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放电过程液相锂离子浓度变化及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邵素霞 朱振东 +2 位作者 彭文 代娟 吴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7-1195,共9页
采用三电极电池实时监测不同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全电池、正极对锂、负极对锂以及浓差电池电压变化,得到不同倍率下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与此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层数隔膜三电极电池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的变化... 采用三电极电池实时监测不同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全电池、正极对锂、负极对锂以及浓差电池电压变化,得到不同倍率下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与此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层数隔膜三电极电池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本工作通过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测试了三电极电池中正极Li(Ni_(0.65)Co_(0.2)Mn_(0.15))O_(2)(NCM65)电极表观化学扩散系数和负极石墨电极表观化学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变化与负极对锂电位有关,且充电过程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大于放电过程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充电过程中,倍率越大,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越大,放电过程则相反。通过增加正负极之间隔膜层数以此增加扩散路径,隔膜层数增加正负极之间液相锂离子浓度有所降低,总体锂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保持不变,但靠近正负极侧液相锂离子浓度有一定差异。GITT测试正极NCM65电极表观化学扩散系数(3.57×10^(−9)~5.63×10^(−8)cm^(2)/s)大于负极石墨电极表观化学扩散系数(1.16×10^(−10)~8.21×10^(−8)cm^(2)/s),且负极石墨表观化学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也与负极对锂电位有关,因此得出正极脱嵌锂速度大于负极,液相锂离子浓度变化受负极扩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液相锂离子浓度 浓差电池 三电极电池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3)O_(4)微观结构对固相合成类单晶锰酸锂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尹金佩 王洋 +2 位作者 朱林剑 刘泽萍 范广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8-613,共6页
探究了Mn_(3)O_(4)的微观结构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类单晶锰酸锂(LiMn_(2)O_(4))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对LiMn_(2)O_(4)的结构和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粒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类球形Mn_(3)O_(4)更易制得类单晶锰酸锂,其颗粒团聚致密、表面光... 探究了Mn_(3)O_(4)的微观结构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类单晶锰酸锂(LiMn_(2)O_(4))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对LiMn_(2)O_(4)的结构和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粒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类球形Mn_(3)O_(4)更易制得类单晶锰酸锂,其颗粒团聚致密、表面光滑,且晶胞参数小、能量密度大、Li+浓度高。类单晶锰酸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远高于非类单晶材料,在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高达112.50 mA·h/g、96.5%,8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有102.11 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类单晶锰酸锂优异的性能归因于其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和外露表面、较高的Li+浓度,在电化学反应中结构稳定、锂离子迁移速率快、电极极化和电荷转移阻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类单晶锰酸 锂离子浓度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电子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盐湖锂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涛 谭红兵 +1 位作者 张文杰 张燕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5,共6页
通过统计西藏高原盐湖镁离子及锂离子质量浓度的水化学数据和镁锂离子质量浓度比值,绘制出西藏地区盐湖卤水锂离子质量浓度分布等值线图和镁锂离子质量浓度比值分布图,分析了西藏地区盐湖锂资源品位及品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盐湖锂... 通过统计西藏高原盐湖镁离子及锂离子质量浓度的水化学数据和镁锂离子质量浓度比值,绘制出西藏地区盐湖卤水锂离子质量浓度分布等值线图和镁锂离子质量浓度比值分布图,分析了西藏地区盐湖锂资源品位及品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盐湖锂资源富集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关系。分析表明:西藏地区盐湖锂资源的分布呈现分带性特征,盐湖锂离子质量浓度可能受构造带的控制,碳酸盐型盐湖带的盐湖卤水镁锂离子质量浓度比值最低,高品质低镁锂比卤水盐湖和低镁锂比卤水盐湖集中分布在碳酸盐型盐湖带-硫酸盐型盐湖带过渡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盐湖 资源 地球化学 离子质量浓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热点文章
4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肖婕研究团队,采用系列先进表征技术,观测到富镍层状单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由晶格中的锂离子浓度梯度引起的晶体结构沿(003)晶面的可逆的滑移和裂缝现象,为从材料合成的源头缓和颗粒碎裂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充放电过程 单晶材料 材料合成 晶体结构 表征技术 裂缝现象 锂离子浓度 研究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HUANG Wen-qiang LIU Gui-hua +4 位作者 LIU Peng QI Tian-gui LI Xiao-bin PENG Zhi-hong ZHOU Qiu-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04-311,共8页
Excess lithium in alumina is significantly bad for aluminum reduction.In this study,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addition of synthetic lithium aluminate was investigated... Excess lithium in alumina is significantly bad for aluminum reduction.In this study,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addition of synthetic lithium aluminate was investigated.Elevating temperature,increasing caustic soda concentration,reducing alumina concentration or raising molar ratioαk improved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Agitation speed had a minimal effect on lithium ion concentration.Over 0.65 g/L lithium io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digestion process,whereas 35 mg/L lithium ion concentration remained in solution after precipitation time of 9 h.Moreover,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harply from digestion of boehmite or diaspore to seed precipitation,about 95%lithium was precipitated into red mud(bauxite residue)and aluminum hydroxide.This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perspective in removal or extraction of lithium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in alumina refin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DIGESTION 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