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林河流域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廷玺 赵心毓 +3 位作者 段利民 王怡璇 黎明扬 李媛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4-618,共15页
为系统地量化环境因子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生物量时空格局的调控,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测量了2020年5月—9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以及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和气温)、地形因子(包括高程)、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干密度、... 为系统地量化环境因子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生物量时空格局的调控,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测量了2020年5月—9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以及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和气温)、地形因子(包括高程)、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含水量、干密度、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等三大类共8个环境因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上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在生长季初期稳定增长,在水热条件最好的7月,植被地上生物量增长最为迅速,在9月3日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此时流域上、下游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09.12、147.19 g/m^(2);空间维度上,上游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下游(显著性水平p<0.05),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整体减小的趋势。2)整个生长季中,气象因子(降水量和气温)是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其对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的解释率在60.0%以上;生长季末期,除气象因子外,土壤pH也成为影响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3)生长季各阶段,各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关系。生长季初期,降水量和土壤干密度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最大;生长旺期及末期,随着土壤含水量达到较高水平,土壤干密度与其他环境因子(降水量、气温、pH)的交互作用对流域植被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草原 地上生物量 环境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滨河带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及差异研究
2
作者 寇欣 刘华民 +6 位作者 张景慧 苑鹏云 曹晓霭 温璐 于晓雯 刘东伟 王立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作为河流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河带,是河流水体系统与相邻陆地之间的界面或生态过渡区。湿地植物及其群落在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锡林河流域滨河带上游、中游、下游以及放牧干扰下湿地植物20种... 作为河流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河带,是河流水体系统与相邻陆地之间的界面或生态过渡区。湿地植物及其群落在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锡林河流域滨河带上游、中游、下游以及放牧干扰下湿地植物20种功能性状,在流域尺度上探究滨河带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表明:锡林河流域滨河带不同河段湿地植物各功能性状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大,其中叶片碳含量(LCC,Leaf Carbon Concentration)变异系数最小为0.0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光合速率(Pn,Photosynthetic Rate),其值为2.64;湿地植物的结构性状与生理性状之间通过互补与替代、在功能上的平衡实现对环境的适应;湿中生草本、中生草本、旱生草本植株高度在退化样地显著低于轻微退化样地;植物株高、叶片LCC/LNC(Leaf Carbon Concentration/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LPC(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Lea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在五种共有植物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扁穗草(Blysmus rufu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小糠草(Agrostis alba)、疗齿草(Odontites vulgaris)群落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锡林河流域滨河带湿地植物在不同放牧梯度下,无论是在功能群水平还是植物共有种水平,对退化程度均表现出不一致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滨河带 植物功能性状 放牧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雪峰 牛建明 +2 位作者 张庆 董建军 张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0,共9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维持敏感而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维持敏感而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年土壤保持总量为1.65×108 t/a,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68.18t/hm2;流域土壤保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草甸草原的土壤保持功能最高,农田和典型草原其次,沙地植被和草甸最差;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见,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保持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维持锡林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功能 土壤侵蚀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焦玮 朱仲元 +3 位作者 宋小园 隋佳硕 席小康 董志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9,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2大主要因素。基于1963—2011年锡林浩特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CA)对锡林河近50年径流年际变化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为1985和1999年,其中1999年为突变年,运...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2大主要因素。基于1963—2011年锡林浩特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CA)对锡林河近50年径流年际变化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为1985和1999年,其中1999年为突变年,运用修正后的的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分析法(SCRCQ)定量计算了气候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以初始研究阶段T1(1963—1985年)为基准期,不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的影响,T2(1986—1999年)和T3(2000—2011年)时期的降水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6.30%和57.36%,人类活动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3.70%和42.64%;如果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T2、T3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产生的负贡献率分别为-23.47%和-52.25%,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增至97.17%和94.89%。显然,人类活动是该区间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累积距平法 累积量变化率比较分析法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近30年草原植被格局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韩砚君 牛建明 +3 位作者 张庆 董建军 张雪峰 康萨如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7,共8页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对象,利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1983~2011年研究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探讨植被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草原是锡林河流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地带性规律明显,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和...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对象,利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1983~2011年研究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探讨植被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草原是锡林河流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地带性规律明显,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隐域性沙地植被和湿地草甸分布其中.(2)近30年间,锡林河流域植被面积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然草地面积逐渐减少,草原灌丛化趋势加剧,沙地植被和盐碱地分布范围不断扩大.(3)近30年来,研究区域植被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破碎化程度加剧,其中中生杂类草草甸草原和羊草草原破碎化尤为突出.(4)锡林河流域草地退化趋势明显,但2000年后趋于减缓.(5)人类干扰是导致锡林河流域植被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双权一制”制度的实施缓解了区域草地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景观格局 草原 驱动力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中游草原植被退化遥感监测及合理放牧强度的确定 被引量:22
6
作者 仝川 郗风江 +3 位作者 杨景荣 雍伟义 张鹏 雍世鹏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78-83,共6页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应用LandsatTM资料,结合地面生物量定位测定,建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应用VisualC++编程,估算了2000年7月中下旬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在锡林河流域中部两大草原植被类型[羊草+大针茅和(...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应用LandsatTM资料,结合地面生物量定位测定,建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应用VisualC++编程,估算了2000年7月中下旬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地上生物量。在锡林河流域中部两大草原植被类型[羊草+大针茅和(大针茅)克氏针茅+冰草]不同生物量的基础上,以象元为诊断单元,判别了各象元所代表地块草原植被的退化等级,绘制锡林河流域中部草原植被退化分布图。1999年锡林河以东草原退化面积为2697.3km2,占中游草原面积的49.7%,以西退化面积为1644.4km2,占30.3%。以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针对不同退化等级草场制定不同的牧草产量利用率,划分6个放牧强度等级,计算各放牧等级的合理放牧强度(标准羊单位/km2)、面积和载畜量,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退化的恢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估产模型 放牧强度 可持续性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组成的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颜忠诚 陈永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本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系统取样和大面积扫网调查,共采集到蝗虫21种,这些种类在各生境中出现的情况,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存在很大的关系。在复杂的生境中,蝗虫种类最丰富。根据锡林河流... 本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系统取样和大面积扫网调查,共采集到蝗虫21种,这些种类在各生境中出现的情况,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存在很大的关系。在复杂的生境中,蝗虫种类最丰富。根据锡林河流域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发生的情况,经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在该区域存在的沙带生境是典型草原的“蝗虫库”。“蝗虫库”的存在,对牧业生产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经存在度分析表明,一些常见的种类,生态分布幅度宽,同时,它们又是当地的优势种害虫,为害大,是重点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锡林河流域 蝗虫 生境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群落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席小康 朱仲元 郝祥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0-1326,共7页
研究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的分类和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可为寒旱区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流域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与TWINSPAN分类,得出锡林河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类型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 研究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的分类和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可为寒旱区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流域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与TWINSPAN分类,得出锡林河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类型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锡林河流域草原可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分别为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群丛、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丛、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群丛、羊草+糙隐子草+灰绿藜群丛、糙隐子草+灰绿藜+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2)不同群落α多样性3种指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类型、水分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了群落多样性的不同。(3)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物种组成与更替速率不尽相同。从相异性指数来看,大针茅+羊草+黄囊苔草群落与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群落之间共有种最多,物种组成差异性最低,相似性最高,群落间变异程度最小;在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与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群落之间共有种最少,物种组成差异性最大,相似性最低,群落间变异程度最大。从Cody指数来看,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与羊草+糙隐子草+灰绿藜群落物种的更替速率最慢,而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与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群落的更替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指示种分析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锡林河流域气象干旱风险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璐 朱仲元 +2 位作者 王慧敏 王飞 张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为研究气候因子变化下的锡林河流域干旱风险,并为当地水资源与生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通过计算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等11个气象站点1982—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1,3,6,12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年、季、月尺... 为研究气候因子变化下的锡林河流域干旱风险,并为当地水资源与生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通过计算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等11个气象站点1982—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1,3,6,12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锡林河流域年、季、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干旱强度,揭示了锡林河流域多年来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7 a来锡林河流域SPEI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特、重旱的发生频率在逐年减小,轻、中旱的发生频率有波动起伏的不确定性,且存在发生季节性集中干旱的可能。从空间分析来看,锡林河流域在年、季、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在季节变化方面,干旱出现既有冬季的大范围干旱,也有春季的局部干旱,总体分布特征是西多北少;干旱呈现出夏季最为严重,秋季次之的特点,总体分布从西北到东南表现为弱—严重—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锡林河流域 干旱强度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青贮玉米灌溉定额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佟长福 李和平 +3 位作者 白巴特尔 王军 郑和祥 杨燕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4,38,共3页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青贮玉米需水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需水高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其需水强度最大可达5.4mm/d。根据青贮玉米产量与灌溉定额间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形关系,以追求单位面积产量、灌溉水生产效率和生产...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青贮玉米需水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需水高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其需水强度最大可达5.4mm/d。根据青贮玉米产量与灌溉定额间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形关系,以追求单位面积产量、灌溉水生产效率和生产弹性系数最大为目标,确定青贮玉米的合理灌溉定额。该成果为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和灌溉预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青贮玉米 需水规律 灌溉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蒸散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红博 包玉海 +1 位作者 李和平 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4-228,共5页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对合成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H蒸散量。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日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上游地区日蒸散量高于中下游地区,其中低湿地植被、草甸草原蒸散量较大,...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对合成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H蒸散量。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日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上游地区日蒸散量高于中下游地区,其中低湿地植被、草甸草原蒸散量较大,锡林河流经区域的地段形成的湿地植被日蒸散量较大,植被密集的地方如耕地蒸散值较大,明显高于植被稀疏的地区。日蒸散量分布曲线基本为正态分布,主值区间为2~7mm/d,流域平均蒸散量为4.51mm/d。运用FA0推荐式进行了验证,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该遥感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蒸散量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9a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及地表干湿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璐 朱仲元 +3 位作者 张圣微 王慧敏 王飞 席小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7-1003,共7页
利用1960—2018年锡林河流域周边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多年潜在蒸散发量及相对湿润度指数。通过利用主成... 利用1960—2018年锡林河流域周边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多年潜在蒸散发量及相对湿润度指数。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地表干湿状况多年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潜在蒸散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各气象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着重讨论了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周期变化及其与相对湿润度指数、各气象要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流域近59a潜在蒸散发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存在显著增加一减小交替的多尺度时频变化特征和多主周期变化规律;各气象要素中潜在蒸散发对温度的响应较大,平均风速次之;平均相对湿度受到潜在蒸散发的影响较大,降水次之。整个流域环境有不显著的变湿润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潜在蒸散发 地表干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军 李和平 +1 位作者 赵淑银 鹿海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95-97,102,共4页
锡林河流域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具有代表性,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393亿t,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已展现国家能源基地雏形。工业用水的快速增长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 锡林河流域在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具有代表性,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393亿t,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已展现国家能源基地雏形。工业用水的快速增长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锡林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预测流域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需水状况;并针对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评价 需水预测 开发利用潜力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长时间序列蒸散量遥感监测及其相关因子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红博 张巧凤 包金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6-369,共4页
蒸散的准确估算对于草地干旱监测、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4年每年7月、2000年、2007年、2010—2014年每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 蒸散的准确估算对于草地干旱监测、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4年每年7月、2000年、2007年、2010—2014年每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按所占日数加权得到月蒸散量。运用FAO推荐式进行了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16.67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该遥感方法有一定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2000—2014年这15年流域蒸散量的时间变化没有固定的趋向,基本与各年7月份降水量的趋势相一致,一年中蒸散量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6—7月份。将月蒸散量与月日均气温、风速、大气相对湿度、水汽压和月降水量作了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与蒸散量最为相关的气象因子是降水量,说明降水量是影响蒸散量大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因此气温也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但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段(如7月),气温变化不明显时,气温就不再是影响蒸散量大小的主要因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蒸散量 遥感 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蒸散量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红博 包玉海 +2 位作者 张巧凤 李和平 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0-294,共5页
研究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2年每年7月、2012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按所占日数加权得到月(旬)蒸散量。运用FAO推荐式进行了验证,平均相... 研究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2年每年7月、2012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按所占日数加权得到月(旬)蒸散量。运用FAO推荐式进行了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16.67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该遥感方法有一定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其中低湿地植被、草甸草原蒸散量较大,锡林河流经区域的地段形成的湿地植被蒸散量较大,植被密集的地方如耕地蒸散值较大,明显高于植被稀疏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均为上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下游,与地表植被覆盖相一致。2000—2012年这13a流域最大蒸散量出现在2012年,最小值出现在2000年,基本与各年7月份降水量的趋势相一致,它们之间的决定因子为0.755 3;2012年4—9月份月蒸散量和旬蒸散量随时间的变化基本为一钟形曲线,反映了植物在整个生长季的蒸散耗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蒸散量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不同利用方式草地风速廓线及地表粗糙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琪 娜仁格日勒 +3 位作者 葛楠 张静 王颖 崔向新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上天然草地、围封草地和人为干扰草地3种不同利用方式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风速廓线与地表粗糙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防风效能。试验结果表明,流域内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草地近地表风速总体... 以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上天然草地、围封草地和人为干扰草地3种不同利用方式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风速廓线与地表粗糙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防风效能。试验结果表明,流域内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草地近地表风速总体呈现随测量点距离地表的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风速廓线符合指数规律和实际情况,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地之间存在差别;围封草地地表粗糙度最大,人为干扰草地的地表粗糙度最小,表明在天然草地、围封草地和人为干扰草地中,围封草地的防风效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土壤风蚀 风速廓线 地表粗糙度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书润 《内蒙古草业》 1991年第3期30-34,共5页
小叶锦鸡儿是锡林河流域重要的饲用植物。小叶锦鸡儿灌丛化为蒙古高原草原植被的一大特点。由于灌丛化造成不同的小环境,而导致草原植被镶嵌体的形成。小叶锦鸡儿灌丛对防止草原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起重要作用,从而延缓了草... 小叶锦鸡儿是锡林河流域重要的饲用植物。小叶锦鸡儿灌丛化为蒙古高原草原植被的一大特点。由于灌丛化造成不同的小环境,而导致草原植被镶嵌体的形成。小叶锦鸡儿灌丛对防止草原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起重要作用,从而延缓了草原进一步退化,提高了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小叶锦鸡儿 灌丛化 镶嵌体 草原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降水-径流特征及不同水文年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段超宇 张生 +3 位作者 李锦荣 张成福 綦俊谕 吴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7,341,共7页
以我国北方寒旱区草原中典型流域——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北方寒旱区草原型河流流域的气候特点、下垫面条件及水文过程的特殊性,通过分析锡林河流域近30a的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利用锡林河水文站的年径流频率曲线,采用一定保... 以我国北方寒旱区草原中典型流域——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北方寒旱区草原型河流流域的气候特点、下垫面条件及水文过程的特殊性,通过分析锡林河流域近30a的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利用锡林河水文站的年径流频率曲线,采用一定保证率条件下的年径流量作为划分流域丰平枯水年的标准,对锡林河流域历史水文年进行划分。基于此基础,以ARCSWAT2012为操作平台,应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模型建立过程中所需的各数据库进行基础数据整备与参数化,分析影响模型径流模拟精度的主要参数,进行模型的参数率定与结果精度评价,分别对锡林河流域各丰、平、枯水年进行径流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细化流域降水—径流分配的径流模拟具有不同的精度,即平水年>偏丰水年>丰水年>偏枯水年>枯水年,体现出SWAT模型在中国北方寒旱区丰水年和平水年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水文年 SWAT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锡林河流域降水及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国栋 薛河儒 刘廷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9-777,共9页
运用累积距平法和时间序列的非参数趋势分析法(ITA法和ITA-CB法),对我国半干旱草原型流域——锡林河流域1961—2016年近56 a降水数据和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降水和均温的年内、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且分析了降水和均温的季... 运用累积距平法和时间序列的非参数趋势分析法(ITA法和ITA-CB法),对我国半干旱草原型流域——锡林河流域1961—2016年近56 a降水数据和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降水和均温的年内、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且分析了降水和均温的季节、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961—2016年锡林河流域的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年内存在显著季节特征、年际上波动性强且差异明显。年降水量的平均变化趋势是下降,冬、春季降水上升,夏、秋季降水下降。特别是冬季降水上升明显且稳定,比春季降水上升趋势大。夏季降水高值区呈现加强的上升趋势、低值区呈现加强的下降趋势,从而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变大。秋季降水下降的平均变化率较小,并在低值区和高值区显现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1987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降后升的总体变化特征,在年代际上表现为强烈的上升趋势。ITA和ITA-CB法的结果进一步反映了1961—2016年该区域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趋势显现出减缓的变化规律。春季和秋季的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比夏、冬两季大,而且季节之间的温度差异呈现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A法 ITA-CB法 趋势 锡林河流域 降水 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及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威娜 高瑞忠 +2 位作者 王喜喜 刘廷玺 白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7-353,共7页
多种原因导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草原流域草地退化及环境恶化,定量分析其径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内蒙古锡林河流域1963—2015年水文、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双累积曲线法、改进的... 多种原因导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草原流域草地退化及环境恶化,定量分析其径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内蒙古锡林河流域1963—2015年水文、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双累积曲线法、改进的M-K趋势检验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等方法,从年代、水文年及季时间尺度剖析了锡林河流域径流演变的规律,定量计算了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在各时间尺度均为显著(p<0.05)减少趋势,而各气候要素的波动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流域内社会经济变化显著;径流量在21世纪初达到最小,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减少了54.9%;流域内降水、径流变化的突变年份均为1998年,1998年前后气候波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仅为30.34%,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到69.66%,人类活动是引起径流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变化规律 驱动因素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