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用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的层层组装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裴仁军 崔小强 +1 位作者 杨秀荣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并用实时 BIA技术求得了每层蛋白质的表面浓度 .对于生物素化抗体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1 .32 ng/mm2 ;对于链霉亲和素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2 .93ng/m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层层组装 亲和 生物素化抗体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亲和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一步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建根 朱永良 董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的 4.71± 2 .1 3μg/ L ,阳性率 0 % (P均 <0 .0 1 ) ,本法检测灵敏度 0 .6 2 5 μg/ L,特异性 1 0 0 % ,敏感性 97.2 %。结论 :该法可作为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的新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氏球菌 单克降抗体 生物-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素化纳米抗体的果蔬中百草枯超灵敏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咏仪 杨金易 +5 位作者 曾道平 徐振林 王弘 田元新 孙远明 沈玉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9-1964,共6页
通过纳米抗体活性口袋生物素化修饰实现识别活性提升,并以生物素化纳米抗体(Biotin-Nb2-12)作为识别元件,结合生物素-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亲和识别信号系统,建立了检测果蔬中百草枯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 通过纳米抗体活性口袋生物素化修饰实现识别活性提升,并以生物素化纳米抗体(Biotin-Nb2-12)作为识别元件,结合生物素-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亲和识别信号系统,建立了检测果蔬中百草枯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分析方法(BA-ELISA)。经多参数系统优化,所建方法的检出限(LOD)达0.58 pg/m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4.1 pg/mL,线性范围为1.7~116.2 pg/mL,且与功能及结构类似物无显著交叉反应。相比传统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该法的IC_(50)提高了85倍,抗体消耗量降低至1/8,在大白菜和雪梨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116%,可用于果蔬中百草枯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生物素化纳米抗体 生物-亲和 酶联免疫分析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MR靶向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岘 许乙凯 叶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HAb18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将8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腹腔注...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HAb18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将8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腹腔注射80 μg 亲和素,30 min后再静脉给予Gd-DTPA-链霉亲和素。对实验动物行MR扫描,测量SE T1WI平扫及增强后10、30 min及2、6、12、24 h图像内肿瘤、肝脏、肌肉的信号强度,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其强化率及对比度噪声比。结果HAb18单克隆抗体经生物素化后,每个抗体分子平均可结合20个分子生物素,其抗原结合活性约为91%。增强后肿瘤信号强度缓慢升高,在注射对比剂后第6小时,肿瘤的强化率、比度噪声比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在注射对比剂后第6小时的信号强度达到最高,而后信号强度下降,增强后12 h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似。肌肉表现为轻度强化,增强后各时间点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对肿瘤进行MR靶向成像,具有特异性强化作用并能延长肿瘤的强化时间,但Gd-DTPA-SA的血池效应也造成了肝脏的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亲和系统 亲和 磁共振成像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亲和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得以与MNPs上的亲和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亲和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得以与MNPs上的亲和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醛固酮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血浆醛固酮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6
作者 冯婷婷 杨超一 +1 位作者 张雪峰 王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制备可用于免疫分析的醛固酮(ALD)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的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液中的ALD含量。方法:对ALD进行化学改造,制备醛固酮肟,再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ALD多克隆... 目的:制备可用于免疫分析的醛固酮(ALD)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的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液中的ALD含量。方法:对ALD进行化学改造,制备醛固酮肟,再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ALD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采用竞争法建立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经检测免疫的3号兔获得的抗ALD抗体灵敏度最高,50%抑制率(IC50)ALD浓度是268 pg/ml。用该抗体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范围为62.5~2 000 pg/ml,灵敏度为23.7 pg/ml,批内变异系数为6.9%~9.5%,批间变异系数为8.5%~12.7%,回收率范围为93.1%~104.1%,稀释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6,与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932x+4.596,相关系数r=0.948(n=95)。结论:建立的检测ALD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符合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ALD) 多克隆抗体 生物-亲和系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放大检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裴仁军 汪尔康 杨秀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是一类相对新型的免疫检测技术。将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信号放大 ,实时检测了人免疫球蛋白G(hIgG)的蛋白浓度。发生免疫反应的传感片和生物素化抗体反应后 ,传感片表面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是一类相对新型的免疫检测技术。将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信号放大 ,实时检测了人免疫球蛋白G(hIgG)的蛋白浓度。发生免疫反应的传感片和生物素化抗体反应后 ,传感片表面的一层生物素分子随后与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中的链霉亲和素的活性位点发生亲和反应 ,从而使传感片表面特异健合的物质质量显著增加 ,大大提高了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限。免疫反应经放大后 ,可检测 0 0 0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免疫传感器 放大检测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 免疫检测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