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戚纪胜 缪中荣 +4 位作者 吉训明 李慎茂 朱凤水 支兴龙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59-461,共3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支架治疗 临床观察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血流 颅外脑血管病 患侧上肢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内膜下技术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叶猛 倪其鸿 +2 位作者 陈佳荃 郭湘江 张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61~74)岁,均于开通闭塞血管失败后通过SAFARI技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结果 10例患者通过SAFARI技术实现了锁骨下动脉再通并一期植入支架(平均长度46.4 mm),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0.9%。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电话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SAFARI技术治疗钙化严重、阻塞较长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成形术 内膜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伴右锁骨下动脉闭塞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桂杰 孙立国 +2 位作者 张丽萍 王连祥 孙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70-70,共1页
患者女,1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余年,伴右下肢活动障碍6年余入院。查体:左上肢BP210/101mmHg,右上肢BP191/83mmHg,左下肢BP 125/80mmHg,右下肢BP119/78mmHg.一般情况尚可,心尖搏动增强,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患者女,1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余年,伴右下肢活动障碍6年余入院。查体:左上肢BP210/101mmHg,右上肢BP191/83mmHg,左下肢BP 125/80mmHg,右下肢BP119/78mmHg.一般情况尚可,心尖搏动增强,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主动脉听诊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率84次/min,率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缩窄 锁骨下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支架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一例
4
作者 吴弘 秦永文 +2 位作者 赵珍珍 胡建强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上肢 内支架置入 锁骨下动脉闭塞 房颤 血压 肌力 尿激酶 联合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志永 张梦彩 +2 位作者 刘恋 高峰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入选10例患者,双入路介入再通均获得成功,未出现近期手术并发症,随访15 d至6个月,经血管彩超及颅外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均显示血流通畅良好,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结论对于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症状改善快且明显,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勇 杨波 +4 位作者 康开江 高峰 莫大鹏 缪中荣 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40-94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30 d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等指标。根据血管内治疗后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开通结果分为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根据成功再通组患者所用支架类型分为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比较两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的差异。对成功再通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无术后再狭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87例(82.1%),女性19例(17.9%),中位年龄61.0(56.8~67.0)岁。有91例(85.9%)血管成功再通,15例(14.2%)血管再通失败,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发病到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成功再通组35例(38.5%)采用自膨式支架,56例(61.5%)患者采用球扩式支架,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术后中位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0.0%(10.0%~16.3%)和10.0%(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再通组中有85例(93.4%)完成术后3个月到1年的随访并进行了CTA或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13.0(6.0~15.0)个月,术后再狭窄5例(5.9%),无术后再狭窄80例(94.1%),术后再狭窄组较无术后再狭窄组的中位年龄更高(64.0岁vs 59.5岁,P=0.027)。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光利 梁熙虹 +1 位作者 贺能树 孙福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分别置入国产内支架 6枚 ,进口内支架 5枚 ,进口血管内支架选用Wallstent、Memotherm及Sympho...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分别置入国产内支架 6枚 ,进口内支架 5枚 ,进口血管内支架选用Wallstent、Memotherm及Symphony ,国产血管内支架类似Wallstent。 结果  11例患者中 10例成功地完成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5例患者中的 6条病变血管中置入 6枚国产血管内支架 ,5例患者中的 5条病变血管中置入 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 ,病变血管开放获得满意 ,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正常 ,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 ,因导丝穿破血管进入纵隔而放弃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 6~ 39个月 ,其中 1例置入血管内支架在 5个月复查时出现再狭窄 ,经球囊扩张后 16个月复查血管开放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有望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支架 血管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逆行介入治疗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闭塞一例
8
作者 肖勇强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锁骨下动脉 经桡动脉 介入治疗 逆行 核磁共振成像 动脉搏动 动脉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管鑫 陈文彩 +3 位作者 郑光美 胡培 肖彬 景红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4-625,共2页
1病例简介女,64岁,主诉:头晕头痛、伴右上肢麻木疼痛10余年,加重1周。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20/70mm Hg,右上肢血压80/50mm Hg,右侧脉搏减弱,右上肢肌力稍弱,前臂尺侧、桡侧感觉减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桡骨膜反射减弱。入院颈... 1病例简介女,64岁,主诉:头晕头痛、伴右上肢麻木疼痛10余年,加重1周。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20/70mm Hg,右上肢血压80/50mm Hg,右侧脉搏减弱,右上肢肌力稍弱,前臂尺侧、桡侧感觉减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桡骨膜反射减弱。入院颈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迷走 锁骨下动脉闭塞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一例
10
作者 范一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64-365,共2页
每一台手术完成后,尤其是疑难病例,都像通过了学生时代的一门考试,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患者的预后得到评定.但学生可以毕业,而医师却永无终点.因为对不同患者的同一种病,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是不同的.我的职业生涯就在这样... 每一台手术完成后,尤其是疑难病例,都像通过了学生时代的一门考试,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患者的预后得到评定.但学生可以毕业,而医师却永无终点.因为对不同患者的同一种病,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是不同的.我的职业生涯就在这样一次次大考中进步着.对每次满意的手术,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而这一次我却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 血管内治疗 病例报告 手术治疗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真煜 朱军 +2 位作者 姚立正 李文会 董从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双入路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入路交换导丝贯通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7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结果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7例左锁... 目的探讨双入路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入路交换导丝贯通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7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结果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7例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结论双入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于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 盗血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临床经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文哲 沈春健 +6 位作者 高顺 刘超 南洋 曲胜 付嘉玉 葛尧 吕晓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回顾性分析24例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头晕、胸闷、上肢缺血症状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均消失,所有转流人工血管均通畅良好,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风险低、并发... 回顾性分析24例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头晕、胸闷、上肢缺血症状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均消失,所有转流人工血管均通畅良好,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特别适用于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年老,体弱,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难以显露、分离,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动脉瘤、动脉创伤,联合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头臂干闭塞症,合并非手术部位颈椎动脉系统狭窄、Willis环发育不完全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锁骨下动脉闭塞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创伤 头臂干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