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表面作用下锂电池电解液着火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嬿妮 张帅 +4 位作者 刘学 黄罗鑫 杨雯 赵婧昱 陈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70,共10页
电解液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锂电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在热失控过程中,高温电池壳体被认为是电解液的重要引火源。因此,选取了3种商用锂电池电解液,利用自主搭建的热表面引燃试验装置,观测了相关着火参数,包括着火现象、着火概率... 电解液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锂电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在热失控过程中,高温电池壳体被认为是电解液的重要引火源。因此,选取了3种商用锂电池电解液,利用自主搭建的热表面引燃试验装置,观测了相关着火参数,包括着火现象、着火概率和着火延迟时间,对3种电解液在热表面作用下的着火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在热表面作用下主要发生膜态沸腾,且电解液在热表面作用下会发生复燃现象;锂电池电解液在热表面上的着火是概率性的;着火延迟时间都随着热表面温度升高而下降;最后,根据电解液自燃点探索着火机理,从化学反应机理角度,解释了3种电解液自燃点和热表面引燃温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为丰富锂电池火灾机理、完善锂电池热安全理论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电解液 热表面 着火现象 着火概率 着火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电解液废气特性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范佳 杜长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随着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及其成本的快速下降,电池生产和使用量逐年成倍增加,废旧锂电池将呈现爆发式累积性增长趋势,其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强。在生产以及回收拆解锂电池的过程中,会产生锂电池的电解液废气,其中主要成分为氟化物和挥... 随着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及其成本的快速下降,电池生产和使用量逐年成倍增加,废旧锂电池将呈现爆发式累积性增长趋势,其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强。在生产以及回收拆解锂电池的过程中,会产生锂电池的电解液废气,其中主要成分为氟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易腐蚀、风量小且浓度大的特点,如不能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极为必要。常规处理技术以吸收法、吸附法以及冷凝法等为主,文章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未来处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电解液废气 腐蚀性气体 挥发性有机物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电解液电导率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思飞 李骏 +2 位作者 王小飞 张道明 薛浩亮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88-3698,共11页
本文从经典溶液模型、统计热力学模型、半经验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锂电池电解液溶液电导率模型的研究进展。锂电池电解液溶液的离子传输机理研究已逐渐从经典的溶液理论转向统计热力学理论,从分子和离子的微... 本文从经典溶液模型、统计热力学模型、半经验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锂电池电解液溶液电导率模型的研究进展。锂电池电解液溶液的离子传输机理研究已逐渐从经典的溶液理论转向统计热力学理论,从分子和离子的微观参数出发建立高水平的热力学理论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相互作用。锂电池电解液溶液电导率的预测以及优化则从传统的半经验模型转向数理统计方法,从而以较小的试验规模、较短的试验周期和较低的试验成本,获得理想的试验结果以及得出科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电解液 电导率 传输机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天啸 王蕾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4期72-74,共3页
以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通过研究项目中包含的具体工艺,分析了各个工艺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环节,对项目中可能产生的"三废"及噪声污染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行业其他... 以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通过研究项目中包含的具体工艺,分析了各个工艺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环节,对项目中可能产生的"三废"及噪声污染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行业其他项目的污染源分析及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环保措施 离子电池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防过充保护的研究
5
作者 孙百虎 赵菁 尚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51-2252,2295,共3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电解液的基本特性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特性、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利用添加剂来提高电解液的防过充能力成了改善电解液性能的重要方式。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两类:氧化还原添加剂和电聚合添...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电解液的基本特性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特性、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利用添加剂来提高电解液的防过充能力成了改善电解液性能的重要方式。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两类:氧化还原添加剂和电聚合添加剂。选取二甲氧基硝基苯类作为防过充添加剂。研究发现,该类添加剂的防过充能力好且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能明显改善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高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电解液 过充保护添加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时电解液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漫 杨锦飞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8,共6页
探究了锂离子在混合电解液中的微观结构,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多元混合电解液溶剂EC-DMC-DEC(ethylene carbonate-dimethyl carbonate-diethyl carbonate)模型,计算分析了零电场以及加电场下电解液混合溶剂的性质.计算结... 探究了锂离子在混合电解液中的微观结构,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多元混合电解液溶剂EC-DMC-DEC(ethylene carbonate-dimethyl carbonate-diethyl carbonate)模型,计算分析了零电场以及加电场下电解液混合溶剂的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无电场时,电解液中没有接触离子对(CIP-contact ion pairs)和离子聚集体(AGG-aggregates)的存在;而在6V电压下,任何浓度的电解液均存在CIP,降低了锂盐的溶解度.电场的存在使得电解液溶剂分子的偶极矩与电场方向相一致,溶剂分子排列有序,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促使CIP和AGG的形成以及锂离子配位数的减少.因此,破坏电场下溶剂分子的有序性、增强溶剂的介电性质对于降低电解液中的离子缔合、改善电解液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今后电解液配方的设计选择有着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电解液 电场 介电常数 配位数 接触离子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13种有机磷阻燃剂的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成云 李许 +3 位作者 杨左军 林君峰 冀红略 李伟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13种有机磷阻燃剂含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有机磷阻燃剂,萃取液经浓缩、定容、过滤后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13种有机磷阻燃剂含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有机磷阻燃剂,萃取液经浓缩、定容、过滤后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3种有机磷阻燃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3,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3~30μg/kg,定量下限(S/N=10)为1~100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4%~94.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10%。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定量下限低,可满足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磷阻燃剂含量日常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 超声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离子电池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内环酯类锂电池添加剂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婷 王忠东 +4 位作者 项星宇 何呈祥 朱春英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9,共15页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是一类在锂电池中用量不大,但对改善锂电池高低温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和循环次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高附加值电子化学品。随着锂电池等下游应用长期向好地发展,添加剂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传统的釜式反应器由于传递性...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是一类在锂电池中用量不大,但对改善锂电池高低温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和循环次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高附加值电子化学品。随着锂电池等下游应用长期向好地发展,添加剂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传统的釜式反应器由于传递性能不佳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且污染严重。微反应器在微米尺度对流体有着高效分散和混合的优势,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锂电池添加剂合成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微反应器优异的传递性能,系统综述了微反应器在环酯类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添加剂的微化工合成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合成 传递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电子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作电解质组分的锂离子蓄电池高低温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梦清 左晓希 +3 位作者 李伟善 周豪杰 刘建生 袁中直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研究比较了含和不含碳酸丙稀酯(PC)两种电解液的063048型锂离子蓄电池的循环性能、高温和低温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两种电解液的电池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相似,两种电解液的电池都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50次后电池容量都保持在... 研究比较了含和不含碳酸丙稀酯(PC)两种电解液的063048型锂离子蓄电池的循环性能、高温和低温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两种电解液的电池初始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相似,两种电解液的电池都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50次后电池容量都保持在95%以上。电池的高低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PC比不含PC组分电解液的电池在70℃的高温下和-10℃的低温下放电容量高得多。70℃和-10℃下,不含PC电解液的电池容量分别只有室温时的46%和68%,而含PC电解液的电池容量分别保持在78%和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蓄电池电解液 PC 高低温 SEI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锂盐Li[CF_3BF_3]电解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鸿波 郭俊 +2 位作者 冯绍伟 聂进 周志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6-793,共8页
制备了1种高纯度的新型锂盐三氟甲基三氟硼酸锂(Li[CF3BF3]),通过核磁共振(NMR)、元素分析(EA)及离子色谱(I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杂质分析.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1 mol/L Li[C... 制备了1种高纯度的新型锂盐三氟甲基三氟硼酸锂(Li[CF3BF3]),通过核磁共振(NMR)、元素分析(EA)及离子色谱(I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杂质分析.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1 mol/L Li[CF3BF3]-EC/EMC/DMC(体积比5∶3∶2)电解液的物化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CF3BF3]基电解液的电导率和Li+迁移数远高于LiBF4,氧化电位高达5.91 V(vs.Li+/Li),在镍电极表面能观察到可逆的锂沉积-溶出过程,并对Al箔表现出优良的钝化性能.研究了Li[CF3BF3]基电解液的电导率与温度和浓度、黏度与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一系列浓度电解液的相变规律.Li/C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CF3取代LiBF4的1个F原子后,其衍生产物Li[CF3BF3]明显改善了电解液与人造石墨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电解液 三氟甲基三氟硼酸 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酯作为锂离子电池防过充添加剂研究
11
作者 张英杰 熊琳强 +1 位作者 董鹏 闫宇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3-645,715,共4页
采用循环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扫描、过充测试、交流阻抗分析等手段,对乙酸乙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的氧化反应峰峰值为4.25 V,还原反应峰峰值为4.5 V,在LiFePO4锂离子电池中以0.2 C/4.2 V恒... 采用循环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扫描、过充测试、交流阻抗分析等手段,对乙酸乙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的氧化反应峰峰值为4.25 V,还原反应峰峰值为4.5 V,在LiFePO4锂离子电池中以0.2 C/4.2 V恒流充放电测试发现电池循环性能良好;在以0.5 C/4.2 V、1 C/4.2 V、0.2 C/4.6 V下过充测试发现,电池没有发生漏液、起火等现象;交流阻抗分析发现添加剂对电解液阻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电解液 添加剂 防过充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e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in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12
作者 Aijing Yan Zhuojun Zhang +1 位作者 Xu Xiao Peng T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34,I0001,I0002,共11页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discharge capacity,while the surface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cycle stability.Therefore,battery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Previous studies predominantly focus on extremely thin or flat electrodes.In contrast,this work utilizes thick electrodes,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ss transport.Given that the electrolyte solvent is the main site of mass transport,the effects of two typical solvents on mass transport and battery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dimethyl sulfoxide with low viscosity and a high O_(2) diffusion rate and tetra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with high O_(2) solubility and high Li+transport capability.The results reveal a novel pathway for reaction mechanism induction where the mechanism varies with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ode progresses,a layered appearance of solution mechanism products,transition state products,and surface mechanism products emerg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This work presents a distinct perspective on the way solvents influence reaction pathways and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ng reac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_(2)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y solution mechanism surfac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电池》全年分类总目录
13
作者 张传巧 李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6-492,共7页
关键词 电池 离子电池电解液 电化学性能 LIBOB 正极材料 PEMFC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ew lithium salt LiODFB for electrolyt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宏权 张治安 +2 位作者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6期830-834,共5页
Lithium difluoro(axalato)borate (LiODFB) was synthesized in dimethyl carbonate (DMC) solvent and purified by the method of solventing-out crystallizati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urified LiODFB was perf... Lithium difluoro(axalato)borate (LiODFB) was synthesized in dimethyl carbonate (DMC) solvent and purified by the method of solventing-out crystallizati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urified LiODFB was perform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metry.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ells using 1 mol/L LiPF6 and 1 mol/L LiODFB in ethylene carbonate (EC)/DMC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ODFB can be reduced at about 1.5 V and form a robust protectiv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film on the graphite surface in the first cycle. The graphite/LiNi1/3Mn1/3Co1/3O2 cells with LiODFB-based electrolyte have very good capacity retention at 55 ℃, and show very good rate capability at 0.5C and 1C charge/discharge rate. Therefore, as a new salt, LiODFB is a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 lithium salt to replace LiPF6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electrolyt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ELECTROLYTE lithium difluoro(axalato)borate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源技术》2011年总索引(第35卷,1~12期)
15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离子电池电解液 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太阳电池 PEMF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池 二次电池 电源技术 总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strategies to produce a fast-charging graphite an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16
作者 LIANG Jin QIN Ze +4 位作者 QUAN Zhong HAO Jing QIN Xian-ying LI Bao-hua KANG Fei-yu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2025年第4期738-765,共28页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a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electric vehicles,and grid storage,etc.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user convenience 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a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electric vehicles,and grid storage,etc.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user convenience especially for electric vehicles,the development of a fast-charging technology for LIBs has become a critical focus.In commercial LIBs,the slow kinetics of Li+intercalation into the graphite anode from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is known as the main restriction for fast-charging.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obtaining fast-charging graphite-based anodes,mainly involving modifications of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graphite anode.Specifically,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regulating the Li+solvation/desolvation state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as well as optimizing the fabrication and the intrinsic activity of graphite-based anod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is review considers practical ways to obtain fast Li+intercalation kinetics into a graphite anode from the electrolyte as well as analysing progress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ast-charging L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charging Graphite Lithium-ion batteries Electrolyte solution Sol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