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气撬设备16MnⅢ钢锻管开裂原因
1
作者 姚伟 夏培培 +3 位作者 张开 董天宇 谷云龙 杨柳青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某气撬设备在运往现场后发现进口过滤单元处的16MnⅢ钢锻管出现开裂。采用宏观形貌观察、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断口形貌观察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锻管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锻管的开裂性质为解理脆性断... 某气撬设备在运往现场后发现进口过滤单元处的16MnⅢ钢锻管出现开裂。采用宏观形貌观察、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断口形貌观察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锻管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锻管的开裂性质为解理脆性断裂;结合有限元模拟和管系实际受力状况推测,运输过程中管系承受过大弯矩是锻管在变壁厚处开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MnⅢ钢 锻管 开裂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316奥氏体不锈钢锻管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文浩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介绍316奥氏体不锈钢锻管的研制工艺,描述该成品管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腐蚀性能。成品锻管用于特大型弯管的冷弯成型试验。
关键词 锻管制造工艺 特大型直管 管理技术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7合金β锻管形件近等温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3
作者 陈明 叶俊青 +3 位作者 曾卫东 雷临苹 赵子博 黄常勋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7,共8页
目的研究β锻管形件近等温挤压成形工艺对TC1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DEFORM-3D软件模拟分析了实心挤压和空心挤压成形TC17合金管形件的变形特征,模拟分析2种挤压方式成形下TC17合金管形件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冷却效果... 目的研究β锻管形件近等温挤压成形工艺对TC1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DEFORM-3D软件模拟分析了实心挤压和空心挤压成形TC17合金管形件的变形特征,模拟分析2种挤压方式成形下TC17合金管形件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冷却效果。对空心挤压成形的锻件进行金相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实心挤压的方式,空心挤压方案整体应变较大、变形均匀、材料利用率高、固溶冷速较快且均匀性较好。试验结果表明,空心挤压成形的锻件质量良好,整体的宏观/微观组织均匀,室温拉伸性能和断裂韧性一致性好,且满足相关指标要求。结论空心挤压方案满足该管形锻件研制要求,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管形件制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合金 β 管形件 近等温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套圈锻后冷却自动装置的设计
4
作者 唐旭晟 金嘉伦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针对国内企业轴承套圈生产中,由于锻后冷却不当导致产品出现大量网状碳化物的质量问题,以及锻后冷却装置缺乏自动化、信息化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轴承套圈锻后冷却自动装置。该装置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红外测温传感器获取... 针对国内企业轴承套圈生产中,由于锻后冷却不当导致产品出现大量网状碳化物的质量问题,以及锻后冷却装置缺乏自动化、信息化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轴承套圈锻后冷却自动装置。该装置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红外测温传感器获取的温度,通过控制风速和出水量实现了轴承套圈降温速率的自动调整,冷却效果显著,同时通过稳定可靠的机构及生产控制系统实现了锻后冷却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最后,基于试验建立与仿真之间的联系,并证明该装置的能力满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碳化物 后冷却 结构设计 自动化 冷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锻温度对时效态Mg-Gd-Y-Zr-Er-Ag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余婷 韩宇翔 +3 位作者 蒋树农 万迎春 刘楚明 陈志永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1834,共14页
采用热模锻工艺制备了Mg-Gd-Y-Zr-Er-Ag合金圆盘状模锻件,终锻温度分别为320℃、360℃和400℃,随后进行峰时效处理,研究终锻温度对时效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终锻温度的升高,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并逐渐析... 采用热模锻工艺制备了Mg-Gd-Y-Zr-Er-Ag合金圆盘状模锻件,终锻温度分别为320℃、360℃和400℃,随后进行峰时效处理,研究终锻温度对时效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终锻温度的升高,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并逐渐析出Mg5(GdY)相;不同终锻温度合金均析出大量纳米级时效β′相,当终锻温度较高时,还析出连接β′相的β_(T)桥梁相。终锻温度为360℃的合金表现出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其高屈服强度归因于显著的析出强化和织构强化效应。终锻温度与合金塑性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终锻温度的升高,合金拉伸断裂方式由单一脆性断裂模式转变为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混合模式。不同终锻温度下,合金拉伸时均启动较多柱面滑移,终锻温度为400℃的合金启动较多非基面滑移,是其伸长率较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Zr-Er-Ag合金 温度 强化机制 力学性能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套管锻铣器性能分析与仿真研究
6
作者 周翔 毛良杰 +1 位作者 张乐凡 谷长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71,共8页
为了解决油气井中后期套管开窗效率低、刀具损耗大的技术难题,验证有限元仿真对切削行为预测的可行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锻铣器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锻铣过程中锻铣量、应力、扭矩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刀具磨损历程,并分析各... 为了解决油气井中后期套管开窗效率低、刀具损耗大的技术难题,验证有限元仿真对切削行为预测的可行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锻铣器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锻铣过程中锻铣量、应力、扭矩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刀具磨损历程,并分析各因素对锻铣过程的影响,从而优选出最高效的锻铣作业参数组合,为现场应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钻压和进尺的增大可以明显增大锻铣速率,转速的增大对锻铣速率的影响较小,合理范围内应尽量保持高钻压;锻铣器的扭矩波动较为缓和且在安全范围内,可推断正常锻铣过程中不会发生切削齿断裂与钻柱磨损断裂现象;仿真应力值在刀齿与材料发生切削行为处达到最大值1 636 MPa;锻铣器切削齿面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累积,导致材料表层硬度和强度降低。基于锻铣参数优选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锻铣作业,优化后锻铣速率最高达到0.48 m/h,刀片利用率最高达到90%,显著提升了锻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铣器 有限元分析 仿真建模 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锻对5G光学用无铅铋黄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茅豪杰 冯斌 +4 位作者 张青科 卢翔 宋振纶 谭大鹏 许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2-3047,共16页
无铅铋黄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弹性和切削性能,是5G手机精密光学镜头用垫片的首选材料。本研究对热挤压态铋黄铜合金进行旋锻加工,研究了旋锻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旋锻-退火与拉... 无铅铋黄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弹性和切削性能,是5G手机精密光学镜头用垫片的首选材料。本研究对热挤压态铋黄铜合金进行旋锻加工,研究了旋锻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旋锻-退火与拉拔-退火工艺制备的合金棒材成品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旋锻变形可以细化晶粒和破碎铋相颗粒,随着旋锻总变形量升高,晶粒和铋相尺寸降低,强度和硬度升高。与拉拔-退火的合金相比,旋锻-退火后组织中晶粒尺寸和铋相平均尺寸均较小,且铋相在晶界上无明显聚集。采用三道次旋锻至31%变形再退火制得的铋黄铜棒材成品切削后所得的切屑中短切屑占比高,切削后表面粗糙度<1μm,体现出显著的切削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黄铜 铋相 微观组织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锻件组织细匀化的临界锻透判定研究
8
作者 焦永星 董国磊 +3 位作者 陈慧琴 朱雪彤 李震龙 杨培祥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198,共11页
针对大型轴类锻件的锻透问题,以铸态30Cr2Ni4MoV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WHF(宽砧强压锻造法)拔长锻造,研究不同锻比下锻件整个截面的组织细匀化演变,探明制坯过程中铸态粗大组织细化机制,确定材料微观组织趋于稳... 针对大型轴类锻件的锻透问题,以铸态30Cr2Ni4MoV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WHF(宽砧强压锻造法)拔长锻造,研究不同锻比下锻件整个截面的组织细匀化演变,探明制坯过程中铸态粗大组织细化机制,确定材料微观组织趋于稳定的临界变形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增加,动态再结晶体积百分数增加,心部最先发生并逐渐向边部过渡;锻比为1.5时,心部再结晶分数达到75%,边部在20%以下,非常不均匀;锻比增加到2.0时,整个试件内部再结晶分数为90%~100%,随着锻比继续增加变化不大。粗大晶粒细化由再结晶机制引起,锻比2.0时,晶粒已细化到45~55μm。对比试验和模拟结果发现晶粒尺寸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数值模拟 晶粒细化 透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低合金钢旋锻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
9
作者 薛星宇 吴寅杰 +3 位作者 孙国胜 张云飞 崔中 刘吉梓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4,共9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表征方法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及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旋锻成形对40CrNiMo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实验钢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快速增大,同时心部区域硬度明显...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表征方法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及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旋锻成形对40CrNiMo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实验钢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快速增大,同时心部区域硬度明显高于边缘部分,呈反梯度分布。当应变增大至3.0时,横截面心部区域的铁素体晶粒随应变的增大不断细化(由1220 nm至132 nm),其对应的纵截面微观组织沿旋锻方向明显拉长,呈纤维状,平均片层宽度也不断减小。随着应变的增大,横截面心部区域的渗碳体呈球状弥散分布,其等效尺寸逐渐减小但面积占比不断提高;而纵截面中的渗碳体被显著压扁,与旋锻方向平行,表明渗碳体发生了明显变形。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位错强化等多种强化机制的协同作用赋予材料极高的硬度和强度。应变为3.0时,实验钢的抗拉强度由初始状态的990 MPa大幅提高至219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钢 成形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态42CrMoA钢热变形软化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10
作者 陈迎庆 段兴旺 +1 位作者 贾悦 车鑫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以锻态42CrMoA钢的热压缩实验为基础,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动态再结晶(DRX)完全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峰值应力和软化特征;当DRX不完全时,真应力... 以锻态42CrMoA钢的热压缩实验为基础,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动态再结晶(DRX)完全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峰值应力和软化特征;当DRX不完全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峰值应力和软化特征。结合EBSD数据可知,母相奥氏体亚结构影响马氏体相变。变形温度越低,应变速率越高,快速冷却后微观组织的中间取向差角晶界(MMAGBs)的比例和平均局部应变越大。由母相奥氏体晶粒和SEM下的微观组织可知,快速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分布与母相奥氏体分布有关,当母相奥氏体晶粒分布均匀时,马氏体组织分布有序和均匀;当母相奥氏体晶粒分布不均匀时,马氏体组织分布无序和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42CrMoA钢 软化特征 中间取向差角晶界 平均局部应变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锻轧法生产高精度KFC异型铜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韩振斌 赵昭 +4 位作者 于国军 刘冬 刘建斌 王红玲 魏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8-132,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导率测试仪、维氏硬度仪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锻轧法生产的高精度KFC异型铜带在不同退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结果表明:锻打频次为650 Hz、退火温度在800℃、走带速度为3 m/min时,经冷轧后生产的带材...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导率测试仪、维氏硬度仪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锻轧法生产的高精度KFC异型铜带在不同退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结果表明:锻打频次为650 Hz、退火温度在800℃、走带速度为3 m/min时,经冷轧后生产的带材其厚料部分的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及导电率分别可达110.23 HV、186 MPa、343.3 MPa、10.4%和89.08%IACS,薄料的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导电率分别为112.77 HV、271.3 MPa、343.3 MPa、8.5%和89.48%IACS,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走带速度 铜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整体式曲轴弯曲镦锻成形工艺数值模拟及优化
12
作者 黄晨帆 纪宏超 +4 位作者 唐学峰 李景生 宋昌哲 黄晓敏 刘胜强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5,共15页
基于DEFORM-3D对曲轴的弯曲镦锻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成形过程中存在锻件损伤和镦锻模具载荷较大的问题,影响锻件质量及模具使用寿命。通过热压缩试验建立曲轴材料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计算得到本构方程,利用响应面法以锻造力... 基于DEFORM-3D对曲轴的弯曲镦锻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成形过程中存在锻件损伤和镦锻模具载荷较大的问题,影响锻件质量及模具使用寿命。通过热压缩试验建立曲轴材料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计算得到本构方程,利用响应面法以锻造力和锻件损伤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成形过程主要影响因素锻造温度、锻造速度和摩擦因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工艺参数进行锻造生产,锻件损伤值下降了25%,锻造力下降了33.9%。对优化后参数进行生产试验验证,在优化工艺参数下,锻件成形完整,无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曲轴 弯曲镦 数值模拟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锻高温合金GH4198锯齿形切屑的成形机理
13
作者 靳淇超 李军 +5 位作者 汪亮亮 谭海兵 李福林 付锐 孟令超 郭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4,共13页
为揭示铸&锻高温合金GH4198锯齿形切屑的成形机理,并通过理论模型预测切屑形貌,开展了直角切削实验,再基于滑移线场模型预测切屑的几何形状,分析切削参数对切屑成形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刀具钝圆半径的三阶段锯齿形切屑成形模型,建立... 为揭示铸&锻高温合金GH4198锯齿形切屑的成形机理,并通过理论模型预测切屑形貌,开展了直角切削实验,再基于滑移线场模型预测切屑的几何形状,分析切削参数对切屑成形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刀具钝圆半径的三阶段锯齿形切屑成形模型,建立了二维正交切削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基于仿真得到的切屑形成过程的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分析了锯齿形切屑的成形机理。结果表明:剪切角随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大,切屑厚度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切削速度为10、20和30 m/min时,切屑厚度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20%、12.34%和24.73%,最大切屑厚度压缩比分别为3.19、2.78和2.26,切屑锯齿化程度分别为0.20、0.36和0.58;切削速度为30 m/min时,切屑出现明显裂纹,且锯齿齿形整体倾斜;刀具进给量为0.05、0.10和0.15 mm/r时,最小切屑厚度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66%、8.66%和5.07%,最大切屑厚度压缩比分别为2.82、2.78和2.61,切屑锯齿化程度分别为0.12、0.36和0.42;滑移线场模型能有效预测切屑厚度随切削参数的变化;随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增大,切屑厚度压缩比呈减小趋势,锯齿化程度增大且增大趋势逐渐减缓。该文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刀具钝圆半径对切屑成形的影响,验证了锯齿形切屑成形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高温合金GH4198 锯齿形切屑 滑移线场 有限元分析 切屑成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个岩溶区椴树属新种石山锻“现身”广西
14
作者 覃永华 韦苏宁 《广西林业》 2025年第4期6-6,共1页
近日,由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在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拟创建区调查时,发现一锦葵科椴树属植物新种——石山锻(Tilia saxatilis Z.C.Lu&W.B.Xu).这是人们首次在岩溶地区发现椴树属植物.相关研究成果... 近日,由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在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拟创建区调查时,发现一锦葵科椴树属植物新种——石山锻(Tilia saxatilis Z.C.Lu&W.B.Xu).这是人们首次在岩溶地区发现椴树属植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Phyto Ke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锦葵科 岩溶区 新种 石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困境分析及路径策略--以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为例
15
作者 邹海霞 陈炎梅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实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困境及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情况为生产方式由手工锻制转向机械化生产、经营角色从“铁匠”变... 为实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困境及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情况为生产方式由手工锻制转向机械化生产、经营角色从“铁匠”变为返乡创业者、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还存在技术升级、市场拓展、文化传承和小刀锻制工艺产业转型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忽略工艺创新及市场拓展、经营人才流失与主体限制、产业转型缺乏文化与新产业建设。为实现其现代化转型,提出技术创新引领工艺升级、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培养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 现代化转型 小刀制工艺 广西平南县雅埠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冲击复合锻挤工艺对薄壁高筋构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燕利 胡君豪 +7 位作者 柳泽阳 陈龙 李晔 路珏 刘艳雄 刘煜键 魏勇波 苏建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1-252,共12页
目的为保证运载装备高功效轻量化的同时,提升其支撑防护结构的成形性能,提出一种铝合金薄壁高筋构件电冲击复合锻挤成形工艺方法,并探究模具下压量、电流密度对铝合金薄壁高筋构件成形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DEFORM-3D仿真软件模拟分析202... 目的为保证运载装备高功效轻量化的同时,提升其支撑防护结构的成形性能,提出一种铝合金薄壁高筋构件电冲击复合锻挤成形工艺方法,并探究模具下压量、电流密度对铝合金薄壁高筋构件成形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DEFORM-3D仿真软件模拟分析2024-T4铝合金薄壁高筋构件电冲击复合锻挤下材料流动和填充规律,并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电冲击复合锻挤成形试验验证。结果仿真模拟表明:随着模具下行,材料流动和填充难度增加,成形质量下降,不同电流密度对薄壁高筋构件成形影响程度不同。通过不同的电流密度进行试验,得到薄壁高筋构件最佳成形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坯料预热至300℃,脉冲电流值为600 A时,成形后构件未见明显的开裂和填充不满等缺陷,成形的筋高提升35.14%,成形质量最好。结论与无电冲击的薄壁高筋构件相比,电冲击复合锻挤成形时构件整体成形性能提升,这是由于构件受脉冲电流焦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影响,金属流动性增强,成形载荷降低,更容易填充模具型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高筋构件 电冲击复合挤成形 2024-T4铝合金 DEFORM-3D仿真 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镜像搅拌摩擦焊顶锻力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雁冰 刘武 +5 位作者 高康歌 赵慧慧 董吉义 孟少飞 肖聚亮 刘海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3,共10页
随着搅拌摩擦焊板厚增大,设备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单侧搅拌摩擦焊的高顶锻力要求,因而难以形成质量良好的焊缝。为了降低设备所受顶锻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机镜像搅拌摩擦焊工艺方法,研究了工艺过程中顶锻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验证了... 随着搅拌摩擦焊板厚增大,设备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单侧搅拌摩擦焊的高顶锻力要求,因而难以形成质量良好的焊缝。为了降低设备所受顶锻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机镜像搅拌摩擦焊工艺方法,研究了工艺过程中顶锻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首先,建立热力耦合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顶锻力随板厚的变化规律,同时得到了双机镜像搅拌摩擦焊工艺能够减小顶锻力的结论;之后,建立顶锻力估计模型,并基于数据驱动对模型进行试验修正和验证,实现无传感器的顶锻力监测;最后,在搭建好的试验平台样机上开展了镜像焊接试验、3组工艺参数的多因素试验及单侧搅拌摩擦焊对比试验,得到顶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工艺参数的影响,验证了双机镜像搅拌摩擦焊工艺可以减小搅拌头所受顶锻力、降低设备承载能力需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 双机器人 热力耦合仿真 力估计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大型复杂钛框预锻成形初始毛坯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科 陈飞 +1 位作者 黄龙 胡康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以某TA15钛合金框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响应面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预锻成形的初始毛坯形状尺寸进行了优化。构建了初始毛坯的参数化几何模型;建立了预锻成形有限元模型和响应面实验方案;以型腔各区域同时靠模为目标,根据不... 以某TA15钛合金框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响应面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预锻成形的初始毛坯形状尺寸进行了优化。构建了初始毛坯的参数化几何模型;建立了预锻成形有限元模型和响应面实验方案;以型腔各区域同时靠模为目标,根据不同初始毛坯的模拟结果,建立毛坯几何尺寸与模具型腔充填之间的定量关联关系,并通过极值求解计算出最优毛坯几何尺寸;最后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初始毛坯优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大型复杂钛框预锻成形中常见的填充不满、成形载荷过大等问题,实现预锻件在型腔不同区域同时靠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大型钛框 成形 填充不满 初始毛坯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磨机放大数学模型的钢球与钢锻磨矿效率对比研究——以某钨矿石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珠 左蔚然 白俊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9-275,共7页
钢球与钢锻作为磨矿介质在磨矿效率上的差异长期存在争议,基于实验室试验和磨矿流程模拟,对钢球和钢锻在实验室球磨机和工业磨矿回路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对云南某钨矿石进行了增强型邦德球磨功指数试验,并采用理想混合模型对2种磨矿介质... 钢球与钢锻作为磨矿介质在磨矿效率上的差异长期存在争议,基于实验室试验和磨矿流程模拟,对钢球和钢锻在实验室球磨机和工业磨矿回路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对云南某钨矿石进行了增强型邦德球磨功指数试验,并采用理想混合模型对2种磨矿介质在实验室试验中的破碎率参数(r/d)进行了计算。根据实验室试验获得的破碎率参数,采用球磨机放大数学模型预测了工业规模球磨磨矿回路的循环倍率和产品粒度。结果表明,尽管2种介质可以在实验室试验中获得相近的邦德球磨功指数,但在粗粒端钢锻产生的破碎率参数比钢球更大,在细粒端则相反。在工业规模球磨磨矿回路中,当循环倍率接近时,2种介质产生的旋流器溢流产品粒度分布总体较接近,但相比于钢球介质,钢锻的产品粒度分布更均匀,粗颗粒含量和细颗粒含量均少于对应的钢球产品。由于最终产品粒度分布曲线形状上的差异,对钢球与钢锻磨矿效率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受到所选磨矿细度衡量指标(P80或-0.075 mm含量)的影响。因此,应当结合矿石的实际解离特征和浮选作业的具体需求,来决定采用哪种磨矿细度衡量指标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 球磨机 流程模拟 磨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锻变形量对钨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单东栋 王玲 +1 位作者 秦颖楠 管科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钨合金,对93WNiFe钨合金进行旋锻变形加工,研究旋锻变形量对93WNiFe钨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钨合金组织中W晶粒由圆球状逐渐被拉长成长条状,室温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由9... 为了获得高性能钨合金,对93WNiFe钨合金进行旋锻变形加工,研究旋锻变形量对93WNiFe钨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钨合金组织中W晶粒由圆球状逐渐被拉长成长条状,室温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由982 MPa增加到1622 MPa,断后延伸率随变形量的增加快速降低,由35.5%下降到5.5%。当旋锻变形量小于15%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合金洛氏硬度快速增加,室温冲击韧性快速降低;当变形量大于15%后,合金洛氏硬度增加变缓,室温冲击韧性值降低变缓;当变形量为30%时,洛氏硬度最大为HRC 47.2,室温冲击韧性值最小为30.80 J·cm-2。未变形的烧结态93WNiFe合金断口形貌中存在少量W晶粒解理断裂、大量W–粘结相界面断裂、W–W界面断裂和粘结相韧窝断裂;随着锻造变形量的增加,断口形貌中W晶粒解理断裂数量逐渐增加,W–粘结相界面断裂、W–W界面断裂和粘结相韧窝断裂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合金 变形量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