3 位作者 彭超群 冯艳 张纯 邓黎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88-2695,共8页
通过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采用阴极动电位极化方法、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探讨镀液温度、pH、镍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优化Ni-金刚石复合镀... 通过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采用阴极动电位极化方法、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探讨镀液温度、pH、镍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优化Ni-金刚石复合镀的工艺参数;采用X线衍射分析仪表征优化后复合镀层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NiSO4.6H2O 132 g/L,NiCl215 g/L,H3BO330 g/L,镀液温度(50±1)℃,pH 3~4,阴极电流密度4 A/dm2,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30 g/L;优化后的复合镀层表面平整,晶粒细小均匀,且金刚石粉体的质量分数为62.7%;与纯Ni镀层的晶粒相比,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晶粒明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温度 PH 镍离子浓度 阴极电流密度 金刚石粉体 镀层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