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力触探锥头阻力的近似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崔新壮 丁桦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锥头阻力在静力触探试验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对触探中锥头阻力的研究进行简要阐述,对承载力理论、空洞膨胀理论、应变路径法及运动点位错法等几种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另外,对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 锥头阻力在静力触探试验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对触探中锥头阻力的研究进行简要阐述,对承载力理论、空洞膨胀理论、应变路径法及运动点位错法等几种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另外,对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叙述。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承载力理论虽然简单,但忽略了土的压缩性和探杆周围初始应力的增加,所以不能精确地模拟锥头的深层贯入。空洞膨胀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锥头阻力的简单而较精确的方法,它考虑了土的压缩性(或膨胀性)和锥头贯入过程中锥杆周围应力增加的影响。但这种方法是将锥头贯入与空洞膨胀之间做了一个等效模拟,所以不同的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应变路径法能够有效解决饱和粘土中的不排水贯入,但不适用于砂土.运动点位错法因为考虑了部分排水,所以能较好地预测团结系数,但采用了线弹性分析,故位错法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还需要大量的试验验证。有限元法在处理锥头贯入这类慢侵彻问题时缺乏一种很好的处理技术,导致它在进行破坏荷载计算时有显著的误差和数值计算困难。标定槽试验将在验证和建立锥头阻力与土的性能关系方面继续起到一个重要作用,但其结果需经过校正后才可应用到现场。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洞膨胀理论 应变路径法 运动点位错法 锥头阻力 静力触探 承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层土中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刚 黄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204-208,共5页
为了解决成层土静力触探锥头阻力沿深度变化的问题,在经典球孔扩张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土体剪胀性、不同土层参数影响的同心分层球孔扩张解答。通过比较同心分层与水平分层土体球孔扩张压力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提出当探头位于土层分... 为了解决成层土静力触探锥头阻力沿深度变化的问题,在经典球孔扩张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土体剪胀性、不同土层参数影响的同心分层球孔扩张解答。通过比较同心分层与水平分层土体球孔扩张压力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提出当探头位于土层分界面时,周围土体的变形可视为在另一种均质土中的球孔扩张,得到了锥头阻力沿深度变化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现有几种方法相比更为直观、精确;双层土情况下的估算值与模拟值较为接近,而夹层土情况下估算值与模拟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成层土 球孔扩张理论 锥头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q_c,D_(50)评价砂土地震液化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荣祥 石兆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本文根据国内外地震液化调查资料,建立了利用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q_c和平均粒径D_(50)判别地震液化势的半经验性方法。这种方法对评价地震液化势是颇为有效的。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液化势 锥头阻力 平均粒径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浅层强透水层堤基的上覆砂层管涌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海涛 王正成 +1 位作者 王晓菊 吴恒滨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0,共8页
堤基中往往存在局部浅层强透水层并形成渗流优先通道,该通道不能大幅度削减流体的水头势能,易引起堤基管涌破坏,此类堤基管涌破坏机理的研究尚不明朗,仍需进一步研究。采用砂槽试验模拟堤基渗流,试验中通过抬升水箱水位,观察砂土中细颗... 堤基中往往存在局部浅层强透水层并形成渗流优先通道,该通道不能大幅度削减流体的水头势能,易引起堤基管涌破坏,此类堤基管涌破坏机理的研究尚不明朗,仍需进一步研究。采用砂槽试验模拟堤基渗流,试验中通过抬升水箱水位,观察砂土中细颗粒流失现象,并分析渗流量、渗透坡降、测压管水头、砂土颗粒级配、锥头阻力、沉降量等关键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水箱水位增大至48cm,浅层强透水层上覆砂层被"击穿"发生管涌破坏,管涌破坏分为稳定渗流阶段、细颗粒流失阶段(0.05<d≤0.075粒级砂土流失)、较细颗粒流失阶段(0.075<d≤0.1粒级砂土流失)、管涌破坏扩大阶段(0.1<d≤0.25粒级砂土流失)。管涌破坏过程中,细颗粒砂土流失,锥头阻力降低,砂土层发生沉降,且较细颗粒流失阶段的沉降较为突出。细颗粒砂土流失导致砂土层孔隙率和渗透系数上升,渗流量和渗透坡降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基 强透水层 管涌 砂土 锥头阻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基中浅层强透水层上覆砂层侵蚀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正成 毛海涛 +2 位作者 王晓菊 黄海均 胡洪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44-248,共5页
堤(坝)基中往往存在局部浅层强透水层,其削减水头能力较弱,易发生管涌等侵蚀破坏,其破坏机理仍需深入探究。文中采用砂槽模拟堤(坝)基中浅层强透水层上覆砂层侵蚀情况,通过改变水位来观测堤(坝)基中砂土细颗粒流失现象,获取渗流量、渗... 堤(坝)基中往往存在局部浅层强透水层,其削减水头能力较弱,易发生管涌等侵蚀破坏,其破坏机理仍需深入探究。文中采用砂槽模拟堤(坝)基中浅层强透水层上覆砂层侵蚀情况,通过改变水位来观测堤(坝)基中砂土细颗粒流失现象,获取渗流量、渗透坡降、土体颗粒级配、锥头阻力等参数。试验表明,水位增至48 cm时浅层强透水层上覆砂层被"击穿"发生管涌破坏,破坏过程分为稳定渗流阶段、细颗粒流失阶段、较细颗粒流失阶段、管涌破坏扩大阶段。此外还发现,随着砂土中细颗粒砂土的流失,堤(坝)基的锥头阻力降低而发生沉降;细颗粒砂土流失导致其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增大,渗流场和应力场发生较大变化,研究成果能为堤(坝)基中浅层强透水层情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基 强透水层 管涌 砂土 锥头阻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