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某污染场地重金属锑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及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13,共4页
上海市虹口区某场地规划作为住宅用地,经前期场地调查发现,场地内部分调查点位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锑的含量超标。场地污染风险控制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而削减污染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从而阻断... 上海市虹口区某场地规划作为住宅用地,经前期场地调查发现,场地内部分调查点位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锑的含量超标。场地污染风险控制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而削减污染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从而阻断其暴露途径。从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的角度考虑,由于污染物大部分集中于地表以下1. 3 m以内的浅层土壤中,因此更适合采用开挖后原地异位修复的模式,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经修复后并通过验收进行原位回填;重金属锑污染修复土壤用于市政道路两边绿化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锑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异位稳定化 异位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硫酸铁对贵州晴隆老万场污染土壤中砷和锑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广辉 邢英 +1 位作者 范敏 王建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7-1421,共5页
添加硫酸铁降低砷的活性从而抑制其在作物中的富集是阻断砷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砷和锑伴生的复合污染矿区,添加硫酸铁会对锑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清楚。以贵州晴隆老万场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 添加硫酸铁降低砷的活性从而抑制其在作物中的富集是阻断砷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砷和锑伴生的复合污染矿区,添加硫酸铁会对锑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清楚。以贵州晴隆老万场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水溶态砷和水溶态锑以及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 L.)、平坝油菜(Brassica juncea var.PBYC)和凯里青油菜(Brassica juncea var.KLQYC)中砷和锑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添加3%(质量分数)硫酸铁对土壤中砷和锑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的3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为0.07~0.12、2.10~2.40g;种植在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的3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为0.11~0.22、4.10~5.70g。与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相比,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水溶态砷浓度降低了82%~84%,且作物体中的砷也显著降低,说明硫酸铁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砷活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然而,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水溶态锑浓度却比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增加37%~56%,导致作物中的锑并不下降。因此,添加硫酸铁对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而言,虽能钝化土壤中的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锑的活性,需考虑锑活化增加引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铁 砷和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连续沉淀法对锑砷污染土壤淋洗废液的回收及净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靖文 曹斐姝 +6 位作者 唐万鹏 谢冬燕 颜德鹏 陈建平 陈俊先 刘松豪 林宏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166,共8页
针对高浓度Sb、As复合污染土壤的草酸淋洗废液,研究了分步连续沉淀法回收草酸并同步净化淋洗废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向淋洗废液中添加钙盐进行分步连续沉淀,当pH控制在1.4时,淋洗废液中草酸回收率为35.54%,且回收的草酸对高浓度Sb、A... 针对高浓度Sb、As复合污染土壤的草酸淋洗废液,研究了分步连续沉淀法回收草酸并同步净化淋洗废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向淋洗废液中添加钙盐进行分步连续沉淀,当pH控制在1.4时,淋洗废液中草酸回收率为35.54%,且回收的草酸对高浓度Sb、As污染土壤的淋洗效率分别为38.39%和55.54%;当pH增加至8~9时,废液中Sb、As的去除率达99%以上。净化回收过程产生的废渣中Cd、As、Sb等重金属浸出毒性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相关限值。因此,分步连续沉淀法能在净化淋洗废液过程中同步回收淋洗剂,从而降低土壤淋洗技术的综合处理成本,减少二次污染风险,为污染土壤淋洗废液的净化处理和淋洗剂回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土壤淋洗 淋洗废液 草酸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矿区土壤中锑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4
作者 花莉 杨春燕 +1 位作者 吴川 李军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0-45,57,共7页
为分离更多高效的锑氧化菌,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的方法从锑矿区土壤中分离了8株耐锑微生物,分别命名ZH1~ZH8.且利用氧化性鉴定发现5株菌具有较强的锑氧化能力.对分离的8株菌株进行了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菌种鉴定,并分析了5株锑氧化菌... 为分离更多高效的锑氧化菌,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的方法从锑矿区土壤中分离了8株耐锑微生物,分别命名ZH1~ZH8.且利用氧化性鉴定发现5株菌具有较强的锑氧化能力.对分离的8株菌株进行了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菌种鉴定,并分析了5株锑氧化菌的氧化效率以及生长特性.结果发现,分离的8株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氧化效率测定结果发现,5株锑氧化菌中,ZH4的氧化性最强,在培养的第十天将培养基的Sb(Ш)氧化95%.正交试验结果显示,ZH4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28℃,pH5.2,锑浓度50μmol/L,盐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污染土壤 氧化菌 分离鉴定 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