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韩业璘 谢红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酸浸碱浸并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化学式Na_(0.44)Mn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分析... 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酸浸碱浸并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化学式Na_(0.44)Mn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分析了Na_(0.44)MnO_(2)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制备的Na_(0.44)MnO_(2)为结晶良好的棒状结构,宽度为200~400nm,长度为2~5μm;在0.5C和1C倍率条件下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7.5mAh/g、84.8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锰酸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锰酸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凯 徐友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110,共25页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凭借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绿色可持续发展、安全稳定、集成效率高、快速充电性能优异、低温性能好等一系列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当前最好且最有发展前景的互补品,也是未来发展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最具...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凭借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绿色可持续发展、安全稳定、集成效率高、快速充电性能优异、低温性能好等一系列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当前最好且最有发展前景的互补品,也是未来发展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最具前景的系统之一。然而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因素是正极材料体系结构易发生相变、放电比容量不够高、循环性能不够好等问题。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表现出更多样的结构种类、更优的结构稳定性、更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和其他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针对锰酸钠正极材料微观以及宏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着重对不同钠含量的锰酸钠材料通过三种不同位点(钠位、锰位和氧位)掺杂以及包覆的手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详细展示并论述了不同元素不同位点掺杂以及不同包覆手段所带来的增益效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微观宏观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多元素多位点掺杂种类、掺杂比例、搭配类型和包覆材料种类等,提升包覆技术,并不断加强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负极材料等配件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钠 不同位点掺杂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淬火对钠离子电池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谭仕荣 尹文骥 +6 位作者 曾翠鸿 黎小琼 訚硕 纪方力 胡思江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9-2406,共8页
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基层状氧化物具有理论储钠容量高、成本低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因结构畸变、Na^(+)/空位有序以及过渡金属空位等带来的循环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抑制过渡金属空位可有效提升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电化... 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基层状氧化物具有理论储钠容量高、成本低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因结构畸变、Na^(+)/空位有序以及过渡金属空位等带来的循环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抑制过渡金属空位可有效提升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为此,本工作对比研究了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高温淬火对Na_(0.67)Fe1/3Co_(1/3)Mn_(1/3)O_(2)(NFCMO)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未经高温淬火处理的NFCMO,高温液氮淬火合成的NFCMO-LN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NFCMO和NFCMO-LN在0.1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1.1 m Ah/g和129.8 m Ah/g;1C倍率下循环100周后的容量保留率分别为100%和90%。即使在10C的高倍率下,NFCMO-LN仍能提供56.2 m Ah/g的放电比容量。结构分析表明,高温液氮淬火能有效抑制过渡金属空位的产生,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电化学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锰酸钠 掺杂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氟草酸硼酸钠作为钠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鼎 朱芹 +3 位作者 王瑛 赵成龙 刘世斌 徐守冬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引入电解液添加剂是提升钠离子二次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制备了二氟草酸硼酸钠(NaDFOB),并作为NaClO_4/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EC:PC体积比为1:1)非水电解液的添加剂,分别考察了其加入量对于电导率特性、电化学氧化分... 引入电解液添加剂是提升钠离子二次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制备了二氟草酸硼酸钠(NaDFOB),并作为NaClO_4/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EC:PC体积比为1:1)非水电解液的添加剂,分别考察了其加入量对于电导率特性、电化学氧化分解电压的影响,以及应用于Na Ni0.5Mn0.5O2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a DFOB作为添加剂时对于NaClO_4/EC/PC电解液电导率提升不明显,但显著提升了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压;以添加0.025 mol·L^(-1)Na DFOB的电解液应用于Na Ni0.5Mn0.5O2半电池时,首周不可逆比容量由22 m Ah·g^(-1)下降到9 m Ah·g^(-1),同时0.2C倍率下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由44.4%提升到89.5%,平均每周容量衰减为0.06 m Ah·g^(-1).因此,Na DFOB可以作为钠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一种有效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非水电解液 电解液添加剂 二氟草酸硼酸钠 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solubilization of Chinese lignite I:extra-cellular protein analysis 被引量:11
5
作者 TAO Xiu-xiang PAN Lan-ying +3 位作者 SHI Kai-yi CHEN-hui YIN Su-dong LUO Zhen-fu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358-362,共5页
A white rot fungus strain, Trichoderma sp.AH, was isolated from rotten wood in Fushun and us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lignite bio-solubil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ic acid pretreated Fushun lignite was sol... A white rot fungus strain, Trichoderma sp.AH, was isolated from rotten wood in Fushun and us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lignite bio-solubil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ic acid pretreated Fushun lignite was solubilized by T.sp.AH and that extracellular proteins from T.sp.AH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lignite bio-solubilization results.In the presence of Fushun lignite the extracellular protein concentration from T.sp.AH was 4.5 g/L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was 3 g/L in the absence of Fushun lignit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of the extracellular proteins detected at least four new protein bands after the T.sp.AH had solubilized the lignite.Enzyme color reactions showed that extracellular proteins from T.sp.AH mainly consisted of phenol-oxidases, but that lignin decomposition enzymes such as laccase, peroxidase and manganese peroxidases were not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TE bio-solubilization extracellular proteins color reaction white rot fun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