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长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杜秋定 汪正江 +4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谢尚克 邓奇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地层出露广泛,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对扬子地块东南缘湘中大乘山地区长安组二段底部的凝灰质板岩中所获得的碎屑锆石的U-PbLA-ICP-MS同位素年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地层出露广泛,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对扬子地块东南缘湘中大乘山地区长安组二段底部的凝灰质板岩中所获得的碎屑锆石的U-PbLA-ICP-MS同位素年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安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831~720Ma,少数为新元古早期1005~842Ma,含有少量古元古—中元古的2500~1933Ma的锆石。长安组较年轻的两组锆石加权年龄为769Ma(2σ,n=9,MSWD=11.3)和828Ma(2σ,n=16,MSWD=7.9),最小年龄720.2±12Ma(206Pb/238U表面年龄)。长安组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表明,该地层最早形成时代<770Ma,那么长安冰期的启动年龄应不大于770Ma。组成碎屑锆石年龄谱中最大碎屑锆石群体的年龄组构750~830Ma为华南在新元古代时期的生长和再造时代,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古元古代2500~1933Ma年龄信息在长安组碎屑锆石的出现,则暗示了湘中大乘山地区或扬子东南缘的一次地壳再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东南缘 新元古代 冰期地层 长安组 碎屑锆石la-icp—MS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稀土元素、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柯亮亮 翟德高 +4 位作者 刘家军 许永旺 杨婕坤 谭强 张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7-616,共20页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岩浆岩带东段,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区1件似斑状花岗岩、2件中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岩浆岩带东段,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区1件似斑状花岗岩、2件中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319.0±5.0 Ma(MSWD=4.9)、324.0±2.0 Ma(MSWD=1.3)和332.0±8.5 Ma(MSWD=5.7)。定年结果显示所有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早石炭世,属于海西中期。锆石的原位微区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所有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强烈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特征,与岩浆锆石的特点一致。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锆石的εHf(t)值为-0.71^+10.2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709~1 436 M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根据已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和锆石稀土元素数据,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构造演化,可以推测阿尔哈达地区可能存在时限为310~33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哈达 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稀土元素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新金矿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3
作者 徐智涛 孙景贵 +1 位作者 任亮 刘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65-66,共2页
永新金矿是一座新发现的产在韧性剪切带中大型金矿床,目前正在勘探之中,研究程度较低;近期我们在对矿区地表和钻孔编录,在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基础上,开展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闪长玢岩的成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判断... 永新金矿是一座新发现的产在韧性剪切带中大型金矿床,目前正在勘探之中,研究程度较低;近期我们在对矿区地表和钻孔编录,在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基础上,开展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闪长玢岩的成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判断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永新 闪长玢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LA-ICP 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4
作者 肖媛媛 任战利 +1 位作者 秦江锋 曾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663,共8页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县紫金山杂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U-Pb测得紫金山碱性杂岩的结晶年龄为138.3±1.1Ma(MSWD=2.3,9个样品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火成岩富碱(K2O+Na2...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县紫金山杂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U-Pb测得紫金山碱性杂岩的结晶年龄为138.3±1.1Ma(MSWD=2.3,9个样品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火成岩富碱(K2O+Na2O=8.60%~15.62%),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具有Eu正异常,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高Nb/Ta比值(16.85~18.19),表明岩石起源于交代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文章提出紫金山碱性杂岩可能是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大规模伸展背景下由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该期岩石圈深部的强烈岩浆—热活动是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晚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碱性杂岩 锆石la-icp MS U-PB年代学 富集地幔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西南地区枕状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进 李锦轶 +3 位作者 刘建峰 李岩峰 曲军峰 张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报道了新近在华北北缘西段狼山地区发现的枕状玄武岩的初步定年工作。前人将其时代定为早古生代。对选自玄武岩的32颗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岩的锆石大量为捕获基底的锆石,其年龄和锆石内部结构复杂多样。根据锆石... 报道了新近在华北北缘西段狼山地区发现的枕状玄武岩的初步定年工作。前人将其时代定为早古生代。对选自玄武岩的32颗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岩的锆石大量为捕获基底的锆石,其年龄和锆石内部结构复杂多样。根据锆石内部特征将其划分为4类,其中的板状锆石被定为玄武岩的自生锆石,年龄为晚古生代末期—早三叠世早期。其余均为来自阿拉善地块基底的锆石,主要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和古生代锆石。狼山晚古生代末期的玄武岩可能产自古亚洲洋封闭后由于岩石圈拆沉导致的伸展环境,该期伸展贯穿华北北缘直至阿拉善地块,暗示华北板块与阿拉善地块至少在晚古生代之前就已经拼合在一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 枕状熔岩 古亚洲洋 锆石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地区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田京 李进文 +5 位作者 王润和 刘文 向安平 康永建 郭志军 董旭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2-1107,共16页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是中国内蒙古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对矿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侵入岩进行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4件侵入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是中国内蒙古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对矿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侵入岩进行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4件侵入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5.4±1.9)Ma、(294.3+0.6)Ma、(287.0±1.2)Ma及(243.9±1.6)Ma,表明矿区主要侵入岩形成于2个时期,即海西晚期与印支期。前3者的年龄表明其均为海西晚期岩浆演化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著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Y+Nb)-Rb和Yb-Ta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均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受古亚洲洋闭合的影响,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3.9±1.6)Ma,表明其为印支期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同样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著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Y+Nb)-Rb和Yb-Ta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依据前人研究成果,矿区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其^(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62.6±0.7)Ma,说明本次所采集的侵入岩与矿床的形成均无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额仁陶勒盖地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华阳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对五龙岩体群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24
7
作者 孟旭阳 王晓霞 +3 位作者 柯昌辉 李金宝 杨阳 吕星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4-1719,共16页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A/CNK值为1.01-1.14,Na2O为3.15%~3.83%,K2O为3.04%~5,70%,K2O/Na2O为0.84-1.80,Mg^n为0.24-0.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该花岗岩富集Rb、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华阳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物质为主。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计等的估算显示,华阳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50-8000C。花岗岩的锆石εHt(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6.17~2.27,平均值为-3.19;二阶段模式年龄孔。为1.65-1.12Ga,加权平均值为1.46G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阳花岗岩是早—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岩体的形成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有关.是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变或后碰撞伸展早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岩体 五龙岩体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岩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高通岭钼矿床赋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付王伟 许德如 +5 位作者 吴传军 傅杨荣 周迎春 周岳强 王智琳 林舸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9-427,共9页
海南高通岭岩体产有高通岭小型热液脉型钼矿床,其赋矿围岩为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研究表明,组成高通岭岩体的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变接触,且二者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暗示它们可能是同一岩... 海南高通岭岩体产有高通岭小型热液脉型钼矿床,其赋矿围岩为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研究表明,组成高通岭岩体的细粒和粗粒正长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变接触,且二者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暗示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系列的产物。对细粒正长花岗岩(GTL-4)和粗粒正长花岗岩(GTL一9)样品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00.8±2.4)Ma(MSWD=2.8)和(100.2±1.7)Ma(MSWD=2.7)。结合锆石CL图像中清晰的震荡环带、Th/U的值(0.15~0.94)和以往研究成果,认为高通岭岩体结晶年龄应为100Ma左右,可能是同期的中高温岩浆含矿热液导致了高通岭钼矿床的形成;而90~97Ma年龄系中低温热液活动的年龄,导致了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中低温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赋矿岩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高通岭钼矿床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可可托海地区二厂房岩体 LA-ICP-MS 锆石 U-Pb 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亚峰 蔺新望 +4 位作者 郭岐明 吕军利 赵端昌 王星 王旭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8,共16页
对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可可托海地区二厂房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8.0±3.5 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岩体的S... 对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可可托海地区二厂房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8.0±3.5 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65.40%~69.31%之间,里特曼指数值为1.27~1.65,A/CNK值为0.92~1.02,属中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具有富集Cs、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负Eu异常明显(δEu=0.48~0.65)的岛弧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二厂房岩体形成于陆缘弧构造环境,是在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幔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后使之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二厂房岩体 可可托海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聪聪 李世超 +3 位作者 刘正宏 徐仲元 张超 白新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8-1340,共13页
通过野外观测、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详细地对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80.5±0.7)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明南洞岩体中SiO2含量为60.7... 通过野外观测、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详细地对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80.5±0.7)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明南洞岩体中SiO2含量为60.71%~67.72%,Al2O3含量为15.60%~17.44%,全碱(Na2O+K2O)值为6.79%~7.63%,K2O/Na2O值为0.61~1.01,A/CNK=0.94~1.01,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并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明南洞岩体具有显著的活动大陆边缘及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延边-太平岭地区的陆缘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地区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构成了平行洋壳俯冲方向的成分分带,指示了俯冲的方向,反映了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早侏罗世 延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米林县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Pb-Sr-Nd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超 李荣社 +5 位作者 何世平 王超 辜平阳 计文化 查显锋 张海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830,共13页
喜马拉雅是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作用形成的全球最年轻、规模最大和正在活跃的造山带。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侵入南迦巴瓦岩群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515.5±2.3 Ma... 喜马拉雅是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作用形成的全球最年轻、规模最大和正在活跃的造山带。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侵入南迦巴瓦岩群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515.5±2.3 Ma(早寒武世),提供了泛非构造-岩浆事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记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2含量为66.47%~72.42%,A/CNK指数为0.98~1.08,平均1.03,在A/NK-A/CNK指数图解中样品大部分落入过铝质区,里特曼指数σ为1.53~3.08,为钙碱性系列,在SiO2-K2O图解上大部分样品投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在Harker图解中所有样品中的TiO2、MgO、FeOT、MnO、K2O随着SiO2含量的变化增加而减少,Na2O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La/Yb)N为19.1~63.8,出现弱Eu负异常(δEu=0.24~0.88);微量元素表现出Ba、Nb、Ta、Sr、Zr亏损,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相对富集的特征。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丹娘乡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具有负εNd(t)值(-8.67^-10.57)和较老的Nd模式年龄(tDM=1.84~3.42),说明其来源可能是上地壳物质,结合87Sr/86Sr初始比值特征,推断丹娘乡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是在高温环境下经部分熔融形成的。通过构造环境判别图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丹娘乡准铝质-弱过铝质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结合新得到的513 Ma同位素年龄,认为泛非碰撞造山事件早寒武世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一带可能结束,进入后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非运动 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区英云闪长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20
12
作者 柴凤梅 欧阳刘进 +4 位作者 董连慧 杨富全 刘锋 张志欣 李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2,共12页
对新疆阿尔泰南缘阿舍勒铜矿区英云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75.3±2.1Ma和386.2±3.8Ma的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具... 对新疆阿尔泰南缘阿舍勒铜矿区英云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75.3±2.1Ma和386.2±3.8Ma的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具有高si02(74.72%-77.72%)和中等的A1203(12.06%~13.5%)含量,低的P20s(〈0.04%)和CaO(0.34%~1.65%)含量,且具有贫碱(K20+Na20=5.84%~6.59%)、富钠(Na20/K20=3.3~10.9)、过铝质(A/CNK=1.10~1.18)特点;富集LREE和Th、U、Pb元素,贫P、Sr、Nb、Ta、Ti元素,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她u=0.47~0.81),属低钾过铝质岩石。综合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区域地质资料及英云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阿舍勒铜锌矿区英云闪长岩是早中泥盆世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云闪长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地球化学 阿舍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紫云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41
13
作者 刘凯 毛建仁 +2 位作者 赵希林 叶海敏 胡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27,共20页
紫云山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组成,前者为岩体的主体,呈环状分布于岩体的周边,发育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后者为补充侵入体位于岩体的中央部位,两者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 紫云山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组成,前者为岩体的主体,呈环状分布于岩体的周边,发育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后者为补充侵入体位于岩体的中央部位,两者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2.5±1Ma和222.3±1.8Ma,都为印支晚期的产物。两种岩石类型的SiO2含量存在明显间断,A/CNK变化范围分别为0.99~1.05和1.08~1.15,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弱过铝-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两类岩石都具有高的Rb、Cs含量和Rb/Sr比值,低的Sr、Ba、Eu含量,强-中等负铕异常,以及高的(87Sr/86-Sr):值和低的ε-Nd(t)值,显示了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起源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两种岩石类型形成的温压条件和成岩深度有明显差别,暗示两者的源区不同。紫云山岩体两类岩石都是在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挤压一松驰构造环境下形成,岩浆底侵作用形成了少量有幔源组分加入的花岗闪长岩,其后上地壳泥砂质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了黑云母花岗岩。华南印支期主要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和高精度年龄数据显示,在华南内陆带和武夷-云开山脉带,由南而北,岩体形成时代逐渐变新,是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所引起的挤压应力由南向北传递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山岩体 la-icp—MS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意义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石炭纪雅满苏组火山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雯 夏芳 +4 位作者 柴凤梅 吴生军 李强 耿新霞 孟庆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790,共23页
雅满苏组火山岩是东天山石炭纪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天山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其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对探讨该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和火山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天山地区雅满苏组火山岩... 雅满苏组火山岩是东天山石炭纪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天山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其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对探讨该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和火山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天山地区雅满苏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雅满苏组是一套海相火山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其上亚组英安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4.4±1.7Ma(MSWD=0.67),代表了雅满苏上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切穿雅满苏铁矿区矽卡岩及矿体的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5.5±1.7Ma(MSWD=0.34),表明雅满苏铁矿床形成不晚于325Ma。雅满苏上亚组英安岩和玄武岩显示了富集LREE、U、Sr,相对亏损Nb、Ta等元素的特征,且英安岩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644~0.282802之间,εHf(334Ma)为3.0~8.0,表明它们是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的产物,英安岩是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玄武岩是软流圈地幔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地幔的混合熔体演化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雅满苏组火山岩是早石炭世中期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产物,石炭纪时期古亚洲洋尚未闭合,雅满苏铁矿床形成介于334~325Ma之间,是与石炭纪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满苏组 火山岩 la-icp—MS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富蕴县埃达克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对古亚洲洋板块俯冲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海祥 沈晓明 +2 位作者 马林 牛贺才 于学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4-1058,共5页
采用 LA-ICP-MS 锆石 U-Ph 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分布于新疆北部富蕴县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被认为属早泥盆世的埃达克岩的形成年龄为441.3±1.8Ma,属早志留世。由于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 采用 LA-ICP-MS 锆石 U-Ph 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分布于新疆北部富蕴县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被认为属早泥盆世的埃达克岩的形成年龄为441.3±1.8Ma,属早志留世。由于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被认为是由新生的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后部分熔融形成的,因此,埃达克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地区古亚洲洋的板块俯冲从早志留世就已经开始。这是首次采用精确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的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开始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埃达克岩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古亚洲洋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小白石头黑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鹏 吕新彪 +3 位作者 陈超 曹晓峰 玛依拉 苏怡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3-554,共12页
小白石头黑云母花岗岩位于中天山地块东部南缘。LA-ICP-MS测得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322±5Ma(MSWD=3.2)。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小白石头黑云母花岗岩以高硅(73.46%~75.86%)、富碱(Na2O+K2O=7.1%~8.2%)和弱过铝质(A/CNK=1.002~... 小白石头黑云母花岗岩位于中天山地块东部南缘。LA-ICP-MS测得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322±5Ma(MSWD=3.2)。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小白石头黑云母花岗岩以高硅(73.46%~75.86%)、富碱(Na2O+K2O=7.1%~8.2%)和弱过铝质(A/CNK=1.002~1.02)为特征。稀土元素C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右倾,(La/Yb)N=13.92~20.8,LREE/HREE=10.83~14.46,在配分曲线上显示左高右低的特征,K、Rb、Ba、Th等元素富集,Nb、Zr、Hf、Sm、Y、Yb等元素亏损,具有较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原岩恢复显示其为变杂砂岩重熔形成,并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综合分析,认为岩体具有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是其原岩的印记,低初始87Sr/86Sr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形成花岗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指示该岩体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很有可能是石炭纪北天山洋盆闭合,碰撞过程中造成中天山地块陆壳加厚,造成下地壳重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小白石头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新嘎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唐攀 唐菊兴 +4 位作者 郑文宝 冷秋锋 林彬 唐晓倩 王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60,共14页
新嘎果地区位于西藏南冈底斯中段北部,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南侧,区内发育的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出露面积小。该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富硅(SiO_2=75.09%~78.10%)、贫碱(K_2O+Na_2O=4.84~6.52%)、贫镁(MgO=0.24~0... 新嘎果地区位于西藏南冈底斯中段北部,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南侧,区内发育的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出露面积小。该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富硅(SiO_2=75.09%~78.10%)、贫碱(K_2O+Na_2O=4.84~6.52%)、贫镁(MgO=0.24~0.37%)、过铝质(A/CNK=1.02~1.7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1.30,Eu异常从弱负异常到弱正异常(δEu=0.76~1.15),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明显亏损Ba和Sr,属于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陆源弧火山岩的特点。锆石U-Pb年龄为70.89±0.31 Ma,是目前典中组火山岩最老的年龄;锆石176Hf/177Hf值比较均一,分布于0.282 820~0.282 939之间,εHf(t)值为+3.2^+7.4,tDM模式年龄变化于662~930 Ma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新嘎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幔组分,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混染古老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中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中太古界古陆核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新成 郑玉壮 +1 位作者 高军 朱志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原赫罗斯坦岩群为一套无序变质核杂岩,岩性为混合岩化花岗质片麻岩、紫苏辉石麻粒岩等。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具TTG岩石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测定锆石U-Pb年龄值3137.3±4.1Ma,反映其时代为中太古代,代表赫罗斯坦杂岩原岩生... 原赫罗斯坦岩群为一套无序变质核杂岩,岩性为混合岩化花岗质片麻岩、紫苏辉石麻粒岩等。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具TTG岩石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测定锆石U-Pb年龄值3137.3±4.1Ma,反映其时代为中太古代,代表赫罗斯坦杂岩原岩生成年龄。由此说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存在太古宙大陆核,为新疆境内所发现的最古老岩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古代 赫罗斯坦 杂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西昆仑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床花岗岩类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旭舟 周振华 +2 位作者 王润和 李进文 何姝 《矿床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338,共16页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新发现的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_Pb测年结果表明,形成年龄分别为(140.0±0.5)]Ma(MSWD=1.3)和(151.6±0.4...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新发现的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_Pb测年结果表明,形成年龄分别为(140.0±0.5)]Ma(MSWD=1.3)和(151.6±0.4)Ma(MSWD=1.2),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w(SiO2)=65.51%~67.85%),富碱(w(Na2O+K2O)=6.86%~7.81%),贫P2O5的特征,A/CNK在0.95~1.02之间,富集微量元素K、Rb、Nd,亏损Ta、Nb、P、Ti,为I型花岗岩。花岗岩的A/CNK值为1.58,属强过铝质岩石。Rb/Sr比值大于0.9,为S型花岗岩。敖包吐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显示,其206 Pb/204Pb为18.398-18.755,207pb/204Pb为15.53415.541,208pb/204Pb为38.386--38.542,铅具有混合来源特征。岩浆很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混染。敖包吐花岗岩类可能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后碰撞环境有关,并受到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敖包吐铅锌矿床 大兴安岭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Dahongliutan pluton in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2
20
作者 DING Kun LIANG Ting +5 位作者 YANG Xiu-qing ZHOU Yi FENG Yong-gang LI Kan TENG Jia-xin WANG Rui-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20-3435,共16页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S zircon U Pb age,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Hf isotopes,and the first detailed Li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Dahongliutan pluton.LA-ICP-MS zircon U 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he Late Triassic((213±2.1)Ma).Geochemical data show relatively high SiO2 contents(68.45 wt%73.62 wt%)and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1.111.21)indicates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e.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Rb,K,Th),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a,P,Ti).TheεNd(t)values range from 8.71 to 4.73,and(87Sr/86Sr)i=0.70870.71574.Zircons from the pluton yield 176Hf/177Hf values of 0.2826181 to 0.2827683,andεHf(t)values are around 0;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0.974 to 1.307 Ga.Theδ7Li values are 0.76‰3.25‰,with an average of 2.53‰.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pluton suggest a mixed trend betwee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and a juvenile mantle-derived material.This study infers that the Dahongliutan rock mass i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environment,when the collision between South Kunlun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s resul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Palaeo-Tethys.The mantle-derived magma results in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 Pb age petrogeochemistry Li-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ahongliutan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