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骨近端解剖特点与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许伟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同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月,平均14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 目的: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同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月,平均14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18例,良10例,一般2例,优良率93.3%。结论:锁定解剖钢板是治疗近端粉碎性移位的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肘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尺骨近端 内同定 锁定解剖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和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晓文 张玉富 +2 位作者 公茂琪 黄强 蒋协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4-857,共4页
目的 :比较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的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3例,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组(... 目的 :比较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的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3例,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组(A组)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内收等功能活动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伤口长度、出血量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上B组较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功能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上较B组有明显优势,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运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固定较锁骨钩钢板在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缝合锚 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 锁骨钩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劲 刘沛 +4 位作者 付纳新 刘飞 黄晖 戴鹏 谭春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80-2883,共4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7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第5天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 mg,B组未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患肢负重...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7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第5天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 mg,B组未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浓度、术后1年及术前股骨近端骨密度,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类型构成、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及1年时髋关节功能、术前平均骨密度及术前术后血钙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术后1年平均骨密度及术后1年血清AL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发症方面,A组有5例患者出现肌痛或发热。结论:唑来膦酸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使用,能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钢板 老年 唑来膦酸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成 马林 王盛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52-1654,165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的优势。方法: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ens分型3型以上)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选择同期滑动加压髋螺钉(DHS)系统(30例)及...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的优势。方法: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ens分型3型以上)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选择同期滑动加压髋螺钉(DHS)系统(30例)及髓内固定系统(25例)治疗老年3型以上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观察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27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均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2.6%,并发骨折延迟愈合1例,未出现断钉、断板、髋内翻、关节僵直等并发症。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较DHS系统、髓内固定系统缩短或者减少,优良率较DHS系统(83.4%)和髓内固定系统(88.6%)提高。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抗旋转能力较强的优点,并且降低了髓内固定引起栓塞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小切口 老年 复杂型股骨粗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永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取内固定治疗方法,以信封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取内固定治疗方法,以信封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采取LP治疗、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比前者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晨曦 顾晓峰 +4 位作者 李雅欣 王凌 高剑锐 丁育健 冯德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7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PFNA组和PF-LCP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明显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PF-LCP组总输血量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好的手术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需要谨慎注意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解剖锁定钢板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韧带悬吊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玉 马建文 黄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接受治疗的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克氏针联合袢钢板,22例)和对照组(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 目的比较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接受治疗的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克氏针联合袢钢板,22例)和对照组(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24例),评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喙锁间隙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VAS评分及Constant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氏针联合袢钢板治疗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解剖锁定钢板 锁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国万 徐国红 蒋剑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030-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下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随访HSS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中,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75.6%,P<0.05);在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中,治疗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vs.24.4%,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且能够有效降低机体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钢板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凤双 黄志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82±3.6 VS 27.21±3.4,4.78±0.7 VS 7.25±1.1,104.42±15.42 VS 148.3±20.74,132.28±14.22 VS 189.23±21.44);术后6个月、1年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4.53±9.46 VS 60.52±7.15,80.35±11.52 VS 67.57±7.22;88.67±9.47 VS 76.34±8.36,91.78±11.32 VS 79.23±9.56);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VS 28.33%)。结论: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法复位 经皮解剖锁定钢板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制新型肩胛颈部解剖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亮 何思远 +5 位作者 刘晋辉 梁杰 杨楷文 范伟 向飞帆 阳运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9-975,共7页
目的将自主研制新型肩胛颈部解剖锁定钢板与Watson重建接骨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观察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取12具防腐、湿润的成人肩胛骨尸体标本(男7具,女5具),造模成肩胛颈骨折(Miller分型II B型)标本,根据取标本的... 目的将自主研制新型肩胛颈部解剖锁定钢板与Watson重建接骨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观察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取12具防腐、湿润的成人肩胛骨尸体标本(男7具,女5具),造模成肩胛颈骨折(Miller分型II B型)标本,根据取标本的先后顺序及性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型肩胛颈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Watson重建接骨板内固定。将标本安置钢板后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分别进行肩胛颈部抗拉伸实验、钢板螺钉抗拔出实验、动态疲劳实验。通过与实验终端相连接的计算机采集实验数据,并绘制力-位移曲线以及周期-位移曲线。结果在肩胛颈部抗拉伸实验中,实验组平均抗拉伸力[(356.50±32.19)N]优于对照组[(193.83±29.39)N](P<0.05)。在肩胛颈部钢板螺钉抗拔出实验中,实验组平均抗拔出力[(263.83±22.85)N]优于对照组[(135.50±15.40)N](P<0.05)。在动态疲劳实验中,300个周期内实验组平均位移小于对照组(P<0.05),且均未出现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现象。结论自主研制的新型肩胛颈部解剖锁定钢板在抗拉伸、抗拔出、动态疲劳生物力学性能优于重建接骨板,可为临床上治疗肩胛骨颈部骨折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颈骨折 肩胛颈解剖锁定钢板 重建接骨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制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举 杨琨 +3 位作者 孙远林 向飞帆 刘煊文 阳运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将自主研制的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与桡骨远端斜T型锁定钢板及胸锁钩钢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观察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9具防腐、湿润成人尸体,其中男性6具,女性3具。完整取下胸锁关节标本造成胸锁关节全脱位模... 目的将自主研制的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与桡骨远端斜T型锁定钢板及胸锁钩钢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观察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9具防腐、湿润成人尸体,其中男性6具,女性3具。完整取下胸锁关节标本造成胸锁关节全脱位模型。将9具标本模型的两侧胸锁关节随机编号并配对分组:A组(实验组,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B组(对照组1,桡骨远端斜T型锁定钢板)和C组(对照组2,胸锁钩钢板),每组6个胸锁关节。将所有标本两侧安置钢板后固定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分别进行锁骨远端负载、锁骨远端扭转及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3项生物力学实验。结果锁骨远端负载实验:3组标本载荷量-位移均呈线性关系,实验组的抗压缩形变性能强于两个对照组。锁骨远端扭转实验:扭角与扭矩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实验组的抗扭转形变性能强于两个对照组。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实验:A、B、C组胸骨柄部螺钉最大抗拔出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性能强于两个对照组。结论自主研制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在抗压缩、抗扭转、胸骨柄部螺钉抗拔出等生物力学性能方面显著优于斜T型锁定钢板及胸锁钩钢板,能够为临床上治疗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提供一款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关节骨折脱位 胸锁关节解剖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斜T型钢板 胸锁钩钢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