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南大义山锡多金属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机制及找矿勘查启示
1
作者 曾广乾 柏道远 +10 位作者 王灵珏 文春华 陈旭 王勇 李彬 黄乐清 陈剑锋 梁恩云 许若潮 马慧英 向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300,共16页
大义山锡多金属矿田是在南岭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矿田发育多期次花岗岩与多方向含锡云英岩脉。然而,关于直接决定岩体、矿体定位的构造体系研究一直是该矿田的薄弱环节,制约... 大义山锡多金属矿田是在南岭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矿田发育多期次花岗岩与多方向含锡云英岩脉。然而,关于直接决定岩体、矿体定位的构造体系研究一直是该矿田的薄弱环节,制约了成矿规律的深入探讨和下一步找矿方向。研究基于野外构造解析与区域构造综合分析,对大义山矿田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了下一步锡矿找矿勘查建议。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大义山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受走向NW、倾向NE的邵阳—郴州断裂与走向EW、倾向S的阳明山—塔山断裂联合控制,邵阳—郴州断裂于早燕山期的分段活动控制了大义山岩体的空间定位,阳明山—塔山断裂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逆冲错移邵阳—郴州断裂,导致后者在水平面上呈左行错移表象,并造就大义山岩体不对称纺锤状形貌;(2)含锡节理、裂隙表现为张性或张剪性质,晚期次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质岩浆沿加里东构造层中先存断裂上侵并侧向流动控制了台子上以北NNE-NE向含矿构造的形成,同时在台子上以南岩浆循阳明山—塔山断裂的侵位与侧向迁移主导了近EW向破裂成生与矿体就位;(3)构造与岩浆耦合作用可形成陡倾扇形和缓倾环状2组含矿构造。根据“缺位找矿”原则,在大义山矿田内存在探寻与已知单向倾斜矿脉组对称的另一矿脉组的潜力,同时缓倾矿脉亦值得今后找矿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岩控矿机制 构造解析 找矿勘查启示 大义山锡多金属矿田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西矿带稀散元素铟的富集规律研究——来自矿石组构和闪锌矿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5
2
作者 皮桥辉 胡瑞忠 +3 位作者 王登红 缪秉魁 覃小峰 陈宏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9-396,共18页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是世界最主要的铟产地之一,对其的富集机制还有很大争议。文章以大厂矿田西矿带高峰矿床和铜坑矿床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和室内矿相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应用高精度电子探针与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手段,研究稀散元...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是世界最主要的铟产地之一,对其的富集机制还有很大争议。文章以大厂矿田西矿带高峰矿床和铜坑矿床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和室内矿相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应用高精度电子探针与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手段,研究稀散元素铟的空间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与主成矿元素的关系,揭示其在闪锌矿中的富集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铜坑矿床中闪锌矿内稀散元素铟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而高峰矿床中铟含量却保持稳定;铟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与铜以双替代锌的形式进入闪锌矿晶格中,也不排除铟以微细包体形式赋存的可能。结合前人研究,推断燕山晚期复式岩体岩浆演化末期花岗斑岩侵位冷却过程中,岩浆结晶产生的富铟、铜等流体对早期生成的闪锌矿进行交代并富集。这一研究结果为寻找稀散元素铟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散元素铟 类质同象 双替代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亢马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55
3
作者 蔡明海 梁婷 吴德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亢马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东矿带中一个研究程度较低的中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特征研究表明,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主要呈脉状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成矿作用以充填-交代为主,后生成矿作用特征明显。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 亢马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东矿带中一个研究程度较低的中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特征研究表明,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主要呈脉状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成矿作用以充填-交代为主,后生成矿作用特征明显。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30 0~35 0℃、2 10~2 80℃、14 5~175℃。石英流体包裹体Rb- 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94 .1±2 .7Ma(2σ) ,表明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87Sr/ 86 Sr初始值为0 .710 15 ,与大厂矿田中部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87Sr/ 86 Sr的初始值0 .7110接近。成矿年龄与成矿流体的87Sr/ 86 Sr初始值均表明亢马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内的龙箱盖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亢马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时代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铟富集规律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罗卫 尹展 戴塔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1,86,共4页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伴生分散元素铟的储量之大为世界所罕见。通过研究该矿田不同矿床、矿体中铟的含量变化特征来探讨矿田内铟的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田中铟的富集与锡的关系密切;铟的含量存在以龙箱盖岩体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伴生分散元素铟的储量之大为世界所罕见。通过研究该矿田不同矿床、矿体中铟的含量变化特征来探讨矿田内铟的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田中铟的富集与锡的关系密切;铟的含量存在以龙箱盖岩体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随深度增加而提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卢树东 高文亮 +2 位作者 汪石林 肖锷 许建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63-469,共7页
彭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九瑞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富锡、铅、锌矿产为主的大型矿田。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彭山隐伏岩体为中心,各类金属矿床呈“晕圈式”分布。矿床的形成分为2个成矿期共7个阶段... 彭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九瑞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富锡、铅、锌矿产为主的大型矿田。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彭山隐伏岩体为中心,各类金属矿床呈“晕圈式”分布。矿床的形成分为2个成矿期共7个阶段。通过对彭山岩体、典型矿床及围岩中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包裹体及稀土资料进行分析,反映出燕山晚期钙碱性花岗岩体的侵位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田 硫同值素 铅同位素 包裹体 江西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找金条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学善 秦德先 +3 位作者 邓家凤 周鸿军 余阳先 甘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文章根据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已有找金线索的系统整理、找金条件的分析、金与其他成矿元素关系的研究及地表原生晕金含量平面分布图的编制,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指出了5个找金远景地段。据此预测结果,最近在其中的3个地段中取样13件,金含量... 文章根据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已有找金线索的系统整理、找金条件的分析、金与其他成矿元素关系的研究及地表原生晕金含量平面分布图的编制,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指出了5个找金远景地段。据此预测结果,最近在其中的3个地段中取样13件,金含量在0 .2~2 .2 g/t之间的样品有7件。因此通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大厂矿田内找金有望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找金线索 找金条件 找金远景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锡田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郭春丽 李超 +1 位作者 伍式崇 许以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竞是与印支期还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田中众多矿体是否同期形成,这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确定。本文选取了两个矿床,即山田云英岩-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床和桐木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分别对来自这两个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58.9±2.2)Ma(2SD)和(160.2±3.2)Ma(2SD),表明这两个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高精度的云母Ar—Ar和辉钼矿Re-Os年龄数据表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的垄上、荷树下、山田、桐木山矿床均形成于150—160Ma,即南岭与花岗岩有关钨锡多金属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期。上述两个辉钼矿样品的铼含量分别为12.44×10曲和2.367×10^-6,指示成矿物质分别为壳一幔混合来源和地壳来源,为准确认识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制约。本文还对南岭地区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中90个辉钼矿的铼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绝大多数为地壳来源,少数为壳-幔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锡多金属矿田 辉钼矿 Re—Os模式年龄 南岭成矿带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田印支-燕山期复式花岗质岩浆-热液活动时限和物质来源 被引量:9
8
作者 苏红中 郭春丽 +2 位作者 伍式崇 侯可军 张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3-1872,共20页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南岭成矿带的北部。锡田花岗岩体是一个复式岩体。本文利用LA-MC-ICP MS技术对8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原位微区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中有4个为印支期(226~225Ma)、另外4个为燕山期(166...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南岭成矿带的北部。锡田花岗岩体是一个复式岩体。本文利用LA-MC-ICP MS技术对8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原位微区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中有4个为印支期(226~225Ma)、另外4个为燕山期(166~158Ma)。印支期花岗岩锆石的εHf(t)值为-4.6^-10.8,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2011~1534Ma,根据是否呈正态分布可分为7组;燕山期花岗岩锆石的εHf(t)值为-4.3^-10,TDM2值为1896~1429Ma,可分为5组。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两期花岗岩具有同源性,均源自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且分成很多组可能更主要受控于源区Hf同位素的不均一性。此外,本文利用40 Ar-39 Ar定年方法测得花岗岩顶部石英脉和云英岩中4个白(金)云母的年龄为150~148Ma,这期与成矿有关的热液作用应该与最晚一期岩浆活动有关。通过本次获得的定年数据和对已有的成岩成矿定年数据的总结,本文认为锡田岩体可以分为三个期次,印支期(226~225Ma),燕山期第一阶段(166~158Ma)和燕山期第二阶段(151~14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田 复式花岗岩 LA-MC-ICP MS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云母Ar/Ar定年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 被引量:7
9
作者 罗郧 蔡锦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芙蓉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南的骑田岭南部。岩浆岩的含矿性普遍较好 ,一般都高于地球同类岩石的平均值 ,各花岗岩岩体的稀土特征相似 ,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从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再到自交代现象发育的细粒... 芙蓉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南的骑田岭南部。岩浆岩的含矿性普遍较好 ,一般都高于地球同类岩石的平均值 ,各花岗岩岩体的稀土特征相似 ,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从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再到自交代现象发育的细粒花岗岩 ,δEu亏损逐渐加剧。同位素年龄资料证明 ,芙蓉矿田的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矿田综合信息反映出矿化可能与细粒花岗岩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芙蓉矿 成岩时代 成矿时代 锡多金属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山锑钨矿床萤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能平 蔡佳丽 +1 位作者 苏文超 董文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91,共8页
茶山锑钨矿床是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锑、钨矿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萤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变... 茶山锑钨矿床是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锑、钨矿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萤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03×10-6~77.53×10-6,平均38.72×10-6;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总体为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显著,并具有弱负铈异常(δCe=0.76~0.87)和较强的正铕异常(δEu=1.48~2.94)特征。明显不同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内的不同类型矿石、围岩及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LREE富集型,且具明显的负铕异常)。此外,相对于陆壳和桂北地区泥盆系地层元素丰度,萤石中仅Sb、W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而Cu、Zn、Co、Ni等元素出现了亏损。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认为,茶山矿床与锑钨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并非来源于泥盆纪赋矿围岩,可能是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外来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茶山锑钨矿床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分散元素铟超常富集的专属性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成永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63-264,共2页
元素铟由于在地球中的紧缺性与稀少性而被列为分散元素之一,目前的研究发现铟以极其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其他矿物组合中,很难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截止目前,国内外也未见铟独立矿床或以铟为主矿床的报道。然而,学术界对于分散元素铟的... 元素铟由于在地球中的紧缺性与稀少性而被列为分散元素之一,目前的研究发现铟以极其分散的状态存在于其他矿物组合中,很难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截止目前,国内外也未见铟独立矿床或以铟为主矿床的报道。然而,学术界对于分散元素铟的成矿专属性已成为共识,即元素铟具有矿床类型专属性和矿物类型专属性特征。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最富铟的矿床类型之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铟富集成矿与锡、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元素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闪锌矿 稀散元素 硫化矿物 富集 矿床类型 专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专辑相关露头与手标本照片选登
1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2-472,共1页
照片说明: a.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长坡-铜坑矿床(铜坑505m中段)92号矿体中沿透镜状灰岩交代形成的锡石-硫化物矿石(中间灰白色部分为灰岩,周围黑色部分为硅质页岩)(王登红摄于1991年7月20日)。
关键词 片选 标本 露头 专辑 锡多金属矿田 硫化物矿石 硅质页岩 透镜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Os isotopic data for molybdenum from Hejiangkou tungsten and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Chenzhou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德波 杨柳 +5 位作者 邓湘伟 戴雪玲 王雄军 CHONG khai yuen 杜高峰 魏和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71-1084,共14页
Hejiangkou W-Sn-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newly found deposit in Xitian ore field,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large scale W-Sn-polymetallic ore fields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Nanling metallogenic zone.Re-Os isotope dati... Hejiangkou W-Sn-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newly found deposit in Xitian ore field,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large scale W-Sn-polymetallic ore fields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Nanling metallogenic zone.Re-Os isotope dating was used on three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Hejiangkou deposit to determine the ore forming period.The result is(224.9±2.6)Ma-(225±3.1)Ma and isochron age is(225.5±3.6)Ma.The fiel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geochronological data and optical petrography indicated that Hejiangkou deposit underwent multi-period of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It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three periods composed of six mineralization stages.The first period is the initial period for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metal element enrichment during Indosinian Epoch.Further enrichment,strong brittle fracturing and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remobilization and superimposition happened in the second period,during early Yanshanian.It is the major mineralization period of Hejiangkou deposit and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mineralization stages,namely the skarn stage,oxide stage,high-temperature sulfide stage and low-temperature sulfide stage.And the third period is the mineralization period of a porphyry-skarn system related to the emplacement of the granite porphyry dyke.As minerogenic epoch of Hejiangkou deposit is similar with Hehuaping deposit,they show the possibility of Indosinian mineralization event in Nanling metallogenic zone.It can be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in any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same metallogenic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ite Rei-Os isotope age ore-forming stage Hejiangkou deposit Xitian ore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