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格孢霉毒素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春生 马良 +3 位作者 江涛 蒋黎艳 戴芳芳 张宇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95-301,共7页
链格孢霉(Alternara)是污染食品和饲料最普遍的真菌之一。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链格孢霉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可广泛污染蔬菜、水果及谷物。本文综述TeA毒素的来源及污染情况、理化险质及其毒性、检测方法等,并就... 链格孢霉(Alternara)是污染食品和饲料最普遍的真菌之一。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链格孢霉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可广泛污染蔬菜、水果及谷物。本文综述TeA毒素的来源及污染情况、理化险质及其毒性、检测方法等,并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 链格毒素 链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兵 闫小红 +2 位作者 钟娟 蒋平 强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以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和植株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及离体植株培养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31.25~500.00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毒素... 以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和植株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及离体植株培养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31.25~500.00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毒素浓度的升高,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病斑直径增大,500.00μg/mL时为2.41mm;浓度为20.00μg/mL时,毒素对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对幼嫩的顶部叶片致病性较强;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当浓度达到125.00μg/mL时,毒素对植株生长的长度、鲜重及平均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浓度达到250.00μg/mL时,植株的生根数也受到显著抑制,在最高浓度500.00μg/mL时,植株处于零生长,生长长度和生根数均为0,鲜重为负增长,达-0.77g。本研究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具有开发为防除空心莲子草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 交链 空心莲子草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兵 强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2-576,共5页
细交链孢菌酮酸是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在霉变的粮食、感病的植物和腐烂的水果中都能检测到,其具有较强的动物毒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分别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对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 细交链孢菌酮酸是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在霉变的粮食、感病的植物和腐烂的水果中都能检测到,其具有较强的动物毒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分别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对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土壤中的降解影响较大,光照的影响较弱,不灭菌条件下,其半衰期小于10d,加药10d时,其降解率就大于50%;灭菌条件下,其半衰期大于30d,加药40d时,其降解率才超过50%。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土壤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高可促进其降解,土壤含水量为12.5% ̄50%,其半衰期为11.38 ̄5.14d,加药10d时其降解率为38.98% ̄62.14%,温度为20 ̄40℃时,其半衰期为14.26 ̄5.11d,加药10d时其降解率为36.94% ̄62.45%。田间研究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的半衰期约为3.22d,20d后就可完全降解。可认为细交链孢菌酮酸属于易降解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毒素 交链 土壤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与4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康依 杨玉莲 +3 位作者 李庭博 周鸿媛 马良 张宇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94,共12页
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作为一种新兴真菌毒素,污染广泛,对人和动物可能存在多方面毒性作用,但毒理学数据十分有限,暂未被立法监管。此外,TeA常与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菌素B1(FB1)、玉米赤霉烯酮(ZEN)、白僵菌素(BEA)等真菌毒素共存于粮... 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作为一种新兴真菌毒素,污染广泛,对人和动物可能存在多方面毒性作用,但毒理学数据十分有限,暂未被立法监管。此外,TeA常与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菌素B1(FB1)、玉米赤霉烯酮(ZEN)、白僵菌素(BEA)等真菌毒素共存于粮食谷物、果蔬坚果中,但其联合毒性效应也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模型,初步研究了TeA单独暴露对线虫体长、产卵量、头部摆动及身体弯曲频率、脂肪沉积量、摄食量、ATP水平、活性氧(ROS)水平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及TeA分别与OTA、FB1、ZEN、BEA联合对线虫的毒性效应。研究表明,当TeA浓度为6.25~25 mg·L^(-1)时,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神经系统、代谢能力存在明显的毒性损伤并可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且呈剂量-反应关系。随后,采用Chou-Talalay模型对联合毒性进行评价发现,TeA分别与OTA、FB1、ZEN、BEA联合暴露对线虫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影响随毒素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相互作用效应。其中TeA+OTA、TeA+FB1对体长(24 h)以及TeA+ZEN对产卵量的毒作用随暴露浓度的增加一直呈协同作用,而TeA+OTA对产卵量的毒作用随暴露浓度的增加,由一般拮抗变为协同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TeA的毒理学数据,还为进一步开展TeA风险评估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 秀丽隐杆线虫 联合毒性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小麦粉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标准物质制备和定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谢继安 刘柏林 +3 位作者 赵紫微 张磊 杨大进 赵云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3-840,共8页
建立了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定值方法,为开展粮食中交链孢霉毒素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重要方法学借鉴。该标准物质样品为天然污染交链孢霉毒素的小麦籽粒,定值目标物为TeA和TEN,采用同位素稀释-... 建立了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定值方法,为开展粮食中交链孢霉毒素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重要方法学借鉴。该标准物质样品为天然污染交链孢霉毒素的小麦籽粒,定值目标物为TeA和TEN,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进行定值测量,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所研制的标准物质具有常温避光保存、定值不确定度小等特点。该标准物质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种天然污染TeA和TEN的小麦粉标准物质,可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相关分析方法的评价和测量质量控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标准物质 交链 毒素 交链毒素 小麦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活乳酸菌去除柑橘汁中链格孢霉毒素TeA工艺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葛娜 彭帮柱 +1 位作者 徐晓云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56-262,共7页
柑橘果实易受链格孢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产生并积累链格孢霉毒素,其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毒性最强的一种链格孢霉毒素,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细胞毒性,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柑橘汁中TeA含量,本... 柑橘果实易受链格孢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产生并积累链格孢霉毒素,其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毒性最强的一种链格孢霉毒素,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细胞毒性,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柑橘汁中TeA含量,本研究利用灭活乳酸菌菌体细胞作为吸附剂,主要研究其吸附去除柑橘汁中TeA的工艺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吸附时间、TeA初始质量浓度和pH值对TeA去除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吸附去除橙汁中TeA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1.20g/20mL、吸附时间11.43h、TeA初始质量浓度250μg/L、橙汁pH3.15,在此条件下,TeA去除率为86.98%。同时建立了TeA去除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预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活乳 链格毒素交链(tea) 吸附 柑橘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产细交链孢菌酮酸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雁祥 唐敏 +1 位作者 李云仙 杨发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5,共7页
鉴于链格孢霉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对防治月季长管蚜有明显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TeA,对1株链格孢菌(编号5390)产TeA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光照条件对TeA含量... 鉴于链格孢霉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对防治月季长管蚜有明显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TeA,对1株链格孢菌(编号5390)产TeA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光照条件对TeA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对链格孢菌产毒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TeA的最佳条件为:理查培养基,黑暗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29 d。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TeA含量为14.99μg/g,与模型预测接近。对链格孢属真菌产TeA的培养条件进行筛选,探索真菌培养方式获得链格孢菌毒素TeA的方法,将有利于TeA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 产毒条件 交链 响应面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番茄酱和果汁中异细交链孢菌酮酸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帆 李焕婷 +6 位作者 王弘 杨金易 徐振林 雷红涛 肖治理 孙远明 沈玉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0-254,共5页
针对番茄酱和果汁中链格孢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建立异细交链孢菌酮酸(iso-tenuazonic acid,ITe A)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通过棋盘法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包被原质量浓度为15.6 ng/m L、抗体质量浓度为稀释96 000倍、缓冲体系pH... 针对番茄酱和果汁中链格孢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建立异细交链孢菌酮酸(iso-tenuazonic acid,ITe A)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通过棋盘法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包被原质量浓度为15.6 ng/m L、抗体质量浓度为稀释96 000倍、缓冲体系pH 7.4、竞争反应时间和二抗反应时间分别为40 min和50 min。方法IC50为2.13 ng/m L,线性范围为0.50~9.12 ng/m L,检测限为0.10 ng/m L,与结构功能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样品添加回收率在78.60%~110.83%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本方法适用于样品中ITe A污染的特异性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交链 多克隆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市售小麦粉交链孢霉毒素污染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代永霞 李萌萌 刘清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97-199,共3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赤峰地区120份小麦粉中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AOH)、腾毒素(TEN)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ME)的含量。结果表明,TeA检出率为90%,TEN检出率为100%,AOH和AME的检出率均为96.7%。
关键词 小麦粉 交链(tea) 交链酚(AOH) 毒素(TEN) 交链酚单甲醚(AME) 内蒙古赤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和发酵天数对残次枣营养成分及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劲松 邹婷婷 +3 位作者 许涛 刘翻 刘利林 周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74-318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鼠李糖脂及丁酸钠3种添加剂对不同发酵时间残次枣营养成分及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残次骏枣为材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发酵:1)植物乳杆菌:105、 106、 107CFU/g;2)鼠李糖脂:20、 40、 60 g/kg...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鼠李糖脂及丁酸钠3种添加剂对不同发酵时间残次枣营养成分及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残次骏枣为材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发酵:1)植物乳杆菌:105、 106、 107CFU/g;2)鼠李糖脂:20、 40、 60 g/kg;3)丁酸钠:40、 80、120 g/kg。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每组12个重复。在发酵0、15、45和60 d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并在发酵60 d时检测链格孢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种浓度的植物乳杆菌均可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含量(P<0.05),显著降低水分、粗脂肪(EE)含量和pH(P<0.05)。与发酵0 d相比,发酵45、60 d时,水分含量分别增加9.27%、10.24%(P<0.05),发酵15、45、60 d时,CP含量分别增加14.35%、22.49%、23.44%(P <0.05),pH显著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种浓度的鼠李糖脂可显著提高CP含量(P<0.05),显著降低水分含量、pH(P<0.05)。但在发酵60 d时,添加鼠李糖脂的CP、EE、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下降2.21%(P<0.05)、19.89%(P>0.05)、2.87%(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后,EE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CP、ADF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丁酸钠发酵60 d后,CP含量升高10.96%(P>0.05),水分、EE含量分别下降27.21%、31.95%(P<0.05),pH显著下降(P<0.05)。2)残次枣中主要含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及少量链格孢酚(AOH)、链格孢酚甲基乙醚(AME)、腾毒素(TEN)和AAL毒素TA1(ATT-1)。在发酵60 d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5CFU/g植物乳杆菌使TeA含量降低了81.29%(P <0.05),添加60 g/kg鼠李糖脂使TeA含量降低了85.88%(P<0.05),添加40 g/kg丁酸钠使TeA含量降低了81.60%(P<0.05)。综上所述,添加植物乳杆菌能够提升残次枣的品质(CP含量上升,ADF含量下降);添加鼠李糖脂、丁酸钠对残次枣营养成分影响较小。3种添加剂都能降低TeA含量,鼠李糖脂降低TeA含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残次枣 营养成分 交链 链格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