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二氧化锰表面包覆铋镍和铋镍锰复合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峰 黄志刚 +2 位作者 董会超 夏同驰 宋延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0-962,1005,共4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在电解二氧化锰(EMD)表面包覆Bi-Ni及Bi-Ni-Mn复合物,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性能。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包覆铋镍复合物能明显改善EMD电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综合考虑容量、大电流和循环性能,复合物的最... 采用液相沉淀法在电解二氧化锰(EMD)表面包覆Bi-Ni及Bi-Ni-Mn复合物,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性能。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包覆铋镍复合物能明显改善EMD电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综合考虑容量、大电流和循环性能,复合物的最佳组成为Bi0.5-Ni0.5。包覆组成为Mn0.3-Bi0.35-Ni0.35的铋镍锰复合物后,电极的0.2C、1 C和3 C放电性能均明显提高,但循环稳定性无改善。而包覆10%Mn0.3-Bi0.175-Ni0.525复合物后不仅能保持EMD电极的初始容量,也能大幅度提高其循环性能:1 C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0%,而空白电极只有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二氧化 表面包覆 铋镍复合物 铋镍锰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锰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铜的吸附性能
2
作者 孙玉凤 张敬瑶 +3 位作者 牛士冲 张维维 王涛 李治学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锰复合物吸附剂,并对其吸附金属铜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Fourier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硅锰复合物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剂的投加量、p H、温度和震荡时间等因素对土壤中铜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锰复合物吸附剂,并对其吸附金属铜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Fourier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硅锰复合物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剂的投加量、p H、温度和震荡时间等因素对土壤中铜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溶液的p H为5.5、土壤溶液中铜离子的初始浓度为0.8 mmol/L,θ为25℃,震荡2 h时,土壤对铜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21.59 mg/g,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复合物 土壤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为燃烧剂合成铜锰复合物及光催化研究
3
作者 李秀萍 夏宝森 赵荣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19,共4页
采用抗坏血酸为燃烧剂,高锰酸钾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燃烧法快速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利用XRD表征分析考察原料高锰酸钾和硝酸铜摩尔比对复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电镜表征样品的形貌;利用BET考察样品的比表面积。并以此复合物为催化... 采用抗坏血酸为燃烧剂,高锰酸钾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燃烧法快速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利用XRD表征分析考察原料高锰酸钾和硝酸铜摩尔比对复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电镜表征样品的形貌;利用BET考察样品的比表面积。并以此复合物为催化剂和吸附脱色剂考察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和对酸性品红的脱色性能。同时,考察了复合物的类型、催化剂的用量、溶液的pH、H_2O_2用量等对催化剂光催化和脱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复合物 光催化 吸附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及锌、锰复合物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继良 Chiu Hung +1 位作者 Chiu Hsin-Yao 毕英佐 《广东饲料》 201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比较在英系大白母猪日粮中添加活性维生素D_3、锌及锰复合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母猪于预产期前7天被移入分娩舍,分别单独饲喂试验材料(含维生素D_3、锌及锰复合物),至母猪断奶时结束。结果显示,分娩阶段,试验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比较在英系大白母猪日粮中添加活性维生素D_3、锌及锰复合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母猪于预产期前7天被移入分娩舍,分别单独饲喂试验材料(含维生素D_3、锌及锰复合物),至母猪断奶时结束。结果显示,分娩阶段,试验组母猪平均产程为171.6分钟,平均每头仔猪娩出需要15.5分钟,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断奶阶段,试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比对照组增重0.4kg,平均每窝断奶仔猪比对照组增重7.9kg,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分娩前饲喂活性维生素D_3及锌、锰复合物可明显缩短产程、增加仔猪生长性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 锰复合物 母猪产程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及锌、锰复合物改善黄羽肉鸡龙骨弯曲研究
5
作者 张继良 Chiu Hsin-Yao +2 位作者 Chiu Hung 毕英佐 谢青梅 《广东饲料》 2020年第10期25-27,共3页
本试验旨在初步研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活性维生素D3及锌、锰复合物对龙骨弯曲及屠体品质的影响。试验材料含维生素D3复合物,可在肠道中经肠道消化酶水解获得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形式,直接驱动对钙、磷的吸收及促进骨骼钙、磷沉积和代... 本试验旨在初步研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活性维生素D3及锌、锰复合物对龙骨弯曲及屠体品质的影响。试验材料含维生素D3复合物,可在肠道中经肠道消化酶水解获得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形式,直接驱动对钙、磷的吸收及促进骨骼钙、磷沉积和代谢,改善骨骼质量。数据分析显示,试验组黄羽肉鸡3周龄时龙骨完全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周龄和9周龄时龙骨完全正常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周龄时轻微弯曲和6周龄时严重弯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9周龄时严重弯曲比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正品率和屠体均匀度分别提高了4.18%和22.61%。结果表明,在黄羽肉鸡饲料中添加活性维生素D3及锌、锰复合物可显著改善龙骨健康状况,减少龙骨弯曲比例,提高屠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锰复合物 黄羽肉鸡 龙骨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锰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其对水中Ni^(2+)的吸附
6
作者 朱秋锋 郭贺靖 +1 位作者 苏琳雯 冯旭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185,共4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核壳结构的纳米硅锰吸附复合物(SMNA)。对SMNA进行了表征,并对水中镍离子(Ni^(2+))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了有共存离子条件下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解吸再生等对SMNA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_2掺杂量为15%(wt...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核壳结构的纳米硅锰吸附复合物(SMNA)。对SMNA进行了表征,并对水中镍离子(Ni^(2+))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了有共存离子条件下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解吸再生等对SMNA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_2掺杂量为15%(wt,质量分数)时,SMNA对Ni^(2+)的吸附量可达34.14mg/g,比δ-MnO_2的吸附量提高了17.08%;并且吸附速率也有所增大,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由原来的>60min缩短到了20min;SMNA经过酸再生4次循环后吸附量为32.25mg/g,仅比未经酸再生循环时的最大吸附量34.14mg/g下降了5.36%,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复合物 PH值 ZETA电位 NI^2+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锰氧复合物的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与孔结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昕林 张高勇 +1 位作者 杨恒权 朱银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共3页
锰氧复合物以其在电化学与催化等领域的众多应用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模板与溶胶凝胶反应相结合,制备了平均孔径在5 0nm、BET比表面积为387m2/g和热稳定性良好的介孔锰氧复合物。高分... 锰氧复合物以其在电化学与催化等领域的众多应用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模板与溶胶凝胶反应相结合,制备了平均孔径在5 0nm、BET比表面积为387m2/g和热稳定性良好的介孔锰氧复合物。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的直接观察发现该材料由大量有序排列的层状微晶构成,这不同于文献中类似溶胶-凝胶方法合成所得的非晶态氧化锰材料的结果。同时根据N2吸脱附等温线类型与物理吸附理论对材料的孔结构进行了简单解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介孔材料总孔体积与合成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呈线性关系,表明AEO9在材料制备中是起模板构筑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介孔复合物 模板 N2吸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铋二氧化锰纳米粉体的循环伏安行为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娟 李清文 夏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3-96,共4页
通过对掺铋二氧化锰纳米粉体的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讨论了掺杂Bi-MnO2纳米电极的充放电机理。Bi(Ⅲ)的掺入完全改变了MnO2电极的放电机理,但掺杂Bi-MnO2纳米电极与常粒Bi-MnO2电极的放电机理是类似的。... 通过对掺铋二氧化锰纳米粉体的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讨论了掺杂Bi-MnO2纳米电极的充放电机理。Bi(Ⅲ)的掺入完全改变了MnO2电极的放电机理,但掺杂Bi-MnO2纳米电极与常粒Bi-MnO2电极的放电机理是类似的。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均形成一系列不同价态的Bi-Mn复合物,通过这些复合物的共还原和共氧化,有效地抑制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的生成,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极的可充性能。MnO2氧化度高的电极,其活性也大,但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Bi-Mn复合物之后,差别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掺铋 二氧化 锰复合物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光氧化六氟苯脱氟的研究
9
作者 黄丽 陈悠 +1 位作者 董文博 侯惠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4-708,共5页
尝试利用KMnO4光氧化C6F6脱氟,获得较好的脱氟效果.研究表明,溶液的pH值、激光脉冲次数、KMnO4的初始浓度、C6F6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F-的生成率.酸性条件更有利于KMnO4光氧化C6F6脱氟.F-生成率随激光脉冲数的增加而单调上升.受到... 尝试利用KMnO4光氧化C6F6脱氟,获得较好的脱氟效果.研究表明,溶液的pH值、激光脉冲次数、KMnO4的初始浓度、C6F6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F-的生成率.酸性条件更有利于KMnO4光氧化C6F6脱氟.F-生成率随激光脉冲数的增加而单调上升.受到消光系数的影响,KMnO4的浓度达到3.0×10-4mol/L时,脱氟效率达到最佳.pH值为0.5的2.0×10-4mol/LC6F6与6.0×10-4mol/LKMnO4的混合溶液在接受脉冲激光照射9000次后,F-生成率可达1.61mol/molC6F6.C6F6的降解与MnO4-受激后产生的Mn(V)过氧复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4- C6F6 (V)过氧复合物 光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xygen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anganese complex with p-aminomethyl benzoic acid Schiff base
10
作者 刘丰良 李元建 +1 位作者 黄可龙 肖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6期793-797,共5页
The amino acid Schiff base complex (Sal-AMBA-Mn) was prepared with p-amino-methylbenzoic acid, salicylaldehyde and Mn(OAc)2·4H2O. Its structure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IR and UV spectra. Oxygenation mechanism of ... The amino acid Schiff base complex (Sal-AMBA-Mn) was prepared with p-amino-methylbenzoic acid, salicylaldehyde and Mn(OAc)2·4H2O. Its structure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IR and UV spectra. Oxygen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lex in N, N-dimethylformamid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er temperature is in favor of the oxygenation, and energy, enthalpy and entropy are -3.8 kJ/mol, -4.2 J/mol and -161.44 J/(mol·K), respectively. In the presence of the manganese complex, dehydroepiandrosterone acetate is effectively oxidized by molecular oxygen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one 7-ketodehydroepiandrosterone acetate is obtained. The yield is 62.1% when the oxidation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60 ℃, 2 MPa of O2 pressure, C5H5N as a solvent and molar ratio of the substrate to the complex of 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Schiff base manganese complex OXYGENATION catalysis dehydroepiandrosterone acetate aerobic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