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傅志海 吴雅松 +2 位作者 王小虎 陈再治 熊贤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9-820,共2页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的单靶点注射法被证实为简单、有效。本文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单靶点注射法的基础上置入导管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的单靶点注射法被证实为简单、有效。本文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单靶点注射法的基础上置入导管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手术后镇痛 上肢 连续臂神经阻滞 锁骨上入路 超声引导 超声技术 定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潘学文 赵雪君 +1 位作者 王新强 邵益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60-661,共2页
关键词 麻醉方法 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鲍秀霞 黄娟娟 +1 位作者 丰浩荣 王祥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使用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装置术的患者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18~65岁,ASA I或II级。...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使用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装置术的患者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18~65岁,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两组:0.375%罗哌卡因20ml组(A组)和0.375%罗哌卡因30ml(B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臂丛各主要神经根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测量阻滞前、阻滞后30min时两组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移动度,通过观察膈肌移动度的变化来反映膈肌麻痹情况,并计算膈肌麻痹率。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阻滞后30min A组和B组分别有12例(33.3%)和22例(61.1%)患者出现膈肌麻痹,B组膈肌麻痹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20 ml与30ml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0.375%罗哌卡因20 ml引起膈肌麻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膈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溶液稀释盐酸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林 田蜜 +3 位作者 段满林 陈静 刘国印 周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目的用等渗盐水稀释的局部麻醉药物含有较多Na+,而高浓度钠可影响药物起效。文中旨在观察等渗盐水和3种葡萄糖溶液分别稀释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局部麻醉药物稀释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9月东部... 目的用等渗盐水稀释的局部麻醉药物含有较多Na+,而高浓度钠可影响药物起效。文中旨在观察等渗盐水和3种葡萄糖溶液分别稀释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局部麻醉药物稀释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行上肢手术患者93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等渗盐水组、5%葡萄糖溶液组、25%葡萄糖溶液组和50%葡萄糖溶液组。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主要观察4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次要或同时记录阻滞成功率及阻滞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随访是否出现神经并发症。结果50%葡萄糖溶液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5±1.4)min,稍快于等渗盐水组(6.2±2.3)(P=0.035)、5%葡萄糖溶液组(6.1±1.7)(P=0.044)和25%葡萄糖溶液组(6.2±2.3)min(P=0.034)。等渗盐水组、5%葡萄糖溶液组、25%葡萄糖溶液组和50%葡萄糖溶液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657.7±61.8)、(797.5±92.6)、(478.8±66.7)和(373.7±78.9)min,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86.7±51.6)、(728.7±95.6)、(407.7±66.9)和(328.7±64.1)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葡萄糖溶液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长,50%葡萄糖溶液组持续时间最短。4组臂丛各分支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成功率、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随访,4组患者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在一定条件下,5%葡萄糖溶液稀释罗哌卡因,既能同样快速起效和完美镇痛,又能维持术后较长时间镇痛,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起效时间 罗哌卡因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逆行锁骨下与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廖俊 王庚 张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92-3094,共3页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min内每5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下臂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晨桃 单宇 +1 位作者 张英 王爱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在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内侧、上方和外侧分别注入10 mL罗哌卡因,起始浓度为0.50%,运用序贯法确定后续患者的用药浓度,浓度增减每级为0.05%。测定前臂5根主要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自穿刺注药后30 min内的阻滞效果,5根神经均完全阻滞视为有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级;只要有1根神经发生不完全阻滞即视为无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增加一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中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64例前臂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基础生命体征在神经阻滞前后均维持在正常范围,阻滞有效34例、无效30例。罗哌卡因EC50为0.518%(95%CI 0.496%~0.547%)。2例患者发生霍纳综合征,无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损伤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三点注射法,罗哌卡因容量为30 mL时,最佳浓度为0.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开文 张传汉 +1 位作者 罗敏 孙继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98-799,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周围神经刺激器 神经肌肉功能 安全性 便携式 首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