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阻燃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荣峰 杨博然 +2 位作者 陈婷婷 喻源 蒋军成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9,64,共5页
主要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组成结构的角度出发,阐述了MOFs阻燃剂的优势,综述了MOFs在聚合物阻燃领域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各种MOFs基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并对MOFs在聚合物阻燃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阻燃 金属有机框架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包覆铁电二维纳米片增强聚醚酰亚胺复合介质高温储能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东洋 刘晓旭 +2 位作者 孙家明 陈皓男 尤晓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2-1671,共10页
聚合物基电介质中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界面层的理化性质显著影响其储能特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多利用有机或无机组分的界面层来提高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相容性。该文在高介电常数铌酸钙(CNO)纳米片表面成功地包覆了一层多孔结晶的金属有机框... 聚合物基电介质中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界面层的理化性质显著影响其储能特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多利用有机或无机组分的界面层来提高有机相与无机相间的相容性。该文在高介电常数铌酸钙(CNO)纳米片表面成功地包覆了一层多孔结晶的金属有机框架层(MOF),聚合物基体中的分子链可在MOF的多孔结构中三维穿插与化学键合,形成的界面层可缓和填料与基体间电性能的不匹配,抑制无机填料和有机基体直接接触导致的载流子聚集,有效地降低复合电介质薄膜在高温下工作时的电导损耗,提高150℃工作时的击穿场强和能量存储能力。尤其是填充质量分数为0.2%的PEI/CNO@MOF复合电介质在150℃工作时的放电能量密度可达3.5J/cm^(3),同时充电-放电效率大于90%,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该文不仅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高温界面设计策略,同时也为设计高储能特性聚合物电介质提供了技术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介质 复合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电容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家赫 原野 +2 位作者 王明 王志 王纪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9-726,共18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大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规则可调的孔径结构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该材料较差的热塑性和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可加工性,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应用。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者们将聚合物作为多孔材料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或间...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大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规则可调的孔径结构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该材料较差的热塑性和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可加工性,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应用。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者们将聚合物作为多孔材料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合成了一种三维且高度多孔的材料——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polymer-metal-organic frameworks,polyMOFs)。此材料兼具MOFs出色的性能与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在气体分离、生物医用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olyMOFs的三种合成方法,包括合成后聚合、单晶到单晶转换和直接合成法,介绍了三种方法的特点与不足,并展望了未来polyMOFs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 合成后聚合 单晶到单晶转换 直接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初红涛 尹杰 +4 位作者 林清 隋秉蓉 谭金铭 苏立强 马文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9-216,共8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由配位键将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连接而形成的结构有序的网状配合物,在离子交换、气体分离及存贮、催化、荧光传感及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具有荧光发射特性的MOFs...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由配位键将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连接而形成的结构有序的网状配合物,在离子交换、气体分离及存贮、催化、荧光传感及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具有荧光发射特性的MOFs与客体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的变化,可实现对目标组分的定量检测,而仅依靠单一配体发光的MOFs,定量方法易受外界条件的干扰,会影响结果准确性。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性质决定了MOFs的荧光特性,是该领域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镧系元素的三价离子(Ln)具有未被完全充满的4f电子层结构,其荧光性能独特,易与氧、氮原子配位,且可与有机配体配位形成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高配位配合物。Ln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Ln-MOFs)材料除了具有结构有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外,同时结合了有机配体和镧系元素二者的荧光特性,作为比率型荧光探针被广泛应用。选择不同的有机配体及镧系元素,可开发出对不同组分产生响应的Ln-MOFs。本文对近年来Ln-MOFs在阴、阳离子以及小分子的荧光检测及温度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检测结果、检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Ln-MOFs材料作为荧光探针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Ln-MOF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荧光探针 三价镧离子 发光功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Fs的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语喆 胡斌 +3 位作者 洪玉文 罗甘滨 付冬雪 成会玲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203,共7页
采用表面印迹法,以Cr(Ⅲ)为模板离子,UiO-66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对印迹条件进行优化,制备了19种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Cr(Ⅲ)-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制备印迹聚合物的优化条件为: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模板离... 采用表面印迹法,以Cr(Ⅲ)为模板离子,UiO-66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对印迹条件进行优化,制备了19种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Cr(Ⅲ)-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制备印迹聚合物的优化条件为: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60,UiO-66用量为30.00mg,乙醇与水(两者体积比为1∶1)为致孔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吸附实验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r(Ⅲ)-IIP_(14)和NIP 14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r(Ⅲ)-IIP_(14)对Cr(Ⅲ)离子的吸附量为4.61mmol/g,印迹因子为1.66,且在“竞争离子”共存条件下,对Cr(Ⅲ)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Cr(Ⅲ)-IIP_(14)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Ⅲ)离子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表面印迹法 离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同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和荧光传感Fe^(3+)和盐酸环丙沙星
6
作者 柴红梅 闫佳伶 +3 位作者 孙雪花 张钢强 任宜霞 高楼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5-784,共10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含氮四羧酸3,5-二(3′,5′-二羧苯)-1H-1,2,4-三唑(H4BDT)为配体,成功合成了4种同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Ln-MOFs):{[La3(BDT)_(2)(HCOO)(H_(2)O)5]·0.5H_(2)O·3DMF}n (1)、{[Ce3(BDT)2(HCOO)(H_(2)O)_(5)]·... 采用溶剂热法,以含氮四羧酸3,5-二(3′,5′-二羧苯)-1H-1,2,4-三唑(H4BDT)为配体,成功合成了4种同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Ln-MOFs):{[La3(BDT)_(2)(HCOO)(H_(2)O)5]·0.5H_(2)O·3DMF}n (1)、{[Ce3(BDT)2(HCOO)(H_(2)O)_(5)]·3DMF}n (2)、{[Pr3(BDT)_(2)(HCOO)(H_(2)O)5]·3DMF}n (3)和{[Nd_(3)(BDT)_(2)(HCOO)(H_(2)O)_(5)]·3DMF}n (4),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傅里叶换红外光谱、N2吸附实验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Ln-MOFs均为单斜C2/m空间群晶体,是双核为无机建筑单元的三维介孔结构。其中2可选择性荧光检测Fe^(3+)离子和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分子,检测限分别为4.59和0.77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 Fe^(3+) 盐酸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镧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建东 张曼 +1 位作者 吴丹 王晓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合理选择镧系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及客体分子可以构筑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方法、荧光传感机理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构筑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检测 比率型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的分类、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凌枫 王雪伟 +2 位作者 徐蕴 安然 周永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8-241,共4页
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晶型聚合物材料,锆基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材料(ZrMOFs)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稳定性比较突出,功能应用较为全面,在催化、吸附、传感和光催化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晶型聚合物材料,锆基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材料(ZrMOFs)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稳定性比较突出,功能应用较为全面,在催化、吸附、传感和光催化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为此综述了Zr-MOFs的分类、合成方法及在气体存储、吸附、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Zr-MOF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 气体存储 光催化 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检测水体中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可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海英 刘剀 +1 位作者 高立娣 刘维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1-467,共7页
研发水体中酰胺类农药残留简便快捷的检测技术,对评估农药造成的水体污染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共掺杂镧系金属离子(Eu3+和Tb3+)作为配位金属离子,分别利用水热法和微波法制备了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anthanide metal-o... 研发水体中酰胺类农药残留简便快捷的检测技术,对评估农药造成的水体污染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共掺杂镧系金属离子(Eu3+和Tb3+)作为配位金属离子,分别利用水热法和微波法制备了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LnMOF),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所制备的Ln-MOF对水体中残留的5种常见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异丙草胺、丙草胺、敌草胺和异丙甲草胺)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水热法相比,采用微波法制备的Ln-MOF样品呈蓬松的簇状、结晶度好,且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故选择微波法制备Ln-MOF。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Tb3+和Eu3+的发光会产生差别性猝灭,并使整体发射光发生变化,进而实现水体中农药的可视化检测。进一步研究发现,荧光强度比值I (Tb3+)/I (Eu3+)与丙草胺浓度在0.1~1 mmoL/L范围时呈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2=0.998,检测限(LOD)为0.08 mmoL/L。另外,该材料对于用湖水配制的除草剂溶液也具有一定的定性检测能力。本研究结果展现了Ln-MOF用于水体中酰胺类除草剂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酰胺类除草剂 荧光传感 可视化检测 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Eu^(3+)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荧光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佳欣 王浩 谷庆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0-801,共12页
镧系金属有机骨框架(Lanthanid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Ln-MOFs)是以镧系离子为中心,与配体有机物组合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的镧系离子与相应的有机配体结合,可组成不同性能的Ln-MOFs。在众... 镧系金属有机骨框架(Lanthanid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Ln-MOFs)是以镧系离子为中心,与配体有机物组合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的镧系离子与相应的有机配体结合,可组成不同性能的Ln-MOFs。在众多镧系元素中,Tb^(3+)和Eu^(3+)是良好的发光中心,常被用于组建发光Ln-MOFs。由Tb^(3+)/Eu^(3+)与有机配体形成的Ln-MOFs具有独特的荧光特性、较大Stokes位移以及长发光寿命等优点,在荧光检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综述了基于Tb^(3+)/Eu^(3+)的Ln-MOFs在离子检测、生物标志物检测以及小分子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Ln-MOF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Tb^(3+)/Eu^(3+) 荧光检测 检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发光传感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维赛 陈晓怡 +2 位作者 智文科 王旭泉 王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MOFs)材料是由镧系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联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Ln-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MOFs)材料是由镧系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联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Ln-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大量研究人员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镧系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数和高电荷,易与氧供给配体或氮供给配体相结合,除了La^(3+)和Lu^(3+)外,其他Ln^(3+)未完全充满的4f电子层结构可产生f-f或f-d跃迁发射,利用离子与配体的协同效应可以合成结构多样、发光性能良好的Ln-MOFs材料。Ln-MOFs的永久孔穴可以容纳各种客体物质与框架产生相互作用,外界环境和客体物质的微扰会改变Ln-MOFs的发光波长或强度,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并且可以将有机配体设计为发光位点,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感效果,Ln-MOFs优异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为制作传感材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Ln-MOFs中最常见的检测形式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和检测物引起的光诱导发射强度猝灭(Turn off)和增强(Turn on)。当检测物与Ln-MOFs发生能量竞争,通过配体与检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能量传递过程,部分能量从配体转移到分析物,能量传递效率降低导致发射猝灭,而检测物增强Ln-MOFs的框架结构强度可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发光强度。本文聚焦了Ln-MOFs在发光传感领域检测离子、pH、有机小分子、硝基芳香族化合物、气体和温度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该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Ln-MOFs配体的选择与设计、灵敏性、重复利用性能和复杂环境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发光检测 化学传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发光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联用检测水中农药残留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英蝶 刘剀 +1 位作者 齐何山 刘维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传统单发射响应发光传感器因发射光波长单一易受环境因素干扰而灵敏度低,以及双/多元镧系共掺杂发光传感器由于体系内镧系元素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易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而使得检测灵敏度与选择性低,本文提出联用两种双发光镧系金属有机框... 传统单发射响应发光传感器因发射光波长单一易受环境因素干扰而灵敏度低,以及双/多元镧系共掺杂发光传感器由于体系内镧系元素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易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而使得检测灵敏度与选择性低,本文提出联用两种双发光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Ln-MOFs)实现水体中不同农药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研究合成了Tb-MOF和Eu-MOF2,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所制备的Ln-MOFs对水体中残留的6种农药(敌草胺、毒莠定、咪草烟、戊唑醇、氟替莫非和苯霜灵)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合各农药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农药与Ln-MOFs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竞争性激发能量吸收来调节Ln-MOFs中有机配体与Ln^(3+)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且不同农药对有机配体到Tb^(3+)和有机配体到Eu^(3+)的能量转移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荧光强度比值的对数值lg(I_(545)/I_(616))、lg(I_(545)/I_(340))与农药浓度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在0.97以上。该研究为开发方便、有效且具有普适性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比率荧光传感 水中农药残留 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4
作者 翟睿 焦丰龙 +8 位作者 林虹君 郝斐然 李佳斌 颜辉 李楠楠 王欢欢 金祖耀 张养军 钱小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一类由有机配体与金属中心经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可调节孔径的材料。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MOFs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隙率,结构及功能更加多样,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一类由有机配体与金属中心经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可调节孔径的材料。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MOFs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隙率,结构及功能更加多样,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催化反应等领域中。新兴材料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各个学科间的相互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OFs材料的研究发展,包括MOFs材料自身的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以及复合MOFs材料的研究热点,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配位聚合物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铽有机框架材料荧光法检测动物尿液中莱克多巴胺残留
15
作者 沈丽 段苏峦 +2 位作者 李润娴 赵晓云 贺平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35-744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β-受体激动剂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三羧酸化合物作为配体,镧系金属铽作为中心离子合成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在550 nm处出现铽的强发射峰,能够被莱克多巴胺有效猝灭。结果表明:在0.3~30.0μmol/...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β-受体激动剂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三羧酸化合物作为配体,镧系金属铽作为中心离子合成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在550 nm处出现铽的强发射峰,能够被莱克多巴胺有效猝灭。结果表明:在0.3~30.0μmol/L范围内,莱克多巴胺浓度的对数与荧光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到6 nmol/L;不同种类β-受体激动剂对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很小,表明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莱克多巴胺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将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在尿样中莱克多巴胺的加标回收率为87.3%~108.7%。因此,多核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莱克多巴胺 荧光猝灭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单体与分子链在金属有机框架中吸附及取向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先领 王瑾 +2 位作者 张云超 邓玲玲 陆云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9-656,共8页
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光学损耗低的氟化聚合物单体分子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MA)及其分子链在[Zn2(BDC)2TED]n和[Zn2(BPDC)2TED]n两种结构有序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特性,得到相应的吸附... 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光学损耗低的氟化聚合物单体分子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MA)及其分子链在[Zn2(BDC)2TED]n和[Zn2(BPDC)2TED]n两种结构有序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特性,得到相应的吸附数量和取向程度,以探索提高聚合物材料双折射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影响TFMA单体分子在这两种MOF孔道中吸附及取向特性的三个因素:a)由于MOF孔道壁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极性表面,MOF孔壁与极性分子TFM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对TFMA单体分子在孔道内的吸附和取向有促进作用;b)在受限空间中的聚合物单体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其分子间隙更加紧密,同样也对其分子取向有促进作用;c)在这个两种孔洞与聚合物单体分子相对大小不同的MOF中,单体分子和分子链的取向度基本一致,但单体分子在孔径较大的MOF中吸附数量更多.这三个因素的重要影响,为聚合物单体或MOF的选取、对聚合物链取向及双折射性的控制提供理论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氟化聚合物 吸附 取向性 双折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掺杂金属有机框架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米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旭冉 刘媛 +6 位作者 韩正政 程铭 邢维海 张佳笑 杨立亭 王健 佘永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19,226,共8页
为研发能同时检测多种磺酰脲类农药的高效方法,本研究以甲磺隆为模板分子,4-乙烯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其与制备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掺杂混合作为... 为研发能同时检测多种磺酰脲类农药的高效方法,本研究以甲磺隆为模板分子,4-乙烯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其与制备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掺杂混合作为复合填料制成MOFs-MIP固相萃取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大米样品中单嘧磺隆、甲磺隆、噻吩磺隆、氯磺隆、氟磺隆、氟胺磺隆、氯嘧磺隆、烟嘧磺隆、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共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高通量痕量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分别对MIP和MOFs材料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优化活化液、上样液、淋洗液和洗脱液等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5 mL乙腈、5 mL水为活化液,80%乙腈-水为上样液,3 mL水淋洗,10 mL乙酸-甲醇(1∶9,V/V)与5 mL丙酮先后洗脱,40 mg MIP与10 mg MOFs材料混合作为SPE柱填料配比,此时检出限(LOD)在0.07~0.5μg/kg之间,样品浓度在1~1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回收率在79.75%~99.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6.7%~13.8%之间。本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可实现对大米样品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类特异性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分子印迹聚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基液态金属@COFs的制备及其聚酰亚胺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18
作者 刘超 唐雨凡 +3 位作者 薛新 靳子 杨仓 鲍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232,共9页
采用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对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的镓基液态金属(GLM)进行包覆,制备了固-液复合润滑微胶囊(GLM@COFs),将GLM@COFs加入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了GLM@COFs/PI复合涂层。通过TEM、XRD和EDS对GLM@COFs的结构组成进... 采用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对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的镓基液态金属(GLM)进行包覆,制备了固-液复合润滑微胶囊(GLM@COFs),将GLM@COFs加入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了GLM@COFs/PI复合涂层。通过TEM、XRD和EDS对GLM@COFs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GLM@COFs添加量〔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BTDA)和GLM@COFs总质量计,下同〕对GLM@COFs/P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PS探究了磨损面对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GLM@COFs呈平均粒径约为2μm的球形;当GLM@COFs添加量为0.9%时,GLM@COFs/PI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优,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分别为0.22和6.3×10^(–6) mm^(3)/(N·m),与未添加GLM@COFs的PI涂层相比,分别降低了35.3%和61.1%。COFs包覆GLM不仅可有效改善GLM与PI基体的相容性,还可有效发挥COFs与GLM协同减摩和耐磨的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固-液复合自润滑转移膜,避免了基体和金属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有效降低了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及体积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基液态金属 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 聚酰亚胺涂层 摩擦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系MOFs制备强碱型氧化物催化MPV还原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敏杰 李丛珊 +3 位作者 戴亚东 孟腾飞 赵宇培 王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6132,共7页
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还原反应由于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和还原性气氛,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前驱体,担载碱金属硝酸盐之后煅烧,制备出了具有大量强碱性中心的氧化锆型固体碱。该催化剂在含羰... 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还原反应由于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和还原性气氛,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前驱体,担载碱金属硝酸盐之后煅烧,制备出了具有大量强碱性中心的氧化锆型固体碱。该催化剂在含羰基底物的MPV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160℃,无须外加氢气),6 h内即可实现苯甲醛的完全转化。而通过与弱碱性固体碱的对比反应发现,催化剂性能决定于强碱性中心的数量,而不是总碱量。此外,与氧化铝类固体碱的对比反应也证明了酸碱协同效应对于催化性能的提升。以多孔的MOFs为前驱体,能够高效地制备活性物种均匀分布的氧化物型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系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 固体碱 MPV还原 强碱中心 酸碱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玲 王千瑞 +1 位作者 刘冲 熊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6-1760,共5页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属于新一代纳米多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及功能多样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催化反应等领域中。尤其在催化领域,与传统无机材料相比,MOF...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属于新一代纳米多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及功能多样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催化反应等领域中。尤其在催化领域,与传统无机材料相比,MOFs因其含有有机配体组分,可以通过有机转化引入各种有机官能团;因其具有多孔性,可以同时实现材料表面与内部的改性,比无机材料只能表面改性更具优势,MOFs作为催化材料为催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MOFs材料作为催化材料的特点和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配位聚合物 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