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二氧化锰电池的正极导电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晶 黄成德 张世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6-598,623,共4页
在锂-二氧化锰电池中,选择五种导电剂材料进行粉末电阻率的测试,结果表明乙炔黑和炭黑(SP)的电阻率相近,在所选择的材料中较大;KS15和膨胀石墨的电阻率相近,在320μΩ·m左右;而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是所有材料中电阻率最小的,仅为... 在锂-二氧化锰电池中,选择五种导电剂材料进行粉末电阻率的测试,结果表明乙炔黑和炭黑(SP)的电阻率相近,在所选择的材料中较大;KS15和膨胀石墨的电阻率相近,在320μΩ·m左右;而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是所有材料中电阻率最小的,仅为0.6μΩ·m。以乙炔黑为主导电剂,采用石墨类导电剂(KS15)与之混合的放电容量大。以气相生长碳纤维和SP混合作为导电剂的电极,在0.2mA/cm2条件下的放电性能略高于采用乙炔黑+膨胀石墨作为混合导电剂的电极,其中放电电压平台高60mV左右,放电时间增加了9.12h。而在5mA/cm2条件下放电性能则明显提高,放电电压平台比采用乙炔黑+膨胀石墨作为混合导电剂的电极提高了100mV左右,而且放电时间延长约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导电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贮存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宪玲 杨忠 +2 位作者 苏晓倩 杨芳凝 穆浩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以氟化碳和二氧化锰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既保留氟化碳材料高比能量的特点,又兼顾二氧化锰倍率性能好的优势。与其他一次电池相同,贮存性能是影响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实际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从正极烘干温度、... 以氟化碳和二氧化锰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既保留氟化碳材料高比能量的特点,又兼顾二氧化锰倍率性能好的优势。与其他一次电池相同,贮存性能是影响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实际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从正极烘干温度、预放电工艺、粘结剂、贮存温度等方面对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贮存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干温度为150~180℃时,电池的胀气得到明显抑制,有利于改善电池的长期贮存;预放电容量比例3%以上可以抑制电池的胀气,在实验范围内与放电电流无关;N1粘结剂可以保持正极的完整度,进而影响电池贮存性能的可靠性;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电池的自放电反应速率加快,高温贮存前期容量损失率较大,后期由于负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正负极表面状态趋于稳定,电池的自放电反应速率也相应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 贮存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二氧化锰电池正极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 黄成德 张世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32-834,共3页
在锂-二氧化锰电池中,电极的制备工艺对提高电极的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涂布法,正极活性物质要求粒度D50<20μm,获得的电极成型性好,电极厚度可减小到200μm以下。采用涂布法制备的电极比压膜法制备的电极在电性能上最大输出功... 在锂-二氧化锰电池中,电极的制备工艺对提高电极的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涂布法,正极活性物质要求粒度D50<20μm,获得的电极成型性好,电极厚度可减小到200μm以下。采用涂布法制备的电极比压膜法制备的电极在电性能上最大输出功率提高1倍以上,电极活性物质在较大电流放电情况下利用率提高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制备工艺 涂布法 压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二氧化锰电池气胀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子佳 王兴贺 陈雪梅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4-1446,共3页
近年来,高比能量锂-二氧化锰电池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其存放时的气胀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改变活性物质二氧化锰的pH值和预放电可以有效减少锂-二氧化锰电池的... 近年来,高比能量锂-二氧化锰电池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其存放时的气胀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改变活性物质二氧化锰的pH值和预放电可以有效减少锂-二氧化锰电池的气胀问题,同时对其电化学性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电化学嵌入 γ-MnO2 β-MnO2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435锂-二氧化锰电池的研制
5
作者 刘建华 杨建锋 +1 位作者 何献文 周文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9-461,共3页
采用Li-MnO2电池材料和工艺制造CR 435锂电池。重点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加工制备及电池组装工艺进行了试验和改进。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了热处理前后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结构,对贮存1周后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及内阻进行了测试... 采用Li-MnO2电池材料和工艺制造CR 435锂电池。重点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加工制备及电池组装工艺进行了试验和改进。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了热处理前后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结构,对贮存1周后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及内阻进行了测试,并将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恒电流放电和恒电阻放电。测试结果表明电池性能完全满足CR 435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可作为夜间钓鱼时的发光浮标或商务通专用笔夜间使用时的照明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435 -二氧化锰电池 正极材料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建君 郭际 +1 位作者 王兴贺 段保京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9-1250,1275,共3页
单体电池的一致性直接影响成组后电池组的性能。影响单体之间一致性的因素主要有:电压、内阻和容量。通过对同一批次生产的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不同贮存期开路电压变化和内阻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单体不同倍率的负载能力测试以及实效验... 单体电池的一致性直接影响成组后电池组的性能。影响单体之间一致性的因素主要有:电压、内阻和容量。通过对同一批次生产的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不同贮存期开路电压变化和内阻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单体不同倍率的负载能力测试以及实效验证实验,确定了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的筛选方法和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筛选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二氧化锰纳米纤维嵌锂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尤金跨 杨勇 +2 位作者 舒东 张英春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采用TEM、XRD分析等方法对新型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电极材料进行表征,TEM观测结果显示这种锰材料是由许多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缠绕成巢状,其纤维直径约为1nm~10nm之间;从XRD分析表明,它是一种复合结构的锰氧化物,以... 采用TEM、XRD分析等方法对新型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电极材料进行表征,TEM观测结果显示这种锰材料是由许多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缠绕成巢状,其纤维直径约为1nm~10nm之间;从XRD分析表明,它是一种复合结构的锰氧化物,以钡镁锰矿为主体结构,并含有其他钠水锰矿及水羟锰矿结构。从样品电极在1mol/LLiClO4的PC-DME(1∶1)溶剂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可以看出在扫描的电压范围内,在3.8V和2.8V附近出现一对可逆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它对应于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电极中锂离子的脱出-嵌入反应。通过二氧化锰纳米纤维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可以看出该电极采用小电流放电(0.24mA/cm2),其容量可达到约190mAh/g,而且具有3V的放电平台;而在较大的电流密度(0.96mA/cm2)放电仍具有约150mAh/g的放电容量。可见,该电极具有良好的负荷特性和较高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二氧化锰 纳米纤维 锂锰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脉冲放电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铭 周川冀越 高剑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5-1177,1184,共4页
物联网芯片的工作模式决定了与之配套的终端电源需要同时满足大容量以及瞬时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针对物联网终端电源的应用场景,对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正极极片制备工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涂布法制备了不同配方、厚度、孔隙率的极... 物联网芯片的工作模式决定了与之配套的终端电源需要同时满足大容量以及瞬时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针对物联网终端电源的应用场景,对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正极极片制备工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涂布法制备了不同配方、厚度、孔隙率的极片,研究了极片孔隙率与厚度对电池脉冲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时满足容量与脉冲放电性能的条件下,极片的厚度存在最优值。对不同脉冲放电电流下的极限厚度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极限厚度与脉冲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物联网 脉冲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燕芳 钟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4,144,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尖晶石型Lix Mn2O4和正交晶系Li MnO2的制备方法、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和电化学特性。目前锰酸锂的制法主要是高温固相反应和溶胶 凝胶法,通过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掺...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尖晶石型Lix Mn2O4和正交晶系Li MnO2的制备方法、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和电化学特性。目前锰酸锂的制法主要是高温固相反应和溶胶 凝胶法,通过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掺杂其他金属离子来改善循环稳定性是今后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趋势。同时,层状LiMnO2因其比容量高也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锂锰氧化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修饰MnO_(2)的储锂性能
10
作者 李淑敏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46,共6页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防止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并减小充放电期间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25 C倍率在0.01~3.00 V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624 mAh/g;倍率增加至3.00 C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3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 二氧化锰(MnO_(2)) 聚3 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掺杂富锂层状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胤宝 刘嘉 +6 位作者 曾杰 彭望 王帅 陈显彪 刘伟昊 陈哲 张文华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8-633,共6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循环稳定性较差。为增强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设置F掺杂浓度梯度实验。采用聚合-热解法,通过优化丙烯酸聚合过程中的原料比例,制备Li_(1.2)Ni_(0.13)Co_(0.13)Mn_(0.54) O_(2-x)F_(x)材料,探究F掺杂比...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循环稳定性较差。为增强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设置F掺杂浓度梯度实验。采用聚合-热解法,通过优化丙烯酸聚合过程中的原料比例,制备Li_(1.2)Ni_(0.13)Co_(0.13)Mn_(0.54) O_(2-x)F_(x)材料,探究F掺杂比例对正极材料微观形貌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定量分析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容量释放情况。采用XRD、SEM分析样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测试分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F掺杂可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x=0.03时,样品LMNC-F0.03的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程度低,电化学稳定性最优。以0.5 C在2.0~4.8 V循环100次,放电比容量为186.97 mAh/g,容量保持率为85.76%,放电中值电压保持率为84.93%;2.0 C倍率下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47.6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掺杂 锂锰基层状氧化 聚合-热解法 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热处理温度对锂锰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潘汉殿 李新周 +1 位作者 余佑锋 常海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36,共4页
为优化电解二氧化锰(EMD)热处理工艺,提高二氧化锰(MnO_(2))作为锂-二氧化锰(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将EMD在340~420℃进行梯度烧结,并将烧结后的EMD制成锂锰电池,采用大电流、高截止电压放电条件进行放电。EMD样品在不同温度下... 为优化电解二氧化锰(EMD)热处理工艺,提高二氧化锰(MnO_(2))作为锂-二氧化锰(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将EMD在340~420℃进行梯度烧结,并将烧结后的EMD制成锂锰电池,采用大电流、高截止电压放电条件进行放电。EMD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后,比容量、放电电压平台等发生了较大变化。锰含量及孔径数据分析表明,烧结温度为340~380℃时,杂质水的去除及孔径的增大降低了扩散电阻,提高了活性MnO_(2)含量,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比容量可达250.2 mAh/g(20 mA恒流放电5 s,静止55 s,循环放电至截止电压2.2 V);在400~420℃下烧结,由于反应生成的O_(2)溢出,降低了活性MnO_(2)含量,且BET比表面积降低导致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减少,样品的比容量降低,电化学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电解二氧化锰(EMD) -二氧化锰(锂锰)电池 放电性能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气凝胶导电剂对Li-MnO_2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伟 陈胜洲 +3 位作者 薛建军 胡新发 夏信德 林维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1,共5页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CO2超临界干燥、冷冻干燥、常压干燥制备碳气凝胶.采用N2低温吸脱附法、四探针法、扫描电镜对碳气凝胶的电导率、孔结构等进行考察,研究碳气凝胶作为导电剂材料对锂-二氧化锰电池大电流放...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CO2超临界干燥、冷冻干燥、常压干燥制备碳气凝胶.采用N2低温吸脱附法、四探针法、扫描电镜对碳气凝胶的电导率、孔结构等进行考察,研究碳气凝胶作为导电剂材料对锂-二氧化锰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制备的碳气凝胶电阻率相近,比表面积差异较大,CO2超临界干燥制备的碳气凝胶比表面积最大(1 017.85 m2/g);以CO2超临界干燥制备的碳气凝胶为导电剂的电池放电比容量最大,100 m A恒流放电比容量达到101 m Ah/g,其放电平台比常压干燥的碳气凝胶高80 m V左右,1 m A恒流放电比容量则差异较小.结果显示碳气凝胶导电剂比商业乙炔黑导电剂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碳气凝胶 导电剂 大电流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表选择锂电池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竹萍 张海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0,48,共3页
由于目前市场上锂电池品种繁多,品质有别,从而为仪表生产厂家确定最适合其产品要求的电池类型带来了选择的难题,本文就此提供了一些有助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建议及一些典型的试验方案。
关键词 电池 -二氧化锰 -亚硫酰氯 -一氟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材料充电过程中的动态R_(ct)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雅思 吴锋 张存中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06,共4页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两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0.13Co0.61Mn0.26]O2和Li[Li0.2Co0.4-Mn0.4]O2,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技术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锰基材料为层状固熔...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两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0.13Co0.61Mn0.26]O2和Li[Li0.2Co0.4-Mn0.4]O2,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技术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锰基材料为层状固熔体,且一次颗粒粒径为纳米级。采用恒电流法研究充电过程中材料电荷转移阻抗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充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荷转移阻抗先增大后减小,当SOC大约在30%~50%时Rct达到最大,分别约为2 164~4 341Ω和4 254~6 741Ω,而在其余状态下Rct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锂锰基材料 电荷转移阻抗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正极中碳纳米管含量对Li-MnO_2电池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苏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采用水系匀浆,将碳纳米管、二氧化锰等在乙醇水溶液中搅拌均匀,涂布于铝箔上制得不同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正极片,然后制备CR123A型锂-二氧化锰电池。60℃高温搁置7 d后,锂-二氧化锰电池平均内阻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升高而降低,开路电压... 采用水系匀浆,将碳纳米管、二氧化锰等在乙醇水溶液中搅拌均匀,涂布于铝箔上制得不同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正极片,然后制备CR123A型锂-二氧化锰电池。60℃高温搁置7 d后,锂-二氧化锰电池平均内阻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升高而降低,开路电压则无明显规律。在-25℃下碳纳米管质量分数较低的电池放电性能差,放电曲线出现明显的电压滞后。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升高,电压滞后减弱,放电中值电压升高。碳纳米管质量分数越高,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水系匀浆 高低温放电性能 -二氧化锰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锂—锰电池研究进展
17
作者 童湘绮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二氧化锰电池 -电池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斜层状LiMnO_2的球磨-离子交换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天军 叶世海 +3 位作者 王永龙 梁霍秀 高学平 宋德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93-998,共6页
通过球磨促进固相反应法合成出了具有单斜层状结构的前驱物NaMnO2,随后通过离子交换得到了单斜层状LiMnO2。XRD测试结果显示产物为单相。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结果显示LiMnO2的粒子尺寸为300 ̄500nm,HRTEM分析显示干扰条纹... 通过球磨促进固相反应法合成出了具有单斜层状结构的前驱物NaMnO2,随后通过离子交换得到了单斜层状LiMnO2。XRD测试结果显示产物为单相。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结果显示LiMnO2的粒子尺寸为300 ̄500nm,HRTEM分析显示干扰条纹的间距为0.485nm,基本对应于m-LiMnO2的(001)晶面间距。红外吸收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被用来测量m-LiMnO2中Mn-O键的伸缩和弯曲振动吸收和Mn元素的价态。合成的m-LiMnO2在电化学充放电循环初期表现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其循环寿命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单斜晶系 层状锂锰氧化 电化学性能 球磨-离子交换法 结构表征 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仁刚 赵世玺 +1 位作者 夏君磊 刘韩星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采用溶胶_凝胶法合成尖晶石LiMn2 O4 ,并以LiCoO2 对其进行包覆 ,用XRD、SEM、EPMA等方法对修饰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LiMn2 O4 在 70 0℃焙烧 10h所得的晶粒是表层富含Co的立方尖晶石 ,而且晶粒中Co3+的含量... 采用溶胶_凝胶法合成尖晶石LiMn2 O4 ,并以LiCoO2 对其进行包覆 ,用XRD、SEM、EPMA等方法对修饰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LiMn2 O4 在 70 0℃焙烧 10h所得的晶粒是表层富含Co的立方尖晶石 ,而且晶粒中Co3+的含量呈现出从表到里递减的梯度分布 .以该材料作锂离子电池正极 ,虽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能有效地降低Mn2 +在电解质中的溶解 ,而且对Jahn_Teller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包覆的LiMn2 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尖晶石LIMN2O4 溶胶-凝胶 表面包覆 循环性能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锂锰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锰源合成尖晶石型Li_xMn_2O_4及其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志光 刘素琴 黄可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6-529,共4页
以自制γ MnO2(SPDM)和电解二氧化锰(EDM)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尖晶石型锂锰氧材料。应用XRD,SEM,TG和DSC等手段研究了原材料性质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尖晶石型锂锰氧的结构、粒径、比表面积以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 以自制γ MnO2(SPDM)和电解二氧化锰(EDM)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尖晶石型锂锰氧材料。应用XRD,SEM,TG和DSC等手段研究了原材料性质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尖晶石型锂锰氧的结构、粒径、比表面积以及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流变相法在700~760℃下,反应12h即可得到均相、无杂质、锰平均氧化价态接近3.5的LixMn2O4正极材料;以SPDM为锰源较EMD为锰源在相同条件下合成的尖晶石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更高,比表面积更大,粒度更小;当原材料中n(Li)/n(Mn)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合成的锂锰氧的晶格常数随材料中锂与锰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Mn02 电解二氧化锰 流变相法 尖晶石型锂锰 合成 性能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