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酯基高温电解液在锂金属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红梅 廖丽 +2 位作者 王开琼 尹蒙蒙 徐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6-1571,共6页
采用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和磷酸三丁酯(TBP)配制了高浓度电解液LiFSI/TBP,研究了其在锂金属电池应用中的高温电化学性能。通过阻燃、热重、拉曼等测试分析了电解液的物化性质,并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考察了电解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 采用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和磷酸三丁酯(TBP)配制了高浓度电解液LiFSI/TBP,研究了其在锂金属电池应用中的高温电化学性能。通过阻燃、热重、拉曼等测试分析了电解液的物化性质,并组装CR2032型扣式电池考察了电解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为了进一步评估电解液的实际应用,装配了1.4 Ah的18650型Li||LiFePO_(4)电池,在125℃以1/5 C倍率放电,循环1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3.4%,展示出优异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二次电池 高温电解液 磷酸酯基电解液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锂金属二次电池用离子型局部高浓电解液 被引量:1
2
作者 段佳宁 柳雅晴 +3 位作者 范镜敏 袁汝明 郑明森 董全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基于有机离子盐(离子液体或离子塑性晶体)的离子型局部高浓电解液(iLHCEs)可用于高性能锂金属二次电池,但Li+传导能力、与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的兼容性等需优化。使用有机离子塑性晶体N-乙基-N-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P... 基于有机离子盐(离子液体或离子塑性晶体)的离子型局部高浓电解液(iLHCEs)可用于高性能锂金属二次电池,但Li+传导能力、与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的兼容性等需优化。使用有机离子塑性晶体N-乙基-N-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Pyr12TFSI)构筑iLHCEs,形成的[Li^(+)][FSI-][TFSI-][Pyr12^(+)]紧密离子簇可衍生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抑制副反应发生与锂枝晶生成,使锂沉积/剥离的库仑效率高达99.03%。使用基于Pyr12TFSI的iLHCEs的高电压Li|LiCoO_(2)(4.5 V)及Li|LiNi_(0.5)Mn_(1.5)O_(4)(5.0 V)电池,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仑效率、长循环稳定性及理想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高浓电解液 有机离子塑性晶体 离子液体 高电压电池 锂金属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纳米化复合集流体构筑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泽宇 黄文泽 +6 位作者 肖阳 张俊东 孔伟进 武鹏 赵辰孜 陈爱兵 张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SSLB)是一种通过初次充电形成金属锂负极的新型锂电池,它的负极与正极容量比为1,能使任意锂化正极系统达到最大能量密度。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引入使无负极锂金属体系兼具高安全性。然而,电池循环过程中的锂离子... 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SSLB)是一种通过初次充电形成金属锂负极的新型锂电池,它的负极与正极容量比为1,能使任意锂化正极系统达到最大能量密度。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引入使无负极锂金属体系兼具高安全性。然而,电池循环过程中的锂离子通量不均导致的界面接触损失和锂枝晶生长会不断加剧,从而造成电池循环容量迅速衰减。本文构筑了纳米化的银碳复合集流体,显著增强了全固态无负极锂金属电池中集流体-电解质界面的性能。使用该集流体的固态电池循环过程中接触良好,界面阻抗为~10Ω·cm^(-2)。从而实现了超过7.0mAh·cm^(-2)锂金属的均匀稳定沉积,并在0.25mA·cm^(-2)的电流条件下实现循环200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池 无负极锂金属二次电池 纳米集流体 界面接触 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三维集流体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洒洒 周旭峰 +1 位作者 刘兆平 刘引烽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共4页
锂金属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和较低的还原电势(-3.04 V vs.标准氢电势),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锂金属负极中的枝晶、死锂等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针对锂金属负极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 锂金属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和较低的还原电势(-3.04 V vs.标准氢电势),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锂金属负极中的枝晶、死锂等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针对锂金属负极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其中,三维集流体不仅可以降低电流密度,缓解枝晶生长,还可以容纳锂沉积/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变化。而碳基三维集流体更是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小的密度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从碳基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改性以及对锂沉积/溶解的影响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二次电池 金属负极 枝晶 碳基三维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材料在金属锂负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邦一 周旭峰 +1 位作者 刘兆平 李文献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6-1359,共4页
从锂合金负极、锂负极表面保护与锂沉积基体修饰三个方面概述了合金材料在改善金属锂负极电化学沉积可逆性与稳定性方面的国内外代表性研究工作,讨论了合金材料的效用机制与作用效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 从锂合金负极、锂负极表面保护与锂沉积基体修饰三个方面概述了合金材料在改善金属锂负极电化学沉积可逆性与稳定性方面的国内外代表性研究工作,讨论了合金材料的效用机制与作用效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合金材料在金属锂负极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负极 合金 改性 锂金属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LiC_(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自博 邓伟 +1 位作者 周旭峰 刘兆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本文采用机械辊压方法在金属锂表面通过原位固相反应生成LiC_(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并研究了在碳酸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下该异质层对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测试发现,LiC_(6)异质层能够有效提升锂电化学沉积的... 本文采用机械辊压方法在金属锂表面通过原位固相反应生成LiC_(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并研究了在碳酸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下该异质层对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测试发现,LiC_(6)异质层能够有效提升锂电化学沉积的可逆性与均匀性,从而抑制枝晶生长及维持沉积/溶解界面的稳定。使用异质层改性金属锂负极的扣式全电池也较纯金属锂负极体系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二次电池 金属负极 枝晶 异质微结构 LiC_(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