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宇 钟世华 +5 位作者 李三忠 赵鸿 薛梓萌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400,共13页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意义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来自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以探究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微区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信号采集时间较短时会得到较大的U-Pb定年误差,但它的改变并不会对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含矿物包裹体和不含矿物包裹体的分析点可知,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同样不会对定年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然而,若选择的锆石分析位置含有磷灰石等副矿物包裹体,得到的分析数据会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假象,从而造成诸多误判,如推断出错误的岩浆氧逸度特征等。因此,锆石微区分析前必须首先查明所分析的位置是否存在副矿物包裹体,而在探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地质意义前必须将受到矿物包裹体混染的锆石数据予以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定年 矿物包裹 信号采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铬刚玉:湖南沅水金刚石包裹体中发现的一种高压矿物 被引量:5
2
作者 施倪承 陆琦 +1 位作者 李国武 刘惠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1-346,共6页
对湖南沅水金刚石中的包裹体矿物含铬刚玉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认含铬刚玉中铬的最高质量分数可达19.31%。根据EPMA分析,高铬刚玉的晶体化学分子式为(Al1.683,Cr0.298,Fe0.010,Mn0.008,Ti0.004,Si0.001)2.004O3,获得了该样品的X射线粉... 对湖南沅水金刚石中的包裹体矿物含铬刚玉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认含铬刚玉中铬的最高质量分数可达19.31%。根据EPMA分析,高铬刚玉的晶体化学分子式为(Al1.683,Cr0.298,Fe0.010,Mn0.008,Ti0.004,Si0.001)2.004O3,获得了该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Rietveld法的全谱拟合修正,得到的晶体学参数为:空间群R-3c,a=0.476 5nm,c=1.300 6nm,Z=6,三价的铬和铝离子在同一晶体化学位置。这些刚玉尽管从晶体学参数来看已回归常压下状态,但高的铬含量说明它曾经历过高压的环境,因而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带有高压环境信息的标志性矿物。该区金刚石包体中刚玉的发现说明湖南沅水金刚石有来源于榴辉岩捕虏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包裹 刚玉 RIETVELD方法 高压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宁金刚石中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等超高压矿物包裹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陆琦 刘惠芳 +3 位作者 肖平 施倪承 李国武 汤中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在中国辽宁金刚石中获得的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为一单晶碎片包裹体,与其共存的金刚石包裹体还有刚玉、碳化钛、红色金刚石碎片、钙钛矿、二氧化硅等。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确定该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成分超硅高钙缺镁,8个分析点... 在中国辽宁金刚石中获得的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为一单晶碎片包裹体,与其共存的金刚石包裹体还有刚玉、碳化钛、红色金刚石碎片、钙钛矿、二氧化硅等。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确定该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成分超硅高钙缺镁,8个分析点平均值计算的矿物分子式为(Ca2.35Fe0.49Mn0.15Mg0.02)3.01(Al1.08Fe0.48Si0.44)2.00(SiO4)3,根据Kenneth等(2000)提出的计算压力的公式得到该包裹体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形成的压力为14GPa,估算形成深度达400km。用四圆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石榴石的晶体结构,a=1.195 15(4)nm,求得了各原子的座标、占位度和各向异性温度因子,用I>2σ(I),计算得到R1=0.077 9,WR2=0.141 6,Goodness-of-fit(F2)=1.382。在该高硅钙铁榴石包裹体中还存在微米级二氧化硅(呈四边形断面)和氧化铁(含钠)的包裹体(析离体),它们可能是斯石英和方铁矿(或似沂蒙矿)。从高硅钙铁榴石(Majorite)的成分判断,其物质来源具壳源性质,由此推断的大陆壳俯冲深度要超过400km,这与地球物理探测郯庐断裂已切穿了上地幔、进入软流圈的看法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钙铁榴石 金刚石 包裹 超高压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伴生矿物中的烃类包裹体问题(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F.I.KASSIMOVA 1, F.P.MELNIKOV 2(1.Institute of Geology, Azerbaijan Academy of Sciences 2.Faculty of Geology,M.V.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Moscow 119899,Russi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3-56,共4页
首次在Mir金伯利岩筒中的锆石中发现了烃类包裹体。利用低温荧光光谱仪测定出烃类包裹体的成分为萘和菲的同系物 ,芘 ,1,12苯并芘等 ;其成分与Udachnaya岩筒中的橄榄石内的烃类和Mir岩筒中的石榴石中的烃类的成分相近。测定出锆石的δ13... 首次在Mir金伯利岩筒中的锆石中发现了烃类包裹体。利用低温荧光光谱仪测定出烃类包裹体的成分为萘和菲的同系物 ,芘 ,1,12苯并芘等 ;其成分与Udachnaya岩筒中的橄榄石内的烃类和Mir岩筒中的石榴石中的烃类的成分相近。测定出锆石的δ13C值为 - 2 1 83‰~ - 3 3 5 4‰ ,与用榴辉岩共生组合中最轻的金刚石测出的同位素δ13C值范围相符。文中引述了有关有机物来源的讨论及多环芳烃 (PAH)由缩聚作用形成的论述。伴生矿物中相当数量的PAH的存在证明在形成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的情况下 ,若有相当浓度的自由氢存在则可能发生缩聚作用。这些缩聚作用中碳的来源显然与形成金刚石时碳的来源是相同的 (即液态的CH4,CO及C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岩 烃类包裹 锆石 同系物 橄榄石 似沥青物 伴生矿物 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明溪锆石巨晶中的斜锆石、锆石矿物包裹体及其成因启示 被引量:10
5
作者 丘志力 龚盛玮 +2 位作者 于庆媛 李强 陈小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5-139,共5页
福建明溪是我国和火山岩有关的锆石巨晶的典型产地。通过对该地的锆石巨晶晶体形态及其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福建明溪锆石巨晶四方柱明显较双锥发育,表面有熔蚀结构,内部结构均匀;锆石巨晶中发现的斜锆石包裹体和其它产地斜锆石相比具有贫... 福建明溪是我国和火山岩有关的锆石巨晶的典型产地。通过对该地的锆石巨晶晶体形态及其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福建明溪锆石巨晶四方柱明显较双锥发育,表面有熔蚀结构,内部结构均匀;锆石巨晶中发现的斜锆石包裹体和其它产地斜锆石相比具有贫大离子半径元素U,Th,Y,Zr Hf高的特点。巨晶中的锆石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有两种不同类型,其中一类锆石包裹体的拉曼谱和变质及热处理锆石相似,说明锆石巨晶形成时曾经历过变质作用过程。锆石巨晶及其包裹体特征暗示锆石巨晶不是玄武岩结晶产物,和伴生的刚玉巨晶相比其来源可能更深,是壳一幔物质相互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巨晶 锆石 锆石矿物包裹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宁复县金刚石中新发现的碳化钛矿物 被引量:5
6
作者 陆琦 施倪承 +3 位作者 刘惠芳 李国武 汤中道 肖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在我国辽宁复县金刚石中首次发现了碳化钛(TiC)矿物包裹体。该矿物包裹体呈板状,颗粒大小为50μm×35μm×8μm。碳化钛矿物的颗粒表面平整,成分纯净,能谱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其仅由Ti和C两种元素组成。利用CCD单晶衍射仪对碳化... 在我国辽宁复县金刚石中首次发现了碳化钛(TiC)矿物包裹体。该矿物包裹体呈板状,颗粒大小为50μm×35μm×8μm。碳化钛矿物的颗粒表面平整,成分纯净,能谱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其仅由Ti和C两种元素组成。利用CCD单晶衍射仪对碳化钛矿物进行了单晶德拜衍射,获得了该矿物包裹体的衍射数据,证实为碳化钛矿物包裹体。结构分析表明,产出于金刚石中的包裹体矿物碳化钛同时存在立方结构和菱面体结构两套衍射,根据X射线结构分析结果与前人对于TiC高压实验资料的对比,认为该金刚石包裹体矿物碳化钛原始形成的压力超过18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金刚石 包裹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早侏罗世防虎山组沉积岩碎屑锆石的矿物包裹体及内部结构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振宇 周剑雄 +1 位作者 李任伟 万渝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4,共6页
防虎山组的下部砂岩地层是合肥盆地最古老的中生代沉积地层,在样品FH4中选出了碎屑锆石,通过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的研究发现,锆石中含有柯石英、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等典型的高压超高压(HP UHP)矿物包裹体、熔体玻璃包裹体以及磷... 防虎山组的下部砂岩地层是合肥盆地最古老的中生代沉积地层,在样品FH4中选出了碎屑锆石,通过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的研究发现,锆石中含有柯石英、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等典型的高压超高压(HP UHP)矿物包裹体、熔体玻璃包裹体以及磷灰石、石英、斜长石、白云母等矿物包裹体。结合阴极发光图像所揭示的锆石内部结构的分析以及锆石的微区测年数据,对碎屑锆石的物源进行了讨论。HP UHP矿物包裹体在具有三叠纪年龄的变质碎屑锆石中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时期已经出露地表并为合肥盆地提供了重要物源;碎屑锆石内部结构及成因的多样性表明当时作为源区的大别造山带岩石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沉积岩 碎屑锆石 矿物包裹 内部结构 地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代县金红石矿床中锆石的内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永婧 庞尔成 +4 位作者 施光海 刘成林 刘琰 吴振 李孔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422-3430,共9页
对山西代县洪塘矿区富含红色和黑色两种金红石的直闪岩进行岩相观察和矿物成分分析,并就其中锆石在阴极发光下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矿物包裹体进行研究。所分选出的锆石按其颗粒上的相对位置、形态、阴极发光图像、SHRIMP年龄值以及... 对山西代县洪塘矿区富含红色和黑色两种金红石的直闪岩进行岩相观察和矿物成分分析,并就其中锆石在阴极发光下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矿物包裹体进行研究。所分选出的锆石按其颗粒上的相对位置、形态、阴极发光图像、SHRIMP年龄值以及内部矿物包裹体划分为复杂锆石和单成因锆石,其中复杂锆石由核部、幔部和边部锆石三类锆石组成。第Ⅰ类锆石无环带,部分边缘可见溶蚀痕迹,为继承锆石。内部包裹富镁矿物组合顽火辉石+金云母,与寄主岩石的组合明显不同,反映其可能是寄主岩石形成之前保留于锆石中的原岩矿物并源于地幔。第Ⅱ类锆石为半自形-自形晶,环带较宽且清晰,推测为高级变质锆石。其内矿物包裹体主要为直闪石,其次为钙铁辉石(?),反映其形成于角闪岩相,与寄主岩石的矿物组合可能一致。第Ⅲ类锆石主要位于增生边,阴极发光亮度高,推测为流体改造的变质锆石。第Ⅳ类单成因锆石多呈自形,阴极发光下较暗,生长环带规则且较窄。矿物包裹体有钠长石+石英+白云母,对应中压绿片岩相,其形成温度和压力低于寄主岩石,它与第Ⅲ类锆石可能是在同一期后期事件中形成。结合岩相学研究结果,认为该区金红石矿床之原岩可能是岩浆岩,后期经历了至少两期构造热事件,早期热事件可能导致了锆石内U-Th-Pb体系的重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历复杂变质作用的变质岩中锆石内部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分析还是探讨寄主岩石成因及所经历地质事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代县 金红石矿床 变质锆石 特征和 矿物包裹 地质意义 mineral Study host rock 阴极发光 Type 岩石 寄主 high grade metamorphic rocks geological EVENTS 岩相 热事件 矿物组合 thermal EV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剪切过程中定向生长锆石的发现及其意义——来自于显微构造和锆石内部矿物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海兵 杨经绥 +3 位作者 吴才来 宋述光 刘福来 史仁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8-303,共6页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出露一套走滑过程中形成的花岗质和角闪质糜棱岩。从糜棱岩中分选出3种类型的锆石:岩浆成因的长柱状锆石、柱状锆石和变质成因的次浑圆状锆石。这3种锆石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它们内部的矿物包裹体均有所区别。其...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出露一套走滑过程中形成的花岗质和角闪质糜棱岩。从糜棱岩中分选出3种类型的锆石:岩浆成因的长柱状锆石、柱状锆石和变质成因的次浑圆状锆石。这3种锆石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它们内部的矿物包裹体均有所区别。其中长柱状锆石在岩石中定向排列,晶体长轴方向与拉伸线理方向一致,并且内部的所有矿物包裹体的长轴方向均与锆石的长轴方向平行,即与拉伸线理方向平行;拉曼研究表明包裹体矿物具熔融相特征;阴极发光图像中反映出这种锆石具有相对均一的内部结构。因此,该长柱状锆石是在韧性剪切过程中部分熔融环境下快速定向生长的,不仅代表了走滑剪切过程中的剪切应变方向,而且其生长年龄代表了走滑剪切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剪切 糜棱岩 定向生长锆石 矿物包裹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蒙阴胜利1号岩管金刚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10
作者 翁立群 王春晖 程晓晓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429-435,共7页
山东蒙阴是我国金刚石重要产地之一,其储量非常可观。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电子探针对该地区胜利1号岩管中金刚石的矿物学、谱学特征、包裹体化学成分以及地质成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山东蒙阴是我国金刚石重要产地之一,其储量非常可观。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电子探针对该地区胜利1号岩管中金刚石的矿物学、谱学特征、包裹体化学成分以及地质成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金刚石为等轴晶系,强金刚光泽,颜色以浅褐色为主,晶体形态以菱形十二面体和八面体为主,常见的晶面蚀像主要有倒三角形凹坑、叠瓦状蚀像、盘状蚀像等,且内部包裹体多为黑色固态形式存在。红外光谱表明,金刚石种类以IaA和IaAB为主,其次还有少部分IaB型和II型;电子探针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成分为Na_(2)O、MgO、Al_(2)O_(3)、K_(2)O、CuO、SiO_(2),其余微量元素方面有Cr、F等,结果推测包裹体极有可能为石盐、钾盐以及铜盐,同时也表明山东金刚石形成过程中碱金属的参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山东蒙阴 矿物学特征 化学成分 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及锆石中的包裹体 被引量:37
11
作者 徐向珍 杨经绥 +4 位作者 李天福 陈松永 任玉峰 李兆丽 石玉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40-1355,共16页
拉萨地块榴辉岩样品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242.4±15.2)~(291.9±12.8)Ma,平均261.7Ma±5.3Ma。所有锆石均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分布在锆石核部。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是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磷灰石、金红石和绿辉... 拉萨地块榴辉岩样品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242.4±15.2)~(291.9±12.8)Ma,平均261.7Ma±5.3Ma。所有锆石均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分布在锆石核部。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是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磷灰石、金红石和绿辉石,可见角闪石、榍石、多硅白云母和钠长石。包裹体具3种组合:榴辉岩相(Grt+Omp+Rt+Phe)、角闪岩相(Amp+Spn+Ab)和不确定相(Qtz+Ap)。锆石中的矿物包裹体与岩石中对应矿物的成分相同。包裹体集中在锆石核部和榴辉岩相矿物的大量出现表明锆石生长发生于变质峰期或峰期之后不久。锆石的Th/U比值均很低,具变质成因锆石的典型特征。区域地质资料对比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期,是古特提斯洋盆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矿物包裹 SHRIMP U—Pb测年 榴辉岩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D主孔超高压榴辉岩金红石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硕 王汝成 +2 位作者 邱检生 倪培 余金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70,共10页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他矿物一起被石榴石、绿辉石等主要变质矿物包裹,...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他矿物一起被石榴石、绿辉石等主要变质矿物包裹,也可以包裹其他矿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CCSD所揭示的超高压榴辉岩的金红石中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绿辉石、富铪锆石、高铝榍石、韭闪石和红闪石、斜黝帘石等矿物包裹体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至峰期变质阶段;随着超高压变质带快速折返,榴辉岩经受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包括金红石、绿辉石在内的多种矿物都经受了退变质作用,与金红石共生的钛铁矿完全或者部分退变成含铁金红石和钛铁晶石。在退变的金红石中,还发现了透辉石+斜长石后成合晶、低铝榍石、镁绿闪石等退变质矿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矿物包裹 绿辉石 富铪锆石 榴辉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岩中的副矿物——锆石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福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01-1122,共22页
激光拉曼和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研究结果表明,大别-苏鲁强退变质岩石(包括正片麻岩、副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含蓝晶石石英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的锆石中,均保存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矿物包裹体,且记录了十分一致的超高压变质温压条件:... 激光拉曼和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研究结果表明,大别-苏鲁强退变质岩石(包括正片麻岩、副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含蓝晶石石英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的锆石中,均保存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矿物包裹体,且记录了十分一致的超高压变质温压条件:T=732~866℃,p=2.8~4.0GPa,表明大别-苏鲁地体曾发生过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变质的壮观的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超高压矿物包裹 巨量物质深俯冲 大别-苏鲁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的铁同位素组成示踪板块深俯冲
14
作者 Smith E M Peng N +4 位作者 Shirey S B Richardson S H Wang W Shahar A 夏群科(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4-1024,共1页
俯冲板块能够输送哪些物质进入深部地幔?通过什么载体?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地球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目前仍不明确。为了研究这些问题,美国宝石研究所和美国卡耐基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对超深金刚石中的矿物包裹体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样品是Ⅱa... 俯冲板块能够输送哪些物质进入深部地幔?通过什么载体?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地球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目前仍不明确。为了研究这些问题,美国宝石研究所和美国卡耐基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对超深金刚石中的矿物包裹体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样品是Ⅱa型(N含量小于5 ppmw)、大颗粒的金刚石,包括重量达到3106克拉的库里南金刚石。前人针对这些金刚石中的硅酸盐包裹体矿物(超硅石榴石和Ca钙钛矿)的研究显示其来源深度为360~75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俯冲板块 物质循环 矿物包裹 卡耐基 钙钛矿 硅酸盐 石榴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对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超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58,共20页
锆石是研究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矿物之一,它的U-Pb年龄结合其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成分是反演寄主岩石成因乃至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锆石矿物包裹体、微量元素、U-Pb同位素体系、Lu-Hf同位素、O同位素以及Si、Zr和Ti同位素这6... 锆石是研究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矿物之一,它的U-Pb年龄结合其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成分是反演寄主岩石成因乃至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锆石矿物包裹体、微量元素、U-Pb同位素体系、Lu-Hf同位素、O同位素以及Si、Zr和Ti同位素这6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前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次生矿物包裹体可能产生的方式以及原生矿物包裹体对早期地壳成分的制约、S型花岗岩的增加和构造体制转换之间的关系、放射性Pb富集的机制及识别方法、Lu-Hf体系反映的克拉通稳定的机制以及原始O同位素的确定及其对早期地球水圈状态的制约等。上述研究成果说明锆石学是研究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构造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矿物包裹 同位素 早期地壳 构造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地体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锆石的U-Pb定年、REE和Lu-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孔庆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62,共12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的威海和桃行地区出露大量含黑云母和绿帘石的花岗质片麻岩。激光拉曼测试和阴极发光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含黑云母和绿帘石花岗质片麻岩(SLU1和SLU2)的锆石中保存大量矿物包裹体,主要为石英(Qtz)+钾长石(Kfs)+钠长石(...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的威海和桃行地区出露大量含黑云母和绿帘石的花岗质片麻岩。激光拉曼测试和阴极发光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含黑云母和绿帘石花岗质片麻岩(SLU1和SLU2)的锆石中保存大量矿物包裹体,主要为石英(Qtz)+钾长石(Kfs)+钠长石(Ab)±磷灰石(Ap),与基质中的矿物组合完全一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典型岩浆结晶环带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而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03~0.13)。锆石U-Pb SHRIMP和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该类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1825±6~1838±3Ma),并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215±33~227±35Ma)的改造。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证明,该类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是中—新太古代古老地壳再活化和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特征表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不仅存在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花岗岩,而且也存在古元古代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而成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矿物包裹 阴极发光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花岗质片麻岩 苏鲁超高压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建国 刘福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矿物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SHRIMP U-Pb定年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斜长角闪岩(样品G12)中的锆石可划分为2种类型:第一类颗粒粗大,含有大量矿物包裹体和杂质;第二类颗粒细小,含有少量矿物包裹体且十分... 矿物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SHRIMP U-Pb定年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斜长角闪岩(样品G12)中的锆石可划分为2种类型:第一类颗粒粗大,含有大量矿物包裹体和杂质;第二类颗粒细小,含有少量矿物包裹体且十分干净。第一类锆石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核部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典型的岩浆结晶环带.相应的矿物包裹体为单斜辉石(Cpx)+斜长石(P1)+磷灰石(Ap)±石英(Qtz),表明其寄主岩石的原岩为基性岩浆岩;边部阴极发光图像十分均匀,保存柯石英(Coe)+石榴子石(Grt)+绿辉石(Omp)+多硅白云母(Phe)+磷灰石(Ap)等标志性超高压包裹体矿物组合,记录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732~839℃、p=3.0~4.0GPa,表明该类变质增生锆石微区形成于超高压变质阶段。第二类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十分均匀,发光性明显增强,保存角闪石(Amp)+斜长石(P1)等标志性角闪岩相包裹体矿物组合,记录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612~698℃、p=0.76~1.05GPa,表明该类锆石形成于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继承性岩浆结晶锆石核部记录的^(206)Pb/^(238)U的年龄为685~650Ma,表明其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含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包裹体的边部记录的^(206)Pb/^(238)U年龄为243~225Ma,表明超高压变质时代应归属于晚三叠世。第二类含低压包裹体矿物的锆石微区记录的^(206)Pb/^(238)U年龄为219~210Ma,应代表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时代。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苏鲁地体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在晚三叠世深俯冲至上地幔100~120km的地幔深处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约15 Ma之后,这些超高压岩石抬升到约25 km的中部地壳,并经历了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相应的折返速率为0.57 c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矿物包裹 SHRIMP U-PB定年 斜长角闪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于陨石碰撞的冥古代碎屑锆石
18
作者 夏群科 Kenny G G +1 位作者 Whitehouse M J Kamber B S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6-816,共1页
发现于太古代沉积岩中的冥古代(>40亿年)碎屑锆石是了解地球最早期历史的直接样品。锆石的Ti 温度计计算显示冥古代碎屑锆石的形成温度可达700℃,另外,锆石中的包裹体存在长英质的矿物。因此,学界多认为这些锆石结晶自地壳深熔而... 发现于太古代沉积岩中的冥古代(>40亿年)碎屑锆石是了解地球最早期历史的直接样品。锆石的Ti 温度计计算显示冥古代碎屑锆石的形成温度可达700℃,另外,锆石中的包裹体存在长英质的矿物。因此,学界多认为这些锆石结晶自地壳深熔而成的花岗质熔体。其他一些地球化学研究(如Li 含量和同位素组成)也支持这个看法。由此可推断,地球最早期的板块构造型式与现今相似。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低形成温度和长英质矿物包裹体并不一定严格对应于花岗质熔体,也可以是基性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太古代 花岗质熔 矿物包裹 碰撞 陨石 起源 形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概况
19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9-71,共3页
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概况1会议简况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于1994年9月4~69日在意大利比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近... 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概况1会议简况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于1994年9月4~69日在意大利比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近千人。大会主席:谢先德(中国),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矿物包裹 矿物学研究 金刚石中的包裹 应用矿物 矿物组合 金刚石对顶砧 动力学研究 超高压变质带 超高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历史中板块构造启动时间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振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共22页
地质历史中板块构造是何时开始启动的长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最极端的一是认为板块构造在新元古代的800 Ma前开始,二是在冥古宙4.3 Ga就已启动,多数学者认为在太古宙末开始启动。确定板块构造启动时间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1)地球动力学特... 地质历史中板块构造是何时开始启动的长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最极端的一是认为板块构造在新元古代的800 Ma前开始,二是在冥古宙4.3 Ga就已启动,多数学者认为在太古宙末开始启动。确定板块构造启动时间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1)地球动力学特点,如地幔的热状态以及粘塑性地幔对流模拟表明,板块构造可能是在地球热和冷停滞状态之间演化的一个相。在太古宙较热的地球中,板片强度低,板片的频繁断离阻止了形成类似现代样式的长期俯冲体系,太古宙的板块构造是短期的、阵发性的;(2)代表俯冲的标志的蛇绿岩、蓝片岩和超高压(UHP)变质地体;(3)具有弧特征的岩石组合,如拉斑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4)增生楔中混杂岩和大洋板块地层、前陆盆地、大陆裂谷、双变质带、造山带;(5)与俯冲带关系密切的造山型Au矿、斑岩Cu矿和浅成热液矿床、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它们最早出现的年龄一致在3.5~3.1 Ga,指示了板块构造的开始;(6)世界不同地区大陆的Ni/Co、Cr/Zn比值随沉积年龄变年轻而降低,陆壳从3.0 Ga前的镁铁质转变为2.5 Ga时的长英质,表明全球板块构造的启动应在3.0 Ga的古中太古代;(7)冥古宙锆石、太古宙金刚石中矿物包裹体及Hf、O、C、N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冥古宙地球表面存在类似板块汇聚边缘,太古宙含有大陆沉积物的海洋岩石圈俯冲进入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岩石构造组合 锆石与金刚石矿物包裹体 沉积岩Ni/Co和Cr/Zn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