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林浩特地区白垩系大磨拐河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欣杰 周永洪 +4 位作者 李沅柏 甘晓露 王涛 李树才 张亮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Barrem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磨拐河组 早白垩世 孢粉组合 叶肢介 锡林浩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建国 顾玉超 +3 位作者 肖荣阁 屈云燕 段凯波 韩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共13页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Ma,花岗岩(DS220)(134.7±1.7)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Ma,花岗岩(DS220)(134.7±1.7)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的特征,A/CNK平均值1.0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高,为122.90×10-6~368.77×10-6,LREE/HREE值为5.71~14.36,呈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显著(0.10~0.50),表现为A型花岗岩特征。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样品为A型花岗岩,Y/Nb-Ce/Nb图解显示花岗岩为A2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阶段,在壳源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混染作用。花岗岩成因可能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间古亚洲洋闭合引起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作用(包括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使造山后期地壳逐渐增厚并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伸展构造环境 锡林浩特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籽粒苋在锡林郭勒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广礼 廖成松 《花卉》 2018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籽粒苋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新鲜茎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畜禽的优质饲料,是鲜喂、青贮或调制优质草粒均可的粮、饲、菜兼用型重要作物。通过对准格尔籽粒苋在锡林浩特地区生长适应性研究,探讨扩大准格尔籽粒苋的生长范围,对锡... 籽粒苋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新鲜茎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畜禽的优质饲料,是鲜喂、青贮或调制优质草粒均可的粮、饲、菜兼用型重要作物。通过对准格尔籽粒苋在锡林浩特地区生长适应性研究,探讨扩大准格尔籽粒苋的生长范围,对锡林浩特地区增加饲草作物种类,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籽粒苋 锡林浩特地区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