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并-14-冠-4超声波合成及其用于锂镁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晓乐 梁渠 蔡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8-1102,共5页
为了从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需要解决锂镁分离,本文用二苯并-14-冠-4(DB14C4)来达到此目的。用超声波合成法,在常温、短时反应条件下以42.22%的产率得到DB14C4。对DB14C4采用高斯频率计算与其实测红外光谱比对来确定产物结构。考察了DB1... 为了从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需要解决锂镁分离,本文用二苯并-14-冠-4(DB14C4)来达到此目的。用超声波合成法,在常温、短时反应条件下以42.22%的产率得到DB14C4。对DB14C4采用高斯频率计算与其实测红外光谱比对来确定产物结构。考察了DB14C4及其与有机磷酸酯协同配位萃取对锂镁分离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DB14C4对锂离子的萃取率仅为2%,对锂镁混合液中锂离子的选择性系数为1.20。当DB14C4与有机磷酸酯构成的协同体系【即DB14C4与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B2EHPA)】,则对锂离子的萃取率增大到36%,选择性系数增加到6.17。动态液膜迁移实验也证实了协同配位体系能增加其对锂离子的选择性,当DB14C4与B2EHPA摩尔比为2∶1时,动态迁移选择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醚 超声波合成法 萃取 液膜迁移 锂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膦树脂的合成及在锂镁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金磊 梁渠 周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09-1312,共4页
本文以线性酚醛树脂为母体,其经溴甲基化、三乙氧基磷亲核取代及Arbuzov重排反应,合成一种有机膦树脂。该树脂经红外,电镜扫描,热重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另外,通过Gauss软件对产物结构单元类似物的单体进行频率计算,得到其理论计算红外图... 本文以线性酚醛树脂为母体,其经溴甲基化、三乙氧基磷亲核取代及Arbuzov重排反应,合成一种有机膦树脂。该树脂经红外,电镜扫描,热重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另外,通过Gauss软件对产物结构单元类似物的单体进行频率计算,得到其理论计算红外图谱,与产物红外图谱进行比对,表明对酚醛树脂高分子骨架上官能团改造是成功的,合成了一种有机膦树脂。用该树脂对锂镁分离进行了简单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有机膦树脂对锂镁吸附的分离系数(β)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酚醛树脂 高斯计算 锂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萃剂ClO_4^-作用下磷酸三丁酯分离盐湖卤水锂镁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立新 邬赛祥 +2 位作者 刘肖丽 何靖 陈文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萃取剂、NaClO4作为共萃剂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考察了萃取温度、溶液pH值、相比和ClO-4用量等因素对Li+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水一次萃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萃取时间10 min,温度25℃,Vo/Vw=2.0,n(ClO-... 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萃取剂、NaClO4作为共萃剂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考察了萃取温度、溶液pH值、相比和ClO-4用量等因素对Li+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水一次萃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萃取时间10 min,温度25℃,Vo/Vw=2.0,n(ClO-4)/n(Li+)=2.0,pH=5~8,Li+和Mg2+的最高萃取率分别为65.41%和13.31%,锂镁分离系数达到12.32.用水在Vw/Vo=1.0、50℃时进行反相萃取,Li+的反萃率达到81.52%,此时镁锂质量比由45.61下降至8.45.锂镁离子萃取过程呈放热效应,金属离子的萃入对TBP中H的化学位移没有影响,但会导致P O双键的红外伸缩振动吸收峰从1280 cm-1移至1264 cm-1.25℃时用斜率法测定Li+萃合物的组成接近2LiClO4.5TBP,反萃液经深度除镁后可制备碳酸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4 磷酸三丁酯 卤水 锂镁分离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D2EHPA协萃体系分离盐湖卤水中锂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德卿 王海北 +1 位作者 谢铿 王子豪 《矿冶》 CAS 2022年第3期96-102,共7页
针对磷酸三丁酯(TBP)-FeCl_(3)萃取体系从镁锂比高的盐湖卤水分离锂镁工艺中存在的反萃酸度高、再生有机相试剂消耗大等问题,筛选出添加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的协萃体系。探究了有机相组成、Fe/Li摩尔比、萃取相比等因素对盐湖卤... 针对磷酸三丁酯(TBP)-FeCl_(3)萃取体系从镁锂比高的盐湖卤水分离锂镁工艺中存在的反萃酸度高、再生有机相试剂消耗大等问题,筛选出添加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的协萃体系。探究了有机相组成、Fe/Li摩尔比、萃取相比等因素对盐湖卤水中锂镁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有机相组成为40%TBP-20%D2EHPA-40%260#溶剂油、Fe/Li摩尔比为1.5、相比O/A=2的优化萃取条件下,单级Li^(+)萃取率达78.56%,锂镁分离系数达46.26。使用水作为洗涤剂及反萃剂,优选了洗涤相比O/A=60及反萃相比O/A=20,单级洗涤及反萃阶段锂镁分离系数分别为46.26和22.97,取得了较好的锂镁分离效果,可为后续扩大试验与工业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D2EHPA 协同萃取 锂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镁锂分离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芬 张大义 +3 位作者 欧阳红勇 汪全义 宁顺明 万洪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酸化提硼后卤水为原料,采用饱和氯化钾溶液作为沉镁剂,使用三步结晶法进行了沉淀镁并富集锂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段蒸发结晶析出光卤石,可以有效地实现镁锂分离:添加95%理论用量的氯化钾可以把原卤水中的镁锂质量比由10.1∶1降低到0... 以酸化提硼后卤水为原料,采用饱和氯化钾溶液作为沉镁剂,使用三步结晶法进行了沉淀镁并富集锂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段蒸发结晶析出光卤石,可以有效地实现镁锂分离:添加95%理论用量的氯化钾可以把原卤水中的镁锂质量比由10.1∶1降低到0.39∶1,锂在滤液中总回收率为77.90%,并使锂浓度从10 g/L富集到49.3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分离 光卤石 蒸发 沉淀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盐湖卤水镁锂分离的纳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萍 钱晓明 +6 位作者 郭昌盛 徐志伟 赵立环 买魏 李静 田旭 朵永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0-417,共8页
作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的能源金属,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各行业如玻璃、电器和制药等对锂资源的需求量都大幅提高,因此对锂资源的提取和储备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矿石提锂的方法,从盐湖卤水中... 作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的能源金属,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各行业如玻璃、电器和制药等对锂资源的需求量都大幅提高,因此对锂资源的提取和储备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矿石提锂的方法,从盐湖卤水中提锂不需要大量的药剂投入,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因此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成为获取锂资源的重要途径。盐湖中镁锂共生存在,镁和锂化学性质相似且它们的离子水合半径差异较小,要实现盐湖高效提锂首先需要解决镁锂分离困难的问题。目前,用于盐湖镁锂分离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工艺存在一些缺陷,如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对环境不友好或不适用于高镁锂比盐湖等。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纳滤膜因特殊的孔径范围和荷电性质,能有效分离单价、二价及多价离子,在盐湖卤水的镁锂分离领域表现出显著优势。因此,纳滤分离技术成为一种新兴的镁锂分离手段,被国内外研究者视为今后镁锂分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表明,纳滤膜的分离机理主要包括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效应,溶质在分离过程中除了受到溶质尺寸与孔径的影响,膜表面的电荷性质对溶质的分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目前,用于镁锂分离的多为商业化纳滤膜,一般带有负电。由于镁锂的离子水合半径非常接近,因此在膜分离过程中孔径筛分作用影响较小,膜分离镁锂主要通过静电排斥来实现。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荷正电纳滤膜在镁锂分离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镁锂选择分离性能。由静电排斥效应可知,荷正电纳滤膜在分离镁和锂的过程中,膜对二价阳离子Mg2+的排斥作用明显高于一价阳离子Li+,因此可使一价阳离子Li+更容易透过膜进入渗透液,而二价阳离子Mg2+则被截留。本文从盐湖锂资源的分布和提取的角度出发,对盐湖卤水镁锂分离的多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以纳滤膜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为切入点对纳滤膜的相关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概述,重点评述了纳滤法分离镁锂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我国盐湖卤水中镁和锂的特殊结构和分布状态,展望了应用于盐湖镁锂分离的纳滤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资源 分离 纳滤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