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倩 王贞香 +4 位作者 梁艳婷 马玮玮 张振 王霞 安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7-920,共1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西河柳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通过使用GeneCar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西河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SM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西河柳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通过使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T2DM的疾病靶点,用Venny在线软件获得西河柳活性成分和T2DM疾病的交集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 3.8.0可视化。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重要靶点蛋白和化合物的对接。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88.5 mg/kg)、西河柳醇提物高(800 mg/kg)、中(400 mg/kg)、低(200 mg/kg)剂量组(n=10),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STZ(45 mg/kg)诱导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药5周,同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筛选条件,共从西河柳中筛选出19个具有潜在治疗T2DM的主要活性成分:麦角甾-5,24(28)-二烯-3,7,16-三醇、槲皮素-3,3'-二甲醚、山萘酚、槲皮素等。通过对西河柳治疗T2DM的潜在靶点进行分析,共筛选出SRC、EGFR、HSP90AA1、AKT1、ESR1、H1F1A、TNF、PIK3R1等185个潜在的靶点基因,涉及癌症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MAPK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说明筛选的西河柳活性成分与获得的治疗T2DM潜在靶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西河柳醇提物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有所减缓,FBG、FINS、MDA、HbA1c、IL-1β、TNF-α、VCAM-1的水平及HOMA-IR指数降低,SOD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肾组织细胞形态有了明显改善,且所有指标都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西河柳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降糖,具有显著治疗T2DM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河柳 糖尿病大鼠 网络药理学 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及其饲养方法 被引量:34
2
作者 郝颖 柴瑞华 于世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84-785,共2页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模型可靠、稳定,因此该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基础研究中。本实验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两组大鼠的观察,发现:造模成功的大鼠在72h内体重比造模前普遍减少,多精神萎靡,皮毛缺...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模型可靠、稳定,因此该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基础研究中。本实验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两组大鼠的观察,发现:造模成功的大鼠在72h内体重比造模前普遍减少,多精神萎靡,皮毛缺少光泽,色灰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明显增加。尾静脉采血法测量血糖时,要注意采血部位的局部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stz)诱导 糖尿病大鼠模型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勤勤 耿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方法:对脱淀粉、蛋白后的精制玉米麸皮分别进行酸碱处理,得到相应的酸碱降解产物。分别以精制玉米麸皮(RCB组)、精致玉米麸皮酸解产物(HAC组)、精制...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方法:对脱淀粉、蛋白后的精制玉米麸皮分别进行酸碱处理,得到相应的酸碱降解产物。分别以精制玉米麸皮(RCB组)、精致玉米麸皮酸解产物(HAC组)、精制玉米麸皮碱解产物(HAL组)为受试物添加到小鼠饲料中喂养21d后,除正常组外,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采食量、血糖含量、体力活力及肝脏各相关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可显著减少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的下降程度(P<0.05),并且可显著增加小鼠体力活力,延缓疲劳的发生;酸解产物可显著抑制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含量的升高(P<0.05)及显著增加肝组织中GSH和SOD的含量(P<0.05),能极显著增加肝组织中糖原的水平(P<0.01)并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结论:精制玉米麸皮的酸解产物有明显预防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体质量减轻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糖尿病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及保护肝糖原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玉米麸皮酸碱降解产物 菌素 糖尿病小鼠 血糖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57
4
作者 梁海霞 原海燕 +2 位作者 李焕德 张松 向大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2型糖尿病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的长期稳定性。方法①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5mg·kg-1)诱导2型糖尿病的方法,测定STZ注射后72hSD大鼠的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胰岛素(INS)含...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2型糖尿病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的长期稳定性。方法①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5mg·kg-1)诱导2型糖尿病的方法,测定STZ注射后72hSD大鼠的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胰岛素(INS)含量,并用HOMA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72hFBG≥10·0mmol·L-1及ISI≤正常动物均值的大鼠定为糖尿病模型大鼠;同时监测不同时间点大鼠的非空腹血糖(NFBG)、体重、饮食及饮水日摄取量的变化;②连续给予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ig)苯乙双胍(75mg·kg-1)3d,研究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4wk的大鼠饮食、饮水日摄取量没有明显差异;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Z注射后72h时91·7%的大鼠达到成模标准;②该糖尿病动物模型在STZ注射后的12wk内NFBG水平一直较高(>20·0mmol·L-1);③苯乙双胍能降低该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NFBG。结论该实验建立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且模型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动物模型 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嘧啶与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8
5
作者 杨润军 李青旺 赵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用相同总剂量的四氧嘧啶1次给药和2次给药及较大剂量链脲佐菌素1次给药3种方法诱导小白鼠糖尿病模型,多次测定血糖,体重等糖尿病相关指标,以确定糖尿病模型建立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四氧嘧啶建模率为91.94%,高于链脲佐菌素建模率(66... 用相同总剂量的四氧嘧啶1次给药和2次给药及较大剂量链脲佐菌素1次给药3种方法诱导小白鼠糖尿病模型,多次测定血糖,体重等糖尿病相关指标,以确定糖尿病模型建立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四氧嘧啶建模率为91.94%,高于链脲佐菌素建模率(66.7%)(P<0.05);四氧嘧啶建模组的死亡率为15%及体重下降率为 18.1%,均高于链脲佐菌素建模组(死亡率3.3%,体重下降率12.0%)(P<0.05);四氧嘧啶连续2次小剂量给药的建模效果优于1次性大剂量给药。两种药物比较,虽然四氧嘧啶的建模率高于链脲佐菌素,但其对建模小鼠的损害亦明显大于链脲佐菌素,建模时连续小剂量给药,并于4.5~5 h后灌胃质量分数50%葡萄糖,可以降低死亡率, 提高建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四氧嘧啶 菌素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郑素玲 陈超 +5 位作者 武炜 杨金迪 刘超逊 史绪 王金滦 杨基硕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63,共4页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与人类Ⅱ型糖尿病(NIDDM)相似的昆明鼠和C57鼠模型,比较两种鼠建模剂量和成模率的差异。将昆明鼠和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及低、中、高剂量(每天50、70、90 mg/kg)用药组(B)(n=10)。正常对照组(A...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与人类Ⅱ型糖尿病(NIDDM)相似的昆明鼠和C57鼠模型,比较两种鼠建模剂量和成模率的差异。将昆明鼠和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及低、中、高剂量(每天50、70、90 mg/kg)用药组(B)(n=10)。正常对照组(A)饲喂普通饲料,用药组(B)饲喂高脂高糖饲料;第4周开始,A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腹腔注射STZ,连续4 d。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3、7、15 d空腹血糖和体重,观察小鼠饮食、饮水和排尿情况。给药前空腹血糖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昆明鼠用药3 d后中、高剂量组均升高并达到建模标准,C57鼠用药7 d后中、高剂量组达到建模标准。两种小鼠用药3 d后各组体重均减低,并与对照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C57鼠,STZ注射剂量越高,体重减轻幅度越大;并且自造模成功后,各用药组体重均出现逐日降低的趋势。诱导建立NIDDM模型的适宜STZ剂量昆明鼠为每天50 mg/kg和70 mg/kg,并以后者为佳;C57鼠为每天7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菌素 昆明小鼠 C57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7
作者 郭学军 邹移海 +1 位作者 吴凌 刘晓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1-304,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g/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大鼠 成模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C57BL/6J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彤 周国用 +4 位作者 马静 赵泳谊 冯自由 汤秀群 凌文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建立与 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糠尿病、NIDDM)病人临床特征和发病过程相似的NIDDM动物模型。方法 用高脂肪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断乳小鼠 3周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继续喂养 4周 ,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 1、3、4周非空... 目的 建立与 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糠尿病、NIDDM)病人临床特征和发病过程相似的NIDDM动物模型。方法 用高脂肪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断乳小鼠 3周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继续喂养 4周 ,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 1、3、4周非空腹血糖、实验结束时非空腹胰岛素水平 ,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结果 喂养 3周后 (给药前 )高脂饲料 -STZ组及高脂饲料 -柠檬酸组血糖浓度 (7 0± 0 39)mmol/L、(6 8± 0 4 5)mmol/L高于普通饲料 -STZ组及普通饲料 -柠檬酸组 (5 3± 0 4 0 )mmol/L、(5 4± 0 39)mmol/L ,P <0 0 5;实验结束时 ,高脂饲料 -STZ组血糖浓度 (13 1± 2 0 1)mmo/L高于高脂饲料 -柠檬酸 (6 9± 0 4 6 )mmol/L、普通饲料 -柠檬酸组 (6 0± 0 4 6 )mmol/L和普通饲料 -STZ组 (7 1± 0 6 2 )mmol/L(P <0 0 5) ,各组间血浆胰岛素浓度、体重及饮水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实验过程中高脂饲料STZ组和柠檬酸组小鼠每天进食热量 (6 4 4 9± 9 2 )kJ/只 ,(70 7± 9 6 )kJ/只 ,显著高于普通饲料STZ组和柠檬酸组 (52 7± 7 9)kJ/只 ,(57 3± 11 7)kJ/只 ;各组小鼠胰腺和胰岛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高脂肪饲料和STZ是用C57BL/6J断乳幼鼠建立NIDDM模型所必须的 ,10 0mg/kg体重STZ对普通饲料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C57BL/6 高脂 NIDDM 菌素 喂养 2型糖尿病 饲料 断乳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当芪桂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景锋 赵天才 +2 位作者 任艳芸 李鹏 李月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抵当芪桂汤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40只大鼠以STZ诱导成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达美康组、抵当芪桂汤...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抵当芪桂汤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40只大鼠以STZ诱导成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达美康组、抵当芪桂汤组,给予相应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用H-600透射电镜和普通光镜观察STZ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1)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1)。(2)干预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达美康组、抵当芪桂汤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坏死有所改善,细胞间质减少,肌丝排列相对整齐,抵当芪桂汤组改善较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抵当芪桂汤可以改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从而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菌素 心肌超微结构 抵当芪桂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焱 陈恩玉 +1 位作者 陈雅芬 杨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299-2301,共3页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高脂组用STZ60mg/kg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并结合4周的高糖高脂饮食。...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高脂组用STZ60mg/kg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并结合4周的高糖高脂饮食。糖尿病对照组用相同剂量STZ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普通饲料喂养4周。正常组用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普通饲料喂养4周。于注射药物后72h及1、4、8、12周等不同时间点测量空腹体重、血糖、尿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相比空腹血糖、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脂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血糖增高并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尿糖强阳性。结论:STZ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结合高糖高脂饮食4周可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菌素 动物模型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学军 邹移海 +1 位作者 吴凌 刘晓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随机取16只SD大鼠设置正常对照组。试验一:Wistar大...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随机取16只SD大鼠设置正常对照组。试验一: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n=12)和高剂量组(65 mg/kg,n=12);试验二: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n=12),与1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试验三: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n=16)和两次给药组(n=16),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表明,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成模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清洪 顾为望 袁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8期114-116,共3页
为了建立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对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注射后3,7,14,21 d和28 d分别对大鼠的血糖、体重、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血糖、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 为了建立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对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注射后3,7,14,21 d和28 d分别对大鼠的血糖、体重、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血糖、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大鼠体重1周内增长差异不显著,2周以后体重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对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可复制试验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可达到95%,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病例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桦褐孔菌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正哲 王飞雪 +5 位作者 王昊月 马伟平 白金 林墨 李官浩 陈正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79,共4页
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探讨发酵桦褐孔菌(fermented Inonotus obliquus,FIO)对T2DM大鼠的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探讨发酵桦褐孔菌(fermented Inonotus obliquus,FIO)对T2DM大鼠的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FIO可显著降低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促进肝糖原(hepatic glycogen,HGln)合成、改善胰岛素(insulin,INS)抵抗,使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显著上升。说明FIO能够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桦褐孔菌 Ⅱ型糖尿病 菌素 降血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45
14
作者 蒋升 谢自敬 张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1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注射STZ后第3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其中雄鼠自给药第14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6周,均满足成模标准,雌性大鼠约4周后血糖才趋于稳定。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大鼠发生I型糖尿病,是目前制备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佳途径。但其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鼠于腹腔注射STZ 14 d后模型即稳定,雌鼠腹腔注射STZ 4周后模型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Ⅰ型 菌素 模型 动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白虎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史艳萍 丁选胜 戴德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 (DM)大鼠血管舒缩活性改变与一氧化氮 (NO)、前列环素 (PGI2 )、内皮超极化因子 (EDHF)等的关系。观察人参白虎汤复合活性部位 (RB)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STZ(6 0mg/kg ,ip)造糖尿病大鼠模型 ...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 (DM)大鼠血管舒缩活性改变与一氧化氮 (NO)、前列环素 (PGI2 )、内皮超极化因子 (EDHF)等的关系。观察人参白虎汤复合活性部位 (RB)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STZ(6 0mg/kg ,ip)造糖尿病大鼠模型 ,合格动物进行分组 ,分别每日用RB 10 0 ,5 0mg/kgig及格列本脲 (Gly 10mg/kg·d-1ig)干预治疗。 75d后分别记录在L 精氨酸 (L Arg) ,L 硝基精氨酸 (L NOArgNLA)及吲哚美辛 (Ind)存在(或不存在 )下大鼠胸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 (Phe )及乙酰胆碱 (Ach)引起的收缩及舒张反应。结果 :Phe引起的最大收缩 ,DM组 (1 2 2± 0 0 8g)高于正常组 (0 86± 0 0 8g) (P <0 0 5 )。NLA阻断NO合成后 ,Phe引起的最大收缩增加 ,增加部分反应NO基础释放。DM组Phe引起的最大收缩增加 (0 0 2± 0 0 2g)低于正常组 (0 2 5± 0 0 3g)(P <0 0 1) ,说明DM组NO基础释放较正常组减少 92 %。L Arg对抗Phe收缩活性 ,模型组及正常组Phe收缩分别减少 (0 0 4± 0 0 2 3g)、(0 2 9± 0 0 7g) (P <0 0 5 ) ,减少部分反应NO的最大释放 ,与正常组相比DM组NO的最大释放减少 86 %。与正常组 (4 9 37± 5 95 ) %相比 ,Ach在模型组引起的舒张效应明显下降 (2 6 6 3± 5 93)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白虎汤 糖尿病 大鼠 主动脉环 一氧化碳 前列环素 内皮超极化因子 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的建立和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国生 刘栩晗 +4 位作者 朱华 黄澜 刘亚莉 马春梅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97-500,F0003,共5页
目的为研究2型糖尿病机理和糖尿病药物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资料,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并监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 目的为研究2型糖尿病机理和糖尿病药物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资料,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并监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鼠注射STZ后第2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糖尿病的表现,其中雄鼠约在给药第14天,雌鼠约在给药第6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4周,均满足成模标准。结论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是目前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其稳定成模时间与性别有关,雌鼠稳定成模时间较雄鼠早,而成模率及模型稳定性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菌素 模型 动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小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金勇 朱勇 吴南翔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80-82,共3页
糖尿病正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因此,在糖尿病研究领域优化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寻找更接近人类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具有重... 糖尿病正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因此,在糖尿病研究领域优化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寻找更接近人类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 大鼠 小鼠 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脂组分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舒茂琴 何作云 +2 位作者 何国祥 宋治远 王国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 探讨链尿佐菌素 (STZ)和饮食结构对新西兰大白兔血脂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 ,以寻找方便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比较STZ和高胆固醇饲料对新西兰大白兔血脂组分和AS病变的作用 ,并分析AS病变局部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与泡... 目的 探讨链尿佐菌素 (STZ)和饮食结构对新西兰大白兔血脂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 ,以寻找方便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比较STZ和高胆固醇饲料对新西兰大白兔血脂组分和AS病变的作用 ,并分析AS病变局部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与泡沫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 STZ可致动物血甘油三酯 (TG)轻 中度升高、HDL C降低及大动脉AS病变 ,高胆固醇饲料显著增加各种脂蛋白颗粒的胆固醇含量 ,并能加速AS发生发展。STZ所致的血脂紊乱与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相似 ,其AS病变局部的泡沫细胞绝大多数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 ,清道夫受体A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与巨噬细胞分布相同 ,其表达量与AS病变程度一致。STZ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及apoCⅢ分泌增加可能高TG血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清道夫受体 血脂组分 新西兰大白兔 菌素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诱导剂链脲佐菌素与原核表达的家蚕素Ⅱ对家蚕血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凌云 徐欣 +3 位作者 杨洋 吴亚群 刘庆信 崔为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2-449,共8页
为探讨高等动物糖尿病诱导剂对家蚕血糖含量的影响以及鉴定原核表达的家蚕素Ⅱ(BBXⅡ)的降血糖活性,通过给家蚕幼虫注射糖尿病诱导剂链脲佐菌素和BBXⅡ,调查家蚕的生理效应及血糖含量变化。分别以50-500μg/g的剂量给4龄24 h幼虫注射... 为探讨高等动物糖尿病诱导剂对家蚕血糖含量的影响以及鉴定原核表达的家蚕素Ⅱ(BBXⅡ)的降血糖活性,通过给家蚕幼虫注射糖尿病诱导剂链脲佐菌素和BBXⅡ,调查家蚕的生理效应及血糖含量变化。分别以50-500μg/g的剂量给4龄24 h幼虫注射链脲佐菌素后12--48 h,会引起蚕体血液中的海藻糖含量升高,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以250μg/g的剂量给5龄24 h幼虫注射链脲佐菌素后6 h,血液中的海藻糖含量显著升高,海藻糖酶活性显著降低。蚕体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表现出不同程度中毒症状,生长发育、存活率、茧质、眠性及后代的滞育性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链脲佐菌素会导致家蚕体内BBX-Ⅱ基因的表达量下调,其中对4龄期幼虫的影响大于5龄期幼虫。用原核表达的BBXⅡ注射正常饲养的家蚕幼虫、饥饿后进食的幼虫和经链脲佐菌素处理的幼虫,均可引起血液中海藻糖含量显著降低和海藻糖酶活性升高,显示原核表达的BBXⅡ对家蚕具有降血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素 家蚕素Ⅱ 原核表达 家蚕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早期小鼠胸主动脉钾通道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春玲 沈兵 +3 位作者 吕艳青 钟玲 熊爱华 蒋家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早期小鼠胸主动脉钾通道的变化。方法 :实验采用离体血管的方法测定糖尿病鼠和正常鼠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 :6 0mmol/LKCl和苯肾上腺素 (PE)、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剂 :硝普钠 (SNP)以及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早期小鼠胸主动脉钾通道的变化。方法 :实验采用离体血管的方法测定糖尿病鼠和正常鼠胸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剂 :6 0mmol/LKCl和苯肾上腺素 (PE)、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剂 :硝普钠 (SNP)以及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KV 通道 ) ,钙激活型钾通道 (KCa通道 ) ,ATP敏感钾通道 (KATP通道 )阻断剂的反应。结果 :糖尿病鼠胸主动脉环对 6 0mmol/LKCl、PE和SNP的效应都显著大于对照组 ;KCa通道阻断剂四乙铵 (TEA)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胸主动脉环在PE的激动下SNP的舒张效应 ,而且其 -logIC50 的差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KV 通道阻断剂 4 -氨基吡啶 ( 4 -AP)显著降低糖尿病和正常小鼠胸主动脉环对SNP的舒张效应 ,但是 -logIC50 差值无显著差异 ;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 (Glibenclamide)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胸主动脉环对SNP的舒张效应 ,而对照组无显著阻断作用 ,-logIC50 的差值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早期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KCa通道的开放或表达显著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 小鼠 胸主动脉 钾通道 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