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谭美云 吴演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施以解剖定位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试验组施以B...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施以解剖定位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试验组施以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剂量、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药物剂量(21.23±5.49)ml少于对照组的(30.67±6.54)ml,麻醉起效时间(4.06±0.82)min短于对照组的(6.01±1.04)min,镇痛持续时间(642.84±125.61)min长于对照组的(449.94±105.4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锁骨上神经的游离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学林 张连江 +1 位作者 刘军图 陈文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骨上神经 锁骨骨折 保护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修复断裂三角韧带的疗效及对六自由度运动参数、功能评分的影响
3
作者 王延成 张晓军 刘双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目的:分析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修复断裂三角韧带对X线片测量六自由度运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旋前外旋型(PER)踝关节骨折患者15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分析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修复断裂三角韧带对X线片测量六自由度运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旋前外旋型(PER)踝关节骨折患者15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照患者选择分为试验组(n=78,术中修复断裂三角韧带)和对照组(n=75,术中不修复断裂三角韧带)。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按1∶1匹配后,两组各60例。通过X线片,利用Fluo-ankle Matching Software和Mimics软件分析胫距关节的三维运动情况,获取六自由度运动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功能评分及生化指标。结果:修复三角韧带后,试验组患者的胫距关节内旋/外旋、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等六自由度运动参数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距骨位置更稳定,关节间隙更均匀。此外,试验组在AOFAS评分、VAS评分及生化指标(如CRP、Ca2+等)方面也表现出更优的改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修复断裂三角韧带能够显著提高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胫距关节的六自由度运动参数及功能评分,并通过影像学数据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外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角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周金军 邓琳 +3 位作者 翁德雨 王梅生 谭力 陈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行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中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PA、TPA低于常规组(P<0.01);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改良组伸膝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复位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逐步叠加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塌陷 外侧后倾角 股胫角 膝关节功能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王广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68-870,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患者踝关节功能,应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questionnaire,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活动度数值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缓解患者伤情,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6
作者 蒲亨景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3 d、4 d、5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孔令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95.01±2.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03±4.13)min、(8.04±1.46)d,短于对照组的(77.01±10.01)min、(9.02±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8.15±6.32)分、SDS评分(41.38±5.19)分低于对照组的(43.61±7.22)、(48.28±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还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掌指关节创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大伟 张秀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的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 d、2 d、3 d,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胸外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提升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重症胸外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陈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 小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繁荣 詹正刚 +1 位作者 丁彧 郑玲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目的:分析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组在传统组麻醉的基础上联合针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联合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传统组,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_(2))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1、2、4、6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应用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良好,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 针刺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韧带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
11
作者 毕海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6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ORI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6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ORI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角韧带锚钉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患侧内踝间隙、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4.35±11.25)min长于对照组的(101.52±10.18)min、骨折愈合时间(13.54±2.17)周及住院时间(17.48±2.48)d短于对照组的(15.18±1.47)周、(18.84±2.18)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1.72±1.43)分低于对照组的(2.83±1.06)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90.64±10.36)分高于对照组的(85.47±6.38)分、患侧内踝间隙(2.64±0.47)mm小于对照组的(3.47±0.49)mm,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127.74±13.25)U/L、BGP(7.32±1.05)μg/L、PⅠNP(128.64±13.51)μg/L高于对照组的(110.58±10.21)U/L、(5.84±1.11)μg/L、(119.05±12.62)μg/L,β-CTX(0.34±0.05)μg/L低于对照组的(0.45±0.07)μg/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30.3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一ORIF治疗对比,联合三角韧带锚钉修复可缩短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缩小患侧内踝间隙,提高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改善骨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韧带锚钉修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 患侧内踝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有榕 王刚 +2 位作者 舒振云 罗正理 魏强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愈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延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2.15%(13/107)。延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为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OR=1.067,P<0.05),VEGF、BALP为保护因素(OR=0.942、0.762,P<0.05)。内皮抑素预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结论 内皮抑素可影响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皮抑素 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有榕 魏强强 +1 位作者 罗正理 王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63例)。比较血清ChAT和基线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ChAT和相关指标与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AT与相关指标对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清ChAT、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hAT(OR=0.811,95%CI:0.716~0.918)与NO(OR=0.845,95%CI:0.732~0.976)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hAT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0;NO对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79。结论 血清ChAT、NO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且血清ChAT对其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胆碱乙酰转移酶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宇婷 赵媛 杨勇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共21例(11.73%)发生感染,均为手术部位感染(SSI)。感染组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异常、白蛋白异常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121,95%CI:1.325~3.395)、骨折类型(OR=1.859,95%CI:1.206~2.866)、骨折至手术时间(OR=1.604,95%CI:1.138~2.261)、白蛋白水平(OR=1.455,95%CI:1.078~1.964)是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及白细胞计数与白蛋白存在异常的踝关节骨折患者ORIF术后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应重视并积极予以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部位感染 白蛋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12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朋朋 宗治国 +1 位作者 苏峰 张春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116,共1页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对12例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较好。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1岁。骨折位于左侧4例,右侧8例。损伤原因:车祸10例,坠落伤1例,摔伤1例。损伤类型:锁骨...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对12例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较好。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1岁。骨折位于左侧4例,右侧8例。损伤原因:车祸10例,坠落伤1例,摔伤1例。损伤类型:锁骨干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10例(其中肩胛颈骨折严重移位4例轻度移位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固定治疗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 肩胛颈骨折 严重移位 2009年 锁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健 徐昌 +2 位作者 高冲 续斌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1例,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 d),延期手术组(>7 d,均为保守治疗后)。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采用Co... 目的观察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1例,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 d),延期手术组(>7 d,均为保守治疗后)。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DASH上肢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活动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手术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延期手术组,DASH评分低于延期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延期手术组缩短(P均<0.05)。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分别有6、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P<0.05。结论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较好,与延期手术相比,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早期手 延期手 Constant-Murley评分 上肢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健康教育在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晓蓬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在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龙口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在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龙口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健康教育应用于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健康教育 距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晔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海门市人民医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3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术中是否保留锁骨上皮神经将其分为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组(PCN组)与不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组(NPC... 目的:探讨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海门市人民医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3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术中是否保留锁骨上皮神经将其分为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组(PCN组)与不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组(NPCN组)。分别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不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PCN组患者与NPCN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PCN组患者手术的时间长于NPCN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术后1年内,PCN组患者患侧肩区及胸上外侧区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低于NPCN组患者,P<0.05。PCN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高于NPCN组患者,P<0.05。结论: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能降低患者术后患侧肩区及胸上外侧区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锁骨上皮神经 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骨骨折 肩区及胸上外侧区感觉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结合间接复位与微笑切口治疗锁骨骨折:功能恢复与美容效果对比研究
20
作者 屈立安 赵晓明 +3 位作者 李萌 姬文晨 刘凯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6,共6页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MIPPO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MIPPO结合间接复位技术和“微笑切口”。评估指标涵盖手术创伤、功能恢复及美容效果。结果MIPPO组在术中出血量[(32.9±7.6)mL vs.(90.2±14.0)mL,P<0.05]、切口长度[(3.0±0.5)cm vs.(8.5±1.2)cm,P<0.05]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ORIF组。功能恢复方面,MIPPO组骨痂形成时间[(10.1±1.7)周vs.(12.8±2.0)周,P<0.05]、初步及完全生活自理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缩短。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为91.5±5.1,显著高于ORIF组的82.4±6.0(P<0.05)。美容效果上,MIPPO组SBSES评分高达9.2±0.4,远高于ORIF组的3.0±0.7(P<0.05),其他美容指标如瘢痕显著度、色素沉着指数、瘢痕厚度等亦显著优于ORIF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并在美容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合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 间接复位 顺皮纹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