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找矿意义
1
作者 刘宝山 寇林林 +5 位作者 李成禄 王泽宇 罗建 张春鹏 杨元江 韩仁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1,共14页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为(117.3±2.4)Ma,并存在两组(468~484)Ma和(489~550)Ma的捕获岩浆锆石年龄,指示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2.33~12.78,样品投点落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带范围内,Hf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大,以正值为主,与来源于幔源岩浆经地壳物质加入的混染有关,fLu/Hf为-0.96~-0.90,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533~1316 Ma。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曲线右倾,Nb、Sr、Zr亏损,Th、Ta、Nd富集,Zr(26.6×10^(-6)~35.8×10^(-6))、Hf(1.39×10^(-6)~2.08×10^(-6))、Cr(102×10^(-6)~360×10^(-6))含量变化及La/Nb(142.5~214.8)、Zr/Ba(0.16~0.19)比值特征反映出幔源岩浆特点,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与嫩江—黑河成矿带三道湾子等金成矿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闪长质脉岩形成同一时期(110~125)Ma,同处于伸展环境,暗示该脉岩对争光矿区调查早白垩世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金矿床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解添合 曹玉亭 +5 位作者 刘良 马拓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宋里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组的6个样品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区内长城纪地层的构造归属划分提供更多的年代学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红柳泉组钾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59~1577Ma和<1493Ma、贝壳滩组钙质白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956Ma,均为中-新元古代;此外钙质白云母片岩还获得499Ma的变质年龄,总体反映了以上3个样品具有阿尔金杂岩的锆石年龄信息。这3个样品的核部残留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与阿尔金杂岩中各类变质岩的ε_(Hf)(t)值范围一致,且具有相似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代表了其原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因此,综合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可以推断,以上3个样品所属的地层不应再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而归到阿尔金杂岩更为合适。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扎斯勘赛河组长英质片麻岩、红柳泉组长英质糜棱岩和贝壳滩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介于454~460Ma以及多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29~432Ma、400~402Ma和~376Ma。这3个样品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内变质岩石原岩和变质年龄具有一致性,且构造位置上均位于木纳布拉克地区西南缘,与阿尔金杂岩以断裂相隔,由此初步推断其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有关。综上,本文认为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南部的贝壳滩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部分,北部的扎斯勘赛河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压-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阿尔金杂岩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别珍套山西段中酸性侵入岩岩石成因: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的制约
3
作者 胡运行 顾枫华 +2 位作者 章永梅 席姣姣 张英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22,共24页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两件闪长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0.2Ma、458.4Ma及403.3~402.2Ma,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中—晚奥陶世,闪长岩则侵位于早泥盆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三类岩石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指示三者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岩浆弧环境。花岗闪长岩、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均表现为亏损地幔向球粒陨石过渡的趋势,锆石εHf(t)值分别为-2.4~8.7、-2.5~3.5,二阶段Hf模式年龄远大于成岩年龄。此外,别珍套山西段花岗岩高Sr、低Y和Yb,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受到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花岗闪长岩为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属I型花岗岩,其Mg#值为28.9~31.0,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闪长岩属准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Mg#值为17.3~22.1,同样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但可能为区域局部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西天山别珍套山地区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为中奥陶世到早泥盆世北天山洋向南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别珍套山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察汉诺地区花岗伟晶岩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2 位作者 王涛 李善平 郑英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8-2796,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对察汉诺地区新识别的晚奥陶世花岗伟晶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及地质意义。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76~491Ma的捕获锆石年龄和441~455Ma的伟晶岩形成年龄,岩浆锆石ε_(Hf)(t)介于-0.38~0.22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1401~1458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样品富钾低钠,具有富碱与钾玄质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亏损不明显Eu负异常显著(δEu=0.17~0.2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Sr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单斜辉石总体具有高Fe、Mg、Ca,低Ti、Al、Na的特点属Ca-Mg-Fe辉石族普通辉石,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榍石的SiO_(2)、TiO_(2)、CaO含量低于理论值,含相对较高的Al_(2)O_(3)、F和FeO,指示榍石形成于高温的环境。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期俯冲的大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的高温流体导致上地壳中元古界的熔融的混合岩浆在近地表形成了察汉诺伟晶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柴北缘洋)俯冲末期至随后发生的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初期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锆石u-Pb 矿物学 HF同位素 察汉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约束
5
作者 贵仁高 王驹 +7 位作者 孙嘉 石开拓 肖文舟 周淼 张晓平 李南 吴鹏 段先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93,共22页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K_(2)O>Na_(2)O)、富碱、铝含量中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而英云闪长岩则低硅、富钠(K_(2)O<Na_(2)O)、低碱、铝含量中等,属于准铝质的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三种花岗岩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高场强元素(如Th、Zr、Hf),但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的轻重稀土分馏,其中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分馏较强,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分馏较弱,特别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强烈的铕亏损。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62.9±5.2 Ma、264.4±3.6 Ma、259.4±6.3 Ma,表明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个岩相单元的εHf(t)和tDM2分别为7.9~11.0、5.2~9.8和4.6~6.4,以及756~560 Ma、933~637 Ma和967~848 Ma,暗示这些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经历了角闪岩的部分熔融,且后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强,而英云闪长岩形成于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三者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构造演化背景,中二叠世北山南部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南部洋盆在该时期前闭合,形成辉铜山-账房山蛇绿岩带。新场区域不具备矿产资源成矿潜力,这也可为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新场岩体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矿产资源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夹皮沟地区变质侵入岩的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强 郭佳丽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63-3378,共16页
吉南夹皮沟变质地体作为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太古宙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择三种代表性变质侵入岩,开展了锆石稀土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 吉南夹皮沟变质地体作为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太古宙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择三种代表性变质侵入岩,开展了锆石稀土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显示:夹皮沟地区紫苏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504±8Ma,并记录有2476±13Ma的变质年龄;其锆石Hf模式年龄介于2.82~2.66Ga之间,εHf(t)值介于1.72~5.1之间,反映为新生地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变辉长岩体(斜长角闪岩)的侵位年龄为2529±14Ma,并记录有2484±23Ma的变质年龄。变基性岩墙(石榴角闪岩)的侵位年龄为2214±18Ma,并记录有1930±16Ma的变质年龄;其岩浆锆石具有异常高的εHf(t)值(7~15),并存在明显的重稀土亏损现象,推测其母岩浆来源于富含石榴石的岩石圈地幔。综合多种信息,认为吉南地区新太古代末期(2.50~2.48Ga)构造热事件受大规模地幔柱活动控制,古元古代中晚期(2.2~1.84Ga)构造热事件可能源于克拉通边缘板块俯冲引起的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侵入体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 夹皮沟 吉林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卡房白花草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7
作者 余博 孔志岗 +5 位作者 牟明海 王昱 徐发进 范柱国 柴维 安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3-2042,共20页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白花草花岗岩体,白花草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是破解该区找矿瓶颈的关键。本文以白花草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对比分析白花草岩体与该区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白花草岩体锆石U-Pb年龄为83.1±0.5 Ma,SiO_(2)含量为74.50%~76.81%,K_(2)O/Na_(2)O比值为1.35~1.64,1-6~238.64×10^(-6),具有强烈Eu负异常(δEu为0.03~0.09),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岩体新山岩体相同,而明显区别于西区不成矿的龙岔河岩体。全岩(^(87)Sr/^(86)Sr)i为0.726236~0.778916,εNd(t)为9~8.1,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Nd)为1.54~1.62 Ga;ε_(Hf)(t)为9.15~4.9,t_(DM2)(Hf)为1.46~1.72 Ga,与新山岩体表现出相同特征,指示白花草岩体与个旧地区成矿岩体来源于同一岩浆房,可能为晚中生代华南西部岩石圈伸展背景下中元古界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经高分异演化的产物,指示仙人硐断裂和龙树脚断裂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白花草花岗岩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沟里地区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胜宝 孙国胜 +4 位作者 李雪 孙九达 齐雨宁 王卓一 马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6,共15页
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群的沉积和变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金水口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中6个测点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1~2.0 Ga之间... 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群的沉积和变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金水口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中6个测点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1~2.0 Ga之间,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829 Ma,变质锆石的上交点年龄为(1905±300)Ma,误差较大,但暗示金水口群沉积时间漫长,沉积时代不晚于中元古代早期,故本文认为金水口群沉积时代在1800 Ma左右;年龄集中于2100 Ma的碎屑锆石具有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特征。变质锆石年龄集中于450~420 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4.3±5.3)Ma,为早古生代,该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响应原特提斯洋俯冲拼合并发生区域深熔作用的年龄基本一致;锆石^(176)Lu/^(177)Hf值较低,变质锆石ε_(Hf)(t)值为-35.41~-3.75,T_(DM2)介于3641~1666 Ma之间,源岩物质为古老地壳再循环的产物;古元古代碎屑锆石ε_(Hf)(t)值为-2.98~25.58,T_(DM2)介于2833~920 Ma之间,源区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陆壳,与太古宙TTG岩系相似,暗示阿尔金地块的TTG岩系为金水口群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金水口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初始裂谷盆地,上部沉积盖层冰沟群与万宝沟群沉积于浅海陆棚,沉积过程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口群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克里雅地区晚三叠世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Hf-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振宏 王核 +3 位作者 白洪阳 黄亮 王堃宇 刘金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15-2428,共14页
锂是当今中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近年来,在西昆仑稀有金属成矿带中陆续发现卡拉瓦拉、牧林场、康西瓦、白龙山、雪凤岭等中大型高品位伟晶岩型锂矿。为了在具有锂铍化探异常圈定区域寻找新的稀有金属矿床,本次研究以西昆仑造山带东缘... 锂是当今中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近年来,在西昆仑稀有金属成矿带中陆续发现卡拉瓦拉、牧林场、康西瓦、白龙山、雪凤岭等中大型高品位伟晶岩型锂矿。为了在具有锂铍化探异常圈定区域寻找新的稀有金属矿床,本次研究以西昆仑造山带东缘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集区的白龙山矿床为模型,建立“晚三叠世S型花岗岩-伟晶岩+巴颜喀拉群地层+韧性剪切带的薄弱地段就位+锂铍化探异常”的组合找矿模型。为了探究位于大红柳滩东缘的克里雅地区是否具有发现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本文以这套组合找矿模型为指导思想,结合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Nd同位素等方法对克里雅花岗岩体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区域地层及其构造背景与白龙山矿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克里雅岩体属于S型二长花岗岩,平均年龄为207±1.1Ma,与白龙山矿床母岩S型二云母花岗岩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此外,尽管克里雅区域锂铍化探异常较高,出露地层相同,且出露伟晶岩,构造形成环境同为后碰撞,但两者岩浆源区不一致。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克里雅地区不适合运用以白龙山伟晶岩型锂矿床为模型的找矿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 Hf-Nd同位素 稀有金属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65
10
作者 吴才来 郜源红 +5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刘春花 李名则 B Ronald FROST Joseph L WOODE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97-2323,共27页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 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 岩石成因 南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鲁安矿区伟晶岩锆石U-Pb定年、铪同位素组成及其与哈龙花岗岩成因关系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马占龙 张辉 +3 位作者 唐勇 吕正航 张鑫 赵景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6,共18页
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对卡鲁安-阿祖拜伟晶岩田中4条伟晶岩脉以及哈龙岩体中锆石U-Pb定年、铪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卡鲁安矿区805、806、807号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16.0±2.6)Ma、(223.7±1.8)Ma和(221... 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对卡鲁安-阿祖拜伟晶岩田中4条伟晶岩脉以及哈龙岩体中锆石U-Pb定年、铪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卡鲁安矿区805、806、807号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16.0±2.6)Ma、(223.7±1.8)Ma和(221±15)Ma,属三叠纪岩浆活动的产物。对于库卡拉盖650号脉,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它由形成时代为(227.9±2.6)Ma的早期钠长石伟晶岩与形成时代为(211.3±2.4)Ma的晚期锂辉石-钠长石-锂云母伟晶岩2期伟晶岩构成。哈龙岩体形成时代为400.9~403.3 Ma,由于伟晶岩与哈龙岩体之间存在形成时代上的差异(170 Ma以上),预示着它们之间不具成因上的联系。卡鲁安矿区伟晶岩脉中锆石显示较小的正εHf(t)值(+0.65^+2.50)和较大的模式年龄TDM2(1090~1213 Ma),相似于可可托海3号脉、柯鲁木特112号脉中锆石的铪同位素组成,指示伟晶岩由陆-陆碰撞体制伸展背景下的加厚地壳物质减压熔融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锆石同位素 花岗岩 伟晶岩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黄沙桥铀矿床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地质意义
12
作者 周堂波 李俊 +4 位作者 江卫兵 钟福军 李海东 郭新文 许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1-1997,共17页
黄沙桥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处于城口矿集区西侧。本文针对黄沙桥铀矿床赋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8±1.1... 黄沙桥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处于城口矿集区西侧。本文针对黄沙桥铀矿床赋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8±1.1 Ma和154.0±1.4 Ma。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类黑云母花岗岩均具富硅、富碱、高K_(2)O/Na_(2)O值和低CaO/Na_(2)O值等特征,二者皆具有较一致的稀土、微量分配曲线特征;均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以及高场强元素Th、U、Hf,明显亏损Ba、Nb、Ti等元素;两者均具明显轻重稀土分馏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两类黑云母花岗岩均具有较低εHf(t)值(-15.24~-8.96和-13.60~-9.65),二者古元古代的模式年龄为2171~1778 Ma和2063~1821 Ma。两类黑云母花岗岩均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主要由富黏土的泥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来。二者均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为主的地壳源区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桥铀矿床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塔特勒克布拉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69
13
作者 曹玉亭 刘良 +2 位作者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59-3271,共13页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瓦石峡河附近塔特勒克布拉克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3.62%~72.06%)、高碱(ALK=6.39~7.83)、过铝质(ASI=1.27~1.43)的特征,其稀土元素含量中等,Eu负异常较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在原始地幔标准化...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瓦石峡河附近塔特勒克布拉克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3.62%~72.06%)、高碱(ALK=6.39~7.83)、过铝质(ASI=1.27~1.43)的特征,其稀土元素含量中等,Eu负异常较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LREE、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εHf(t)=-9.1~-10.5,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1457~1553Ma,反映该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其来源也相对单一。岩石中Nb/Ta、Zr/Hf、Th/U比值及高的CaO/Na2O比值(>0.3),高的Al2O3、CaO和FeOT+MgO+TiO2总量,暗示该花岗岩是由中下地壳的杂砂岩经过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的。较低的Al2O3/TiO2比值以及高的Y和Yb含量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岩是在较高的温度及较低的压力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的,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斜长角闪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的长柱状,具有明显的岩浆环带结构,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462±2Ma一组年龄,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Th/U>0.1),推断该年龄值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根据CaO/Na2O-Al2O3/TiO2图解和R1-R2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抬升初期。对比花岗岩形成年龄(462Ma)与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已获得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变质年龄(~500Ma),可推断阿尔金瓦石峡南二长花岗岩形成于阿尔金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后应力释放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地壳物质由于压力的降低从而发生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 Hf同位素特征 碰撞后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块西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唐俊 郑永飞 +2 位作者 吴元保 查向平 周建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63-1086,共24页
对胶东地块西部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和变质时代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2)2个TTG片麻岩的原岩谐和年龄分别为2692±14Ma和2691±12Ma,部分锆石记录了1.7Ga~1.8Ga左右的... 对胶东地块西部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和变质时代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2)2个TTG片麻岩的原岩谐和年龄分别为2692±14Ma和2691±12Ma,部分锆石记录了1.7Ga~1.8Ga左右的变质事件。岩浆锆石δ^(18)O值为5.11~5.55‰,指示TTG岩浆在成因上与幔源岩石关系密切;(2)呈透镜状包体分布于TTG片麻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全岩δ^(18)O估计值总体在6.0~6.5‰之间,表明斜长角闪岩原岩同样具幔源性质,其原岩初始氧同位素组成总体未受后期变质作用改造,但局部有低δ^(18)O值(3.6‰)斜长角闪岩分布,指示胶东地块西部同样存在δ^(18)O亏损事件;(3)粉子山群长英质副片麻岩具有较高的氧同位素组成,全岩δ^(18)O估计值在12.3~14.5‰之间,锆石δ^(18)O值高达9.92‰,指示其源区物质为高δ^(18)O值表壳岩。粉子山群斜长角闪岩全岩δ^(18)O估计值在5.5‰左右,表明其原岩具有幔源性质,原岩初始氧同位素组成也未受后期变质作用的明显改造;(4)粉子山群混合岩化变质作用时间为1748±22Ma,斜长角闪质混合岩中变质新生锆石δ^(18)O值为6.07‰,长英质混合岩中变质新生锆石δ^(18)O值为6.88~7.67‰,指示在混合岩化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外部高δ^(18)O值流体加入,引起混合岩氧同位素组成不同程度地升高;(5)粉子山群中橄榄大理岩岩浆核锆石U-Pb不一致线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769±48Ma和215±34Ma,分别代表岩浆锆石结晶年龄和变质年龄,说明胶东地块西部同样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并遭受到三叠纪变质作用;(6)分布于TTG片麻岩中的基性麻粒岩原岩年龄为2379±54M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间为1794±41Ma,与混合岩化变质作用时间基本一致。麻粒岩相变质锆石δ^(18)O值为4.75‰,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基性麻粒岩原岩具幔源性质,其原岩氧同位素组成未受到后期变质作用改造。胶东地块西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印支期变质时代和^(18)O亏损事件的产出指示,胶东地块西部有可能属于扬子板块,对应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裂谷岩浆侵位时裂谷肩部的北翼古老围岩。在印支期陆壳俯冲过程中,整个胶东地块西部可能并没有俯冲到地幔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变质岩 锆石u-PB 同位素 原岩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锆石U-Pb定年及其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3 位作者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5-1614,共20页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岩体位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的近东西向碱性侵入岩带上,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闪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闪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碱长正长岩。全岩SiO2:68.97%~74.14%,Na20+K20=9.67%~11.19%...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岩体位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的近东西向碱性侵入岩带上,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闪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闪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碱长正长岩。全岩SiO2:68.97%~74.14%,Na20+K20=9.67%~11.19%,A1,O,=13.72%~15.26%,Fe20,=0.18%~1.41%,FeO=0.91%-1.51%,CaO=0.35%-0.63%。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298×10~-1286×10~,平均706×10~,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强烈的Eu负异常,呈“右倾海鸥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zr+Nb+ce+Y=936×10-6 —3684×10-6,平均1813×10-6。为A1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早二叠纪。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87.7~291.6Ma,平均289.8Ma,岩体形成后,在279.1~282Ma左右经历了后期热液流体的改造。锆石εHf(t)值为-6.3—9.0,两阶段模式年龄(trj。)跨越古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岩浆平均温度832~839℃,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且具高温、无水、低氧逸度的成岩特点。该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类 锆石u-PB Lu-HF同位素 波孜果尔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唐俊 郑永飞 +2 位作者 吴元保 查向平 周建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9-1062,共24页
对胶东地块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h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区域花岗片麻岩及岩浆锆石普遍不同程度地亏损^(18)O,3个片庥岩样品中岩浆核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23... 对胶东地块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h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区域花岗片麻岩及岩浆锆石普遍不同程度地亏损^(18)O,3个片庥岩样品中岩浆核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23±36Ma、738±17Ma和744±63Ma,低δ^(18)O值(-0.42~4.14‰)岩浆核锆石说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岩,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及少量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出现,指示片麻岩与榴辉岩曾经共同经历了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2)花岗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原岩年龄有两种,一种是新元古代,其U-Ph年龄为806±79Ma。另一种是古元古代晚期,其 U-Pb年龄为1838±41Ma。这2个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分别为229±3Ma和242±21Ma。多数榴辉岩中的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也具有低δ^(18)O值特征(0.22~3.4‰),指示在榴辉宕相变质作用之前,这些榴辉岩原岩为低δ^(18)O值蚀变岩或低δ^(18)O值基性岩浆岩;(3)大理岩中榴辉岩变质增生锆石δ^(18)O值高达15.9‰,U-Pb年龄为229±4Ma,指示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之前,榴辉岩原岩与大理岩一样具有高δ^(18)O值;(4)斜长角闪岩的原岩U-Pb年龄为1719±18Ma,与同时期榴辉岩原岩一起构成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侵位时的裂谷肩部围岩,在三叠纪大陆碰撞时同样受到变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锆石u-PB 同位素 原岩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性岩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3种方法之比较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惠民 李怀坤 +4 位作者 陈志宏 相振群 陆松年 周红英 宋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根据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资料,对利用3种方法,即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法、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SHRIMP)法、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做基性岩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优点和局限性进... 根据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资料,对利用3种方法,即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法、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谱(SHRIMP)法、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做基性岩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比较,并讨论了针对具体样品选择定年方法的基本原则。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基性岩斜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的3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及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从具体样品中分选得到的斜锆石的数量、粒度大小、年龄范围、U-Pb含量、测年精度要求等因素,灵活地选择测年方法,对于获得比较理想的测年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锆石 u-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西段古生代花岗岩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7
18
作者 徐学义 马中平 +3 位作者 夏祖春 夏林圻 李向民 王立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0-75,共26页
通过对天山中西段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TIMS法U—Pb同位素定年,表明中天山托克逊南-库米什北侵入于奥陶纪可可乃克群中的碱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95.1±0.9Ma,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393.5±2.7Ma。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327.3... 通过对天山中西段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TIMS法U—Pb同位素定年,表明中天山托克逊南-库米什北侵入于奥陶纪可可乃克群中的碱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95.1±0.9Ma,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393.5±2.7Ma。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327.3±0.9Ma,斜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24.1±1.1Ma.并揭示出中天山中段库米什地区的3期构造岩浆事件,分别相当于早志留世、中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天山哈希勒根大坂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286.8±0.8Ma。对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侵入岩类的锆石TIMS法U—Pb同位素定年,表明霍城果子沟角闪花岗岩形成于351.9±1.6Ma,昭苏煤矿花岗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348.4±0.8Ma,新源则克台角闪辉长岩体形成于308.2±1.2Ma。南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侵入于巴音布鲁克群中的石英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446.8±1.2Ma,独一库公路南段库尔干道班14.6km和15.2km处的角闪斜长花岗岩体与黑云母花岗岩体分别形成于426.3±1.9Ma和425.1±1.8Ma。对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天山托克逊南-库米什北志留纪-早泥盆世花岗岩为钙碱系列,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具有Rb、Th、Ba富集,Ta、Nb亏损的分配型式,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为钙碱系列,准铝-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富集程度较前者低。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具有Rb、Th富集.Ba略亏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形成于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石炭-二叠纪花岗岩为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分配型式同样具有Rb、Th富集,Ba明显亏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亦形成于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南天山库尔千花岗岩为Al2O3含量高的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中等(157.89×10^-6~81.81×10^-6),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呈现出K、Rb、Th、Ba富集和Nb、Ta、Zr、Hf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其形成时代与天山古生代洋盆俯冲时限相当.为岛弧构造环境。依据Sr—Nd—Pb同位素回时计算结果,本次研究所取的花岗岩初始锶同位素比值高,介于0.70435~0.70982,εNd(t)值多小于零或为很低的正值,T2DM或TDM均远大于岩体形成年龄,δ^180‰多大于10,个别为6.7。显示出古老壳源物质在花岗岩浆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鉴于花岗岩的εNd(t)均在0左右变动,同样说明,新生地壳在花岗岩浆的形成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花岗岩的εNd(t)值与前寒武纪岩石的δNd(t)对比研究表明,中天山库米什北志留纪斜长花岗岩体可能是中新元古界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而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既有中新元古界片麻岩或片岩部分熔融生成,亦有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受到古老地壳混染后岩浆结晶产物。伊犁石炭-二叠纪花岗岩和南天山库尔干志留纪花岗岩均显示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并受古老地壳混染的Nd同位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TIMS u—Pb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天山中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闪长玢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原位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周清 姜耀辉 +5 位作者 廖世勇 赵鹏 靳国栋 贾儒雅 刘铮 徐深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6-1734,共9页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前人对该矿床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对该矿床内出现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缺乏较多的关注。本研究对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区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进...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前人对该矿床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对该矿床内出现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缺乏较多的关注。本研究对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区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一个206Pb/238U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153.5±2.4Ma(2σ,MSWD=2.5),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53.5Ma),可能处于由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引起的弧后或弧内拉张构造环境。对其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研究显示该侵入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0.5)和εHf(t)值(~4.73),暗示其很可能具有壳-幔混合的物质来源。可见,德兴地区的构造活动既经历了早期(170~171Ma)的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陆缘弧环境,又经历了后期(~153.5Ma)的弧后伸展环境,分别形成了与成矿相关的花岗质岩浆和与成矿无关的闪长质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 闪长玢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聂荣微陆块早侏罗世中期花岗岩及其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敏 赵志丹 +4 位作者 管琪 董国臣 莫宣学 刘勇胜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31-1937,共7页
西藏早侏罗世聂荣岩体中偏基性包体与酸性寄主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以及相互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约束,直接限制了对聂荣微陆块在早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中的作用的认识。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采自聂荣地区的一对花岗岩及其闪长... 西藏早侏罗世聂荣岩体中偏基性包体与酸性寄主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以及相互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约束,直接限制了对聂荣微陆块在早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中的作用的认识。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采自聂荣地区的一对花岗岩及其闪长岩包体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寄主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85·1±1·5Ma,闪长岩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83·6±1·1Ma,指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同时侵位。寄主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17·8^-0·9,其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变化于1·3~2·4Ga,闪长岩包体的锆石εHf(t)值和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值分别分布于-11·9^-2·9和1·4~2·0Ga,均表现出很大的变化范围。同时于~185Ma结晶的两种岩浆锆石Hf同位素的不均一性和继承锆石的出现,指示了聂荣微陆块早侏罗世中期发生了古老基底深熔或重熔的熔体和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间的混合,之后再与围岩混染的岩浆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聂荣微陆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