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镀锡-银合金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丽 《电镀与精饰》 CAS 2002年第6期30-33,共4页
概述了含有 Sn2 +盐和 Ag+盐、有机酸或者无机酸、组合络合剂和还原剂等组成的化学镀 Sn-Ag合金镀液 ,镀液具有优良的高温时效稳定性 ,可以获得镀层外观和附着性等性能优良的 Sn- Ag合金镀层 ,适用于印制板和卷带式自动接合等电子部件... 概述了含有 Sn2 +盐和 Ag+盐、有机酸或者无机酸、组合络合剂和还原剂等组成的化学镀 Sn-Ag合金镀液 ,镀液具有优良的高温时效稳定性 ,可以获得镀层外观和附着性等性能优良的 Sn- Ag合金镀层 ,适用于印制板和卷带式自动接合等电子部件的表面可焊性精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锡-银合金 高温时效稳定性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锡-银合金镀液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丽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概述了含有可溶性锡盐和银盐、无机酸或者有机酸、络合剂和添加剂等组成的化学镀锡-银合金镀液,镀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可以获得镀层外观良好,低共熔晶体合金(银质量分数2%~5%)的锡-银合金镀层,适用于电子部件的可焊性表面精饰,以取代... 概述了含有可溶性锡盐和银盐、无机酸或者有机酸、络合剂和添加剂等组成的化学镀锡-银合金镀液,镀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可以获得镀层外观良好,低共熔晶体合金(银质量分数2%~5%)的锡-银合金镀层,适用于电子部件的可焊性表面精饰,以取代传统的铅-锡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锡-银合金 镀液稳定性 低共熔晶体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对铜-银-锡合金电车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仲伟深 付大军 孙跃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6期629-631,共3页
通过对加入不同锡量的铜-银-锡合金试样的硬度、导电性、耐磨性、耐蚀性等各项性能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锡的加入能有效提高铜-银-锡合金电车线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同时降低导电性,且最佳加入量为0.8%。
关键词 --合金 电车接触线 性能 硬度 导电性 耐磨性 耐蚀性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银镀层的制备与抗变色性能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香玉 雪金海 +2 位作者 谢美芳 王战辉 乔宣谕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6,共5页
针对高压开关行业用镀银层易变色问题,分别制备了纯银层、银-石墨镀层、银-石墨烯镀层和银-锡合金镀层,并主要对比分析了其抗变色性能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银-锡合金镀层的抗变色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三种镀层,故银-锡合金镀层可替代银层,... 针对高压开关行业用镀银层易变色问题,分别制备了纯银层、银-石墨镀层、银-石墨烯镀层和银-锡合金镀层,并主要对比分析了其抗变色性能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银-锡合金镀层的抗变色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三种镀层,故银-锡合金镀层可替代银层,应用于户外高压开关零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 抗变色 -合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ng Ce on interfacial reactions between Sn-3.0Ag-0.5Cu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被引量:4
5
作者 卢斌 栗慧 +2 位作者 王娟辉 朱华伟 焦羡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n-3.0Ag-0.5Cu-xCe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during soldering and a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6Sn5 IMC is...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n-3.0Ag-0.5Cu-xCe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during soldering and a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6Sn5 IMC i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in all conditions. After aging for 120 h,the Cu3Sn IMC is then obtained. With increasing aging time,the scalloped Cu6Sn5 structure changes to a plate structure. The Cu3Sn film always forms with a relatively planar interface.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 Ce (only 0.1%,mass fraction) into the Sn-3.0Ag-0.5Cu solder alloy,the growth rate of the Cu-Sn IMC at the interface of solder alloy system is decreased. When the time exponent is approximately 0.5,the growth of the IMC lay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 diffusion over the studied time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NTERFACE Sn-3.0Ag-0.5Cu solder rare earth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