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分布式无锚点定位算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崔逊学 刘建军 樊秀梅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5-433,共9页
确定节点的自身位置对自组织传感器网络具有重要价值.前人在假定网络具有若干锚点的前提下计算其他节点坐标,如果传感器网络没有配置锚点,则通常的定位算法难以执行.借助节点之间的测距值,引入虚拟锚点和定位可信度的概念,提出一种在节... 确定节点的自身位置对自组织传感器网络具有重要价值.前人在假定网络具有若干锚点的前提下计算其他节点坐标,如果传感器网络没有配置锚点,则通常的定位算法难以执行.借助节点之间的测距值,引入虚拟锚点和定位可信度的概念,提出一种在节点处实现分布式无锚点定位的算法.针对定位期间的节点位置估算数值,结合邻接信息设计了一种位置变异策略,避免全网定位计算陷入局部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解决无锚点网络的定位问题,在精度和全局能量比率等指标方面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计算 自组织网络 锚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阶段优势的无锚点定位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以华 赵汝威 陈小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36-2541,共6页
经典元锚点定位算法存在定位误差大和节点坐标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包含两个阶段的无锚点定位算法:第一阶段采用跳数量化方法将节点的通信半径长度量化为多跳,从而建立更小误差的坐标系;第二阶段采用自适应质点弹簧优化算... 经典元锚点定位算法存在定位误差大和节点坐标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包含两个阶段的无锚点定位算法:第一阶段采用跳数量化方法将节点的通信半径长度量化为多跳,从而建立更小误差的坐标系;第二阶段采用自适应质点弹簧优化算法优化节点的坐标,防止节点坐标在迭代优化时陷入局部最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具有阶段优势,比传统算法定位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锚点定位算法 弹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布式无锚点定位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3
作者 孙昱 董淑福 温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符合分布式和无锚点特点的定位算法一直是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大量无锚点定位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符合分布式特点且定位精度较高的无锚点定位算法。为进一步提高该算法的节点定位精度,建立了该算法的误... 符合分布式和无锚点特点的定位算法一直是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大量无锚点定位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符合分布式特点且定位精度较高的无锚点定位算法。为进一步提高该算法的节点定位精度,建立了该算法的误差模型,通过对其分析,提出了减少目标节点定位误差的方法。为衡量节点估计位置的准确程度,首先提出了2个指标——定位等级与可信度;然后以原算法为基础,利用提出的指标,按照误差分析得出的结论,设计了一种从目标节点邻居表中筛选出高精度邻居节点的优化机制,从而提高了目标节点的定位精度。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优化后的算法计算节点估计位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均高于原算法,进而证明了这种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 锚点定位 误差分析 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学习空间: 锚点定位、模型重构与价值探求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烨伟 沈玉涵 +2 位作者 赵一婷 庞敬文 钟绍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6,85,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转段升级为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智能时代背景下重构网络学习空间对持续推动教育教学生态革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诉求,将其重构目标定位于教与学组织样态重构、人... 人工智能技术的转段升级为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智能时代背景下重构网络学习空间对持续推动教育教学生态革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诉求,将其重构目标定位于教与学组织样态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资源服务供给新模式建设、智能导引个性化学习和促进知识深度学习五个方面,基于锚点要求,从智能技术视角、学习者视角、教学及管理视角、学习资源视角出发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SPDE模型,并阐述了其核心功能与模型结构,最后针对重构的网络学习空间新模型进行了价值探求,重构之后的网络学习空间有助于重塑教学环境的泛在化、促进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服务教育资源的体系化、支持学习路径的动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网络学习空间 锚点定位 模型构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锚点定位与模型构建--以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存 何爱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7-94,共8页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具有增能赋权、系统生态、开放灵活的特性,能更灵活地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通过对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应定位于...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具有增能赋权、系统生态、开放灵活的特性,能更灵活地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通过对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应定位于认知阶段的“教与学样态重构”、说服―决定阶段的“资源服务供给整合”以及实施―确认阶段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以锚点定位为取向,综合考虑相关要素,可构建由用户模块、设施模块、应用模块和交互模块组成的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模型,为“智能+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流动空间 锚点定位 模型构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