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离子掺杂对LiCoPO_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栗欢欢 杨晓亮 +2 位作者 魏进平 周震 阎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应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锰掺杂的LiCoPO4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表明,少量锰离子掺杂不影响LiCoPO4的晶格结构,且明显改善了LiCo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锰掺杂量为1%时得到的LiMn0.01Co0.99PO4正极材料具有... 应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锰掺杂的LiCoPO4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表明,少量锰离子掺杂不影响LiCoPO4的晶格结构,且明显改善了LiCo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锰掺杂量为1%时得到的LiMn0.01Co0.99PO4正极材料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以0.1C倍率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30.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离子掺杂对licopo4性能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元素对锰酸锂电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致远 周征 +1 位作者 李建刚 薛建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7期203-205,共3页
采用熔融浸渍法合成LiMxMn2 -xO4(M =Co、Cr、Al、Ti、B、V)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研究了掺杂元素及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掺杂有强M—O键、较强八面体稳定性且离子半径与锰离子相近的Co、Cr金属离子 ,能显著改善其循... 采用熔融浸渍法合成LiMxMn2 -xO4(M =Co、Cr、Al、Ti、B、V)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研究了掺杂元素及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掺杂有强M—O键、较强八面体稳定性且离子半径与锰离子相近的Co、Cr金属离子 ,能显著改善其循环性能。另外 ,适当提高掺杂量也有利于循环性能的改善 ,但比容量有所降低。综合考虑容量与循环性能 ,掺杂x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元素 酸锂 电极材料 性能 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MN2O4 熔融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对LiFeP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仇卫华 赵海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4-135,共2页
为改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Mn对LiFePO4进行掺杂,研究了Mn掺杂量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通过对Li(MnyFe1-y)PO4(y=0,0.2,0.4,0.6,0.8,1)材料的研究,我们发现LiMn0.2Fe0.8PO4与LiFePO4材料相比有更好的电化... 为改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Mn对LiFePO4进行掺杂,研究了Mn掺杂量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通过对Li(MnyFe1-y)PO4(y=0,0.2,0.4,0.6,0.8,1)材料的研究,我们发现LiMn0.2Fe0.8PO4与LiFePO4材料相比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当采用160mA/g的电流进行充放电时,比容量可达92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掺杂 电化学性能 LiFePO4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锂混合掺杂尖晶石相Li_(1+x)Al_yMn_(2-y)O_4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子山 唐子龙 +1 位作者 张中太 沈万慈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3-438,共6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合成工艺 ,将铝和锂混合掺入到主尖晶石相锰酸锂中 ,研究不同掺杂铝量对材料的初始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同时掺杂铝锂的材料要比单独掺杂铝或锂的循环稳定性好 .利用扫描电镜、粉末X_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 采用一种简单的合成工艺 ,将铝和锂混合掺入到主尖晶石相锰酸锂中 ,研究不同掺杂铝量对材料的初始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同时掺杂铝锂的材料要比单独掺杂铝或锂的循环稳定性好 .利用扫描电镜、粉末X_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材料形貌及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掺杂铝锂材料颗粒细小、分布均匀 ,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 ,较高的初始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其初始容量达 119mAh/g ,循环 2 0 0次后容量仍然保持在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MN2O4 掺杂 红外光谱 尖晶石酸锂 正极材料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Fe_(0.7)Mn_(0.3)PO_4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卓炳 麻明友 +2 位作者 何则强 吴显明 刘建本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n掺杂的LiFe0.7Mn0.3PO4,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没有掺杂的LiFePO4材料相比,LiFe0.7Mn0.3PO4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更好的循环性能及高倍率...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n掺杂的LiFe0.7Mn0.3PO4,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没有掺杂的LiFePO4材料相比,LiFe0.7Mn0.3PO4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更好的循环性能及高倍率性能。0.05C倍率放电时,LiFe0.7Mn0.3PO4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40mAh·g-1以上,经1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为1.53%;0.1C和0.2C放电时的放电容量分别为0.05C放电容量的73.5%和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镍锰酸锂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6
作者 李明珠 柳伟 +1 位作者 段志鹏 胡茂锋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0-614,共5页
尖晶石镍锰酸锂(LiNi_(0.5)Mn_(1.5)O_(4),LNMO)因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好受到广泛关注,但存在过渡金属溶解导致的结构不稳定等问题。采用固相法,在400℃下保温8 h,再在700℃下保温10 h,合成钒(V)掺杂LiNi_(0.5)Mn_(1.5-1.25x)V_(x)O_(4)(... 尖晶石镍锰酸锂(LiNi_(0.5)Mn_(1.5)O_(4),LNMO)因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好受到广泛关注,但存在过渡金属溶解导致的结构不稳定等问题。采用固相法,在400℃下保温8 h,再在700℃下保温10 h,合成钒(V)掺杂LiNi_(0.5)Mn_(1.5-1.25x)V_(x)O_(4)(x=0、0.01、0.03和0.05)材料。利用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发现V取代部分Mn后,Mn^(3+)的数量减少,减轻了过渡金属溶出现象。掺杂一定量的V,可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及倍率性能,且在高倍率下的循环稳定性较好。在3.5~5.0 V循环,LNMOV-0.03样品(x=0.03)的2 C和10 C比容量分别为138.82 mAh/g和103.49 mAh/g;以2 C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9.65%,优于其他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酸锂(LiNi_(0.5)Mn_(1.5)O_(4) LNMO) 掺杂 高温煅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x)Co_yMn_(2-x-y)O_4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子山 唐子龙 +1 位作者 张中太 沈万慈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99-1003,共5页
利用溶液相合成技术把钴掺入到主尖晶石相中制得掺钴尖晶石相材料.所合成的材料具有颗粒分布均匀及结晶性能好等特点.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掺杂锂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掺... 利用溶液相合成技术把钴掺入到主尖晶石相中制得掺钴尖晶石相材料.所合成的材料具有颗粒分布均匀及结晶性能好等特点.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掺杂锂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掺杂钴可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能,减少锰在电解液中溶解,减少锂离子在材料中迁移电阻.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掺钴材料Li1.03 Co0.05Mn1.92O4具有较好的初始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xCoyMn2-x-yO4 结构 电化学性能 离子电池 掺杂 红外光谱 正极材料 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Mn_(2-y)M_yO_4的高温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彦彬 余仲宝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合成了一系列金属离子掺杂尖晶石 LiMn2-yMyO4(M=Al,Cr,Zn,Mg等),并对其高温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使锰尖晶石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电化学比容量有所降低。掺杂材料中Mn3+含量有所降低,抑制了锰的... 合成了一系列金属离子掺杂尖晶石 LiMn2-yMyO4(M=Al,Cr,Zn,Mg等),并对其高温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使锰尖晶石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电化学比容量有所降低。掺杂材料中Mn3+含量有所降低,抑制了锰的溶解及 Jahn-Teller效应,削弱了锰尖晶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相变的剧烈程度;Al、Cr、Ga的掺杂增强了[MO6]八面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材料循环性能的改善。各种金属掺杂材料电化学比容量之间存在差异,材料的比容量一方面取决于掺杂金属离子在尖晶石结构中的价态,另一方面取决于掺杂离子所处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Mn2-yMyO4 高温性能 离子电池 掺杂尖晶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