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8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宜阳地区TTG质片麻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 被引量:116
1
作者 第五春荣 孙勇 +2 位作者 林慈銮 柳小明 王洪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本文报道对华北地块南缘、豫西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SiO_2含量为59~73%,Al_2O_3>15%、CaO、MgO、Al_2O_3、TiO_2、Na_2O/K_2O与SiO_2的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在岩浆演化中... 本文报道对华北地块南缘、豫西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SiO_2含量为59~73%,Al_2O_3>15%、CaO、MgO、Al_2O_3、TiO_2、Na_2O/K_2O与SiO_2的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在岩浆演化中有镁铁矿物和斜长石的分离,岩浆成分随着分异而富钾。P_2O_5与SiO_2含量呈正相关,反映出磷灰石的分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9~23);重稀土相对于轻稀土轻度分异;无明显的Eu异常(Eu*=0.95~1.07)。岩石富Rb、Sr、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低Y(13.25~25.27μg/g)和Yb(1.27~1.98μg/g);高Sr(507.14~606.85μg/g)及Sr/Y(34.15~39.97),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研究区片麻岩为一套高铝的TTG质岩石。这套片麻岩可能是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TTG质片麻岩的年龄为2.3Ga。片麻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具负ε_(Hf)(t)值(最高达-4.95),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古老陆壳物质;部分锆石的ε_(Hf)(t)为正值,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宜阳TTG质片麻岩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其两阶段模式年龄主要2.57~3.01Ga之间,平均值为2.82Ga,所以说穆册灰色片麻的源区可能存在年龄为2.8Ga左右(或更老)的地壳物质,说明代表该区基底的太华杂岩形成时代可能为2.8Ga(或更老)。虽然华北地块陆壳最主要的增生时代被认为发生在2500Ma,但宜阳TTG质片麻岩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都说明华北地块大陆地壳在古元古代早期仍然存在相当规模的陆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质岩 锆石 u-pb代学 hf同位素 地壳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益将稀土-钪矿的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湘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彦斌 王登红 +2 位作者 韩娟 陈郑辉 王清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2-1070,共9页
湖南汝城益将REE-Sc矿是中国华南重要的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类型,其赋矿岩石石英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24±3)Ma,代表中志留世的侵位年龄,为该区存在加里东期岩浆活动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证据。锆石εHf(t)值为-1.9~-7.6... 湖南汝城益将REE-Sc矿是中国华南重要的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类型,其赋矿岩石石英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24±3)Ma,代表中志留世的侵位年龄,为该区存在加里东期岩浆活动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证据。锆石εHf(t)值为-1.9~-7.6,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5~1.9Ga)。εHf(t)值主要为负值,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陆壳物质或者富集地幔。部分锆石的εHf(t)值约为-1.9,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可能有一定比例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源区同位素的不均一,可能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幔源岩浆与古老地壳物质混合的结果。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1.5~1.9Ga)的两阶段模式年龄揭示湘南地区存在至少为古元古代的地壳增生。这些新资料为理解华南地壳演化和区域成矿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稀土-钪矿床 u-pb hf同位素 湖南汝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鹦鹉岭钨多金属矿床中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伟 陈懋弘 +5 位作者 赵海杰 赵财胜 侯可军 刘建新 李学孟 常利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21-4135,共15页
钦杭成矿带不仅是扬子与华夏陆块的碰撞拼接带,而且也是华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铜金和钨锡多金属成矿带。本文以鹦鹉岭钨钼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首次开展了锆石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获... 钦杭成矿带不仅是扬子与华夏陆块的碰撞拼接带,而且也是华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铜金和钨锡多金属成矿带。本文以鹦鹉岭钨钼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首次开展了锆石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81.30.6Ma,其与已获得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83.01.7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鹦鹉岭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同时发生于晚白垩世,即中生代燕山晚期。该岩体的锆石εHf(t)值大多数为负值,少部分大于0,变化于-5.72~1.40,平均值为-2.09,表明其主要成岩物质来自于壳源。εHf(t)-t图解上,εHf(t)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呈弱亏损的特征,指示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1.06~1.51Ga,指示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岩石学和区内高精度成岩成矿年龄资料,表明鹦鹉岭钨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华南岩石圈伸展-减薄的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 hf同位素 鹦鹉岭钨多金属矿 晚中生代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阿尔金构造带红柳沟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8
4
作者 康磊 刘良 +3 位作者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6-1076,共11页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SiO2>69.0%,Al2O3>13.0%,(K2O+Na2O)>7.0%,K2O/Na2O>1,A/CNK介于1.04~1.08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SiO2>69.0%,Al2O3>13.0%,(K2O+Na2O)>7.0%,K2O/Na2O>1,A/CNK介于1.04~1.08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L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构造带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大青山地区古元古代晚期钾长伟晶岩脉SHRIMP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铭株 万渝生 +4 位作者 徐仲元 刘守偈 颉颃强 董春艳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5-833,共9页
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大青山地区哈德门沟钾长伟晶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钾长伟晶岩脉广泛分布,不定向切割早期地质体。部分钾长石具出溶结构,利用三元长石温度计获得其形成温度为750~800℃。锆石粒度粗大,大多呈等轴... 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大青山地区哈德门沟钾长伟晶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钾长伟晶岩脉广泛分布,不定向切割早期地质体。部分钾长石具出溶结构,利用三元长石温度计获得其形成温度为750~800℃。锆石粒度粗大,大多呈等轴状,锆石的阴极发图像中部具板状环带或扇形结构,边部出现振荡环带。SHRIMP锆石U-Pb定年,数据点位于谐和线上,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41Ma±9Ma(MSWD=1.5)。锆石的εHf(t)和tDM1(Hf)分别为-10.4~-6.6和2498~2648Ma。结合其它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大青山地区至少在1.84Ga已进入伸展体制;②钾长伟晶岩脉形成于高温条件;③钾长伟晶岩脉的物质来自该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伟晶岩脉 SHRIMP锆石u-pb hf同位素 古元古代 大青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下汤地区2.3Ga岩浆作用和1.94Ga变质作用——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道袤 张德会 +4 位作者 王世炎 张毅星 董春艳 刘敦一 万渝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576,共12页
本文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鲁山下汤地区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岩石呈包体形式存在于中元古代花岗岩中。片麻状花岗岩具深熔特征,岩浆锆石年龄为2.30Ga;岩石... 本文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鲁山下汤地区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岩石呈包体形式存在于中元古代花岗岩中。片麻状花岗岩具深熔特征,岩浆锆石年龄为2.30Ga;岩石高SiO2和K2O,低ΣFeO、MgO和CaO,具稀土总量较高(ΣREE=165.8×10-6)、轻重稀土分离较强[(La/Yb)n=37.8]及弱负铕异常(Eu/Eu*=0.76)的稀土模式;εNd(t)(t=2.30Ga)=-0.75;tDM(Nd)=2.66Ga。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变质原岩为辉长闪长岩,捕获锆石年龄为2.25Ga;岩石低SiO2和MgO,高Al2O3和P2O5,具稀土总量高(ΣREE=373.4×10-6)、轻重稀土分离不强[(La/Yb)n=9.4]及较强负铕异常(Eu/Eu*=0.44)的稀土模式;εNd(t)(t=2.25Ga)=-1.21;tDM(Nd)=2.75Ga。片麻状花岗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都记录了1.94Ga变质锆石年龄。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浆锆石组成域的εHf(t)(t=2.30Ga)=-6.71~0.38,tDM1(Hf)=2627~2910Ma,tDM2(CC)(Hf)=2823~3255Ma。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捕获锆石组成域的εHf(t)(t=2.25Ga)=-19.58~-1.73,tDM1(Hf)=2664~3360Ma,tDM2(CC)(Hf)=2968~4011Ma。结合前人资料,得出如下结论:华北克拉通南缘豫陕晋结合部地区存在一规模较大的约2.3Ga地质体分布区;华北克拉通南缘很可能存在规模巨大的>2.7Ga基底;中部造山带与孔兹岩带具有类似的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锆石SHRIMP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地区二叠系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塔里木块体地质演化的限定 被引量:9
7
作者 邹思远 厉子龙 +5 位作者 任钟元 励音骐 杨树锋 陈汉林 宋彪 余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69-3388,共20页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我国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公认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对其中广泛出露的多层玄武质熔岩的夹层沉积岩中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以及之前的地质...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我国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得到国际公认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对其中广泛出露的多层玄武质熔岩的夹层沉积岩中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以及之前的地质史方面的认识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选取塔里木西北缘柯坪地区印干村大湾沟剖面玄武岩的夹层粉砂岩中3个不同层位的沉积岩样品,对其中碎屑锆石u-Ph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3个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中最年轻的一组年龄峰值介于284~291Ma之间,与前人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大规模溢流玄武质岩浆事件相吻合。此外,还存在老于1.7Ga、0.9~1.0Ga和750~850Ma以及410~450Ma的几组年龄,可能分别对应于塔里木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以及志留系地层的剥蚀沉积等一系列地质事件的发生。对上述3个沉积岩样品中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得出其碎屑锆石源区成分复杂,主要源自塔里木前寒武纪基底、志留系地层和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岩浆事件。具有二叠纪年龄的锆石εhf(t)值在-10~4之间,平均值为-4.8,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HF为801~1363Ma,表明这些玄武质熔岩中沉积岩夹层的碎屑锆石应该来自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通过对柯坪地区这些夹层沉积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研究,有助于对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hf同位素成分 碎屑锆石 岩浆事件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与怒江洋俯冲:来自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戚学祥 沈辉 +5 位作者 任玉峰 韦诚 蔡志慧 张超 吉风宝 梁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46-2962,共17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入岩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分别为122±2.2Ma和121±1.9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说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都属于科迪勒拉型、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中度亏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SFE) Nb、Ta、P、Ti及Sr强烈负异常的特点;流纹岩的Mg~#值较高,在SiO_2-Mg~#图解上分布于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区上方;锆石ε_(Hf)(t)值变化范围大(-9.6^-2.6)和t_(DM)~C值高(1189~1572Ma);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弧区;流纹岩斑晶中普遍存在黑云母。这些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内壳幔混源的中酸性侵入岩一致,说明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是怒江洋壳向腾冲地块下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西北缘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 俯冲作用 怒江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化地区中生代大川花岗岩岩体成因与REE赋存状态——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婷婷 董国振 +3 位作者 安玉伟 褚小磊 柏铖璘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6-963,共18页
吉林南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是一个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漫长地质历史演化的地质构造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集稀土元素的碱长花岗岩。本文选取该区富集稀土元素的大川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U-P... 吉林南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是一个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漫长地质历史演化的地质构造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集稀土元素的碱长花岗岩。本文选取该区富集稀土元素的大川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细粒、中粒和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所组成,其次是花岗伟晶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w(SiO_(2))=72.56%~84.09%)、低铝(w(Al_(2)O_(3))=8.15%~14.76%)、准铝—强过铝质(A/CNK=0.98~1.60)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稀土质量分数较高(w(ΣREE)=88.53×10^(-6)~839.95×10^(-6)),(La/Yb)_(N)=2.30~41.24,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型,Eu负异常比较明显,δEu值为0.05~0.60,分异指数(ID=86.72~97.69)较高,固结指数(IS=0.16~1.13)较低,显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岩相学特征,初步认为大川碱长花岗岩为高分异花岗岩;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20.8±1.6)Ma;锆石ε_(Hf)(t)值全部为负值(-10.7~-5.2),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587~2 090 Ma;基于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初始岩浆起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体为同源岩浆房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后岩浆上侵就位的产物。岩矿鉴定及全岩微量显示,随着岩浆的演化,石英含量逐渐升高,黑云母含量逐渐降低,稀土总量也逐渐降低,稀土主要富集在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化地区 元素地球化学 u-pb同位素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REE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镜儿泉伟晶岩与花岗岩成因关系:来自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寄邦 张辉 吕正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403,共19页
对东天山镜儿泉矿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花岗岩和伟晶岩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便确定它们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伟晶岩与花岗岩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镜儿泉矿区花岗岩属于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其... 对东天山镜儿泉矿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花岗岩和伟晶岩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以便确定它们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伟晶岩与花岗岩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镜儿泉矿区花岗岩属于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分别为(223.6±1.5)Ma、(223.2±1.3)Ma和(220.2±1.4)Ma,锆石εHf(t)值分别变化于+10.7^+11.8、+6.2^+12.6和+6.2^+10.7范围;镜儿泉伟晶岩I号脉形成年龄为(218.0±1.8)Ma,锆石中εHf(t)值分布于+10.6^+12.3范围。伟晶岩与花岗岩均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同位素组成以及相对年轻的模式年龄(tDM2=453~864 Ma),表明镜儿泉伟晶岩与花岗岩有成因上的联系。因此,镜儿泉伟晶岩成因应是后碰撞造山背景下不成熟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论 锆石u-pb hf同位素 伟晶岩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曲石地区中更新世火山岩年龄及成因:SHRIMP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琳琳 王书兵 +1 位作者 刘建辉 石玉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09-2619,共11页
本文报道了腾冲曲石地区英安岩测年结果和该区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英安岩(TC7)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0.41±0.01Ma(MSWD=1.18),属于中更新世,是迄今在国内测得的最年轻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该区的火山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的特... 本文报道了腾冲曲石地区英安岩测年结果和该区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英安岩(TC7)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0.41±0.01Ma(MSWD=1.18),属于中更新世,是迄今在国内测得的最年轻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该区的火山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的特点,为一套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以及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石组合。岩石富集LILE、LRE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高的原始地幔标准化(Th/Nb)N比值(大于6)、低的Nb/La(小于1)和Nb/U比值(3~13),相对富集Zr,Zr/Y比值较高。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区别于典型岛弧钙碱性火山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为-11.0^-1.5,变化较大;tDM1、tDM2分别为747~1115Ma、951~1437Ma,模式年龄远大于SHRIMP测定的锆石U-Pb年龄。腾冲火山岩喷发时该区属于大陆板内环境,该区火山岩与地壳混染的大陆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相类似,是幔源物质遭受壳源富集组分强烈混染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火山岩 SHRIMP锆石u-pb hf同位素 中更新世 岩浆成因 腾冲曲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岗北部地区黑龙江岩群的构造属性: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亮 孙景贵 +1 位作者 郭维 韩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4-1030,共17页
产于鹤岗北部地区的黑龙江岩群是由绿帘绿泥钠长片岩、绿帘蓝闪片岩(下部)和二云母片岩、石榴白云钠长片岩、方解白云钠长片岩、石榴白云钠长石英片岩(上部)等岩系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产于鹤岗北部地区的黑龙江岩群是由绿帘绿泥钠长片岩、绿帘蓝闪片岩(下部)和二云母片岩、石榴白云钠长片岩、方解白云钠长片岩、石榴白云钠长石英片岩(上部)等岩系组成。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厘定下岩组原岩为幔源碱性玄武岩(SiO_2=47.44%~48.38%)及岛弧钙碱性玄武岩(SiO_2=46.84%~49.22%),有3组锆石U-Pb年龄(526±44 Ma,n=3;249±11 Ma,n=6;207±4 Ma,n=8);上岩组原岩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SiO_2=66.70%~93.00%),有4组锆石U-Pb年龄(484±13 Ma,n=3;429±24 Ma,n=3;277±4 Ma,n=11;262±3 Ma,n=6)。结合锆石的内部结构、Hf同位素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幔源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发生在277±4 Ma,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262~249 Ma,构造折返发生在207±4 Ma。这项研究对于深入认识黑龙江岩群性质和构造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岩群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 hf同位素 形成环境 构造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找矿意义
13
作者 刘宝山 寇林林 +5 位作者 李成禄 王泽宇 罗建 张春鹏 杨元江 韩仁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1,共14页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为(117.3±2.4)Ma,并存在两组(468~484)Ma和(489~550)Ma的捕获岩浆锆石年龄,指示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2.33~12.78,样品投点落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带范围内,Hf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大,以正值为主,与来源于幔源岩浆经地壳物质加入的混染有关,fLu/Hf为-0.96~-0.90,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533~1316 Ma。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曲线右倾,Nb、Sr、Zr亏损,Th、Ta、Nd富集,Zr(26.6×10^(-6)~35.8×10^(-6))、Hf(1.39×10^(-6)~2.08×10^(-6))、Cr(102×10^(-6)~360×10^(-6))含量变化及La/Nb(142.5~214.8)、Zr/Ba(0.16~0.19)比值特征反映出幔源岩浆特点,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与嫩江—黑河成矿带三道湾子等金成矿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闪长质脉岩形成同一时期(110~125)Ma,同处于伸展环境,暗示该脉岩对争光矿区调查早白垩世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金矿床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解添合 曹玉亭 +5 位作者 刘良 马拓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宋里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组的6个样品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区内长城纪地层的构造归属划分提供更多的年代学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红柳泉组钾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59~1577Ma和<1493Ma、贝壳滩组钙质白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956Ma,均为中-新元古代;此外钙质白云母片岩还获得499Ma的变质年龄,总体反映了以上3个样品具有阿尔金杂岩的锆石年龄信息。这3个样品的核部残留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与阿尔金杂岩中各类变质岩的ε_(Hf)(t)值范围一致,且具有相似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代表了其原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因此,综合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可以推断,以上3个样品所属的地层不应再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而归到阿尔金杂岩更为合适。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扎斯勘赛河组长英质片麻岩、红柳泉组长英质糜棱岩和贝壳滩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介于454~460Ma以及多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29~432Ma、400~402Ma和~376Ma。这3个样品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内变质岩石原岩和变质年龄具有一致性,且构造位置上均位于木纳布拉克地区西南缘,与阿尔金杂岩以断裂相隔,由此初步推断其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有关。综上,本文认为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南部的贝壳滩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部分,北部的扎斯勘赛河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压-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阿尔金杂岩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约束
15
作者 王海洋 钟福军 +7 位作者 潘家永 夏菲 陈正乐 李文丽 刘军港 孙岳 严杰 祁家明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9-556,共18页
粤北澜河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缘,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石成因尚未厘定。因此,对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U-Pb定年结果显示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粤北澜河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缘,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石成因尚未厘定。因此,对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U-Pb定年结果显示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427±2 Ma,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iO_(2)含量为71.53%~75.41%,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K_(2)O+Na_(2)O=7.57%~8.23%)和A/CNK值(1.00~1.06),富集Rb、Th、U、K,亏损Ba、Y、Nb、Ta、Sr、Yb等元素,LREE/HREE为9.49~28.15,Eu负异常明显(δEu=0.21~0.76)。样品的锆石ε_(Hf)(t)均为负值(-11.8~-5.2),对应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值为2129~1806 Ma。该结果表明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主要由地壳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部分熔融形成,可能是古元古代基底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多期改造后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华南早古生代的同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澜河岩体可能是华南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从挤压增厚向后碰撞伸展的转变的产物,这一转变可能与华南内部的构造重组或外部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花岗岩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约束
16
作者 贵仁高 王驹 +7 位作者 孙嘉 石开拓 肖文舟 周淼 张晓平 李南 吴鹏 段先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93,共22页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K_(2)O>Na_(2)O)、富碱、铝含量中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而英云闪长岩则低硅、富钠(K_(2)O<Na_(2)O)、低碱、铝含量中等,属于准铝质的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三种花岗岩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高场强元素(如Th、Zr、Hf),但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的轻重稀土分馏,其中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分馏较强,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分馏较弱,特别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强烈的铕亏损。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62.9±5.2 Ma、264.4±3.6 Ma、259.4±6.3 Ma,表明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个岩相单元的εHf(t)和tDM2分别为7.9~11.0、5.2~9.8和4.6~6.4,以及756~560 Ma、933~637 Ma和967~848 Ma,暗示这些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经历了角闪岩的部分熔融,且后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强,而英云闪长岩形成于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三者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构造演化背景,中二叠世北山南部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南部洋盆在该时期前闭合,形成辉铜山-账房山蛇绿岩带。新场区域不具备矿产资源成矿潜力,这也可为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新场岩体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矿产资源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地区晚三叠世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17
作者 张潇 王晰 +1 位作者 王鹏 郭嘉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1-761,共11页
吉南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和古太平洋俯冲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吉南地区出露的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 吉南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和古太平洋俯冲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吉南地区出露的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该地区斑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1.6±2.9 Ma(MSWD=1.8,N=13),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具有高硅(SiO_(2)=75.24%~75.40%)、富碱(K_(2)O+Na_(2)O=9.45%~9.60%)和富铝(Al2O3=13.06%~13.13%)等特征,A/CNK为1.01~1.03,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锆石饱和温度TZr=780~788℃(均值784℃),δEu=0.14~0.15,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K、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定程度上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为ε_(Hf)(t)=0.2~4.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40~959 Ma,暗示该花岗岩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花岗岩 晚三叠世 地球化学 锆石u-pb hf同位素 古亚洲洋 吉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果干加年山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
18
作者 胡培远 李才 +3 位作者 解超明 王明 李娇 钟林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2-60,共9页
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Hf同位素成分。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5.1±2.4)Ma,与该地区的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时代一致。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为-9.8^-17.6,地壳Hf模式年龄为1 874~... 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Hf同位素成分。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5.1±2.4)Ma,与该地区的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时代一致。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为-9.8^-17.6,地壳Hf模式年龄为1 874~2 372Ma,表明花岗闪长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该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板块消减的火山弧构造环境,与羌塘地区古特提斯洋的晚三叠世俯冲消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栖霞地区~2.9Ga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Hf-O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智云宝 李秀章 +5 位作者 孙斌 王立功 王巧云 戴广凯 赵西强 郭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7-1921,共15页
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早前寒武纪研究区之一。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在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一直少有研究。作者在栖霞地区对出露的唐家庄岩群变质表壳岩进行系统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质基性火山岩全岩地球化... 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早前寒武纪研究区之一。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在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一直少有研究。作者在栖霞地区对出露的唐家庄岩群变质表壳岩进行系统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质基性火山岩全岩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和Hf-O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变质基性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907.9±6.3Ma,代表了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的形成时间,并遭受新太古代早、晚期变质作用。这是~2.9Ga唐家庄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在胶东地区首次报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等,Th、Nb、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有中等分异的REE配分模式。岩石中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O同位素组成,εHf(t)值介于-0.68~+4.21,δ18 O值介于1.38‰~6.73‰。结合前人的工作,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胶东地区经历~2.9Ga岩浆事件,局部地段仍保留下了同时期的变质表壳岩;(2)唐家庄岩群是中太古代初始的洋盆环境中所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建造;(3)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晚期是亏损地幔新生地壳加积的主要时期,局部地壳再循环了较老的陆源物质;(4)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经历了伸展构造背景,岩浆底侵作用使岩石发生强烈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变质基性火山岩 锆石SHRIMP u-pb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余超 杨玉伟 +5 位作者 田毅 苏特 王广伟 杨新宇 鲍东明 张天元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14,共18页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5.0±0.6 Ma,A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6.3±0.9 Ma,二者同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均富Rb、Th、U、K和轻稀土,贫Ba、Sr、P、Ti,但二长花岗岩较碱长花岗岩,岩石Rb/Sr、Rb/Ba比值低,K/Rb比值高,并表现出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两类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各不相同。两类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普遍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二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22.20~-16.02,碱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15.98~-11.42,ε_(Hf)(t)值变化范围较大,指示应有多种组分参与成岩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显著的成岩时差及成分变异趋势指示两类花岗岩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均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又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后缘拉张导致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环境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