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探针对蜂蜜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振平 姜容 庞钶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通过水合法合成了L-半胱氨酸修饰的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Mn∶ZnS QDs)。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TCs)对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激发光的內滤效应建立蜂蜜中TCs残留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方法。TCs在Mn∶ZnS QDs磷光最佳激发波长28... 通过水合法合成了L-半胱氨酸修饰的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Mn∶ZnS QDs)。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TCs)对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激发光的內滤效应建立蜂蜜中TCs残留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方法。TCs在Mn∶ZnS QDs磷光最佳激发波长289 nm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当Mn∶ZnS QDs体系中存在TCs时,激发光一定程度地被TCs吸收,磷光信号减弱。本研究以强力霉素(Doxycycline,DTC)为代表,建立Mn∶ZnS QDs磷光信号与DTC浓度的线性关系,进而实现对DTC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Mn∶ZnS QDs磷光信号减小值的自然对数与DTC浓度在0.05~150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n P 0/P=0.01758 C(DTC)+0.01351(R 2=0.999),检出限为0.0097μmol·L-1。同时,对实际样品蜂蜜做了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2.4%~110%。本研究建立的Mn∶ZnS QDs磷光探针用于TCs残留检测具有良好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蜂蜜中TCs残留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 磷光探针 强力霉素 蜂蜜 四环素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掺杂ZnS量子点磷光体系的构建及用于Pb(Ⅱ)的传感识别
2
作者 董一帆 艾秋爽 +4 位作者 俞熙仁 张莉 梁经天 张大文 邱素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4-970,共7页
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 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射电镜形貌图和TEM-mapping图中都可以得出结论,Mn^(2+)成功掺杂进ZnS晶格内部。该量子点在580 nm处出现明显的磷光发射峰,且远远高于420 nm处的荧光峰强度。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该量子点的磷光性质,发现当前驱体溶液pH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和Mn^(2+)掺杂比例为4%时,其量子点磷光特征峰最高。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反应釜水热法能够有效将Mn^(2+)掺杂至ZnS量子点内部,而非表面,导致其主要以磷光发射为主,而非荧光,有利于提高传感技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研究还发现Pb^(2+)能够选择性猝灭Mn掺杂ZnS量子点的磷光,并考察了缓冲液pH、体系反应时间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建立了一种高灵敏识别Pb^(2+)离子的磷光传感技术,其线性范围为0.02~20μmol·L^(-1),检测限低至6.6 nmol·L^(-1),同时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对该传感技术无明显干扰作用,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1.9%~114.1%,准确率在83.0%~109.8%之间,证实该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湖水样品中Pb^(2+)的快速识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 水热合成法 磷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nS∶Mn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磺胺嘧啶钠 被引量:8
3
作者 占浔寿 吴芳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8,共5页
室温下,合成了巯基乙酸包裹的且在590nm处发射荧光的水溶性量子点ZnS:Mn。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磺胺嘧啶钠(SDS)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对其进行了定量检测。在pH7.4的KH2PO4-Na2HPO4(PBS)缓冲介质中,磺胺嘧啶钠溶液的浓... 室温下,合成了巯基乙酸包裹的且在590nm处发射荧光的水溶性量子点ZnS:Mn。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磺胺嘧啶钠(SDS)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对其进行了定量检测。在pH7.4的KH2PO4-Na2HPO4(PBS)缓冲介质中,磺胺嘧啶钠溶液的浓度与量子点荧光强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25×10^-63.75×10^-4mol·L^-1,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3.86×10^~6mol·L^-1。该方法较常用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用于注射液样品分析,测定值与标示量一致,平均回收率为100%,结果满意。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SDS对量子点荧光猝灭的可能机理,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源于SDS通过静电作用诱导量子点表面的配体分子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 荧光猝灭 磺胺嘧啶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