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立金 朱雪梅 +2 位作者 邵继荣 蒋小军 杨远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3-629,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Oryza sativaL.)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随土壤中锌铬浓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期水稻生物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根冠比呈一定的升高趋势,差异极显著(...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Oryza sativaL.)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随土壤中锌铬浓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期水稻生物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根冠比呈一定的升高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在锌铬污染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壤中锌铬浓度增大而降低。与对照相比,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结实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小值分别降低了34.17%、23.02%和4.89%;除在灌浆结实期锌与铬浓度互作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生育期的锌浓度间、铬浓度间及锌与铬浓度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水稻分蘖期,土壤脲酶活性、转化酶活性随土壤锌铬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孕穗期及灌浆结实期则升高,其差异均极显著(P<0.01)。线性回归及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中锌、铬浓度均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锌铬复合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可能产生协同或加和的抑制效应。土壤脲酶活性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与土壤中锌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偏相关系数为0.7253**;土壤转化酶活性在水稻分蘖期、灌浆结实期与土壤中铬浓度均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6**、0.8056**,这说明锌铬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及转化酶活性未产生复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铬复合污染 水稻(Oryza SATIVA L.) 不同生育期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雪梅 林立金 +3 位作者 邵继荣 杨远祥 徐精文 蒋小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在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的适应过程,该文就成都平原两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锌、铬)对土壤复合处理后,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随锌、铬浓... 为了研究水稻在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的适应过程,该文就成都平原两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锌、铬)对土壤复合处理后,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随锌、铬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水稻分蘖期,随铬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随锌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升高的趋势;而水稻根系CAT活性则随锌、铬浓度的增加呈一定的降低趋势。在水稻孕穗期,随锌、铬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S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及CAT活性则呈降低的趋势。在水稻灌浆结实期,水稻根系SOD、POD及CAT活性均呈一定的降低趋势。水稻籽粒产量随锌、铬浓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锌、铬浓度对水稻籽粒产量产生了复合效应,并与水稻籽粒产量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这表明水稻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能提高对锌铬复合污染的生态适应性,这能为培育适合重金属污染地区生长的水稻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铬复合污染 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 不同生育期 抗氧化酶活性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铬复合污染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朱雪梅 邵继荣 +3 位作者 林立金 将小军 杨远祥 张青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97-2302,共6页
为了揭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研究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成都平原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锌、铬施入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对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铬复合污染对稻米碾米品质及粒形影响... 为了揭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研究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成都平原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锌、铬施入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对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铬复合污染对稻米碾米品质及粒形影响的规律不明显。随土壤中锌、铬浓度的增加,稻米垩白米率、粗蛋白含量呈增加的趋势(P<0.01),而直链淀粉含量呈降低的趋势(P<0.01)。水稻子粒中锌含量随土壤中锌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P<0.01),与土壤中铬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P>0.05);水稻子粒铬中含量随土壤中锌、铬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土壤中锌、铬浓度对水稻籽粒中铬含量产生了协同效应(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和0.8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铬复合污染 稻米品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可溶性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冷天利 蒋小军 +2 位作者 杨远祥 王恒 何传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8-1091,共4页
植物具有逐步适应逆境的能力,在不同生育期对逆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可溶性糖是植物碳代谢的主要物质之一,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下,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可溶性糖的代谢。结果... 植物具有逐步适应逆境的能力,在不同生育期对逆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可溶性糖是植物碳代谢的主要物质之一,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下,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可溶性糖的代谢。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锌、铬质量分数的增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其根干质量及地上部分干质量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根冠比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水稻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锌、铬质量分数与水稻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相关关系。锌在水稻孕穗期及灌浆结实期对水稻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均大于铬,在分蘖期小于铬。这表明在重金属胁迫下,水稻通过增加其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来协调源流库的关系,从而提高自身对锌铬复合污染的生态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铬复合污染 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 不同生育期 可溶性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小军 王恒 +3 位作者 彭伟 杨远祥 朱雪梅 林立金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56-58,80,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结果表明,在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随锌铬浓度的增加...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结果表明,在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随锌铬浓度的增加,水稻的根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片光能利用率呈降低的趋势,但根冠比及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呈增加的趋势。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锌浓度的增加先降后增的趋势,而随铬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铬复合污染 水稻 光合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土壤锌铬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仲崇府 张青松 +2 位作者 林立金 辉建春 朱雪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3-236,共4页
选用5种不同类型的改良剂,对锌铬复合污染的土壤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的施入均改变了土壤pH,其中,过磷酸钙、麦秆及油菜秆降低了土壤pH值,石灰及兔粪提高了土壤pH值。5种改... 选用5种不同类型的改良剂,对锌铬复合污染的土壤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的施入均改变了土壤pH,其中,过磷酸钙、麦秆及油菜秆降低了土壤pH值,石灰及兔粪提高了土壤pH值。5种改良剂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锌、铬有效态含量,其中,麦秆(高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锌含量最低,为20.00 mg/kg,较对照降低了53.25%;石灰(高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铬含量最低,为3.18 mg/kg,较对照降低了60.15%。除过磷酸钙和石灰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之外,各改良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兔粪(高浓度)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大,为124.56 mg/kg,比对照提高了41.51%;过磷酸钙(高浓度)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大,为42 mg/kg,较对照提高了133.33%;麦秆(高浓度)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为211.56 mg/kg,较对照提高了13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锌铬复合污染 土壤养分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