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热力学性质和键效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戴长文 戴晓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210-1213,共4页
应用CASP标度法考察离子电荷、半径和电子构型等化学键结构因素对碳酸盐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定量计算碳酸盐标准生成自由能△Gf0的新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值相符.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自由能 碳酸盐 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对键弱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倪申宽 封继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68-570,共3页
在H2O2、N2H4、F2分子中,O—O、N—N、F—F键的键长分别是0.148、0.148、0.144nm,虽比C2H6分子中的C—C键(0.154nm)短,但其σ键键能分别是146、160、155kJ/mol,却比C—C键能(365 kJ/mol)小约2.5倍,通常称这类原子的单键键能的反常... 在H2O2、N2H4、F2分子中,O—O、N—N、F—F键的键长分别是0.148、0.148、0.144nm,虽比C2H6分子中的C—C键(0.154nm)短,但其σ键键能分别是146、160、155kJ/mol,却比C—C键能(365 kJ/mol)小约2.5倍,通常称这类原子的单键键能的反常现象为“孤对键弱化效应”。传统观点认为,半径很小的N、O、F等在化合时必须相当接近才能键合,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阻止了其相互接近,削弱了键能,降低了键的稳定性。显然,将这种削弱效应考虑为原子间效应是不合理的。本文用键参数图解法对“孤对键弱化效应”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对电子 弱化效应 屏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中氢键强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长生 齐学洁 +1 位作者 马英格 杨忠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1-1114,共4页
用 B3 LYP/6-3 1 G* 方法优化了多肽分子的几何构型 ,计算了各个构型的电荷分布和氢键酸度 ,进而对多肽分子中的氢键强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肽分子中氢键的强度同时取决于形成氢键的 H…O原子间距 R和 N—H… O之间的键角 β;多... 用 B3 LYP/6-3 1 G* 方法优化了多肽分子的几何构型 ,计算了各个构型的电荷分布和氢键酸度 ,进而对多肽分子中的氢键强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肽分子中氢键的强度同时取决于形成氢键的 H…O原子间距 R和 N—H… O之间的键角 β;多肽分子倾向于形成 R值小、β值大的大环氢键 .3 1 0 螺旋结构的多肽分子中的氢键具有协同效应 ,分子越大 ,分子中氢键越多 ,氢键的协同效应越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 多肽 的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弯距影响的混凝土键齿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景全 刘桐旭 王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3-558,共6页
为建立能反映多键齿折减效应的混凝土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弯矩对键齿剪切面正应力分布的影响,基于应力莫尔圆计算理论求得接缝面的剪应力分布,通过假设正应力中拉应力部分不提供承载力,提出了考虑弯矩影响的混凝土键齿接缝抗剪... 为建立能反映多键齿折减效应的混凝土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弯矩对键齿剪切面正应力分布的影响,基于应力莫尔圆计算理论求得接缝面的剪应力分布,通过假设正应力中拉应力部分不提供承载力,提出了考虑弯矩影响的混凝土键齿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采用既有试验对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既有计算式对单键齿承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AASHTO计算式虽能较好地预测单键齿接缝的承载力,但对多键齿干接缝的承载力存在明显的高估.相比AASHTO计算式,建议式针对单键齿干接缝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较为保守,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平均值为0.84;多键齿干接缝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更加吻合,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平均值为0.95;针对键齿胶接缝的计算结果与AASHTO计算式结果差别不大.所提方法能考虑不同键齿布置、键齿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解释了多键齿干接缝的折减效应,适用于混凝土键齿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接缝 齿折减效应 弯矩影响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修饰C-COS的高吸湿保湿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卜鑫 裴继诚 +5 位作者 产慧芳 张方东 刘海棠 周志敏 甄小琴 王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95-1800,共6页
采用漆酶/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体系氧化壳寡糖制备了一种高吸湿保湿性羧基化壳寡糖(C-COS)。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FTIR和13CNMR考察了其分子间氢键的变化并进一步推测出吸湿保湿机理。结果表明:在C-COS... 采用漆酶/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体系氧化壳寡糖制备了一种高吸湿保湿性羧基化壳寡糖(C-COS)。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FTIR和13CNMR考察了其分子间氢键的变化并进一步推测出吸湿保湿机理。结果表明:在C-COS的吸湿过程中,聚合物分子与水之间存在着分子间氢键作用力。C-COS分子上极性较强的羧酸根产生了新的氢键效应,结合升温红外中3363、1643 cm^(–1)处吸收峰强度的减小和同样波数下吸收峰频率的蓝移以及溶胀红外中1643cm^(–1)处吸收峰强度的增加,确定了C-COS分子中羧酸根与水之间所形成的水合氢键(H—O—H···O—C==O)。另外,C-COS的保湿机理在于聚合物溶解在水体系中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聚合物-水网状结构,促使水分子以氢键的形式被牢牢地锁住在这种网状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TEMPO体系 羧基化壳寡糖(C-COS) 吸湿保湿机理 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MPPD发光中间体光致发光模拟其化学发光光谱的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涂浪平 孔祥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0-584,共5页
以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氧酰)-苯基-1,2-二氧环乙烷(AMPPD)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发光的中间体——间羟基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光致发光性质。通过对其碱性水溶液进行稳态光谱、1HNMR共振谱、超快速... 以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氧酰)-苯基-1,2-二氧环乙烷(AMPPD)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发光的中间体——间羟基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光致发光性质。通过对其碱性水溶液进行稳态光谱、1HNMR共振谱、超快速时间分辨光谱的测量,我们成功地在获得了不断水解的AMPPD中间体的碱性水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并将其与AMPPD化学发光光谱进行比对,得出了其光致发光光谱与化学发光光谱在误差范围内峰位基本一致的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正确地认识AMPPD在碱性水溶液中化学发光的机理,并进一步合理地设计高效的化学发光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PD 化学发光 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化合物杯[4]吡咯
7
作者 马华侨 罗米娜 +2 位作者 邵士俊 刘霞 蒋生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建立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 IMC l)离子液体为背景电解质,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大环化合物八甲基杯[4]吡咯(OMCP)、四环戊基杯[4]吡咯(TPCP)、四环己基杯[4]吡咯(THCP)的方法。根据分离电压的极性和电渗流标记物与被分析物的... 建立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 IMC l)离子液体为背景电解质,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大环化合物八甲基杯[4]吡咯(OMCP)、四环戊基杯[4]吡咯(TPCP)、四环己基杯[4]吡咯(THCP)的方法。根据分离电压的极性和电渗流标记物与被分析物的流出顺序,发现了氢键效应是分离的前提。根据德拜-休克尔理论,由背景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平方根与有效淌度关系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体系中存在离子对效应。计算了该分离体系中被分析物的各种形态(C4P、C4PC l-、C4PC l-R+)在不同电解质浓度下的摩尔分数。结果表明,C4PC l-为主要成分,并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加而减少,而C4PC l-R+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离子液体 非水毛细管电泳 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