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实践
1
作者 陈健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2,共9页
针对锂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阳极废水和阴极废水特性,设计采用分类收集、分类预处理后再集中进行生化处理的思路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广东某新能源公司锂电池生产废水为例,简述了其废水特性及阳极废水和阴极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 针对锂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阳极废水和阴极废水特性,设计采用分类收集、分类预处理后再集中进行生化处理的思路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广东某新能源公司锂电池生产废水为例,简述了其废水特性及阳极废水和阴极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废水处理工艺。阳极废水采用混凝沉淀+厌氧+AOA+MBR工艺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4426—2001)表4第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排放。阴极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混凝沉淀+UASB+二级AO+MBR工艺处理,其出水再经二级RO/MVR处理后,回用水及冷凝水达到《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 29044—2012)表1中的补充水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标准后回用,浓水经MVR系统蒸发结晶。工程实践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后阳极废水满足排放标准;阴极废水满足回用水标准,成功实现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生产废水 阴阳极废水 分类处理 中水回用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实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田锐 陈威 +3 位作者 王宗平 戴双建 胡适 王志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0,共4页
采用电絮凝-混凝-AAO法-MBR-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清水池组合工艺初步处理某新能源公司锂电池生产废水后,再使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目的-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一级RO出水COD为20mg/L,NH3-N.TN.TP的质量浓... 采用电絮凝-混凝-AAO法-MBR-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清水池组合工艺初步处理某新能源公司锂电池生产废水后,再使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目的-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一级RO出水COD为20mg/L,NH3-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77、14.8、0.06mg/L,pH为7.2,SS未检出,水质满足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的要求,可直接回用;二级RO出水COD为17mg/L,NH3-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42.11.6.0.03mg/L,pH为6.7,SS未检出,水质达到GB3838-2002的IV类标准和GB30484-2013的表3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直接排放标准.水处理运行费用共计46.56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生产废水 电絮凝 超滤 反渗透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GWh/年三元软包锂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
作者 晋存田 刘政 +2 位作者 王文菊 戚伟康 宋建阳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三元软包锂电池企业产生的废水能否达标处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及可持续性发展。以江西某地实际工程为例,实际总产水300 m^(3)/d,设计规模为370 m^(3)/d。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正负极生产废水和电芯拆解废水,具有COD高,难生物降... 三元软包锂电池企业产生的废水能否达标处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及可持续性发展。以江西某地实际工程为例,实际总产水300 m^(3)/d,设计规模为370 m^(3)/d。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正负极生产废水和电芯拆解废水,具有COD高,难生物降解以及含有氟化物、总镍、总锰和总钴的特点。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经过两级混凝+厌氧的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再和厂区其他污水混合后经过接触氧化池+MBR工艺组合处理,出水水质优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中废水间接排放标准。整个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两性离子纳米平板陶瓷膜MBR具有膜通量大的优点。经过核算,处理费用为5.7元/方。本案例的长期稳定达标可为同类企业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软包锂电池生产废水 两级混凝 浸没式MBR 两性离子平板陶瓷膜 工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锂电池阴极生产废水 被引量:7
4
作者 瞿炯炯 刘锋 +3 位作者 郭富成 王栋 李少华 邵金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29,共5页
采用Fe/C微电解-Fenton法对锂电池阴极材料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结合GC-MS分析,确定各参数的最佳反应条件值。实验结果表明,控制铁碳比为3∶1,铁屑投加量为150 g/L,p H=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运... 采用Fe/C微电解-Fenton法对锂电池阴极材料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结合GC-MS分析,确定各参数的最佳反应条件值。实验结果表明,控制铁碳比为3∶1,铁屑投加量为150 g/L,p H=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运用Fe/C微电解可以对锂电池阴极生产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46%左右;以Fe/C微电解出水为基础,调节进水p H=3、H2O2(30%)投加量为2 m L/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在室温下对原水COD的去除率为71%左右。B/C也由0.11提高到0.45,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同时通过GC-MS进一步验证,确定Fe/C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对NMP(N-甲基吡咯烷酮)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微电解 FENTON法 电池阴极生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锂离子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铁军 李梦轲 沈连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127,共3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缺氧+MBR+消毒”的工艺进行处理.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COD为20mg/L,NH3-N,SS、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0.03mg/L,达到GB/T18920-2002中的水质指标.该工艺处理效果优良,系统运行稳定,耐... 针对锂离子电池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缺氧+MBR+消毒”的工艺进行处理.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COD为20mg/L,NH3-N,SS、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0.03mg/L,达到GB/T18920-2002中的水质指标.该工艺处理效果优良,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运行费用较低,按处理规模274m^3/d计,运行成本为1.1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生产废水 混凝沉淀 MBR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