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垩纪“大三江盆地”原型与构造古地貌演化——来自鹤岗盆地碎屑锆石年代学约束
1
作者 王永超 侯贺晟 +3 位作者 侯芳 魏丽娟 黄始琪 安栋召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2-1150,共19页
【研究目的】鹤岗盆地是黑龙江东部白垩纪盆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沉积充填特征和源区物质组成方面的分析,可有效揭示黑龙江东部白垩纪盆山系统演化和构造古地貌变迁的重要信息。【研究方法】针对鹤岗盆地关键层位开展了碎屑锆石... 【研究目的】鹤岗盆地是黑龙江东部白垩纪盆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沉积充填特征和源区物质组成方面的分析,可有效揭示黑龙江东部白垩纪盆山系统演化和构造古地貌变迁的重要信息。【研究方法】针对鹤岗盆地关键层位开展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在充分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黑龙江东部白垩纪地层的年代学格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和东山组分别形成于116~111 Ma、111~107 Ma和107~105 Ma,上白垩统猴石沟组底界年龄接近104 Ma。根据碎屑锆石年龄组成,认为黑龙江东部白垩纪盆地群在城子河组与穆棱组时期已经相互贯通,形成了统一的、面积广阔的“大三江盆地”原型。此时的古地貌为西高东低,小兴安岭成为盆地主要的母岩源区。至猴石沟组时期,佳木斯地体发生差异隆升,“大三江盆地”原型逐渐解体,西侧的小兴安岭被淹.没至水下,古地貌由西高东低过渡为东高西低。【结论】猴石沟组下伏的角度不整合与此次盆山系统调整密切相关,其对应的时间跨度可能仅有1 Ma,甚至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东部 鹤岗盆地 白垩纪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风成砂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物源定量重建
2
作者 崔鑫诣 王艳茹 +7 位作者 谢远云 迟云平 康春国 孙磊 汪烨辉 魏振宇 刘海金 吴鹏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781,共13页
识别沙漠沉积物的来源对于理解沙地演化、风沙输送路径以及区域构造岩浆事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呼伦贝尔沙地采集了5件风成砂样品(<63μm)、两件河流砂样品(>63μm)及其下伏的海拉尔组样品(>63μm),进行碎屑锆... 识别沙漠沉积物的来源对于理解沙地演化、风沙输送路径以及区域构造岩浆事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呼伦贝尔沙地采集了5件风成砂样品(<63μm)、两件河流砂样品(>63μm)及其下伏的海拉尔组样品(>63μm),进行碎屑锆石U-Pb测年分析,并利用逆向蒙特卡罗模型对其物源进行定量约束。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风成砂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于600~100 Ma、2.0~1.6 Ga和2.6~2.2 Ga。定量重建结果显示,大兴安岭北段(51%~60%)和蒙古地块(39%~48%)是风成砂最主要的物源,额尔古纳地块的贡献(~2%)极其微弱;风成砂与沙地内部河流砂以及下伏海拉尔组地层有极其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据此,我们认为呼伦贝尔风成砂是其下伏海拉尔组与大兴安岭剥蚀物质通过河流的搬运和再循环沉积混合而成,而海拉尔组是大兴安岭(47%)与蒙古地块(51%)的碎屑物质混合。风力与河流作用对呼伦贝尔沙地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但大兴安岭和蒙古地块的差异隆升也是造成沙地物源空间异质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沙地 锆石U-PB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耿集-板桥地区新元古代变火山岩系地层归属——来自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苑东洋 石威 +4 位作者 刘德民 黄天统 徐龙生 陈超 孔令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530,共15页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变酸性含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粉砂岩,与打鼓石群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共生,其中变酸性晶屑凝灰岩锆石年龄为821.7 Ma、ε_(Hf)(t)值为-2.44~9.70,其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前南华纪基底青白口系花山群组成部分;板桥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由灰白色变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凝灰岩、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组成,内部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中变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为741.2 Ma,ε_(Hf)(t)值为4.62~9.56,其应归属为南秦岭造山带南华系武当群,可能是印支期逆冲到扬子克拉通盖层上的残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新元古代 花山群 武当群 锆石U-PB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玉苍山—彭溪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4
作者 潘少军 陈小友 +3 位作者 吕鹏飞 张建芳 曾凡飞 马俊祥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70,共15页
玉苍山—彭溪岩体位于东部沿海花岗岩带北端,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制约。笔者等以该岩体碱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96.50±1.81 Ma和98.27±0.39 Ma,表明该岩体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 玉苍山—彭溪岩体位于东部沿海花岗岩带北端,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制约。笔者等以该岩体碱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96.50±1.81 Ma和98.27±0.39 Ma,表明该岩体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60%~70%)、石英(25%~35%),少量斜长石(<5%)、黑云母(<2%)等,呈中细粒花岗结构。该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上呈现高硅、富碱、低铝,镁、钙、磷、钛、铁等元素含量极低,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Zr、Hf等高场强元素富集,亲铁元素Co、Ni、Cr、V等含量较低;K/Rb值低,Rb/Sr、Rb/B值高;稀土元素总量高,且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远大于重稀土元素,同时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分异指数高;反映了该岩体具有强烈的壳源特征,且形成时岩浆演化分异程度高,存在斜长石、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系列。认为该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为晚白垩世时期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上涌、部分地壳参与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岩石地球化学 花岗岩类型 构造环境 玉苍山 浙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余超 杨玉伟 +5 位作者 田毅 苏特 王广伟 杨新宇 鲍东明 张天元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14,共18页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5.0±0.6 Ma,A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6.3±0.9 Ma,二者同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均富Rb、Th、U、K和轻稀土,贫Ba、Sr、P、Ti,但二长花岗岩较碱长花岗岩,岩石Rb/Sr、Rb/Ba比值低,K/Rb比值高,并表现出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两类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各不相同。两类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普遍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二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22.20~-16.02,碱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15.98~-11.42,ε_(Hf)(t)值变化范围较大,指示应有多种组分参与成岩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显著的成岩时差及成分变异趋势指示两类花岗岩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均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又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后缘拉张导致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环境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端晚白垩世赋铀沉积物源演化—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6
作者 刘华健 金若时 +5 位作者 徐增连 汤超 段明 肖鹏 魏佳林 张鹏鹏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6-1054,共19页
【研究目的】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端嫩江组五段、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赋铀层位。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物源演化研究,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古地理及铀成矿理论的进一步认识。【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 【研究目的】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端嫩江组五段、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赋铀层位。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物源演化研究,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古地理及铀成矿理论的进一步认识。【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测年分析,与已收集到的盆地周缘岩体年龄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砂岩岩屑及重矿物组成,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晚白垩世嫩江组五段—明水组物源变化。【研究结果】嫩江组五段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2994~1765 Ma、281~178 Ma和125~79 Ma三个年龄区间,四方台组锆石总体呈现出2797~1739 Ma、462~455 Ma、296~174 Ma和125~79 Ma四个年龄区间,明水组锆石总体呈现出2448~1792 Ma、237~220 Ma和117~87 Ma三个年龄区间。【结论】大庆长垣南端嫩江组五段物源可能来自于盆地东部的张广才岭、吉黑地区以及东南部的辽源地区,四方台组沉积时期除盆地东部的张广才岭、吉黑地区以及东南部的辽源地区外,盆地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也开始为研究区提供一定的物源,明水组物源则可能来自于盆地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和东部的张广才岭。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庆长垣南端晚白垩世古地理格局和大庆长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沉积盆地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U–Pb 嫩江组五段 四方台组 明水组 地质调查工程 大庆长垣南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被引量:307
7
作者 佘宏全 李进文 +5 位作者 向安平 关继东 杨郧城 张德全 谭刚 张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1-594,共24页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b测年点的同位素年龄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的锆石年龄数据总体上出现840~780Ma,530~440Ma,330~280Ma,240~190Ma,180~160Ma和150~120Ma等多个明显高峰值区间和>840Ma,770~540Ma和440~400Ma三个相对数据较少的空白地段,且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继承性锆石等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的年龄统计分布有良好的对应性。年龄数据的高峰值区间与该地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主要板块或微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吻合;而年龄空白区间则与主要的洋底扩张、被动陆缘时代相吻合。研究说明大量原岩锆石的测年数据与河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一样,可以用于研究物源区的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量单颗粒锆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组合和构造特征研究,说明该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新元古代陆壳生长、新元古代末期板块裂解,古生代期间古陆块间的俯冲、拉张、拼贴碰撞,早中生代碰撞造山、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垮塌、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同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时期(晚三叠世)即已碰撞造山,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额尔古纳地区发育大量与碰撞有关的花岗岩、混合岩及碰撞后伸展跨塌有关的构造和岩石产物(盆岭构造、滑脱构造、变质核杂岩、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和多金属成矿等),这对于重新认识研究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锆石 U-Pb同位素 花岗岩 构造演化 陆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SHRIMP测年对狮泉河蛇绿岩形成和俯冲的时间约束 被引量:41
8
作者 郑有业 许荣科 +4 位作者 马国桃 高顺宝 张刚阳 马新民 茨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5-904,共10页
用锆石SHRIMP方法测定了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中蛇绿岩的堆晶橄榄辉石岩、闪长岩墙和辉长闪长岩墙的U-Pb年龄,提供了狮泉河蛇绿岩形成和俯冲的时间约束。堆晶橄榄辉石岩的等时线年龄为193.1±3.2Ma,指示狮泉河带始于早侏罗世拉开形... 用锆石SHRIMP方法测定了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中蛇绿岩的堆晶橄榄辉石岩、闪长岩墙和辉长闪长岩墙的U-Pb年龄,提供了狮泉河蛇绿岩形成和俯冲的时间约束。堆晶橄榄辉石岩的等时线年龄为193.1±3.2Ma,指示狮泉河带始于早侏罗世拉开形成洋壳;闪长岩墙的等时线年龄为165.8±1.7Ma、辉长闪长岩墙的等时线年龄为163.35±0.75Ma,可能代表了狮泉河带开始由扩张转化为俯冲消减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 蛇绿岩 SHRIMP 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萨北富碱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5
9
作者 林锦富 喻亨祥 +2 位作者 余心起 狄永军 田建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76-1884,共9页
萨北锡矿赋矿的富碱(A 型)花岗岩隶属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富碱花岗岩带,其中的萨北超单元可以划分为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斑状钠铁闪石花岗岩等四个单元。本次工作选择萨北超单元... 萨北锡矿赋矿的富碱(A 型)花岗岩隶属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富碱花岗岩带,其中的萨北超单元可以划分为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斑状钠铁闪石花岗岩等四个单元。本次工作选择萨北超单元中的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进行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所获得的两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13±2Ma 和314±5Ma,谐和年龄分别为310±7Ma 和314±10Ma。结合对中亚造山带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和萨北富碱花岗岩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约310Ma),为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两个峰期(330~310Ma 和305~280Ma)中的前一个峰期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 富碱花岗岩 萨北超单元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9
10
作者 王松 丰成友 +3 位作者 李世金 江军华 李东生 苏生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4,共11页
笔者在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典型解剖基础之上,开展了矿区内与矽卡岩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精细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 笔者在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典型解剖基础之上,开展了矿区内与矽卡岩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精细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δEu=0.61~0.91);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亏损Nb、Sr、Ti为特征;获得15个锆石数据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37±2)Ma(MSWD= 0.8),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笔者认为本区花岗闪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后碰撞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锆石SHRIMP U—Pb 祁漫塔格 卡尔却卡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 被引量:117
11
作者 辜平阳 李永军 +2 位作者 张兵 佟丽莉 王军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4-1372,共9页
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16个测点在谐和曲线图^(206)Pb/^(238)U-^(207)Pb/^(235)U中构成比较集中的锆石群,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391.1±6.8Ma,MSWD=0.97(95%置信度),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据此... 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16个测点在谐和曲线图^(206)Pb/^(238)U-^(207)Pb/^(235)U中构成比较集中的锆石群,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391.1±6.8Ma,MSWD=0.97(95%置信度),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据此确定达尔布特蛇绿岩形成于中泥盆世,该年龄的确认为准确约束达尔布特蛇绿岩的形成及西准噶尔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布特蛇绿岩 辉长岩 锆石U-PB 中泥盆世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阎家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12
作者 裴先治 孙仁奇 +4 位作者 丁仨平 刘会彬 李佐臣 刘战庆 孟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6,共9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所代表的岛弧杂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该区曾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以红土堡蛇绿岩为代表的洋壳向北的俯冲作用,并产生中晚奥陶世陈家河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和晚奥陶世以阎家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岛弧岩浆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 锆石U-PB 陇东地区 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群火山岩的时代——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 被引量:61
13
作者 闫全人 王宗起 +6 位作者 闫臻 Andrew D.Hanson Peter A.Druschke 刘敦一 宋彪 简平 王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6-458,共3页
关键词 碧口群火山岩 SHRIMP锆石U—Pb 地质时代 扬子板块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中段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马寅生 曾庆利 +3 位作者 宋彪 杜建军 杨富全 赵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含斑石英二长岩脉等4件样品的锆石U-Pb(SHRIMP)定年结果为,年龄值界于203-207Ma,表明盘山花岗岩体侵位于三叠纪末期。这个年龄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燕山陆内造山带东西向褶皱、逆冲/逆掩断层系统形成时代的上限,显示其形成时代为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陆内造山带 花岗岩体 锆石SHRI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南缘张士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向君峰 赵海杰 +5 位作者 李永峰 程彦博 高亚龙 侯可军 董春艳 李向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1-887,共17页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7.3±2.4Ma、106.7±2.5Ma和101±3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5.96~-20.8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396~1643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80~2018Ma;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8.97~-22.18,tDM1为1512~1640Ma,tDM2为1925~2080Ma;除了一粒年龄为2.6Ga的锆石具有εHf(t)为-0.71、tDM1为2943Ma和tDM2为3036Ma的组成,石英斑岩的锆石εHf(t)为-23.41~-27.95,tDM1为1678~1896Ma,tDM2为2144~2330Ma。这些数据暗示,除了存在少量太古宙地壳物质的贡献外,张士英岩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1.9~2.3Ga期间形成的新生地壳,但也不排除古老地壳与富集地幔源混合的可能。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先存断裂带发生拉张。张士英岩体与中国东部同期岩浆活动一起可能形成于这种受断裂带控制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南缘 张士英岩体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白垩纪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芨芨台子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3
16
作者 李向民 余吉远 +1 位作者 王国强 武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5-2031,共7页
对甘肃北山地区芨芨台子蛇绿岩组成单元中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芨芨台子蛇绿岩形成于321.2Ma±3.7Ma,相当于早石炭世;结合近年来对其东部小黄山蛇绿岩的测年结果,认为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形成于早石... 对甘肃北山地区芨芨台子蛇绿岩组成单元中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芨芨台子蛇绿岩形成于321.2Ma±3.7Ma,相当于早石炭世;结合近年来对其东部小黄山蛇绿岩的测年结果,认为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形成于早石炭世。它们是北山早古生代洋盆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后裂谷拉伸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 芨芨台子蛇绿岩 甘肃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裂谷渣尔泰群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7
作者 公王斌 胡健民 +3 位作者 李振宏 董晓朋 刘洋 刘绍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51-2165,共15页
华北克拉通自1.85Ga形成之后,经历了广泛的拉伸,形成了一系列中-新元古代裂谷。其中北缘裂谷由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及化德群组成,发育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该裂谷系形成演化的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演化及区域找... 华北克拉通自1.85Ga形成之后,经历了广泛的拉伸,形成了一系列中-新元古代裂谷。其中北缘裂谷由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及化德群组成,发育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该裂谷系形成演化的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演化及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该裂谷系中渣尔泰群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早期认为渣尔泰群属于中元古代,主要分布于狼山地区和渣尔泰山地区。但最新的研究已将狼山地区的渣尔泰群限定为新元古代,更名为狼山群,并据此确定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新元古代裂谷。因此,必须对渣尔泰山地区渣尔泰群的时代进行重新限定。在此基础上可综合分析华北克拉通北缘裂谷的形成与演化。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渣尔泰山地区渣尔泰群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为1.8-1.9Ga和2.5Ga。与北缘裂谷长城系,包括白云鄂博群下部及化德群下部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特征一致。而蓟县系、待建系及青白口系存在1.1-1.35Ga、1.5-1.6Ga等较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如白云鄂博群上部、新元古代狼山群及化德群上部。因此,渣尔泰山地区渣尔泰群整体可与长城系对比。碎屑锆石年龄组成特征表明,渣尔泰群物质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综合前人对白云鄂博群、化德群及狼山群地层年龄及岩浆岩的研究成果,可确定北缘裂谷是中-新元古代多期裂解事件形成的复杂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北缘裂谷 中元古代 渣尔泰群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都兰县下得波利铜钼矿区锆石U-Pb测年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建楠 丰成友 +3 位作者 亓锋 李国臣 马圣钞 肖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9-690,共12页
下得波利铜钼矿为近年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位于青海省昆南构造带。本文在详细调查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了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下得波利矿区花岗斑岩的锆石SIMSU-Pb年龄为244.2±2.1... 下得波利铜钼矿为近年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位于青海省昆南构造带。本文在详细调查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了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下得波利矿区花岗斑岩的锆石SIMSU-Pb年龄为244.2±2.1Ma;成矿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具高硅(SiO2=72.00%~74.92%)、富铝(Al2O3=13.60%~14.52%)、低钾(K2O=1.86%~1.72%),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11.83~5.64)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特征;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类型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50~310℃之间,盐度介于2.77%~32.27%NaCleqv,认为成矿流体不混溶作用所引起的富含挥发份物质的流体分离,是造成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和金属元素淀积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S锆石U-Pb 岩石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构造环境 下得波利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汝阳盆地九店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对含恐龙化石地层年代约束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江小均 柳永清 +7 位作者 姬书安 张维 张兴辽 徐莉 贾松海 吕君昌 袁崇喜 李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豫西汝阳盆地蟒川组陆相地层发育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蟒川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汝阳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在汝阳盆地早白垩世九店组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 豫西汝阳盆地蟒川组陆相地层发育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蟒川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汝阳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在汝阳盆地早白垩世九店组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3~130Ma,结合九店组—陈宅沟组—蟒川组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接触关系等,认为汝阳盆地恐龙动物群及其赋存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汝阳盆地 下白垩统 地层 锆石SHRIMP 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斜长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孔会磊 李金超 +3 位作者 黄军 贾群子 栗亚芝 南卡俄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其成矿作用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的外接触带。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斜长花岗斑岩加...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其成矿作用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的外接触带。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斜长花岗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16.9±1.9)Ma(n=16,MSWD=2.9),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配分型式,呈明显负Eu异常。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小圆山斜长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MC-ICP-MS U-PB 斜长花岗斑岩 小圆山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