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软岩底鼓巷道锚注联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振 刘超 +1 位作者 张建新 陈学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7,共4页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注浆锚杆、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根据金龙煤矿南采区轨道上山锚注联合支护实际支护效果,提出了反悬复合拱式底板注浆结构,并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性。结...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注浆锚杆、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根据金龙煤矿南采区轨道上山锚注联合支护实际支护效果,提出了反悬复合拱式底板注浆结构,并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巷道锚注后,两帮平均移近量仅为35.5 mm;平均底鼓量仅为45.5 mm;顶板基本无下沉。锚注联合支护技术能提高深部软岩巷道岩体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和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巷道 底鼓 锚注联合支护 反悬复合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注联合支护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红军 刘成禹 李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研究目的: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从控制隧道变形、塑性区扩展,提高锚杆锚固力,减少初期支护受力等方面对锚注支护与常规喷锚支护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以具体工程为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破碎软弱围岩条件下锚注支护与常规... 研究目的: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从控制隧道变形、塑性区扩展,提高锚杆锚固力,减少初期支护受力等方面对锚注支护与常规喷锚支护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以具体工程为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破碎软弱围岩条件下锚注支护与常规喷锚支护的支护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对松散、破碎围岩而言,锚注联合支护通过提高围岩强度、锚杆锚固力,从而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及支护结构作用在洞室周边的径向压力,与常规喷锚支护相比可有效限制围岩变形,抑制塑性区的发展,提高锚杆锚固力,减少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层的受力,提高初期支护稳定性,特别适宜于破碎软弱围岩的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注联合支护 支护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在高应力松软围岩巷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先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文章分析了贵州水矿集团公司老矿区深部高应力、松软围岩巷道受破坏的原因,提出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并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解决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的支护难题,为老矿区深部高应力软岩中的巷道支护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文章分析了贵州水矿集团公司老矿区深部高应力、松软围岩巷道受破坏的原因,提出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并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解决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的支护难题,为老矿区深部高应力软岩中的巷道支护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使老矿区的深部开采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高应力软岩巷道 锚注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在巷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文建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3,共2页
大水头煤矿1180进风石门处2个弯道交叉点之间的巷道,由于以往采用了不合理的支护方式以及受采动影响比较明显,其变形严重,已不能满足运输要求,必须进行修复。根据对其破坏的分析,提出了先注浆后锚网喷注支护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实践... 大水头煤矿1180进风石门处2个弯道交叉点之间的巷道,由于以往采用了不合理的支护方式以及受采动影响比较明显,其变形严重,已不能满足运输要求,必须进行修复。根据对其破坏的分析,提出了先注浆后锚网喷注支护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点 网喷联合支护 巷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口煤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2 位作者 乔卫国 林登阁 魏烈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4-171,共8页
通过对唐口煤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FLAC 3D数值模拟,揭示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对比研究了3种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通过对唐口煤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FLAC 3D数值模拟,揭示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对比研究了3种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进行支护方案及参数优化设计。工程实践表明,锚注联合支护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强流变和底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高应力软岩巷道 FLAC 3D数值模拟 锚注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采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绍春 李仲辉 李现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3,共3页
根据鲍店煤矿跨采软岩巷道在动压作用下多次破坏情况 ,经调研分析、数值计算和模拟试验 ,确定采用以锚注联合支护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方案 ,并获得成功。
关键词 跨采软岩巷道 锚注联合支护 动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复合岩巷围岩破坏机理及底鼓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栋 柏建彪 +3 位作者 闫帅 王瑞 孟宁康 王共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99-1709,I0011,I0012,共13页
深部高地应力、层间软弱夹层(结构面)等复杂应力环境下复合煤(岩)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底鼓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某矿-830水平大巷复合区域岩巷底鼓大变形技术难题,梳理了复合岩巷现场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围岩破坏力学机制。结合滑移线场理... 深部高地应力、层间软弱夹层(结构面)等复杂应力环境下复合煤(岩)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底鼓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某矿-830水平大巷复合区域岩巷底鼓大变形技术难题,梳理了复合岩巷现场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围岩破坏力学机制。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建立底鼓力学模型,推导了底板破坏半径R0的显式解析式,并借助ZDY钻孔窥视仪对围岩内部损伤裂隙发育程度进行量化表征。建立UDEC数值计算模型反演了原支护下复合岩巷围岩应力、裂隙发育特征以及位移分布规律,综合分析了复合岩巷底鼓变形机理。结果表明:高地应力、邻近岩石极限强度差异大、底板岩性差、底板无支护或弱支护是复合岩巷产生底鼓大变形的根本性原因。结合现场调研及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基于“固底–强帮”整体支护、“强–弱–强”组合承载圈分梯次加固底板的控制思路,提出了一种“全断面锚索+预制块反底拱”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应用于复合岩巷底鼓返修实践中。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返修60 d内底鼓缓慢变形直至趋于稳定,最大底鼓量约为67.9 mm,相比原支护条件下底鼓变形量降低了95%,大大降低了巷道重复返修的可能性,确保了该矿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岩巷 底鼓 全断面 预制块反底拱 锚注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保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德飞 张庆林 +3 位作者 张洪伟 卢志国 郑仰发 范明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1,共7页
华丰煤矿1300 m超深保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是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问题。基于现场地质力学综合测试、围岩非均匀性破坏机理研究,提出了超高强热处理预应力锚杆-锚注联合支护方案。研发了700 MPa级超高强热处理锚杆,其破断强度... 华丰煤矿1300 m超深保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是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问题。基于现场地质力学综合测试、围岩非均匀性破坏机理研究,提出了超高强热处理预应力锚杆-锚注联合支护方案。研发了700 MPa级超高强热处理锚杆,其破断强度达850 MPa,冲击吸收功达100 J,并首次在1300 m埋深煤矿巷道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开展了巷道锚杆支护力、顶板四点离层与围岩钻孔应力等多参量变化在线监测,分析得出:超深巷道在爆破开挖扰动下,距离掘进工作面80 m后围岩整体变形基本稳定,但围岩深部应力仍然长期蠕变且呈现大幅值增降循环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同巷顶板全锚索支护方式,锚杆⁃锚注联合支护下回采超前段巷道变形量整体降低了50%,掘进支护效率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保护层 围岩控制 杆⁃锚注联合支护 四点离层量监测 非均匀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