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CTPP:一种基于错配技术的SNP分型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柯 章金涛 +6 位作者 运玉霞 吴晓冰 陈阿群 王鹏 王凯娟 张建营 代丽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为探讨两对交叉引物PCR(PCR-CTPP)技术的原理并提高SNP分型的准确性,以人类MTHFR基因1298位点突变为例,通过设计合理的引物、优化引物终浓度及复性温度等重建PCR-CTPP检测系统,对比常规PCR-CTPP和改良的PCR-CTPP检测系统的可靠性。结果... 为探讨两对交叉引物PCR(PCR-CTPP)技术的原理并提高SNP分型的准确性,以人类MTHFR基因1298位点突变为例,通过设计合理的引物、优化引物终浓度及复性温度等重建PCR-CTPP检测系统,对比常规PCR-CTPP和改良的PCR-CTPP检测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改良的PCR-CTPP检测系统更加准确,支持了常规方法存在理论缺陷的观点;批量鉴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良方法的可靠性。该技术有望在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对交叉引物pcr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SNP分型 人为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对错配引物进行的PCR/酶解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28(A→G)突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洪义 曾瑞萍 杜传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F002-F002,F004,共2页
1989年Haliassos等首先报道用误配碱基引物PCR检测点突变。其基本原理是,一个引物3’末端紧邻突变点,3’末端或近3’末端引入一个错配碱基,介导突变产物在此产生某内切酶酶切序列,而正常模板的PCR产物无该酶切序列,另一引物不含错... 1989年Haliassos等首先报道用误配碱基引物PCR检测点突变。其基本原理是,一个引物3’末端紧邻突变点,3’末端或近3’末端引入一个错配碱基,介导突变产物在此产生某内切酶酶切序列,而正常模板的PCR产物无该酶切序列,另一引物不含错配碱基。问题是当内切酶用量太少或失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突变 引物 正常 pcr产物 介导 碱基 酶切 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及其衍生技术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颜志强 杨胜利 龚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0,共3页
许多人类遗传性疾病及某些抗艾滋病药物的抗性乃至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抗药性通常源于基因突变。本文对近年来在基因突变检测中应用日益广泛的各种PCR衍生技术作一综述;重点介绍了错配PCR技术,以及我们实验室近期报道的一种快速检测喹诺... 许多人类遗传性疾病及某些抗艾滋病药物的抗性乃至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抗药性通常源于基因突变。本文对近年来在基因突变检测中应用日益广泛的各种PCR衍生技术作一综述;重点介绍了错配PCR技术,以及我们实验室近期报道的一种快速检测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大肠杆菌的错配PCR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抗药性 基因突变 pcr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的染色体步行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志勇 沈革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2-105,11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基于PCR的染色体步行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利用载体或接头、利用随机引物、利用引物错配和环状PCR等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基于PCR的染色体步行技术。
关键词 克隆基因 pcr 染色体步行技术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染色体步行的PCR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玮欣 刘国庆 马峙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6-89,共4页
对用于染色体步行的PCR技术进行了综述 ,将已报道的 11种用于染色体步行的PCR技术分为 4类 ,指出了各种技术方法的优点及成功运用的例子 。
关键词 染色体步行 pcr技术 载体 接头 随机引物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携带状况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帅 赵学明 +4 位作者 朱化彬 杜卫华 王栋 郝海生 王宗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7-1031,共5页
本研究旨在对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致病基因的携带状况进行筛查。应用错配PCR突变分析技术(PCR mismatch amplification mutation assay,PCR-MAMA)建立了针对CVM致病基因的特异性检... 本研究旨在对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致病基因的携带状况进行筛查。应用错配PCR突变分析技术(PCR mismatch amplification mutation assay,PCR-MAMA)建立了针对CVM致病基因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利用PCR-MAMA法检测了154头荷斯坦种公牛,发现了24头CVM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5.58%。结果显示,应对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进行全面的针对CVM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综合征 错配pcr突变分析技术 遗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薇薇 梁基选 李庆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35-139,共5页
以原癌基因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4种基因型(野生型为GGT,突变型为AGT、TGT、CGT)质粒DNA为研究模型,采用SYBRGreenⅠ为实时PCR指示剂,进行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和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引入故意错配碱基,... 以原癌基因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4种基因型(野生型为GGT,突变型为AGT、TGT、CGT)质粒DNA为研究模型,采用SYBRGreenⅠ为实时PCR指示剂,进行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和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引入故意错配碱基,将ARMS引物浓度稀释10倍,并对传统三步PCR循环进行改良,即根据目的产物和引物二聚体的熔点差异,在传统延伸步骤之后增加一步恒温80℃检测荧光步骤,可消除引物二聚体的影响,使ARMS引物的特异性增强,得到清晰的基因分型结果.实验表明这种基于SYBRGreenⅠ的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方法,无需合成探针,实验设计简单,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特异性好的基因分型方法,可推广用于其他基因的分型,并可望成为应用于临床的基因诊断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特异性 pcr 实时 Green 引物二聚体 基因诊断技术 SYBR 分型方法 RAS基因 质粒DNA 原癌基因 研究模型 引物浓度 模板匹 实验设计 GGT 野生型 基因型 密码子 12位 AGT 突变 TGT 指示剂 R基因 传统 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C基因突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8
作者 傅蕾 施海明 +5 位作者 黄薇 王颖 罗心平 何仲海 许建中 金慧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6,450,共5页
目的确定肝脂酶(hepaticlipase,HL)LIPC基因9种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频率,并探讨这些突变与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24例CAD患者和129例正常人LIPC基因相应位点进行通用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 目的确定肝脂酶(hepaticlipase,HL)LIPC基因9种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频率,并探讨这些突变与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24例CAD患者和129例正常人LIPC基因相应位点进行通用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LIP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用HWE软件、STA或SPSS软件分别进行遗传平衡检验和多变量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CAD患者组中LIPC的9个高频SNPs位点均检出突变基因。RS2242064位点突变基因型为A/A、A/C、C/C,其频率在CAD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9);RS2242064位点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平衡了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A/C基因型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且非常显著(OR=1.95,P=0.021)。在CAD组中AC突变杂合子与A/A+C/C的患者相比,apo(A)显著降低(P=0.045),HDL显著降低(P=0.02)。结论在中国人群中LIPC的9个高频SNPs位点突变均在入选对象中检出,LIPC基因RS2242064位点突变为A/C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的易感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LIP Hardy-Weinberg平衡 易感性 C基因突变 关联研究 通用TaqMan探针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位点突变 AD患者 SPSS软件 基因频率分布 apo(A) 中国人群 C基因型 pcr方法 统计学分析 正常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禽源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颖利 李蓓蓓 +4 位作者 赵秋华 史子学 魏建超 邵东华 马志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为研究上海地区禽源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状况及其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测定了209株弯曲菌(空肠弯曲菌84株,结肠弯曲菌125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错配PCR方法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 为研究上海地区禽源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状况及其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测定了209株弯曲菌(空肠弯曲菌84株,结肠弯曲菌125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错配PCR方法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弯曲菌的23S rRNA基因突变情况。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95%(5/84)和2.38%(2/84),结肠弯曲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105/125)和80.8%(101/125)。错配PCR结果显示,2株耐药空肠弯曲菌和76株耐药结肠弯曲菌均存在23S rRNA基因的A2075G突变,但未检测到A2074C突变。还有25株耐药结肠弯曲菌不含有A2075G和A2074C突变,对这些菌株的完整23S rRNA基因进行测序也未发现耐药相关突变。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的禽源结肠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远高于空肠弯曲菌,并且表明23S rRNA基因的A2075G突变是上海市禽源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弯曲菌 大环内酯类药物 23S rRNA基因点突变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