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梅丹 王伟 +7 位作者 周伟科 葛晓军 李廷 余奎 杨吉勇 叶圳 顾宏刚 张静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目的探讨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腹痛、痞满燥实坚、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等方面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凝血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肠鸣音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红汤 急性胰腺炎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研究锦红汤的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蛋白的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凯悦 黄嘉彧 +4 位作者 霍晓奎 李思琪 张琳 马骁驰 方邦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75-3383,共9页
目的中药复方锦红汤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Taraxacum)]、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RheiRhizome)]、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Sargentodoxaceae)]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的... 目的中药复方锦红汤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Taraxacum)]、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RheiRhizome)]、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Sargentodoxaceae)]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的功效,临床上对感染性炎症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复方锦红汤中关键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基于液质联用的方法鉴定锦红汤及复方内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通过TCMSP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平台对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的靶基因进行筛选和预测,最后运用AutoDockVina和PyMol软件对锦红汤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最终生成分子对接模型图。采用Zorbax Eclipse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和纯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整理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锦红汤中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共分离与鉴定出锦红汤中43个化合物,其中来自大黄的化学成分最多。主要成分类型包括羧酸类、苯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并进一步发现锦红汤治疗疾病的靶点主要与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炎症相关。结论液质联用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出锦红汤中主要化学成分,预测出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作用的靶基因,预测其互相干预使锦红汤发挥其药理作用。本实验也为锦红汤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红汤 液质联用 总离子流 成分鉴定 脓毒症 靶点蛋白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