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布对锈蚀结构的加固设计
1
作者 靳丽辉 张秀伟 李春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研究了锈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提出了抗弯、抗剪加固计算公式,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碳纤维布 锈蚀结构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
2
作者 黄天立 李群 +3 位作者 陈龙 陈华鹏 阳波 何益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存在误差,且物理模型预测腐蚀电流密度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量化物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 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存在误差,且物理模型预测腐蚀电流密度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量化物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准确预测钢筋非均匀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修正的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预测方法。首先,采用贝叶斯方法结合实测数据推断RC结构腐蚀开裂过程中的腐蚀电流密度物理模型中的参数,采用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etropolis-Hastings算法进行采样,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然后,利用后验分布传递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腐蚀电流密度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锈蚀产物质量相等将非均匀腐蚀的钢筋锈蚀椭圆模型转换成均匀腐蚀的厚壁圆筒模型来计算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应力,通过钢筋损失量与腐蚀电流密度预测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间。通过2个试验试件验证所提方法预测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修正后的腐蚀电流密度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腐蚀电流密度,且能够有效地预测锈蚀RC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间,开裂时间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 保护层开裂 开裂时间 非均匀锈蚀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在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巧平 吴胜兴 唐杰峰 《混凝土》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51,48,共4页
根据碳纤维布性能特点及在工程加固中的应用 ,给出锈蚀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加固公式 ;并针对碳纤维布加固特点 ,与电化学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加以对比。
关键词 锈蚀结构 碳纤维加固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力 郭院成 张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钢筋的锈蚀将使其有效截面面积减小,并导致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退化,进而对结构的动力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钢筋发生锈蚀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位置... 钢筋的锈蚀将使其有效截面面积减小,并导致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退化,进而对结构的动力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钢筋发生锈蚀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位置发生钢筋锈蚀损伤时结构固有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结构的固有频率不仅与钢筋锈蚀程度有关,还与锈损位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 数值模拟 固有频率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变形对锈蚀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5
作者 杜发 杨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1-96,共6页
总结以往的节点模型,提出了一个节点简化模型,将试验节点恢复力模型的参数借助Seismo Struct软件嵌入结构,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节点变形对锈蚀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以典型7层混凝土框架为例,用两种不同节点建模方法建立整体结... 总结以往的节点模型,提出了一个节点简化模型,将试验节点恢复力模型的参数借助Seismo Struct软件嵌入结构,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节点变形对锈蚀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以典型7层混凝土框架为例,用两种不同节点建模方法建立整体结构模型,对锈蚀RC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新建RC框架结构,采用传统中心线模型处理节点区域对于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响应是偏于安全的;锈蚀RC框架结构,随着锈蚀程度增大,结构反应增大,采取节点区域建模分析节点变形对锈蚀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变形 锈蚀RC框架结构 有限元模型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炉的科学分析
6
作者 宋建祥 高飞 +3 位作者 刘瀚文 张雪雁 吕团结 雷勇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炉主要由炉盖、炉身、底座和底盘四部分组成。通过多种仪器对博山炉的基体成分、锈蚀形貌和物相、表面装饰以及铸造工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博山炉为青铜材质,即铜锡铅合金,锈蚀产物主要为孔雀石、一水蓝铜矾、赤... 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炉主要由炉盖、炉身、底座和底盘四部分组成。通过多种仪器对博山炉的基体成分、锈蚀形貌和物相、表面装饰以及铸造工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博山炉为青铜材质,即铜锡铅合金,锈蚀产物主要为孔雀石、一水蓝铜矾、赤铜矿和铅的氧化物等。博山炉除底盘外均采用了“金汞齐”的表面鎏金装饰工艺,炉盖与炉身鎏金保存状况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造型差异导致的鎏金质量差异。X射线断层扫描仪确定了博山炉为分体铸造后直接套合,在铸造时采用了较多的垫片来保证铸造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博山炉 锈蚀结构 鎏金 分体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含“银灰亮”钱币的锈蚀产物
7
作者 贾松 刘成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汉代含"银灰亮"钱币锈蚀产物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钱币本体、银灰亮层及其他锈蚀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离子色谱法对钱币的包裹土进行了... 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汉代含"银灰亮"钱币锈蚀产物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钱币本体、银灰亮层及其他锈蚀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离子色谱法对钱币的包裹土进行了分析。确定钱币表面的锈蚀物主要为Cu_2S(银灰色)、Cu_2O(红褐色)、Cu_2(OH)_2CO_3(绿色)和PbCO_3(白色),探讨了含银灰亮钱币锈蚀结构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钱币 银灰亮光泽 锈蚀结构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锈蚀的钢框架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山锁 石磊 +2 位作者 周炎 张秋石 朱揽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1216,共6页
为准确评估锈蚀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对已有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改进,并对框架柱的地震损伤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变形和能量组合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对损伤模型中相应的参数给出具体定义和表达式,定义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指数范围。... 为准确评估锈蚀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对已有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改进,并对框架柱的地震损伤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变形和能量组合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对损伤模型中相应的参数给出具体定义和表达式,定义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指数范围。对3个具有不同锈蚀率的空间钢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损伤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锈蚀钢框架柱的地震损伤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该类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评估以及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框架结构 框架柱 地震损伤 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焊缝连接腐蚀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孔正义 徐善华 刘德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6-49,共4页
采用湿热法加速腐蚀方法获得对焊腐蚀试件,借助显微法检测出腐蚀后焊缝表面蚀坑深度,利用腐蚀损伤度和局部腐蚀深度解决了焊缝表面蚀坑的表征问题.通过对接焊缝连接性能的试验,建立了腐蚀损伤度、局部腐蚀深度与连接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锈蚀结构 连接性能 对接焊缝 局部腐蚀 表征方法 腐蚀损伤度 局部腐蚀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羊甫头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艳萍 王建平 杨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对羊甫头出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锈蚀结构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出土青铜器的原料配比、冶金技术、制作工艺进行研究。从不同的器物及残片上采集了32个青铜样品,应用扫描电镜、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合金成分分析及... 为了对羊甫头出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锈蚀结构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出土青铜器的原料配比、冶金技术、制作工艺进行研究。从不同的器物及残片上采集了32个青铜样品,应用扫描电镜、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合金成分分析及锈蚀产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羊甫头墓地青铜器物是用多种金属制作而成,器物主要是Cu-Sn合金,其次是红铜、Cu-Sn-Pb、Cu-Pb-Sb等合金;锈蚀产物主要以孔雀石、锡石、石英、赤铜矿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甫头墓地 青铜器 合金成分分析 锈蚀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of rebars corros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using css algorithms 被引量:3
11
作者 Mohsen-Ali Shayanfar Mohammad-Ali Barkhordari Mohammad Ghanooni-Bagh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141-3150,共10页
Reinforcement inside the concrete is protected from corrosion and its damages until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corrosion initiation, the cross section of reinforcement begins to reduce and often load ... Reinforcement inside the concrete is protected from corrosion and its damages until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corrosion initiation, the cross section of reinforcement begins to reduce and often load bearing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will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rrosion of reinforcements in concrete in polluted and contaminated areas can occur in two ways: chloride and carbonation. In this work, meta-heuristic approach of charged system search(CSS) is used to calculate corrosion occurrence probability due to chloride ions penetration. The model efficiency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available examples in technical literature and results of Monte Carlo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performed, using different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s regardless of probabilistic moments based on real distribution leads to diverse results. In addition, influence of each effective parameter in corrosion occurrence varies by changing other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reliability index chloride diffusion CARBONATION charged system search (CS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