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层位外错式巷道位置选择及联合支护研究
1
作者 王志强 鞠路超 +2 位作者 李廷照 王兆瑞 潘伟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776,共10页
针对新巨龙煤矿1301综放工作面区段间留设煤柱尺寸较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回采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方案,建立错层位非常规煤柱力学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非常规煤柱应力环境和极限平衡区特征;考虑... 针对新巨龙煤矿1301综放工作面区段间留设煤柱尺寸较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回采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方案,建立错层位非常规煤柱力学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非常规煤柱应力环境和极限平衡区特征;考虑不同错距下沿底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及区段煤柱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特征,确定下区段沿底巷道合理错距为3.0 m;同时引入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对实际地质条件下接续工作面回采阶段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和传统支护方案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方案优于传统支护方案,峰值应力由80 MPa降至64 MPa,降低率为20%,表明其对巷道围岩控制更为有效;区段煤柱单位留设面积为111.5 m^(2),相较于传统支护方案区段煤柱的170 m^(2),降低率为34.4%。研究结果对减少区段煤柱留设尺寸和提高煤炭回采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外错式 非常规煤柱 弹性应变能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开采基础原理与灾害防治应用研究综述
2
作者 王志强 李廷照 +5 位作者 林陆 耿新胜 王兆瑞 于峰 陈屿泫 ANDRIAN Batugin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7,共8页
为改善综放开采中存在的煤炭采出率低、围岩支护困难、瓦斯排放高和冲击地压频繁等问题,从错层位开采的基础原理、错层位开采灾害防治模型和工程应用等3个方面综述了错层位开采研究进展。总结了综放开采引发矿井灾害的原因为顶煤大范围... 为改善综放开采中存在的煤炭采出率低、围岩支护困难、瓦斯排放高和冲击地压频繁等问题,从错层位开采的基础原理、错层位开采灾害防治模型和工程应用等3个方面综述了错层位开采研究进展。总结了综放开采引发矿井灾害的原因为顶煤大范围、高强度垮落使得煤层和顶板中积聚的能量快速释放,连锁引发一系列围岩大变形、瓦斯超限和冲击地压等矿井灾害。阐述了3种基于错层位开采的矿井灾害防治模型,分别从围岩环境与塑性发育的角度阐述了错层位双巷联合支护机制;从孔隙率与流场浓度的角度阐述了错层位开采与综放开采的瓦斯浓度分布特性;从弹性应变能与耗散能的角度阐述了错层位开采与综放开采的能量分布特性。阐述了错层位开采技术实际工程应用,分别以华丰煤矿1411工作面、镇城底煤矿18111工作面和老公营子煤矿5(9)工作面为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现场实测数据表明错层位开采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超前支承压力和上隅角瓦斯浓度,能够有效防止矿井灾害的发生。未来,基于错层位开采的矿井灾害防治还需要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错层位采空区充填条件下岩层移动和能量演化规律,实现对地表沉陷灾害的治理,研发错层位工作面的全面智能化开采技术,达到安全开采、绿色开采和智能开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开采 基础原理 瓦斯治理 冲击地压防治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巷道布置放顶煤开采关键层的稳定特征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志强 赵景礼 +1 位作者 张宝优 刘鹏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1-965,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错层位巷道布置关键层的稳定特点,发现接续工作面的长度对上一工作面关键层的稳定性有影响.借鉴已有成熟的关键层理论公式,在计算中采用四边固支薄板并结合固支梁的力学特性,对错层位巷道布置关键层的稳定性进行公式推导,... 通过理论分析错层位巷道布置关键层的稳定特点,发现接续工作面的长度对上一工作面关键层的稳定性有影响.借鉴已有成熟的关键层理论公式,在计算中采用四边固支薄板并结合固支梁的力学特性,对错层位巷道布置关键层的稳定性进行公式推导,得出关键层跨度的极限临界值.通过相似模拟实验,验证了错层位巷道相邻工作面关键层稳定的特点.结果显示,错层位巷道布置随着接续工作面长度的增加造成接续工作面之间公共关键层的位置不断升高,直至地表,多个工作面之间显现出单一超长工作面关键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巷道布置 关键层 断裂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机理及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志强 苏越 +3 位作者 石磊 徐春虎 孙中文 宋梓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2-20,共9页
针对特厚煤层中应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与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机理展开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布置特点,发现:(1)沿煤层顶板及起坡下方的三角煤体保持稳定且对实体煤提供侧向支承应力σx作用,因此一侧采空情... 针对特厚煤层中应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与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机理展开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布置特点,发现:(1)沿煤层顶板及起坡下方的三角煤体保持稳定且对实体煤提供侧向支承应力σx作用,因此一侧采空情况下实体煤从上至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侧向支承应力从0增加至σx;(2)依据巷道布置层位与侧向支承应力的不同,将特厚煤层从上至下进行了分区,分别为一侧采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与弹性区;(3)布置接续工作面沿空掘巷时,其围岩处于弹性状态,巷道顶部属于一侧采空实体煤内的破碎区、塑性区,因此承载小,也即实现了围岩稳定与载荷低二者之间的统一。利用相邻两条巷道高、低不同这一立体化空间关系,提出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技术,分析其特点包括:(1)沿煤层顶板布置巷道,主动支护可打入深部稳定岩层内;(2)通过加强一侧采空实体煤内的加固作用,为相邻沿煤层底板巷道提供锚固点;(3)底板沿空掘巷顶部支护体可深入顶板岩层、联合锚固区与过渡区,可实现全长锚固以更加充分发挥支护作用。为了验证前述理论成果,采用数值模拟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采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技术,显著改善了沿空巷道围岩性质与应力分布现状,实现了低应力与围岩稳定二者的统一,且验证了前述对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特厚煤层纵向分区的成果;(2)零原岩应力场条件下联合支护效果较为明显,沿顶巷道顶板锚索深入基本顶段、巷帮一侧锚固段、沿底巷道顶板锚索深入岩层内与联合锚固区均出现应力集中作用,显著改善了沿底巷道单巷支护受顶煤厚度限制无法形成有效锚固点的现状;(3)在对实际工程背景的数值计算发现,与沿底巷道围岩大范围破坏且无法控制相比,采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技术可显著控制沿空巷道围岩破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错层位 外错式 沿空掘巷 立体化布置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沿空巷道围岩结构及其卸让压原理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俊文 刘畅 +1 位作者 李玉琳 王志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33-2143,共11页
错层位沿空巷道特殊的围岩卸让压结构能够解决常规沿空掘巷在深部开采、坚硬顶板时存在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留煤柱护巷和沿空留(掘)巷围岩结构特征,阐述了影响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侧向基本顶关键块的运移。通... 错层位沿空巷道特殊的围岩卸让压结构能够解决常规沿空掘巷在深部开采、坚硬顶板时存在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留煤柱护巷和沿空留(掘)巷围岩结构特征,阐述了影响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侧向基本顶关键块的运移。通过力学分析和实验室实验,研究了错层位巷道侧向基本顶下方卸让压围岩结构体系卸让压的力学机理。研究表明:错层位布置使巷道远离侧向集中应力,实现了侧向支承压力向煤体深部转移的效果,避免了沿空巷道受深部高地应力的影响,实现了自动卸压的效果;矸石-三角煤柱结构通过松散矸石大变形缓冲顶板显著运动动载,通过高承载限侧矸石、高稳定性三角煤柱承担关键块静载;自由空间-碎胀矸石组合结构使坚硬顶板充分回转、降至低位态,实现结构性让压,避免顶板受侧向关键块剧烈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沿空巷道 卸让压 应力转移 限侧矸石 三角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综放开采采场覆岩结构及大“O”形圈特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俊文 王国龙 +3 位作者 王鹏 吴波 吕亚伟 赵景礼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10-16,共7页
通过分析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特点得出,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按接续工作面开采前后可划分为开采前、开采时及开采后3个时期。开采前采场覆岩结构为"O"形,开采时为"L"形,开采后为大"O"形。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析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特点得出,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按接续工作面开采前后可划分为开采前、开采时及开采后3个时期。开采前采场覆岩结构为"O"形,开采时为"L"形,开采后为大"O"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错层位开采大"O"形圈的形成原理及特性。通过相似模拟试验,验证了错层位开采相邻工作面之间的顶板垮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研究表明,错层位开采能减少瓦斯抽采钻孔的布置数目并降低由于地表沉陷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开采 覆岩结构 大“O”形圈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中厚煤层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及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志强 郭磊 +2 位作者 苏泽华 王树帅 沈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2-555,共14页
基于倾斜中厚煤层沿空掘巷与支护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力学模型,依据基本顶最大弯矩确定基本顶的断裂位置及断裂形式,计算得在距离煤柱帮17.57 m处基本顶达到弯矩最大值23.02 MN·m,并进一步确定断裂线位于实体煤上方;结合&qu... 基于倾斜中厚煤层沿空掘巷与支护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力学模型,依据基本顶最大弯矩确定基本顶的断裂位置及断裂形式,计算得在距离煤柱帮17.57 m处基本顶达到弯矩最大值23.02 MN·m,并进一步确定断裂线位于实体煤上方;结合"内外应力场"理论,确定在当前覆岩力学环境下"内应力场"范围为15.89 m;综合考虑煤柱的空间关系,分析巷道围岩煤柱尺寸,确定窄煤柱水平错距为7.37 m,竖直错距为2.40 m;综合以上分析确定区段煤柱留设尺寸范围为7~12 m,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煤柱尺寸的应力场、塑性区分布进行计算分析,对掘进和回采两个阶段下不同煤柱尺寸条件下稳定性进行研究和验证,最终确定窄煤柱的合理宽度为8 m。然后根据倾斜中厚煤层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形式所具有的立体化空间形式,提出错层位外错式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技术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基于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通过计算确定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参数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和矿方原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别从支护应力场、塑性区分布和围岩相对变形率3方面对掘巷和回采阶段下两支护方案的效果进行验证,最终结果表明区段间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方案相对于矿方原始支护方案,更有利于巷道围岩的变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窄煤柱 错层位 外错式 相邻区段巷道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巷道布置防控冲击地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鹏 李春阁 +1 位作者 杨长德 王志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0,共3页
为了解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和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难的问题,应用窄煤柱沿空掘巷和错层位巷道布置防冲控制理论,在华丰煤矿1411回风平巷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围岩变形量和微震监测,得出错层位巷道布置能够解决... 为了解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和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难的问题,应用窄煤柱沿空掘巷和错层位巷道布置防冲控制理论,在华丰煤矿1411回风平巷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围岩变形量和微震监测,得出错层位巷道布置能够解决1411回风平巷冲击地压强烈、次数多和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其中0.8级以上矿震减少87%,巷道顶板移近量降低132.5mm,两帮变形量减少152mm。试验结果对冲击地压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巷道布置 沿空掘巷 冲击地压 巷道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接续工作面基本顶的断裂垮落及其分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强 高全臣 +1 位作者 刘贵军 吴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75,78,共4页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并总结相似模拟试验现象,立足于直接顶和基本顶的定义及特点,以弹性薄板力学及关键层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对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接续工作面顶板进行科学的分类划分,并且结合影响基本顶破断、垮落等主要因素综合...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并总结相似模拟试验现象,立足于直接顶和基本顶的定义及特点,以弹性薄板力学及关键层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对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接续工作面顶板进行科学的分类划分,并且结合影响基本顶破断、垮落等主要因素综合分析,从而在工作面长度等因素与基本顶板来压显现中建立一个科学的判定关系,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顶 错层位巷道布置 顶板分类 弹性薄板 关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巷道布置条件下端部顶煤的破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景礼 何涛 +1 位作者 杨晗 刘贵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68,共3页
通过对错层位巷道布置和传统放顶煤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的分析,认为在新技术条件下由于三角煤柱对顶板无支撑作用,在出现了接续工作面以后上覆岩层的破断垮落是连续的,导致发挥作用的关键层位置提高;结合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分析认... 通过对错层位巷道布置和传统放顶煤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的分析,认为在新技术条件下由于三角煤柱对顶板无支撑作用,在出现了接续工作面以后上覆岩层的破断垮落是连续的,导致发挥作用的关键层位置提高;结合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分析认为,关键层位置的提高将对顶煤冒放性起积极作用,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测点扫描数据分析,发现在出现接续工作面之后关键层的位置由22m处上升至35m处。随着接续工作面的不断增加,关键层破断跨距不断增加,导致关键层不断破断,从而发挥作用的关键层位置不断上升,因而端面顶煤将承担更多覆岩的压力;认为理论分析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最终得出新技术条件下工作面端部支承压力随着接续工作面的增多而相对增大,从而有利于顶煤冒落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巷道布置 关键层 放顶煤 冒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错层位外错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志强 石磊 +3 位作者 苏越 孙中文 宋梓瑜 徐春虎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70-476,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柱留设宽度和接续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问题,引入错层位外错巷道布置采煤法,对巷道采用"一高一低"的立体化布置形式。1301工作面采空区实体煤侧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一侧采空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柱留设宽度和接续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问题,引入错层位外错巷道布置采煤法,对巷道采用"一高一低"的立体化布置形式。1301工作面采空区实体煤侧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一侧采空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弹性区;通过理论计算外错巷道的错距为2 m,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零原岩应力场下的相邻巷道交叉区域的联合支护作用效果。最终确定的联合锚固区域支护参数方案,使得巷道变形量降低,围岩控制效果明显,对矿井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外错巷道 错距 联合锚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的沿空掘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强 王鹏 +2 位作者 孟宪锐 徐杰 苏泽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25,共8页
基于特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条件下沿空掘巷技术应用较少的现状,针对错层位沿空掘巷技术展开研究,特厚煤层不同层位布置回采巷道时常留设不同尺寸的三角煤体,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三角煤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回采14 m特厚煤层时,... 基于特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条件下沿空掘巷技术应用较少的现状,针对错层位沿空掘巷技术展开研究,特厚煤层不同层位布置回采巷道时常留设不同尺寸的三角煤体,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三角煤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回采14 m特厚煤层时,回采巷道布置在距底板7 m与10.5 m时下方三角煤体处于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稳定三角煤体在巷道支护条件下对实体煤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回采巷道布置在距底板10.5 m时,从应力分布与围岩稳定性考虑,可实现完全无煤柱沿空掘巷布置。结果表明:特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条件下沿空掘巷技术,有效改善了沿空掘巷支护与采掘接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错层位巷道布置 三角煤体 沿空掘巷 极限平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错层位采煤法接续面巷道合理位置的选择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志强 孙中文 +2 位作者 徐春虎 苏越 宋梓瑜 《矿业科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重点研究相邻接续面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以某矿为工程背景,理论分析给出了实体煤侧垂直方向上的分区:一侧采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和沿底弹性区。根据巷道布置原则,将巷道在垂直方向上沿9号煤层底板布置在弹性区,在水平方向上布置... 本文重点研究相邻接续面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以某矿为工程背景,理论分析给出了实体煤侧垂直方向上的分区:一侧采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和沿底弹性区。根据巷道布置原则,将巷道在垂直方向上沿9号煤层底板布置在弹性区,在水平方向上布置在极限平衡区的低应力区域内。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确定了在该工程背景下的水平方向上的合理错距为2 m。工程应用中结合现场试验对接续面进风巷采取联合支护,通过对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位移量进行实测,发现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水平错距 极限平衡区 垂直分区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采煤法非常规区段煤柱稳定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景礼 常中保 +3 位作者 田筱剑 孙中文 苏越 王朋飞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错层位采煤法将采煤工作面两端的巷道布置于煤层中的不同层位,相邻工作面巷道立体交错,形成一种新型非常规区段煤柱。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该区段煤柱力学结构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煤柱极限平衡区宽度表达式及其支承压力的... 错层位采煤法将采煤工作面两端的巷道布置于煤层中的不同层位,相邻工作面巷道立体交错,形成一种新型非常规区段煤柱。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该区段煤柱力学结构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煤柱极限平衡区宽度表达式及其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得到煤柱应力区域划分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煤柱极限平衡区宽度明显减小,煤柱的稳定性和煤炭资源采出率得到提高;煤柱内应力多出两分区,即免压区(不受或仅受少量矸石的重力作用)和直接顶垮落矸石自重作用区。该研究在长壁开采煤柱设计、提高煤炭采出率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区段煤柱 力学模型 稳定性 极限平衡区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的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赵景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与综合解决厚煤层全高开采的技术难题,依据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用新的理念提出了一种厚煤层无煤柱开采的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煤层倾角0~25°,煤质松软或中硬,自然发火期3~6个月以上... 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与综合解决厚煤层全高开采的技术难题,依据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用新的理念提出了一种厚煤层无煤柱开采的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煤层倾角0~25°,煤质松软或中硬,自然发火期3~6个月以上的条件,安全生产1a多.使用该方法能够提高煤炭采出率10%以上,提高巷道掘进速度1倍以上,降低掘进成本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错层位 巷道布置 采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立体化开采负煤柱设计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景礼 刘宝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共4页
综放开采时,一直采用把相邻工作面巷道布置在同一层位的平面巷道系统,工作面之间通常留设矩形煤柱,煤炭行业立项时一般认为留设5m煤柱即为无煤柱开采。为解决该系统下长期存在的端头丢煤多,巷道布置在顶煤下方不利于掘进,破碎顶煤易着... 综放开采时,一直采用把相邻工作面巷道布置在同一层位的平面巷道系统,工作面之间通常留设矩形煤柱,煤炭行业立项时一般认为留设5m煤柱即为无煤柱开采。为解决该系统下长期存在的端头丢煤多,巷道布置在顶煤下方不利于掘进,破碎顶煤易着火和排瓦斯困难等普遍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无煤柱开采,依据错层位采煤法立体化设计原理,提出负煤柱设计技术,根据不同煤层倾角条件设计了两类错层位负煤柱巷道方案并得到成功应用。结果表明,错层位负煤柱设计技术,有利于实现完全无煤柱综放,实现开采技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无煤柱开采 设计技术 立体化开采 负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立体化巷道布置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17
作者 赵景礼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对于传统厚煤层长壁开采巷道布置,无煤柱开采在实际工程中难于实现,且存在区段煤柱煤损严重等问题。基于此,论文提出把区段进、回风巷道分别布置在不同层位的错层位立体化巷道布置技术,实现了回采巷道布置由二维平面系统向三维立体化系... 对于传统厚煤层长壁开采巷道布置,无煤柱开采在实际工程中难于实现,且存在区段煤柱煤损严重等问题。基于此,论文提出把区段进、回风巷道分别布置在不同层位的错层位立体化巷道布置技术,实现了回采巷道布置由二维平面系统向三维立体化系统的设计理论转变,并提出了"零煤柱"、"负煤柱"和新型小煤柱的概念。简要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相关联的科学问题以及工程实例,认为错层位立体化巷道布置技术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采煤方法重要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立体化 巷道布置 采煤方法 三段式回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关键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平 李世超 +2 位作者 赵景礼 樊志刚 李海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103,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对错层位首采和接续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借鉴已成熟的关键层理论公式,在计算中将上覆岩层简化为薄板模型并结合梁的力学特性,得出了工作面上方关键层的极限跨距。首采工作面开采后上... 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对错层位首采和接续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借鉴已成熟的关键层理论公式,在计算中将上覆岩层简化为薄板模型并结合梁的力学特性,得出了工作面上方关键层的极限跨距。首采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垮落形态为拱形,错层位接续工作面进风巷布置在上一工作面采空区下方,处于应力降低区,在开采接续工作面时,首采和接续工作面的顶板连成一个整体,上覆岩层垮落后最终形成一个大的拱形,两工作面关键层呈单一超长工作面关键层特点,错层位开采完之后地表下沉是缓慢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关键层 极限跨距 地表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巷道布置在煤与瓦斯共采上的应用构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强 惠庆波 +3 位作者 陈福勇 胡勇 张嘉文 赵德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4,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瓦斯灾害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大,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逐渐得到重视。本文致力于为提高煤矿瓦斯抽采率,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找到更多可能的有效方法。通过对错层位巷道布置开采首采工作面之后其上...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瓦斯灾害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大,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逐渐得到重视。本文致力于为提高煤矿瓦斯抽采率,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找到更多可能的有效方法。通过对错层位巷道布置开采首采工作面之后其上覆岩层运动特点进行总结分析,试着从改革巷道布置方面着手,将错层位巷道布置与现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结合,从而提出了错层位巷道布置在煤与卸压瓦斯共采上的应用构想。文中做出了相应的预测,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比用传统方法抽采瓦斯在安全、经济方面更具优势,需要通过具体工程实践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运动 错层位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薄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法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志飚 赵景礼 +1 位作者 石建军 王磊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3年第9期78-79,共2页
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 ,分析较薄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的可行性 ,以及巷道和围岩的运移规律 ,为以后的工业性试验和现场应用提供数据。
关键词 相似模拟 较薄厚煤层 错层位 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