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系嵌入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丹 杨建文 +2 位作者 石阳 杨正晓 李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二硫化钛、二氧化钛、钛酸锂等化合物嵌锂电位较高、比容量高、结构稳定,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安全可靠、循环寿命长、成本低廉等优势。对该类高性能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嵌锂机理、电化学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钛系嵌入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多尺度非均匀性概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岚 熊若愚 +3 位作者 宋华雄 谭鹏辉 张云 周华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7-502,共16页
动力电池高续航、长循环、快速充电和高安全性等严苛的使用要求推动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革新。然而,这也使得电池内部从颗粒材料到电芯各层级的均匀性问题变得突出,成为决定电池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锂离子电池多尺度的非均匀性成因... 动力电池高续航、长循环、快速充电和高安全性等严苛的使用要求推动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革新。然而,这也使得电池内部从颗粒材料到电芯各层级的均匀性问题变得突出,成为决定电池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锂离子电池多尺度的非均匀性成因及改善策略,是目前电池制造与电池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概述系统地总结了锂离子电池材料颗粒、电极微结构、极片平面以及电芯单体的非均匀特征对电池电化学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重点归纳出非均匀性通过内在的并联电学结构损伤电池性能的作用机制。最后,针对各尺度下的非均匀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均匀 多尺度 并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化合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模型与理论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守冬 庄全超 +3 位作者 史月丽 朱亚波 邱祥云 孙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53-2359,共7页
建立了单个嵌入化合物颗粒、混合颗粒、厚度均匀多孔电极层以及非均匀、多层多孔电极层的理论模型,模拟得了了上述模型的相对应电化学阻抗谱(EIS)特征.结果表明,单个颗粒和混合颗粒表现出相似的阻抗谱特征,均由高频区域内与锂离子通过... 建立了单个嵌入化合物颗粒、混合颗粒、厚度均匀多孔电极层以及非均匀、多层多孔电极层的理论模型,模拟得了了上述模型的相对应电化学阻抗谱(EIS)特征.结果表明,单个颗粒和混合颗粒表现出相似的阻抗谱特征,均由高频区域内与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过程相关的R_(SEI)‖C_(SRI)半圆,与电荷传递过程相关的R_(ct)‖C_(dl)半圆以及锂离子在固体颗粒内部的扩散相关的斜线三部分组成.对于非均匀、多层多孔嵌入电极而言,一个个新奇的现象就是在阻抗谱中会出现三个半圆,影响第三个半圆现现并形成的因素主要为电极中的颗粒尺寸分布以及电极层的厚度分布,也就是说电极片中出现不同尺寸分布的颗粒以及形成薄厚两种电极层的时候,容易导致阻抗谱中出现第三个半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嵌入化合物:均匀: 多孔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成核法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尖晶石LiMn_2O_4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志兴 邢志军 +2 位作者 李新海 郭华军 彭文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0-79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以非均匀成核方式对其进行包覆氧化铝的表面处理.通过XRD、SEM、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表面处理前后的LiMn2O4进行表征,分析了表面处理前后LiMn2O4物理特性的变化,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对LiMn2O4电化学容量与循环性能的影响.未经表面处理的LiMn2O4在1C倍率下初期放电容量为86.5mA·h·g-1,5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衰减26.3%.表面包覆0.5%、1%(w)氧化铝的LiMn2O4在1C倍率下的初期放电容量分别为96.0、80.1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分别降低7.0%、5.6%.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LiMn2O4循环性能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循环性能增强,但放电容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尖晶石 锰酸 表面处理 均匀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Al_2O_3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志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彭文杰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03-1708,共6页
为了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敷Al2O3。采用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球形LiNi1/3Co1/3Mn1/3O2颗粒由粒径为500~600 n... 为了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敷Al2O3。采用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球形LiNi1/3Co1/3Mn1/3O2颗粒由粒径为500~600 nm的一次粒子团聚而成,包敷后的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无定形Al2O3包敷层;包覆Al2O3能明显抑制LiNi1/3Co1/3Mn1/3O2在循环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峰电流的衰减,随着Al2O3包敷量的增加,材料的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减小,适量地包敷Al2O3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可逆性;当Al2O3的包敷量为0.5%时,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7~4.6 V高电压和1C倍率条件下,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72(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3%,而没有包敷的LiNi1/3Co1/3Mn1/3O2容量略低,首次放电容量为170(mA.h)/g,而且容量衰减较快,容量保持率仅为84%。此外,包敷处理还可以有效提高LiNi1/3Co1/3Mn1/3O2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热稳定性,以包敷材料所制备的电池其高温储存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均匀成核法 氧化铝包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