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氧空位V掺杂MnO_(2)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
1
作者 戴勤进 樊姗 +4 位作者 樊鹏阳 郑晓英 董伟 王梦雪 张永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通过较为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V掺杂MnO_(2)(VMO),并研究了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ZI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V被均匀地掺杂到MnO_(2)中。V掺杂不仅扩大了MnO_(2)的层间距,增加了比表面积,还提高了其内部离... 通过较为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V掺杂MnO_(2)(VMO),并研究了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ZI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V被均匀地掺杂到MnO_(2)中。V掺杂不仅扩大了MnO_(2)的层间距,增加了比表面积,还提高了其内部离子电导率。组装成的ZIB在电流密度为0.1 A·g^(-1)的条件下,初始放电容量可达362 mAh·g^(-1)。V的掺杂使MnO_(2)的晶格结构更加稳定,Jahn-Teller畸变效应减弱,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经过300圈的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然能够达到初始容量的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MnO_(2) V掺杂 高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掺杂MnO_(2)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娟 冯云飞 +6 位作者 马璐琪 聂乔楚同 赵连洲 张一诺 彭文静 吴炫如 沈皓天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53-7162,共10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器件。MnO_(2)是一种廉价、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但也面临着导电性差、锌离子扩散速率慢、循环过程中易发生相变和结构塌陷等问题...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器件。MnO_(2)是一种廉价、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但也面临着导电性差、锌离子扩散速率慢、循环过程中易发生相变和结构塌陷等问题。采用水热法预嵌入不同比例的Ni^(2+)对MnO_(2)进行改性,通过XRD、EDS和SEM考察了样品的结构、组成和形貌,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系统对组装的电池进行CV、EIS、GCD、C-Rate、GITT等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2+)的引入不仅提高了MnO_(2)的电导率,而且降低了Zn^(2+)与MnO_(2)之间的强静电排斥作用,改善了离子嵌入和传输动力学,使水系锌离子电池获得了出色的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其中样品NMO-0.3在电流密度为0.1 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59.6 mAh/g,几乎是未掺杂MnO_(2)的最高比容量的2倍,经过200圈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持在119.9 mAh/g,而未掺杂的MnO_(2)经200次循环后容量仅剩28.9 mAh/g。NMO-0.3经过倍率测试重新回到0.1 A/g的充放电条件下,电池容量恢复率高达83.8%,表现出较好的恢复性。储锌动力学分析表明,MO和NMO-0.3的容量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NMO-0.3的离子扩散系数比MO有显著提升。该研究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离子电池 Ni^(2+) MnO_(2)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掺杂Co_(9)S_(8)@VS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水性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浩 刘梦洁 +1 位作者 钱惠 张惠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6-3145,共10页
近年来,二硫化钒(VS_(2))作为一种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高表面活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而广泛地应用在锌离子电池(ZIBs)正极材料中。然而,VS_(2)的生长堆叠问题和低能量密度严重阻碍了其在储能设备中的应用。通过在Co_(9)S_(8)纳米管阵列(NT... 近年来,二硫化钒(VS_(2))作为一种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高表面活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而广泛地应用在锌离子电池(ZIBs)正极材料中。然而,VS_(2)的生长堆叠问题和低能量密度严重阻碍了其在储能设备中的应用。通过在Co_(9)S_(8)纳米管阵列(NTAs)表面包覆生长P掺杂VS_(2)纳米片的方式构建一种具有核壳异质结构的Co_(9)S_(8)@P-VS_(2) NTAs,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大块VS_(2)纳米片的堆积生长,使得层状VS_(2)被分散包覆在纳米管的表面;而且P掺杂增强了Co_(9)S_(8)纳米管与VS_(2)纳米之间异质结的导电性,提升了其比容量,进而提高了能量密度。因此,得益于纳米核壳结构与P掺杂改性的协同作用,制备的Co_(9)S_(8)@P-VS_(2) NTAs在作为电容型正极与电池型锌负极组装成新型的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ZHSCs)后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储能性能。前驱液中的磷源加入量为30μL/35 mL,2 mol/L ZnSO_(4)水系电解质中,Co_(9)S_(8)@P-VS_(2) NTAs(Co_(9)S_(8)@P-VS_(2)-30 NTAs)获得了一个高达6.72 F/cm^(2)的超高面积比电容(电流密度:2 mA/cm^(2)),远高于Co_(9)S_(8)@VS_(2) NTAs(2.98 F/cm^(2));在1.6 W/cm^(2)的功率密度下,其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39 mWh/cm^(2);并且在1000个循环充放电后,其面积比容量仍能保持为初始比电容的74.26%,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_(2) Co_(9)S_(8) P掺杂 过渡金属硫化物 核壳异质结构 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掺杂a-MnO_2的制备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肖酉 李振 +2 位作者 赵芳霞 史竞成 张振忠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4-1506,共3页
以KMnO_4、MnSO_4·H_2O和K_2Cr_2O_7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锌离子电池正极用铬掺杂型纳米a-MnO_2材料。借助XRD、T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和Cr掺杂量对MnO_2粉体的晶型结构和形貌及其在模拟锌离子电池中的放电... 以KMnO_4、MnSO_4·H_2O和K_2Cr_2O_7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锌离子电池正极用铬掺杂型纳米a-MnO_2材料。借助XRD、T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和Cr掺杂量对MnO_2粉体的晶型结构和形貌及其在模拟锌离子电池中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结晶性良好的纳米棒状a-MnO_2;Cr的掺杂不会明显改变MnO_2的晶体结构,Cr掺杂型纳米a-MnO_2所制备的电池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257 mAh/g,与未掺杂的a-MnO_2相比提高了27.9%,10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提高21.8%。推荐性能最佳铬掺杂纳米a-MnO_2的水热法制备工艺参数为:在160℃下,KMnO_4与MnSO_4的摩尔比为2∶3,水热法反应4 h,K_2Cr_2O_7的掺杂量为10%(质量分数)KMn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α-MnO2 掺杂 水热法 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掺杂纳米α-MnO2制备及在锌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笪瑜心 张振忠 +1 位作者 孙鲁滨 赵芳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以KMnO4和MnSO4为原料,CTAB为原位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α-MnO2。研究了反应温度、锡掺杂量和分散剂对α-MnO2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可合成出纳米棒状MnO2,其反应温度对所制备M... 以KMnO4和MnSO4为原料,CTAB为原位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α-MnO2。研究了反应温度、锡掺杂量和分散剂对α-MnO2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可合成出纳米棒状MnO2,其反应温度对所制备MnO2的晶型、形貌都有较大影响,随温度上升,纳米棒长径比先增大后减小;分散剂和锡掺杂量对所制备二氧化锰的晶型无影响,但可改善粉体的分散性和所制备电池的性能。推荐制备工艺参数为:反应物KMnO4和MnSO4的摩尔比为2∶3,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4 h并加入30 mg/L的分散剂CTAB,锡掺杂量摩尔比(Mn)∶(Sn)=50∶1。使用该工艺制备的正极,在优化导电剂和电解液之后制备电池,在50 mA/g的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588.6 mAh/g,2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α-MnO2 掺杂 水热法 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调控VO_(2)用于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渐飞 嵇新鹏 +3 位作者 孙佳龙 安梓源 韩曼舒 陈明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96-300,共5页
在储能领域,锌离子电池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受到科研人员青睐。然而,能量密度低和循环寿命较短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并制备了硫掺杂的VO_(2)正极材料,通过调控硫化时间和硫的掺杂含量... 在储能领域,锌离子电池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受到科研人员青睐。然而,能量密度低和循环寿命较短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并制备了硫掺杂的VO_(2)正极材料,通过调控硫化时间和硫的掺杂含量,实现其电化学性能的优化。硫原子的引入不仅能够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还可促进材料内部电荷重新分布,增强电荷存储能力,实现优异的锌离子储能特性。结果表明:所制S-VO_(2)电极在0.1A/g的电流密度下初始容量为264.8mAh/g,循环30圈仍可保持262.5mAh/g的比容量。同时,在2A/g大电流密度下的长循环测试中,其容量为109mAh/g未发生明显衰减。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S-VO_(2)主要以赝电容贡献为主导。以上研究为锌离子电池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_(2) S掺杂 赝电容 电池动力学性能 水系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对TiO_2相变温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金丽娜 史志铭 闫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1-633,63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Zn2+掺杂的氧化钛粉体,利用TG-DTA、XRD测试技术检测了锌离子掺杂对锐钛矿和金红石相变及其晶体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离子的掺入抑制了锐钛矿和金红石的相变,使相变温度提高,而且显著阻碍晶体的生...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Zn2+掺杂的氧化钛粉体,利用TG-DTA、XRD测试技术检测了锌离子掺杂对锐钛矿和金红石相变及其晶体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离子的掺入抑制了锐钛矿和金红石的相变,使相变温度提高,而且显著阻碍晶体的生长,从而获得纳米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凝胶 结构相变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掺杂对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星 陶春然 廉今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及锌掺杂Li4-2x/3ZnxTi5-x/3O12(x=0.05,0.10,0.15,0.20)活性材料,并优化了最佳掺杂量为x=0.10。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及锌掺杂Li4-2x/3ZnxTi5-x/3O12(x=0.05,0.10,0.15,0.20)活性材料,并优化了最佳掺杂量为x=0.10。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锌离子不会改变钛酸锂的尖晶石结构和形貌,1C时,Li3.93Zn0.10Ti4.97O12放电比容量升高且容量保持率为99.74%;而纯相的容量保持率仅为9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4TI5O12 掺杂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Zn^(2+)掺杂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汉杰 梁兴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x)Zn_xO_2(x=0,0.03,0.06,0.10),Zn^(2+)掺杂对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表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x)Zn_xO_2(x=0,0.03,0.06,0.10),Zn^(2+)掺杂对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表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分析、充放电测试、倍率特性测试、循环性能测试,分析了该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为a-NaFeO_2层状结构,R-3m空间群,结晶度高,结构稳定性好,其中Li_(1.2)Ni_(0.13)Co_(0.13)Mn_(0.48)Zn_(0.06)O_2的电化学性能较好。掺杂Zn^(2+)可以提高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2Ni0.13Co0.13Mn0.54O2 掺杂 离子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cobacterium phlei菌对重金属Pb^(2+),Zn^(2+),Ni^(2+),Cu^(2+)的吸附规律 被引量:34
10
作者 朱一民 魏德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3,共3页
研究了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分别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Pb2+,Zn2+,Ni2+,Cu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对水相中的这四种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均在10min内就达到平衡;pH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在pH=... 研究了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分别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Pb2+,Zn2+,Ni2+,Cu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对水相中的这四种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均在10min内就达到平衡;pH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在pH=3 0~4 0时,Mycobacteriumphlei菌对这四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最好;温度升高对Pb2+,Ni2+和Cu2+的吸附过程不利,但Mycobacteriumphlei菌对Zn2+的吸附则是一个吸热过程·重金属离子在Mycobacteriumphlei菌上的吸附的选择性大小的顺序为:Pb2+>Zn2+>Cu2+>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PB^2+ ZN^2+ NI^2+ CU^2+ 吸附规律 MYCOBACTERIUM philei菌株 微生物吸附 离子 离子 离子 离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吸附铜、锌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秀莲 冯咏梅 +1 位作者 王文华 郑舒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8-340,共3页
本文采用紫菜作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Cu^(2+)和Zn^(2+)。结果表明,紫菜对Cu^(2+)的吸附性能大大优于zn^(2+),对Cu^(2+)的吸附2min就近乎达到平衡,适宜的pH为4-6,对Zn^(2+)需要2h才能达到平衡,适宜的pH为3-6。初始浓度即使高达30mmol... 本文采用紫菜作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Cu^(2+)和Zn^(2+)。结果表明,紫菜对Cu^(2+)的吸附性能大大优于zn^(2+),对Cu^(2+)的吸附2min就近乎达到平衡,适宜的pH为4-6,对Zn^(2+)需要2h才能达到平衡,适宜的pH为3-6。初始浓度即使高达30mmol/L时,Cu^(2+)的吸附率仍在90%以上,吸附量高达13.9mmol/g,而Zn^(2+)的吸附率只有12%,吸附量只有1.7mmol/g,紫菜对Cu^(2+)、Zn^(2+)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均能得到较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吸附率 ZN^2+ 初始浓度 吸附量 离子 吸附剂 紫菜 LANGMUIR方程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Zn^(2+)、Cu^(2+))-BR-OH^- -EDTA 水溶液体系的发光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芳 郑文杰 +1 位作者 胡学旺 冯德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金属离子对胆红素的发光机制,采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了室温下胆红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发光情况.结果显示,BR-OH--EDTA体系与BR-OH-体系的荧光性质相似;而M2+-BR-OH--EDTA与M2+-BR-OH-体系的荧光性质也相似,其中Zn2+-BR-OH--E...  为了进一步探讨金属离子对胆红素的发光机制,采用荧光光谱法考察了室温下胆红素在不同体系中的发光情况.结果显示,BR-OH--EDTA体系与BR-OH-体系的荧光性质相似;而M2+-BR-OH--EDTA与M2+-BR-OH-体系的荧光性质也相似,其中Zn2+-BR-OH--EDTA体系比BR-OH-体系的荧光强度有显著增强,而Cu2+-BR-OH--EDTA体系比BR-OH-体系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Cu^2+ BR OH^- EDTA 水溶液体系 发光特征 胆红素 金属离子 荧光强度 发光机制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PO_4正极材料掺Zn^(2+)及全电池特性
13
作者 陈龙 李海君 +1 位作者 陈敏 栗欢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锌离子(Zn^(2+))掺杂的磷酸钴锂(LiCoPO_4)正极材料LiZn_xCo_(1-x)PO_4。XRD和SEM分析表明:少量Zn^(2+)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晶格结构,且粒径变小、粒度更均一。充放电(3.0~5.1V)及高低温性能测试表明:Zn2+掺杂后...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锌离子(Zn^(2+))掺杂的磷酸钴锂(LiCoPO_4)正极材料LiZn_xCo_(1-x)PO_4。XRD和SEM分析表明:少量Zn^(2+)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晶格结构,且粒径变小、粒度更均一。充放电(3.0~5.1V)及高低温性能测试表明:Zn2+掺杂后,材料的比容量提高、循环性能改善,并有较好的高倍率及高低温放电性能。Zn^(2+)掺杂量为0.01时,首次0.1 C放电比容量为150.3 mAh/g,比纯相增加15%。1.0C、5.0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8.9mAh/g和67.1mAh/g。在40℃、0℃下的0.1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0.0mAh/g和37.8mAh/g。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少量Zn^(2+)掺杂使电荷转移阻抗减小,电化学可逆性增强。LiZn_(0.01)Co_(0.99)PO_4与Li_4Ti_5O_(12)组成的3.3 V全电池以0.1C放电,比容量可达135.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钴锂(LiCoPO4) 离子(Zn^2+)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调控策略提升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亚娥 夏永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6,共19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以及负极锌高的理论容量(820 mAh·g^(−1))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76 V vs.SHE)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但循环寿命仍是限制其规模化应用的瓶...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以及负极锌高的理论容量(820 mAh·g^(−1))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76 V vs.SHE)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但循环寿命仍是限制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之一。通过电解液优化调控策略,可有效抑制正极材料的溶解、结构坍塌和界面副反应等问题,从而提高水系ZIBs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电解液调控策略提升水系ZIBs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策略所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局限性,并对电解液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离子电池 电解液 正极材料 Zn^(2+)-溶剂化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S∶Mn^(2+)薄膜荧光增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山令 张家骅 +3 位作者 吕少哲 曹立新 宋宏伟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1-455,共5页
利用有机溶胶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颗粒并将其分散在PVB薄膜中 ,观察到紫外辐照荧光增强的现象且增长倍数高于以前的报道。利用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荧光增强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纳米ZnS中元激发向Mn2 + 离子和表面态... 利用有机溶胶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颗粒并将其分散在PVB薄膜中 ,观察到紫外辐照荧光增强的现象且增长倍数高于以前的报道。利用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荧光增强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纳米ZnS中元激发向Mn2 + 离子和表面态的能量传递是两个互相竞争的过程 ,紫外光辐照使表面态数目减少从而使Mn2 + 的发光增强 ,辐照后ZnS基质的 1P能级对Mn的激发更为有效。该样品在太阳光辐照下有相同的增强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2+薄膜 荧光增强动力学 荧光光谱 纳米材料 离子掺杂 硫化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nS2量子点敏化ZnO基光阳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冬林 郭锦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74-2281,共8页
采用两步法在导电玻璃(FTO)基板上制备纯氧化锌(ZnO)纳米棒和钇掺杂的氧化锌(ZnO∶Y)纳米棒,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在所制备的ZnO及ZnO∶Y纳米棒上沉积CuInS2量子点制备ZnO/CuInS2和ZnO∶Y/CuInS2光阳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两步法在导电玻璃(FTO)基板上制备纯氧化锌(ZnO)纳米棒和钇掺杂的氧化锌(ZnO∶Y)纳米棒,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在所制备的ZnO及ZnO∶Y纳米棒上沉积CuInS2量子点制备ZnO/CuInS2和ZnO∶Y/CuInS2光阳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能谱仪(ED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光阳极样品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光吸收性能和太阳电池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纳米棒和ZnO∶Y纳米棒为六方纤锌矿结构。CuInS2量子点敏化的ZnO纳米棒薄膜的光学带隙从3.22 eV减小为2.98 eV。CuInS2量子点敏化ZnO∶Y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比未掺杂的ZnO纳米棒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分别提高了6.5%和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氧化光阳极 掺杂氧化纳米棒 CuInS2量子点 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矿尾矿堆的温度变化和动态淋溶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马少健 王桂芳 +2 位作者 陈建新 莫伟 林美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62,共4页
为研究硫化矿尾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危害 ,采用硫化矿尾矿直接浸润实验 ,研究了硫化矿尾矿堆放中内部温度的变化特性 ;利用动态柱式淋溶实验 ,研究了硫化矿尾矿在不同淋溶条件下的铅锌重金属离子溶出规律。结果表明 ,硫化矿尾矿堆的内... 为研究硫化矿尾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危害 ,采用硫化矿尾矿直接浸润实验 ,研究了硫化矿尾矿堆放中内部温度的变化特性 ;利用动态柱式淋溶实验 ,研究了硫化矿尾矿在不同淋溶条件下的铅锌重金属离子溶出规律。结果表明 ,硫化矿尾矿堆的内部温度随堆放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到第 2 5~ 30天时达到最高值 ;浸润液的pH值对尾矿堆内部温度存在显著影响 ,酸性越强 ,尾矿堆内部温度越高。在酸性、碱性动态淋溶条件下 ,铅、锌离子都有一定的溶出浓度 ,酸性越强 ,越有利于离子溶出 ,离子溶出浓度随淋溶时间延长而降低 ;与Pb2 + 相比较 ,Zn2 + 的溶出受淋溶液pH值及淋溶时间的影响更大 ,对强酸性淋溶很敏感。此外 ,尾矿对不同淋溶液的pH值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只有较强酸度和较长时间的淋溶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硫化矿 矿堆 淋溶 ZN^2+ 延长 规律研究 溶出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