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SiO2纳米棒的制备及其表面锚接金纳米粒子
1
作者 郭斌 唐永建 +1 位作者 程建平 罗江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4-77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SiO2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粒子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具有周期性规则...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SiO2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粒子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具有周期性规则介孔的棒状粒子,长径比随着硅源、模板剂和分散剂浓度的降低而减小;向反应体系中引入乙醇,随着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例的增加,粒子由棒状向球状转变,进而形成不规则絮状凝聚体。用硅烷化技术对SiO2纳米棒表面进行修饰后吸附平均粒径3.7nm的金种子,再用多轮生长法使种子长大,经过30轮生长,种子平均粒径增大至59nm,得到了SiO2-Au复合纳米体系。透射电镜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锚接在SiO2纳米棒表面的某些点位,呈分散分布;复合体系表现出强烈的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该峰随着金粒子的粒径增大,在500-700nm波段内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棒 介孔 硅烷化 金纳米粒子 多轮生长 锚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足尺子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安亮 张中善 +2 位作者 郜玉芬 郑培君 范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1-221,共11页
对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的3层足尺子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子结构在开裂、裂缝发展、较宽裂缝、竖向裂缝和极限状态共5种工况下所对应的荷载。分析了拟静力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发现子结构的正刚度负刚度... 对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的3层足尺子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子结构在开裂、裂缝发展、较宽裂缝、竖向裂缝和极限状态共5种工况下所对应的荷载。分析了拟静力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发现子结构的正刚度负刚度相差不大,刚度在循环荷载刚开始作用时衰减较快,但随着循环周数的不断增加,刚度变化变缓;分别绘制并分析了3层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发现每层结构的滞回耗能现象比较明显,可知:结构的延性系数较大;分析钢筋应变曲线可知:环筋扣合锚接可以很好的传递外部荷载作用。可以证明:该新型建筑体系具有很好的延性;该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筋扣合锚接 足尺子结构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梁钢套筒锚接接头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贵生 杨毅秋 周慧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562,共7页
装配式结构凭借其施工质量有保障、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发展迅速,但由于接头处受力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接头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装配式结构安全推广和应用,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梁钢套筒锚接接头的... 装配式结构凭借其施工质量有保障、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发展迅速,但由于接头处受力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接头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装配式结构安全推广和应用,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梁钢套筒锚接接头的抗弯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接头的受力过程分为线弹性、梁身混凝土开裂、钢筋与锚固胶滑移破坏等几个阶段; 2)接头最终的破坏形式是锚接钢筋与锚固胶之间的滑移破坏,结构破坏时钢筋应力接近其屈服强度,表明接头可以提供足够的锚固力; 3)可以采用黏聚力模型模拟钢套筒锚固接头抗弯受力过程,通过调整接头钢筋根数和直径可以满足不同截面大小的结构受力要求,可为该接头在装配式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混凝土梁 钢套筒锚接 抗弯试验 黏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钢筋套筒锚固拉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贵生 王洪昌 周慧超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0-83,103,共5页
研究目的:钢套筒锚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加固建筑结构、连接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践中,但是锚筋直径一般小于40 mm。为研究大直径钢筋与钢套筒的锚固性能,本文采用拉拔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锚固形式的破坏形式和锚固性能,从而为工程中确定... 研究目的:钢套筒锚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加固建筑结构、连接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践中,但是锚筋直径一般小于40 mm。为研究大直径钢筋与钢套筒的锚固性能,本文采用拉拔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锚固形式的破坏形式和锚固性能,从而为工程中确定锚固长度、锚固形式及计算锚固力提供依据和方法。研究结论:(1)采用圆钢筋、锥形钢筋试件的破坏形式是钢筋与植筋胶滑移破坏,采用倒锥形钢筋的破坏形式是钢筋的断裂破坏,得到了两种破坏形式下钢筋的应力分布情况;(2)试件钢筋与植筋胶之间滑移破坏前,钢筋已达到屈服强度,表明长度为10D的锚固长度可以提供足够的锚固力使钢筋、植筋胶的强度相匹配;(3)采用内聚力模型模拟钢筋锚固拉拔试验与模型试验的结果相近,验证了模型试验的正确性,同时表明这种模拟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对受力较大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锚接 拉拔试验 固性能 内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淞江工程208 m跨网状吊杆系杆拱桥设计
5
作者 张德明 周伟翔 +2 位作者 罗东伟 孙海涛 邵长宇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前曹公路桥主桥为208 m跨网状吊杆系杆拱桥,桥面宽24 m。拱肋采用钢箱提篮拱,矢高35 m,矢跨比1/5.94,横撑采用X形钢管撑。主梁兼有系杆功能,采用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组合梁,其中钢梁采用双边纵梁梁格体系结构,机动车... 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前曹公路桥主桥为208 m跨网状吊杆系杆拱桥,桥面宽24 m。拱肋采用钢箱提篮拱,矢高35 m,矢跨比1/5.94,横撑采用X形钢管撑。主梁兼有系杆功能,采用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组合梁,其中钢梁采用双边纵梁梁格体系结构,机动车道范围钢桥面上铺设80 mm厚C50低收缩混杂纤维混凝土。全桥共设56根吊杆,呈网状布置,梁端标准间距7 m,顺桥向倾角约60°,2个倾斜方向的吊杆横向间距0.2 m,吊杆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销接式锚拉板锚固。下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系梁接V形双柱变截面桥墩、哑铃型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对该桥结构进行静力、稳定和抗震分析,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桥采用常规先梁后拱的支架施工方法。通过采用网状吊杆、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钢结构加劲等细节和景观设计关键技术,实现了工程的安全、耐久、美观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桥 提篮拱 网状吊杆 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 横撑 拉板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ML嵌套空间跳转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6
作者 赵艳霞 刘雪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介绍了VRML技术建立虚拟模型室时,利用Anchor节点实现虚拟制图模型室模型空间到单个模型空间的跳转以及单个模型空间到虚拟制图模型室空间之间的跳转.提出并实现了崁套场景模型空间之间流畅跳转的新方法.
关键词 虚拟模型室 VRML技术 内联 锚接 跳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毅秋 周慧超 +1 位作者 杨贵生 王洪昌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7,共7页
研究目的:现浇地下连续墙是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围护形式,但是在特殊地层和施工环境下,传统工艺经常存在塌槽,现场水下现浇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接头夹泥、漏水,成槽泥浆排放存在环保问题等缺陷。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技术是对传统地连墙设计... 研究目的:现浇地下连续墙是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围护形式,但是在特殊地层和施工环境下,传统工艺经常存在塌槽,现场水下现浇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接头夹泥、漏水,成槽泥浆排放存在环保问题等缺陷。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技术是对传统地连墙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重大改进,大大减小工程风险,提高施工速度,对城市地铁超深基坑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结论:(1)装配式地连墙在工厂预制,具有墙体质量好、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环保等特点;(2)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了套筒锚接的接头形式满足受力要求;(3)配合预搅拌成槽、移动式墙幅拼装插入设备拼装墙幅,以及后期的墙缝注浆止水,永临结合形式的围檩配合内支撑体系,形成系统的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工艺;(4)装配式地连墙质量可靠、施工工艺简单、配套设备研发齐全、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可在地铁超深基坑明挖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 卡槽导向 套筒锚接 墙幅拼装设备 永临结合围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黄高速阳宝山大桥超宽钢桁梁设计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永庆 樊冰冰 +2 位作者 冯云成 翟晓亮 秦凤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贵黄高速阳宝山大桥主桥为单跨650 m钢桁梁悬索桥,桥面全宽36.6 m。通过对比分析山区建设条件下悬索桥不同梁型的优、缺点,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桁中心桁高5.5 m,中心桁宽36 m,全桥共分为57个吊装节段;钢桁梁纵断面线形采用景观... 贵黄高速阳宝山大桥主桥为单跨650 m钢桁梁悬索桥,桥面全宽36.6 m。通过对比分析山区建设条件下悬索桥不同梁型的优、缺点,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桁中心桁高5.5 m,中心桁宽36 m,全桥共分为57个吊装节段;钢桁梁纵断面线形采用景观效果好、便于杆件制造的对称凸形圆曲线;根据剪力分布规律,主横桁腹杆采用对称W形布置;钢桥面板对接焊缝及下方纵梁均设置在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最低的位置;销接式吊索锚板选择传力明确、便于焊接的外置式连接形式;结合该桥风洞试验研究结果,全桥布置3道永久下稳定板,跨中130 m范围布置临时上中央稳定板,以解决施工和成桥阶段加劲梁的颤振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悬索桥 板桁结合钢桁梁 纵断面线形 焊缝 式吊索 气动措施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